06.06 “鏈子”掉在哪一環

根據美軍作戰條令,車隊在運動中遭遇伏擊時,指揮官有詳細的處置程序,具體分為11個步驟:指揮所屬人員迅速尋找遮蔽物、確定敵位置、向所屬人員與車輛發出與敵遭遇通報、以火力掩護己方徒步人員運動、搶回傷員、搶回敏感物資、向不能上車的徒步人員明確集合點、指揮所屬分隊脫離敵殺傷區、如不能脫離敵殺傷區則指揮所屬分隊攻擊敵伏擊陣地、向上級提交現場報告、鞏固與重組。

其中,前5個步驟被美軍認為是反伏擊作戰的關鍵環節。而且美軍對第9個步驟有特別說明,強調在被伏擊車隊沒有裝甲車、僅有普通車輛的情況下,“萬不得已才可攻擊敵伏擊陣地,以免擴大傷亡”。不難看出,美軍反伏擊戰術的核心要義是“準確判明戰場態勢、果斷撤出伏擊區域”。

根據美軍調查報告披露的戰鬥細節,通戈通戈村事件中,小隊長在面對優勢之敵伏擊時,基本遵循了反伏擊處置程序。儘管他在劣勢條件下帶領隊員英勇戰鬥,表現可圈可點,特別是遭遇伏擊後,第一時間調遣組內機槍等重火力進行火力壓制,掩護己方人員。但其隨後的表現,尤其是在具體戰術運用上,仍存在若干疏漏。

其一,盲目自信,輕敵冒進。車隊遭遇襲擊後,在沒有準確判明形勢、掌握敵我力量對比的情況下,小隊長盲目自信停車對敵發起攻擊,浪費了寶貴的反伏擊第一處置時間。車隊如果在剛開始遭遇零星槍擊時,立即加速駛出樹林這一伏擊高發區,或者立即掉頭返回村莊建立防禦,都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其二,動作拖拉,缺乏配合。撤離行動中,小隊不僅與尼政府軍缺乏有效配合,內部成員協同也不到位,撤退動作拖拉。其間,不僅有車輛擅自駛離,而且許多士兵登車動作遲緩,給了武裝分子可乘之機。由於組織不嚴密、交替掩護不夠,最後撤離的美軍車輛只能獨自面對優勢之敵的火力,導致車上的士兵全部陣亡。

其三,準備不足,增援遲緩。此次行動中,聯合巡邏隊與其上級單位明顯準備不足。由於輕敵,聯合巡邏隊在與武裝分子交火近1個小時後,才發出緊急求救信號。法軍戰機抵達現場後,由於與地面美軍缺乏協同措施,甚至無法實施有效火力支援。

“链子”掉在哪一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