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红甸有个山药王 土里刨出80000000

红甸有个山药王 土里刨出80000000

红甸有个山药王 土里刨出80000000

进入冬季,草木枯黄,文山市红甸乡遍野里的山药开始迎来丰收。这是文山市山药种植销售协会会长马自然最忙碌的季节,在乡里的红甸山药种植协会,每天都有周边的农户开着拖拉机,把刚刚采挖的山药集中运到此地进行销售。

红甸有个山药王 土里刨出80000000

“长得好看的,统统放这边,长得难看的就堆在另一半……”马自然忙着招呼协会里忙碌的工人,把山药进行分拣装箱。“外表好看的,卖相好的,就直接外运,上外地的菜市场。品相稍微不好的,我们今年也不愁了。”马自然一边忙碌着,一边兴奋地向记者介绍他不久前刚刚装好的山药片加工车间。

红甸有个山药王 土里刨出80000000

“大家加紧削,削得越多,收入就越高”,走进加工车间,对着正在车间里给山药削皮的30多名工人,马自然的调门又高了八度。他恨不得再多来几十号人,把分拣出来的品相稍差点的山药全削了,毕竟从浙江专程赶来订购山药片的客商已经在这里等了两天了。

“里边的削皮车间用工人数是75个,但是现在也只来了30多个,所以还是有点慢了。”马自然说。今年,为了更好促进红甸乡的山药产业发展,文山市专门安排100万上海市对口帮扶项目资金帮助红甸山药种植协会建起了这个干山药片加工车间。由于削皮环节只能靠人工来完成,因此人工削皮的效率就决定了后边加工环节的效率。按照削皮的山药每斤0.2元报酬计算,工人们每天靠削皮可以获得100到200块钱不等的收入。车间里的35个工人里有一半是来自周边村寨的档卡户,马自然希望通过车间的加工,也能带动一批档卡户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增收。

红甸有个山药王 土里刨出80000000

在车间里,来自茂克村的村民马汝娇,一大早就和丈夫来到车间里削皮,不到三个小时,夫妻俩已经削了近600斤山药了。一天下来,两口子可以挣到300多块钱。马汝娇一家是村里的档卡户,由于家中老人年迈多病,加上她自己因为曾因意外摔伤,干不了重活,家里的收入来源就只能靠丈夫种的几亩玉米。得知山药协会招工,她和丈夫毫不犹豫的就赶来了,即便只是站着给山药削皮,一整天下来还是给盆骨受过伤的马汝娇带来一些影响,但她还是乐观的说“没事,手还可以动,能挣一点是一点,在家门口打工,还能照顾一家老小……”。

红甸有个山药王 土里刨出80000000

往年,由于市场供过于求,红甸乡种植的山药会出现滞销的情况。如今,有了这个刚建好的干山药片加工车间,马自然今年再也不用为山药滞销而发愁了。“干山药片的需求量很大,很多食品都会用到,所以现在都是供不应求。”对于今年的销路,他充满了信心。

红甸有个山药王 土里刨出80000000

红甸乡虽说常年缺水,但这里的土质却非常适宜种植山药。在红甸乡乃至文山州,今年36岁的马自然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大家都称他为红甸山药王,他的名气就是来自这遍野的山药。2015年,为了打响红甸山药的品牌,让土里刨出来的山药能卖个好价钱,从小与山药打交道的马自然开始引进新品种山药,在红甸乡进行规模化种植,并带头组建山药种植协会、成立专业合作社,注册属于自己的山药商标。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指导下,他种植山药的技术越来越好,产量也越来越高,红甸山药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目前前来订购的各地客商也逐渐多了起来。在他的带动下,如今除了红甸种植山药以外,砚山、丘北等地的农户也慕名前来学习种植技术,参与到了山药种植当中来,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0000多亩,涵盖1200多户农户,这其中有3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市里实施精准脱贫以来,他无偿为档卡户提供每户1000斤的山药种子,让大家通过山药种植实现了脱贫。

如今,由马自然带头组建的文山市山药种植销售协会,成了文山市山药销售的集散地和粗加工基地。每当看到地里挖出硕大的山药,马自然就高兴不已。他说今年的山药产值将有望翻上一番,达到8000万元。马自然说,随着销售渠道的不断稳定,他将带着村民们不断改进种植技术,种出更好的山药,进一步扩大加工车间的规模,带动更多农户实现增收。

本台:罗永伟 熊阳(实习) 文山市台:梁广海

制作:农锦庄 冯鹤

红甸有个山药王 土里刨出80000000

《西畴精神》形象片 点击上图观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