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為何配置最全的唐朝東宮官僚團能在144年裡讓8位太子都錯失了皇位

染血的太子

李建成、李承乾、李忠、李弘、李賢、李重俊、李成器、李瑛這些人有兩個共同點,第一他們都是李唐王朝的太子,也就是皇位的法定繼承人,第二他們都沒有當成皇帝,有些被廢為庶人、有些被賜死、有些讓位,有些病死,情況各有不同但沒有一個成功聽到過比賽結束的哨聲。李世民在玄武門整的一出,帶來了一個尷尬的現實,李唐從開國到唐代宗李豫登基之前,整整144年,就沒一位皇帝是最初的太子上位。

為何配置最全的唐朝東宮官僚團能在144年裡讓8位太子都錯失了皇位

有人說,大唐是盛世長歌,但這長歌的的樂譜上可是沾滿了血腥味。這高的嚇人的太子落馬率來自於哪裡,有人說是李世民手上沾了兩個兄弟的血,沒錯,這種得位不正的案例參考是一個很直接的原因,但假若要把所有的緣由歸在榜樣的力量上,那李世民的頭還大不到能頂起這口鍋。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凡事都賴本澤馬,在安史之亂以前的古代中國的社會問題中也有一個“本澤馬”的存在,它就是萌發於兩漢,強勢在魏晉南北朝,衰落在唐朝的門閥豪強。

為何配置最全的唐朝東宮官僚團能在144年裡讓8位太子都錯失了皇位

豪強門閥影響皇權

我們常將豪強和門閥並列而談,但其實裡面也有些不同。我們先來看豪強,要知道政治制度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上產生的,豪強也不例外,它誕生的基礎在於兩漢以來不斷髮展的地方莊園經濟,這種地方莊園佔地廣大,擁有自給自足的生產能力,而在土地上勞作的大多數農戶並沒有土地所有權,他們依附於莊園主生存,這就使得地方上形成了一個個人口與土地緊密捆綁在一起的獨立小王國,有些小的能夠自己改善基礎設施,大的能夠擁有自己的私人武裝,像三國名將陸遜所在的吳興陸氏就是擁有私兵的地方豪強。

假如這些豪強又是世仕兩千石的主那麼他們就有資格被稱作士族,什麼是兩千石,郡縣制中的一郡太守或者中央三公九卿中的九卿都是兩千石的官員,而所謂的士族與寒族其實都是豪強,區別就在於有沒有世代做官,當然這個官如果是督郵縣令也沒有用,不然劉備的鞭子也不會這麼簡單揮下去。而如果這個官再大一點,到了三公的級別,那麼他們將有一個更響亮的頭銜——門閥。

一旦涉及到門閥豪強,就會牽扯出第二個問題,那就是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矛盾,站在天平一邊的是皇帝,站在天平另一邊的就是這些地方霸主。那又是什麼使得這些豪強能夠一代又一代不斷走上政治核心舞臺,成為士族成為門閥呢?答案就是財權,當然在商業經濟並不是特別繁榮的時代,豪強把持了莊園經濟這一優勢並不是通過直接影響市場操縱國家經濟而表現出來的,這種經濟上的優勢更多還是體現在軍事層面上。

為何配置最全的唐朝東宮官僚團能在144年裡讓8位太子都錯失了皇位

無論是兩漢三國時期的全民皆兵,還是南北朝時期的軍區制,都離不開軍事上的後勤補給,諸葛亮為什麼寧可繞路都要從祁山走,劉裕為什麼寧可浪費時間也要等著水師匯合,還不都是因為運糧安全可靠,成本更低。這還是戰時情況,平時的經年累月的軍需消耗更是一個天文數字,舉例來說,本來西漢武帝時因為頻繁的對外戰爭,建立起了龐大的軍隊建制,中央有南北軍,地方有州郡兵,邊疆有戍軍,但是隨著來承平日久,或者說經費壓力,最龐大的州郡兵漸漸疏於操練以至於後來王莽那個天文數字一般的州郡兵都能被劉秀輕易擊潰,坐實了位面之子的名聲。

而到了東漢受限於財政狀況州郡兵也被弱化,兵制逐漸從全民皆兵向募兵過渡,所以北方州郡邊防軍的戰力開始顯現,涼州幷州幽州勢力為什麼能在漢末存在感爆棚,都是因為身在邊區久經戰場考驗,所以募兵也集中在這些地區,不過再好的兵源也架不住長期消耗,等到了三國時期募兵制逐漸向世兵制轉變。這種世代為兵的軍戶雖然在故事一開頭被歸為“士籍”,但本質上都是兵大頭,經過了漢末三國不斷的割韭菜,躺著的比站著的多。隨著社會地位不斷下滑,作戰意志也跌倒了谷底。

為何配置最全的唐朝東宮官僚團能在144年裡讓8位太子都錯失了皇位

在這時候地方的勢力卻愈發強大,擁有著私兵的豪強甚至可以主掌一地軍事,像青徐地區的臧霸直到曹丕第一次南征時才徹底被控制,遼東地區的公孫氏甚至在三國對峙局面穩定的時候都能來回站隊牟利,這一切都是因為地方豪強並不依賴中央財政就能維持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而這在募兵制崩潰,世兵制不給力的時代,中央軍也不能拿這樣存在各地的私人部曲怎麼樣。所以在縣村這種微觀層面,豪強門閥和莊園部曲就捆綁在了一起,打不過就只好融入,三國兩晉的都督,南北朝的總管,後來唐朝的節度使都是將軍權下放,以中央人事節制地方豪強的嘗試。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東宮小團隊

門閥豪強怎麼站上擂臺的原因我們整明白了,那麼這跟我們今天的話題又有什麼關係呢?這是因為門閥豪強既然強勢,就意味著君主中央的相對弱勢,而為了使得脆弱的皇權能夠延續,獲得長期鬥爭中擊敗地方勢力的可能,勢必要為繼承人儘可能創造一個順利接班的可能,簡單來說,人手裝備都要配齊了。

為何配置最全的唐朝東宮官僚團能在144年裡讓8位太子都錯失了皇位

具體來看,古代中國的封建王朝,關於東宮的配置以宋為界有一個鮮明的分水嶺,宋以前東宮的政治班底人數多,職責細,宋以後東宮的人手基本上除了講學的老師就沒有額外的官方職員了。這清楚的說明了一點,皇權的延續不再是政治中的主要問題。這個現象出現的時間點恰恰和歷史上門閥奔潰的時機同步,從側面完美說明了門閥豪強對皇權的威脅。

那麼都說宋以前東宮人多,那我們就來看一下配製最全的唐朝太子屬官到底有哪些人,除了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這標配的六位老師以外。還有一個專門的官署——詹事府。它就是東宮的宰相府,外面該有的官員在東宮找到對應的模板。

為何配置最全的唐朝東宮官僚團能在144年裡讓8位太子都錯失了皇位

詹事府的老大正三品的太子詹事相當於外面的尚書令。詹事府的二當家正四品的少詹事相當於尚書左右僕射。有了政務官也不能少了言官,詹事府裡的兩個太子司直就是東宮裡頭的御史,宮內上上下下所有人等都可能遭到這兩個七品小官的彈劾。

當然光有尚書省還不夠,門下省中書省一個都不能缺。因此東宮還有兩個官衙配合詹事府的工作,一個叫左春坊一個叫右春坊,顧名思義自然對應了門下和中書兩省。

我們先看左春坊,老大是正四品的左庶子,就相當於侍中,他手下的中允、司議郎和部門長官一道在東宮裡頭掌握瞭如同門下省封駁審核一般的權力。

當然左春坊的配置還不止這些,崇文館等於弘文館常年有四五個人在裡面做圖書管理員,與崇文館同一級別的還有司經、典膳、藥藏、內直、典設、宮門六局,每局各設官員四到六人不等,負責著東宮從穿著、飲食到醫療,衛生的方方面面。

為何配置最全的唐朝東宮官僚團能在144年裡讓8位太子都錯失了皇位

說完了門下省,我們再來看看中書省。右春坊的老大和左春坊一樣有兩個,正四品的左庶子就相當於朝堂上的中書令。四個中書舍人和左庶子一起負責東宮的行文啟奏,左春坊有六局管衣食衛生,右春坊有家令寺、率更寺、僕寺三寺掌管禮儀祭祀和車馬刑罰,我們這裡重點提一下家令寺,它的長官是太子家令,從四品,負責東宮飲食和倉庫,唐肅宗唐代宗時的大宦官李輔國就是在安史之亂時藉著家令寺長官太子家令的名號走上歷史舞臺的。

除此之外,東宮能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政治勢力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右春坊下面十率府,因為左右衛率統領的這個機構掌握了東宮的槍桿子,《長安十二時辰》中姚汝能擔任的就是東宮右衛率這一武職。

為何配置最全的唐朝東宮官僚團能在144年裡讓8位太子都錯失了皇位

從粗到細,從文到武,東宮儼然是一個配置齊全還擁有武力的獨立小朝廷,加上貞觀一朝天子離京的情況屢見不鮮,太子監國代理國政也被當做了一種常規手段,這時候一個蘿蔔一個坑形成對應的東宮行政集團就完美的無縫銜接了各項政務。

然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更何況這顆樹有可能要了老樹的養分。為什麼這麼說,試想一下,一個擁有完整政府職能的幕僚班子,掌握著一定宮中軍事力量的帝國繼承人,是不是任何一個有野心的政客的投資對象?

為何配置最全的唐朝東宮官僚團能在144年裡讓8位太子都錯失了皇位

本來用來維護王朝穩定傳承而強化東宮的手段,反倒成了帝王心中一朵抹不開的烏雲。加上中間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帝武則天還弄出了個武周,把本就混亂的局面攪的更亂,使得唐朝在最強盛的時代,太子和君主都處在互相懷疑的狀態,君主既擔心門閥勢力干預王朝傳承又擔心東宮勢力過大影響自己統治,而太子既不能過於優秀觸發父皇懷疑的buff也不能過於無能掉進讓兄弟產生取而代之想法的坑裡,更可怕的是這些兄弟往往還有宰相這種級別的高官支持。為什麼李林甫楊國忠都和太子不對付,或者說歷史上的宰輔都和儲君往往都很難站在一個戰壕,原因很簡單,外朝的領袖和未來的皇帝假若關係親密,將置現任君主於何地?

結語

也就是說在過了一定度之後,太子和君主之間就是一種對手的關係,宰相畢竟是君主任命的,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他也必須把自己與儲君梳理開來,假若宰輔們有意為自己的未來尋找大樹,他也會順著君主的心思將其用來制衡儲君的其他皇子作為結交的對象,孫權時代的南魯黨爭,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都是這種故事的具體表現。

為何配置最全的唐朝東宮官僚團能在144年裡讓8位太子都錯失了皇位

但是唐朝與這兩個時代的情況還是有所不同,就門閥豪強的勢力而言,他面臨的壓力要比孫權少得多,地方沒有擁有私兵的大族,中央的唐刀也足夠敞亮;就君主的權力來說,它也沒有八旗這種兵農合一大權獨握的軍事貴族集團的制約,也不像剛入關的清朝一樣經濟模式還處在貴族莊園經濟早期。

不過唐朝也有屬於自己的問題,它的君主已經在集權的道路上更進一步,門閥豪強的壓力依舊存在,但政府對他們能夠形成有效的指揮,所以君主統治的威脅從外部轉移到了內部,而恰恰唐朝的太子因為受“魏晉南北朝流水的王朝,鐵打的士族”影響擁有了歷史上功能最全的儲君小團隊,完美的成了君主的假想敵。這才有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太子李亨為了生存,處處小心謹慎,戰戰兢兢做了18年儲君的故事。

為何配置最全的唐朝東宮官僚團能在144年裡讓8位太子都錯失了皇位

所以文章最後我們就要回答開頭提出的疑問了,為什麼唐朝皇帝的工作交接就這麼不順利,這其實君主集權不夠充分的時代背景下,為了保證王朝統治延續對抗地方上的豪強門閥,給了東宮足夠的影響力,導致皇帝和儲君形成了一種隱性競爭的關係。這是大分裂時代結束,但中國社會還沒完全從門閥豪強政治過渡到科舉取士地主官僚制度的產物。

人來人往的長安城有很多的顏色,有商旅鼓譟的金色,有萬國來朝的銀色,有詩詞文章的藍色,也有嗜血冷酷的紅色,少了哪一樣都會奇怪。

為何配置最全的唐朝東宮官僚團能在144年裡讓8位太子都錯失了皇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