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知道徐悲鸿的马,你见过徐悲鸿的素描吗?具体如何?

白琰昕弈


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我觉得徐悲鸿绝对可以称得上艺术大家的,他是中国去国外学习油画艺术最早的艺术家之一。在我看来,徐悲鸿最擅长的第一是他画的马,在中国画家中,他画的马是最好的,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风格,他画的马气势恢宏,苍劲有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徐悲鸿的素描作品在我看来,也是很多人难易比拟的,几乎所有学画的人,都必须好好研究一下他的素描,其功底之深,是很多画家都很难相提并论的。

最后我认为像徐悲鸿这样的大师,他的为人,他的爱才与惜才。他对艺术的追求与探索,让多少艺术家为之敬佩。






luozhiliang666888


你还记得齐白石老先生说的吗?艺术就在似与不似之间,苏东坡曾画了一幅红竹图有人就问竹竹子都是绿色的也没看到有红色的,他反问到竹有黑色的吗,在这个问题上就的说艺术和文学创作中都会有夸张的成分但一定要夸张到恰到好处。


用户8388597816382


客观的说徐悲鸿是个政客,解放前巧妙周旋于国共2党之间获利,解放后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残酷打击黄宾虹等真正的国画大师。艺术方面造诣并不高,他的名望是政治因素,放在今天无论是油画,素描,国画,徐悲鸿的水平最多是二三流的,至于马其实也就一般而已,说其造型准确,国画造型准确就可以了?真的很准确吗?马未都说徐悲鸿不会画马,马奔跑时腿不可能是直的。当代画马高手比徐画得好的比比皆是,甚至不如他学生刘勃舒。我画马一年有余从没考虑学过徐悲鸿。徐其水平大有皇帝的新装之感。如果值钱的就是画水平最高的,那太可悲了。可以看下苏立文,吴冠中,陈丹青对其评价可知一二。








王二木的画


一代大师,没有几个人指指点点很难。徐悲鸿到国外学素描学油画,锻炼了造型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回国画国画,他的马深受人们喜爱。少数人不喜欢或者不以为然,并不影响他的成就和声誉。他的素描基础扎实,回国后国画画得多,油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后期又耽于政务,艺术创作几近荒废,令人扼腕!


用户7768247118329


徐悲鸿擅长中国画、油画和素描,在创作上他以“师法造化,寻求真理”为原则,作品多取材现实生活,或借古喻今,寄托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如《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徯我后》、《愚公移山》等。他长于画马和狮、牛、猫、鹰、雀等各种动物,生动传神,各有寓意。在抗日战争期间,以风雨鸡鸣和跃起的雄狮、奔腾的马,表达对中华民族觉醒奋起的热望。在创作理论上,徐悲鸿主张改良中国画。他注重素描的严格训练,提倡师法造化,反对因循守旧。其素描作品详见:《中国素描经典画库·徐悲鸿素描集》 徐悲鸿绘, 广西美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在素描方面,徐悲鸿成绩卓著。他的素描既是绘画训练的习作,为他的国画和油画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同时又是具有欣赏和研究价值的艺术品。其一生中,仅画人体素描就不止千幅。徐悲鸿在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提出一个著名的论点: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他提倡学习绘画从观察自然开始,从素描开始。 有道是郑板桥画竹,齐白石画虾,莫如徐悲鸿画的马。徐悲鸿画马,笔墨淋漓潇洒,无论是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可贵的是, 徐悲鸿的水墨奔马图,画面大都简淡高逸,用笔泼辣凝重,间参西法。 其实,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就认真作过马的素描,1930年起,徐悲鸿开始以水墨画画马。 其现存最早的画作于1931年完成。它纵六十八公分,横一百一十公分,画中的马没有马鞍,没有缰绳,在原野上狂奔,给人感觉神骏气昂,奋发感人。这幅画还表现了奔马的驯良、坚毅、敏捷等性格特征。画上无题款,只有“东海王孙”钤记,是徐悲鸿在1931年愤走粤西时的箧中遗物,1937年其家人检赠宜兴渡船公周法大,流传至今。 1940年,徐悲鸿先生应邀至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并举行画展。他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邀请,游历了喜马拉雅山之大吉岭。在那里,他看到了罕见的高头、长腿、宽胸、皮毛闪光的骏马,他曾骑着这些骏马远游,并由此了解了其剽悍、勇猛、驯良、耐劳、忠实的特点。此间他对着骏马做了大量的写生,反复捕捉其各种神态,从而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奔马,达到了“尽妙”之境界。据说徐悲鸿自己认为,他画马真正的成就,始自此次印度之行。 徐悲鸿曾总结说:“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的骨架、肌肉、组织。又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他还认为,毛笔太软,画不出鬃尾的质感和劲力,所以他常用硬笔扫出鬃尾,使之纤毫毕露,而呈现出动力的美感。 徐悲鸿一生画过数以千计的马的速写稿,他在绘画技巧上不断寻求突破,力图塑造骏马的各种雄姿。尤为可贵的是,徐悲鸿所画的水墨奔马,无羁群,尚桀骜,发胸中块垒,掘民族精神。而在心理学的意象分析上, 马是力量、速度、自由、耐力的化身,令人神思飞越,并生发出朝气勃勃、奋发向上的力量。这,也是徐悲鸿的心理向往与艺术追求,由此,马最能反映徐悲鸿个性,也最能表达他思想感情。而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马始终是人才的象征,也是民族振奋的表现。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徐悲鸿不像古人那样热衷画鞍马,而是喜欢画野马,为的是表现野马的豪放不羁的气质,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所以,1940年他在游历克什米尔时,见到当地的骏马格外兴奋,也就在这一年他创作了精品之作--《群马》。 画中没有马的奔腾之姿,那几匹背向的马仿佛听到了什么,正竖耳警觉地凝视着远方,表面是那样平静,但却蕴含着内在的动力。他以粗重有力的线条表现出马匹坚硬的骨骼和挺劲的马腿,以生动的墨色表现出风中拂动的马鬃和马尾,更强化了那静中之动的魅力。 有趣的是,徐悲鸿在《九方皋》画面上黑色雌马,却例外地给马戴上了缰辔,有人问悲鸿这是为什么,悲鸿笑着答道:“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制。” 徐悲鸿曾在1940的一幅群马图上题款日:“昔有狂人为诗云,一得从千虑,狂愚辄自夸,以为真不恶,古人莫之加。悲鸿时客西马拉雅山之大吉岭”。由此,在徐悲鸿的笔下,一匹匹骏马奋踪扬蹄,在广袤的土地上飞奔,有的腾空起飞,有的蹄下生烟。有的回首顾盼,有的一往直前,都给人破纸而出的感觉。 其实,这份万马犹酣的艺术追求,也投射了徐悲鸿崇尚自由,不断创新的心理呼唤。


小鱼儿的歌声


徐悲鸿的马不但在中国第一在全世界也无人能比。有不同的看法也正常。因为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一样。他属于艺术天赋很高的人。从他的文章水平和画的落款内容都表明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在他的绘画中常引詩经的内容很多。是当代举足轻重的大师和美术教育的殿基人。


黑马69841117


好与不好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艺术的本身就是不同的价值体现、你可以说它高贵、也可以说它庸俗、能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