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股市:论白马股暴雷

今年以来重点关注的舜宇,持仓的腾讯、伊利相继暴雷,业绩不及预期,伴随的是股价暴跌。舜宇、腾讯属于长期高成长、高估值,而当业绩不能兑现高成长,便带来估值、业绩的“双杀”。

高成长的股票往往对应高收益,然而也潜伏着高风险。伊利主要是17年白马牛市涨幅太多,而业绩增长缓慢,带来的估值回调。接下来还是分析一下熟悉的伊利。

媒体报告:伊利股份曾经是2017年的明星股,在去年5-7月三个月内迎来30次以上的密集投资调研。龙头地位和消费升级的乐观情绪,使其股价从16元猛涨至35元,总市值翻倍增长。但这一估值与业绩增长并不匹配,去年伊利股份的净利润增速只保持个位数增长,500亿市值蒸发也反映出市场期望的落空。一方面,老对手蒙牛正在持续追赶。蒙牛与伊利被称为中国乳业双雄,二者在液态奶、酸奶等多个领域正面竞争,还包括在奶源和营销渠道上的争夺。伊利虽然在国内乳业位居第一,但市场优势地位并不明显。在今年上半年,蒙牛的毛利率首次超过了伊利:蒙牛毛利率39.22%,伊利毛利率38.67%,蒙牛近5年的毛利率持续上升,伊利则停留在了两年前的水平。

事实上伊利已经蒸发了600多亿市值,半年100多亿的销售费用,高达32%的销售费用率,显示出伊利对蒙牛,并没有茅台对五粮液一样碾压性的优势。以贵州茅台VS五粮液为例,2017年茅台销售费用29.86亿,销售费用率5.13%,2017年五粮液销售费用36.25亿,销售费用率12%;五粮液付出了比茅台更多的销售费用,只获得了茅台三分之一的利润。对于伊利的判断还是过分乐观了,龙头的优势并没有如预期那么强劲, 在2017年从16到35的翻倍行情中,17年年报营收增长12%,净利润增长6%, 扣非净增长17%,PE一度高达32倍; 而来到18年年中,净利润增幅更是只有3%;在这样的基本面下, 一番杀跌也是合情合理。

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之前巴菲特的一番访谈:

巴菲特:总统对钢铁公司采取措施,这个事件对股市下跌或许有助推作用,但不是股市下跌的决定性因素。

前几年,股市一直大涨,但公司的盈利、股息都没有同步上升。股市能脱离基本面往上涨,当然也能往下跌。

问:有些股评师经常从股市表现,来判断未来的情况,这次大跌预示着什么呢?您能讲一下吗?

巴菲特:从历史情况看,有时候股市预测得非常准,有时候股市预测得一点也不准。就拿过去四五年来说,股市节节攀升,按说应该预示着经济欣欣向荣,结果经济并没有繁荣。与五年前相比,公司的盈利并未增加,股价涨幅却超过了50%。我看这次下跌不是预示着什么,而是纠正之前错误的预测。

问:您认为这次大跌的真正原因具体是什么?

巴菲特:媒体纷纷报道股市大跌,当时肯定有些人是被迫清盘的。上周股市下跌了6%,有些人收到追加保证金通知,最后被强平。有些人的资金来源是不合规的银行贷款,他们也被迫斩仓。结果引发踩踏现象,越跌越厉害。

至于这波下跌完没完,我就不知道了。

股市能脱离基本面上涨,当然也能往下跌。如果你是在17年白马牛市启动之初以一个比较便宜的价格买入,比如说17元,那么现在你依然获利42.47%,年复合收益率超过20%。如果你是在牛市后期,比如说以33买入,那么你已经亏损26.6%,并且还将面对可能的下跌。保守预计,2018净利润增长5%至63亿,以63*20PE(伊利PE长期处于20~30之间)计算其估值为1260亿,下跌空间14.34%;再以极端情况打8折计算,其估值1008亿,下跌空间31.49%;而伊利的未来相信不止千亿营收,百亿利润。30之上没有远见减仓或者卖出,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而在跌倒20附近杀跌,长期来看也不会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今年以来,伊利应该说是多灾多难,从年报不及预期,董事长事件,到中报不及预期;一波接一波负面消息,使得股价摇摇欲坠,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然而回首过去十年,伊利依然是A股中给投资者带来最高回报的公司,而现在伊利短期增速放缓,但是市场份额依然在提高,高端产品依然在畅销,跟蒙牛的营收差距也在小幅扩大。至于消费降级,大家喝不起牛奶,纯属无稽之谈,不见伊利、蒙牛营收仍然高歌猛进。

当前大多数的白马股都如伊利一样,从略又泡沫跌倒一个合理的价格。但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并不见得。当下最好的选择可能还是慢慢熬,缓慢加仓。

再好的公司也需要一个好价格。如果好公司、好价格依然遭到大幅下跌,那只能等待。

投资理论上是很简单的事情,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然而实践起来也很难。如何保持敏锐,洞察公司每一点基本面的变化,以及因为各种变化而累积形成的质变;如何动态评估公司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并调整持仓;如何应对市场大幅下跌中,持仓市值的大幅下跌,心态上的不舒服,都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进步。(作者:梧桐树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