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孩子在家上課自制力太差?用好“習慣迴路”,輕鬆培養孩子好習慣

家裡有孩子的時候,家長的話總是少不了這些:

"不是說好看一集電視劇就好嗎,怎麼還是看到了現在!"

"剛剛跟你說該學習了,還沒去啊!"

"現在都幾點了,你的作業還沒寫完呢!快去寫作業!"

父母總是會在孩子身邊嘮嘮叨叨,讓他們去寫作業、去運動,等等。很多父母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總是很被動,每次到了學習時間都是磨磨蹭蹭的,不會主動去寫作業,總是要父母一直督促才肯行動。

現在學生在家裡上網課,也就導致了很多孩子的自制力又降低了,孩子被嘮叨的頻率也增加了。

孩子在家上課自制力太差?用好“習慣迴路”,輕鬆培養孩子好習慣

習慣永遠比強制好得多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曾說:沒有什麼比習慣的力量更強大。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不主動學習,自制力差,所以就總是督促孩子,嘮叨孩子。但是我們也知道,總是靠父母的督促,孩子只會在父母在身邊的時候才會學習,一旦父母沒有督促自己,孩子也就不會主動學習了。

我們做父母的不可能總是在孩子身邊嘮叨,讓孩子去學習,最重要的還是要孩子自己有自制力,自己知道自己接下來應該做什麼、怎麼做。只有孩子主動去計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孩子才能夠真正地提高學習效率,學到東西。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家長們需要知道"習慣迴路"。

孩子在家上課自制力太差?用好“習慣迴路”,輕鬆培養孩子好習慣

我們看看"習慣迴路"

"習慣迴路"的內容和本質

在查爾斯·杜希格的著作《習慣的力量》中,對於習慣是這樣理解的。"習慣迴路"是由麻省理工的相關科研人員發現的,指一個人習慣的產生,運行和維持的一種規律。

也就是說,習慣迴路有基本的三個要素:刺激、習慣行為、獎勵,並以迴路的形式維持和運轉。

我們可以看看小海豚。海洋館裡面的小海豚很靈活,會做各種動作,這其實也是海豚由於習慣養成罷了。當小海豚表演的時候,觀眾鼓掌、喝彩,這就給了小海豚鼓勵和刺激,於是小海豚會繼續做著這樣的動作,來展示自己的良好表現。

海豚的訓練過程也是由於設置固定環境與刺激,來形成小海豚的完美表演的習慣,也是一種"習慣迴路"。

一個人習慣的建立是從刺激開始的,通過進一步的分析和判斷,對身體發出指令,接下來完成動作。所以當刺激增多的時候,相應的動作習慣也會逐漸形成。

1、 三要素之"刺激"

"刺激"是誘發孩子形成習慣的重要因素,有外界的刺激,孩子才能形成習慣。孩子養成的習慣有好習慣和壞習慣,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分辨好刺激。

常見的誘發條件主要有孩子的本能反應、環境因素、生活經驗、原則和規章制度等。

父母在生活中應當注重孩子的外界刺激,使得孩子對於學習等的事情有主動進行的想法。不僅要注重刺激,也必須讓孩子在刺激下行動起來,並且要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判斷能力。

孩子在家上課自制力太差?用好“習慣迴路”,輕鬆培養孩子好習慣

2、 三要素之"習慣行為"

"習慣行為"是對外界刺激的外在表現,也是我們要培養孩子的重要環節之一。"行為習慣"是整個"習慣迴路"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父母要充分重視。

當孩子的行為是好的時候,我們可以增加"刺激",促使孩子更好完成。當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習慣,那麼家長就要去糾正孩子的行為,培養孩子形成新的"習慣行為"。

3、 三要素之"獎勵"

"獎勵"是對"習慣行為"的強化。當孩子完成了習慣的時候,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能夠讓孩子感受到了自己行為的好處,也就是說孩子嚐到了"甜頭",接下來孩子會更加註重自己的行為習慣,從而獲得更多的獎勵。那麼孩子的習慣也就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強化。

比如,讓孩子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之後,就給予孩子一件禮物,可以是食物、玩具等,給予孩子喜歡的東西。孩子明白自己努力學習就能夠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他就會表現得更好來完成任務,得到父母的肯定與獎勵。

"習慣迴路"的三要素之間相互配合,共同發力,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家長要注重這三要素,才能找到正確的方法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提高孩子自制力。

孩子在家上課自制力太差?用好“習慣迴路”,輕鬆培養孩子好習慣

家長嘗試用"習慣迴路"來培養孩子好習慣

1、 這是個閉環運行的過程,提升孩子的抗干擾能力很有必要

從習慣迴路的三要素可以看出,想要形成迴路並且運行,這必然是一個"閉環"的過程。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並且需要堅持的過程,並且習慣一旦形成,其力量也是非常大的,能夠引導孩子完成更多的任務,讓孩子有更強的自制力。

習慣的培養過程,需要孩子有更大的抗干擾能力,所以父母也要注重孩子的抗干擾能力的培養。

父母可以以身作則,給予孩子更好的榜樣,並且要給孩子制定原則與計劃,鍛鍊孩子對於周圍環境的干擾和屏蔽。一定的規則和計劃能夠給予孩子穩定的外界環境,進一步約束孩子的行為,強化孩子的習慣意識和執行能力。

孩子在家上課自制力太差?用好“習慣迴路”,輕鬆培養孩子好習慣

2、 找到對孩子最有效的"刺激"

前面我們說到,"刺激"是誘發孩子形成習慣的重要因素,所以家長要好好利用"刺激"。以"刺激"來誘導孩子形成更好的習慣,提高自制力。

對於孩子來說,生活中的原則和規章制度是約束孩子最好的因素,對於孩子的"刺激"也是由這些因素構成的。

在孩子"習慣迴路"的"閉環"運行過程中,原則和規章制度,生活常識和過往的經驗,以及孩子最終獲得的"獎勵",都是促進"習慣迴路"的先決條件。

首先父母要給予孩子做好榜樣,這種刺激是針對孩子心靈的。父母的行為在孩子眼中也是最直接的,能夠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所以父母在生活中要做到更好,不讓孩子做的事情,父母也最好不要做。

同時,父母也要在生活中注意孩子的動力來源。如果孩子對一件事比較注重,並且更加願意去做,父母就可以觀察孩子在這件事中的表現,以及觀察孩子為什麼會對這樣的事情感興趣,從而獲得孩子的動力來源。根據孩子的動力來源,更好地給予孩子"刺激",培養孩子形成更多好的習慣。

孩子在家上課自制力太差?用好“習慣迴路”,輕鬆培養孩子好習慣

3、 以巧妙引導代替強制命令

父母強制性地命令孩子,起到的效果不大,因為孩子不是出於內心想去完成,只是在父母的強制下才去做,效率不高,意義也不大。所以,巧妙引導才是正確的方式。

比如,孩子如果一直看電視不去學習,等到很晚才寫作業。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先不要阻止孩子,等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再跟孩子說:"剛剛就是因為你一直在看電視,現在到了睡覺時間了,你的作業還沒有完成,別的同學已經可以睡覺了,而你還不可以。"

這個時候孩子才會懂得,長時間不學習、拖拖拉拉的結果就是自己很晚睡,這是對自己不好的,以後再看電視的時候孩子就會想到這一點,也就會自己去寫作業了。

當孩子總是比較好動,總是在家中磕磕碰碰的時候,家中不要訓斥孩子,而是讓他感受到磕磕碰碰的痛,當他知道這樣做會痛的時候,他就會減少自己的行為習慣。

我是小航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