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同性戀” , 禁忌的群體 , 超越時代的話題。

“同性戀”一個禁忌的亞文化群體,從最初的在人群中“談虎色變”,到今天一部分人能夠“坦然視之”,這是一個十分不易的轉變,但遺憾的是,它終究還是一個不被大多數人所能夠接受的群體,一個“灰色”的人群。

“同性戀” , 禁忌的群體 , 超越時代的話題。

其實“同性戀”並非今天獨有,也非某一國獨有,古今中外,歲月變遷。“同性戀”這個群體從來沒有在歷史上消亡過。古代中國的帝王有“男寵”,還曾經有立男皇后的例子。“龍陽之好”來源於魏王與龍陽君的故事,“斷袖之癖”出自西漢漢哀帝與御史董恭之子董賢的故事。

而在西方,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同性戀的例子也不乏多見,比如著名的畫家拉斐爾,後來的唯美主義作家王爾德,以及再後來的“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能之父”阿蘭·圖靈,他們都曾有同性戀者的這個身份。

“同性戀” , 禁忌的群體 , 超越時代的話題。

同性戀的歷史淵源和史實揭示了一個事實,即同性戀者是一個伴隨人類社會發展而發展的群體,他們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沒有意外發生的話,還將繼續發展下去,即使他們現在只是一個亞文化群體。而這個趨勢已經是一股無可避免的時代潮流了。

“同性戀” , 禁忌的群體 , 超越時代的話題。

但在今天,世界上很多國家,也包括我們中國在內,很多人仍然是無法接受他們的。而正因為如此,這個群體遭受了諸多無端的非議、歧視和責難。或許他們並沒有做錯什麼,卻招來了這些禍患,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不公平的。筆者自己其實也不能接受他們,但是我會理性地看待他們。

“同性戀” , 禁忌的群體 , 超越時代的話題。

黑格爾說:“凡客觀存在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同性戀的存在其實也是合乎理性的。有人曾經就同性戀產生的問題給出過一個解釋:同性戀的產生是為了達到物種平衡的目的而在內部自發產生的現象。筆者在此不對它的科學性做出評判,但它至少給出了一個比較合理的生理上的解釋。

傳統主流的是異性戀文化,這是幾千年來人類社會發展的結果,而同性戀亞文化,只是一種伴生物,絕大多數人接受的是主流文化,而少部分處於亞文化中的同性戀群體就會受到主流文化中的人群排斥。筆者曾經剖析過自己不能接受同性戀的原因,筆者認為是它所帶來的影響是十分難料的。

“同性戀” , 禁忌的群體 , 超越時代的話題。

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構成可以說是以目前的“正常”的男女兩性關係為基礎的。如果同性戀群體逐漸被接受,並且這種“不正常”的兩性關係逐漸取代主流的兩性關係,可能會導致人類社會發生充滿不確定性的鉅變。

從另一方面來說,人類依靠男女的情感和結合來維繫人類的種族繁衍,如果依靠試管嬰兒去迴避這一群體的侷限性,又是突破人類道德倫理的,這也將對人類社會產生不確定的影響。從現實的基礎——科學技術和文化的條件——道德倫理等來說,它被接受的物質條件和意識條件都是不成熟的,至少在目前看來是不大可能的。

“同性戀” , 禁忌的群體 , 超越時代的話題。

但我們不接受他們並不代表我們有權力去“傷害”他們。同性戀不是一種罪,也不是一種病,只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群體,如果這個群體中產生犯罪,法律會制裁犯罪者。同性戀和異性戀除了在性取向上有差別,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和異性戀一樣,要吃飯、睡覺、工作、學習、娛樂等等,沒有什麼差別,所以別把他們當怪胎。

“同性戀” , 禁忌的群體 , 超越時代的話題。

同性戀者的時代還未到來,但異性戀者卻也沒有權力主宰他們的命運。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你我”有關,同性戀者也和你我一樣,都只是為了生活,為了家庭,為了各自的夢想而奔波的人們,所以請務必善待他們!因為他們比我們更艱難。

同性戀,你認可他們嗎?留下你的看法吧!朋友們!

“同性戀” , 禁忌的群體 , 超越時代的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