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不給我買手機是因為你們沒用!”孩子不知道感恩我們該怎麼辦

今天剛進辦公室就聽到一位家長和班主任訴苦:“孩子讓我給她買一款新出的手機,說好幾個同學有。考慮到手機價格挺貴,也怕影響她成績就沒答應她,結果孩子非常生氣,一把推倒我,還說全是因為我們沒用,不買就要離家出走,老師你說我該怎麼辦呢?”

這樣的案例我聽過的已經不是一例,經常有家長訴說孩子的自私、叛逆、冷漠,只知道索取不知道體諒父母。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呢?因為你沒有教會孩子“感恩”!

畢淑敏在《幸福的香氣》中說: 一個不懂愛的孩子,就像不會呼吸的魚,出了家族的水箱,在乾燥的社會上,他不愛人,也不自愛,必將焦渴而死。

我們愛孩子,也應該教會孩子愛我們,愛生命,體諒別人的感受。而不是隻知道索取無度,完全活在自我的世界裡

孩子不知道感恩,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家庭教育的失敗,對父母而言,家庭教育也是一場特殊的考試,在教育孩子感恩的考題上,出現了失誤。

“不給我買手機是因為你們沒用!”孩子不知道感恩我們該怎麼辦

感恩是孩子應該具備一種美好品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

每個孩子都是家庭中的核心,是父母眼中的天使。父母竭盡全力去愛孩子,但是卻可能採用的不切當的方式,或者沒有給孩子提供健康成長的氛圍。作為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更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

1、溺愛無度,讓孩子認為父母的付出理由應當。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無不盡量滿足,要星星不敢給月亮。偶爾一次沒能滿足就滿懷深深的愧疚感,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家長的付出是理所應當,慢慢養成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任性霸道。一旦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無理要求,就會大發雷霆,怨恨父母,甚至嫌棄父母沒用。當今社會上的一些“寒門富二代”就是這樣產生的。

2、用錯誤的感恩方式來誤導孩子。

有一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反覆強調一個理念:你愛我們,就要好好學習,就要考好成績,這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這樣的灌輸會把孩子的感恩思想引向歧途。認為只要學習好了就是回報父母了,至於其它方面怎麼做都可以,不重要,造成不正常的親子關係。

“不給我買手機是因為你們沒用!”孩子不知道感恩我們該怎麼辦

不能把孩子的感恩等同於學習好,容易把孩子引入感恩的歧途

3、忽視孩子的感受,對孩子過於苛責

沅江12歲的孩子吳兵,不滿母親管教太嚴,因為抽菸被母親打後,持刀將母親殺死。長期以來孩子和爺爺奶奶生活,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和關愛。在殺了母親之後全程冷漠,居然說出了:我殺的是我媽,又不是別人!

這樣的孩子長期感受不到父母愛的溫度,享受不到正常的親子關係,內心是冷漠的而叛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可能對父母產生怨恨,對父母的管教自然也是抗拒的,又怎麼會懂得感恩呢?

4、冷漠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間病態的關係。

長期生活在家庭暴力和冷暴力的孩子,感受不到愛,也缺乏愛別人的能力,內心敏感而自卑,長大以後也習慣用暴力去解決問題,而且童年的陰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記得曾經教會一個孩子,因為父母長期爭吵鬧離婚,孩子離家出走了。找回後我和孩子做了深入的長談,鼓勵孩子好好生活下去。孩子畢業後參軍了,給我寫了一封信,信裡說:老師,你是這個世界上唯一關心過我的人。一次談話給孩子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這是一個多麼缺愛的 孩子!

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德勒說:“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細心呵護和正確引導,感恩教育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

“不給我買手機是因為你們沒用!”孩子不知道感恩我們該怎麼辦

家庭暴力讓孩子內心感到絕望

每個父母都應該處理好和子女的關係,教會孩子正面地回饋父母,珍惜自己的生命,體味他人的感受。

一、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正確對待孩子的虛榮心。

1、給孩子的愛要有限度,對孩子的要求不能毫無保留地滿足,要有所甄別。

2、對孩子無理的要求必須拒絕。例如孩子小時候面對琳琅滿目的玩具,見一個要一個,這時家長就一定要懂得拒絕,讓孩子明白再鬧也無濟於事。

3、打消孩子的攀比心、虛榮心。讓孩子明白消費水平要和自己的經濟能力相匹配,對超出經濟承受範圍之外的要求說“不”。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要手機的孩子,家長從孩子虛榮心的萌芽期就要直接干預。

二、對孩子表達需求,愉快接受孩子的贈與和分享。

要讓孩子學會分享:美好的食物,有趣的玩具,開心的事情。家長愉快坦然地接受孩子的贈與與分享,也能讓孩子感受到分享帶來的快樂。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例如有些孩子吃東西的時候,家長刻意地和孩子要一點,或者提醒孩子要和其他家人分享,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樂於分享的好習慣,而不是什麼東西都自私的據為己有。

“不給我買手機是因為你們沒用!”孩子不知道感恩我們該怎麼辦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三、讓孩子具有“同理心”,學會體會他人的感受。

同理心,心理學術語,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觀地理解當事人的內心感受,且把這種理解傳達給當事人的一種溝通交流方式。

通俗地講,“同理心”就是換位思考,能夠對父母及他人的情感給予理解和感同身受。就像文章開頭提到那個要買手機的孩子,如果能夠體會父母的艱辛和良苦用心,就不會面對母親的拒絕暴怒,甚至怨恨、攻擊自己的母親。

四、還要讓孩子瞭解生命的珍貴,愛惜自己的生命。

愛惜生命,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對生命的敬畏,是對父母最好的感恩。

  • 讓孩子瞭解生命的來源,更要了解父母孕育孩子的辛苦。
  • 增強孩子的責任心:對社會,對家庭,對自己的責任。
  • 體悟父母失去孩子的痛苦和不珍惜生命對父母造成的巨大傷害。
“不給我買手機是因為你們沒用!”孩子不知道感恩我們該怎麼辦

珍愛生命是對父母最好的感恩

五、有必要讓孩子吃些苦,受些挫折。

現在有些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上完全依賴父母的照顧,十幾歲乃至成人還不能獨立照顧自己,成為徹頭徹尾的“巨嬰”。同時心理素質差,受不得一點挫折,俗稱長著一顆“玻璃心”。對於這種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孩子,家長還是應該給一些鍛鍊。

  1.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儘量自己完成。例如整理個人的物品,自己規劃自己的學習等。
  2. 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教給孩子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勇敢面對困難和失敗,具有積極樂觀堅韌不拔的個性品質。做事情不能虎頭蛇尾、半途而廢。可以從學習、日常生活和遊戲來鼓勵孩子不斷戰勝挫折。
  3. 讓孩子幫自己做一些利索能力的家務勞動,讓孩子瞭解自己的工作。必要的情況下可以的帶著孩子參與自己的工作一天,讓孩子瞭解父母工作的辛苦,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就像曹文軒《孤獨之旅》中的杜小康,經歷了生活的磨難和精神上的痛苦、孤獨: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去追趕走散的鴨群,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變得成熟、懂事了。
“不給我買手機是因為你們沒用!”孩子不知道感恩我們該怎麼辦

讓孩子和自己一起勞動,體會生活的艱辛,讓孩子學會感恩

總結。

讓孩子學會感恩,增強責任感,愛惜自己的生命,這是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版塊。如果把家庭教育比作一場考試,父母切不可讓孩子在這一環節丟分。心懷感恩的孩子更能體悟到生命的充盈和厚重,更懂得珍惜與親人、培養之間的美好情感,也擁有更健康的心理和美好的人生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