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汉字一到十的写法有哪些含义呢?

王潮涛


一二三没有什么特别含义,从四开始就都有特别含义了。

这个四是从金文才开始出现的,其有着非常大的含义。四指的是在四方形祭祀台上祭祀八芒星太阳。与拓跋(驮八),与阿弥陀佛是一个意思。古代祭祀台是四方形,代表地方,八代表天圆。然后根据祭祀期逐层垒高祭祀台。一层一层垒高,就是最早的金字塔了。



五是天地总驱数,也是河图洛书的核心数。古体像一个沙漏,也像两个金字塔相交。其神秘性非常大。此数为黄种人的信仰数理,比如第一人称吾,比如广州五羊、五芒星等,又比如用五月端午替代夏至节,芬兰6月25则是盛夏节。而印第安也是6月24为太阳祭,延续部分白种文化的彝族6月24火把节。可见是有民系差异的。五的神秘因素还有待继续破解。



六就不用多说了,也没什么特别含义,就是代表白种。



七这个字也是周代金文才有,之前则为十符号代替。因为起代表七仙女,七仙女属于白种母系部落,白种出自九黎以外的第十族。所以与十存在混用情况。七这个符号刚好是德国7的倒置,旋转180°就是德国7,因为德国7在竖线上有一横。而德意志就是七仙女父系后代。



八代表八芒星太阳,太阳是鸟驮着运行的。所以八也代表鸟嘴张开。并以此附会一切与张开有关的事物。比如张嘴进食,张腿生育等等。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有朴素的科学探索意识。章鱼必须是八条腿,八扎、娜扎、哪吒都是一个意思。另外古代重要崇拜猫头鹰面部就有八符号。



九是鱼钩,同时也是蝎子和天蝎座。亡灵节为什么在十一月,就是因为属于天蝎座。九之所以为九是因为鱼钩和蝎子代表黄种,代表九黎。所以就有了九的含义。犹太和德国都有这个符号。




十应该源自X,X代表母系。甲骨文里的十,有一种是丨符号中间有圆点,目前我还没有想明白是为什么。应该也不简单。不过丨符号反而很简单,就是指棒子,代表白种母系。


國病


要了解汉字一到十的含义,就要从汉字的古文字开始分析。

----------------------------------------------------------------------------

汉字一到十的甲骨文和今天的楷书对照:

「一、二、三、亖(四)」就是「积划表意」,很好理解:

古埃及数字也是这样:

汉字「一、二、三、亖(四)」是许慎《说文解字》的【六书】中典型的「指事字」。

这种汉字,不像「日、月、山」,它没有具象的事物,用「抽象符号」造字。

还有比如汉字「上、下」:

那汉字「亖」为什么变成了「四」呢?

我知道中国汉字几千年以来都是竖写,这样就很容易混淆。

比如下面是甲骨文竖写的「亖、三、二」:

那怎么办?

第一,改造字形,加上一些汉字部件;或者汉代隶书将「二、三」写成长短不同的笔画:

第二,借用同音字,也就「假借」的办法。

大概在春秋时代,古人借用表示「鼻涕」的「四」,来代替「亖」:

「四」就是「泗」的初文,所谓「涕泗横流」,象形『嘴唇上两条鼻涕』:

演技一流的星爷为我们示范汉字「四」:

也有说「四」乃「呬」之初文本字,象「口、鼻呼气」之形:

包租婆的「狮吼功」为我们示范:

正如文字学家李孝定先生所言:「四」象鼻端有物下垂,不為「泗」則為「息」。

以上这两种说法,可自行选择一种,我个人没有倾向。

「一、二、三、四」搞清楚了,再来说「五、六、七、八、九」。

首先要说的是,上了「三」以上的数字,再用「积划表意」,书写效率很低了,所以,从「五」开始就使用假借办法,也就是借用同音字表达。

「五」最初也有「积划表意」的字形,后来被【X】字形代替,古今字形演变脉络:

「五」字的源流演变有很多种说法,我为这个「五」字我曾经写过一篇长文,这个符号牵扯到很多问题,这里就不能细讲了。

有兴趣可以去我的《今日头条》专栏去这篇文章:

这里就列几种学界常见的说法:

  • 学者张秉权认为:「五横画」象形「五指横伸」,而「五指横伸得以见掌纹」,故以「乂」形来表示掌纹;后来「五」字即在「乂」形上下各加一横,象掌中有纹,用来表示数字「五」。

  • 学者丁山认为「五」象「收绳器」之形,为「互」之初文。

  • 学者林义光、徐中舒等认为「五」象「丝束」之形,为「午」之初文。

(以上诸家之说可参:《古文字诂林》10 冊,第 875页)

以上几种说法我比较倾向「五」为「午」之初文,表数5是假借。

「六」字造字本义,有多种说法,我比较倾向像「茅舍房顶之形」,是「庐舍」之「庐」的初文。「庐、六」音近,假借表数6。

其他两种说法,分列如下,读者自行审辩:

  • 郭沫若先生认为:甲、金文「六、入」同形,一字分化,假借表数6。

  • 裘锡圭先生认为:「六」可能纯粹就是一个抽象符号,是一个记号字。

「七」是「切」之初文:从「一」从「丨」,表示用「丨」把「一」从中切开,表数7为假借。

「八」是「分」字之初文,指事字,字形像「一件东西分成两半」,假借表数8。

古今字形演变脉络:

「九」为「肘」之初文,象形「手肘和手」,假借表数9。

「九」的古今字形演变脉络:

最后,就是汉字「十」:

汉字「十」的造字本义则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还是将几种说法都列出来,请读者自行判断:

  • 裘锡圭先生认为「十」是「针」字的初文,古人以「针」的象形符号来记数字10。

  • 于省吾先生认为「十」就是一个抽象符号,汉语、汉字中使用「十进制」,进位为一,为区别「一」,直写为「丨」。
  • 学者朱芳圃认为「十」象「木杖」之形,假借表示数字10,
  • 郭沫若和张秉权先生认为,「十」就是侧视的「合掌」之形,以双手手指数目为十,「合掌竖立,两边微鼓」的一条直线。
  • 马叙伦先生认为这就是古人的结绳记事,绳子上打了一个疙瘩,表示『十进制』进了一位。
以上诸家之说引自:《古文字诂林》,第2 冊,第 689页

以上多种说法,我个人倾向「结绳记事」之说。

「十」的古今字形演变脉络:

-----------------------------------------------

汉字的古文字表数系统,是人类最早的「十进制」系统之一。

从「一、二、三」以后,大一点的数目,基本上都是用假借的办法,这是非常聪明的选择。

另外还有汉字数字「百、千、万」都是假借字:「百」是借「白」字,

「千」是借「身」字,

「萬」是借「蠆(蝎子)」字。

最后附一张人类各大文明【表数系统】的图片:

从上图可以看出,虽然「十进制」普遍,但「十进位制」并不普遍,只有华夏文明采用。而且目前所见最早从殷商甲骨文就开始,被我们所承袭至今。


小汉字见大历史


汉字一到十是有重要含义的。

在没有产生文字的时候。人们在市场做商品交易时,用贝壳在地上摆出数量。摆一个贝壳就用树枝在地上画划一横,代表一:摆二个贝壳,就在地上画划二横,代表二,摆三个贝壳,就在地上划三横,代表三,摆四个贝壳,就在地上划四横,代表四。如图:



到五的时候,古人觉得贝壳不好摆,就斜着摆,每边摆二个,中间摆一个,刚好五只。于是古人根据贝壳的摆放形状划了个交叉代表五,如图:


后来交叉又代表否定的意思,就在交叉的上下又划上一横,以区别叉。如图:
到了六呢?

古人想了想,五之前的贝壳都以横摆为主,到了六得改变了,以竖摆为主。就把五字的二斜划并正,两横变斜,(不变斜,就成口,易误会,不利于交易)笔画略作变形,化为六,如图七字怎么弄呢?有好事就把贝壳横摆四只,竖摆三字。形成十字。把交叉的五字划为横竖,代表七。



八字就是贝壳太多,分两边摆,一边四个。称为八。如图:
到了九字,


地上摆的贝壳实在多了,只能摆得弯弯曲曲的,即为九字。划为九。如图:
到了十字,古人早就明白了九九归一的道理。不用再多摆贝壳,只摆一竖向就行,横划为一,竖划为十,表达了大道至简的道理。如图:
这些数字最初是刻划文字,后来刻在甲骨上,成为了甲骨文数字!


老姜聪蒜


一,二,三分别表示宰杀动物的三刀,四的甲骨文是四横,表示的是四刀,四刀就杀死了动物。所以四,死二个字的音相同。五的甲骨文字形表示的意思是从中剖开动物,六的甲骨文字形表示的意思是宰杀完后,动物挂着的样子。七的甲骨文字形表示的意思是切开动物,分解动物。八的甲骨文字形表示的意思是分配动物的肉给大家。九的甲骨文字形表示的意思是取食。十的甲骨文字形是一竖,表示的意思是人吃完了肉后,就剩下了一根骨头。十,食同音,大约从商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