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揚南音古韻——廈門南音


揚南音古韻——廈門南音

​一、項目背景

南音又稱南樂、南曲、南管、弦管、郎君樂等,是四大古樂之一,至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清康熙年間,萬壽祝典,閩五少芳賢入京御前獻奏,賜予“御前清曲”。故南音素有“華夏瑰寶”、“音樂活化石”之美譽,又有“御前清曲”之雅頌。2009年9月,南音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揚南音古韻——廈門南音

南音的音樂由“指”、“譜”、“曲”三大部分組成,蘊含了晉清商樂、唐大麴、法曲、燕樂和佛教音樂及宋元明以來的詞曲音樂、戲曲音樂,保留了唐宋古典曲牌,有著濃厚的中原古樂遺風。南音記譜採用傳統五聲音階固定記譜法--工尺譜,反映了兩千四百多年前曾侯乙編鐘銘文所記載的樂學理論。主要樂器有琵琶、洞簫、三絃、二絃、拍板及敲擊樂器。尚存的表演形式主要有清唱、對唱、表演唱和獨奏、合奏等。

揚南音古韻——廈門南音

二、實踐過程與成效

1.南樂團堅持走繼承和創新並重的道路

一方面不斷挖掘、整理傳統曲目,一方面積極創作南音精品,主動參加全國各類藝術賽事,近五年,團體及個人榮獲7個國家級獎項,34個省級獎項。

2.積極參加活動,擴大影響力

參與福建省廈門市組織的“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鄉音之旅”赴臺灣南部巡演項目 “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展演”,還代表廈門市赴臺參加“福建文化寶島校園行——南音進校園”活動,走進臺灣11所高校推廣演出;應邀參加在臺北舉辦的“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等大型活動,受到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3.定期開展培訓工作

廈門市區南音社、中小學聯合開辦南音培訓班、南音夏令營共計一百餘場,參加培訓人數一百多人。近五年來,開展“公益性低票價文化惠民演出”共計五百餘場;“南音進校園活動”共計五十餘場,逐步培養了一批南音受眾,進一步提升南音的社會功能。

揚南音古韻——廈門南音

4.利用媒介平臺傳播影響力

南樂團通過微信、微博等公眾平臺,製作宣傳圖冊,積極推廣宣傳每場演出節目和內容,較好引起外界對南音的重視和關注。5.積極啟動資料搶救保護計劃

集中骨幹力量,運用自主研發的南音工尺譜電腦打譜軟件,編輯出版《南音古曲選集》,此選集為廈門南音界首創,也是廈門第一本南音曲譜,成為南音愛好者不可或缺的工具書。目前,南樂團正著手編校廈門首本電腦工尺譜版《南音指譜全集》。


揚南音古韻——廈門南音

三、項目保護工作經驗體會

1.緊抓藝術生產,精品創作成果豐碩

南樂團得益於首任團長、有“南音泰斗”之稱的紀經畝老先生等諸多南音名師的指導,既恪遵前法,又勇於開拓,經半個多世紀的改革創新,已自成藝術風格,贏得國內外南音界的一致稱譽。近年來,南樂團堅持走繼承和創新並重的道路,一方面不斷挖掘、整理傳統曲目,一方面積極創作南音精品,主動參加全國各類藝術賽事,頻頻獲獎。力爭打造一批貼近時代主題,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南音佳作,併成為最具廈門地域特色的駐場演出項目。

2.緊扣中心工作,積極開展對臺對外文化交流

南音流傳於香港、澳門及東南亞各國閩南人聚居地,特別是臺灣地區更是傳播廣、根植深。正因如此,南音被賦予特殊歷史使命,在推進兩岸藝術交流、增強兩岸文化認同、維繫兩岸情感紐帶方面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南樂團在廈門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廈門市委宣傳部和廈門市文廣新局的直接指導下,緊緊圍繞廈門市對外對臺工作大局,積極開展南音文化交流活動,取得一定成效。 在對臺文化交流方面,南樂團積極參加福建省、廈門市組織的“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鄉音之旅”赴臺灣南部巡演項目、“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展演”,還代表廈門市赴臺參加由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主辦的“福建文化寶島校園行——南音進校園”活動,走進臺灣11所高校推廣演出;應邀參加在臺北舉辦的“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等大型活動,受到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揚南音古韻——廈門南音

在對外文化交流方面,近年來,南樂團應邀出訪菲律賓、新加坡、日本、法國、新西蘭、捷克及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積極開展對外藝術交流演出,通過國際舞臺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南樂團代表福建省廈門市多次參加各類重大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並作為廈門市唯一的世界級非遺項目向國內外領導及來賓展演,2016年持續半年為鼓浪嶼的申遺工作助力演出,備受國內外領導人及申遺專家的肯定,為福建本地傳統藝術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讓世界人民進一步瞭解世遺南音的價值和魅力。

3.加強傳承保護,推動南音創新發展

南音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的第四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加強其傳承保護意義重大。近年來,南樂團長期注重南音的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採取多項舉措推動工作開展。

揚南音古韻——廈門南音

首先是推進傳承發展。深入貫徹實施《關於支持廈門市戲曲繁榮發展實施意見》,做好南音進學校、進社區工作。定期與市區南音社、中小學聯合開辦南音培訓班、南音夏令營,或選派優秀南音演(奏)員走進學校、走進社區開展授課,每年舉辦一屆廈門南音唱腔比賽,至今已舉辦十九屆,挖掘培養了一批新人,創作生產了一批新作,使南音重新煥發生機。其次是組織惠民演出。在廈門市財政和廈門市文廣新局的支持下,積極開展“公益性低票價文化惠民演出”及“假日文藝舞臺”品牌演出,演出場次逐年增加,逐步培養了一批南音受眾,進一步提升南音的社會功能。第三是大力宣傳推廣。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加大南音宣傳推廣力度,充分發揮新媒體方便快捷、受眾面廣等優勢,設置南樂團微信微博公眾平臺,製作宣傳圖冊,積極推介宣傳每場演出節目和內容,較好引起外界對南音的重視和關注。最後要注重搶救收集。2015年以來,南樂團啟動資料搶救保護計劃,集中骨幹力量,運用自主研發的南音工尺譜電腦打譜軟件,編輯出版《南音古曲選集》,此選集為廈門南音界首創,也是廈門第一本南音曲譜,成為南音愛好者不可或缺的工具書。目前,我們正著手編校廈門首本電腦工尺譜版《南音指譜全集》,預計今年年底完成出版。

揚南音古韻——廈門南音

4.注重人才培養,隊伍建設成效初顯

南樂團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尤其注重培養人才,加強隊伍建設。首先需要保障人才梯隊儲備。近兩年,在廈門市文廣新局和廈門市財政局指導推動下,及時解決了人才隊伍青黃不接問題,現南樂團里老中青人才搭配合理,人才梯隊儲備較足,有足夠能力完成較大型的演出活動。抓好人才實踐培養,積極創造條件,通過各種劇節目排演,為演職人員提供良好的演出機會和鍛鍊平臺,隊伍的整體業務水平得到較大提升。強化人才學習培訓,積極為團隊骨幹爭取再深造和進修學習的機會,同時定期聘請老師和輸送團員到各大高校進行培訓,目前團員在國家級、省級以上專業比賽中有四十多人次獲獎,成效明顯。加強青年人才培養,近年來,廈門市文廣新局對年輕幹部的培養尤為重視,大膽啟用年輕幹部,成效顯著,團樂隊連續兩屆被評為“福建省青年文明號”,是廈門文廣新系統唯一獲此殊榮的專業劇團。


揚南音古韻——廈門南音

End

傳承福建非遺,弘揚文化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