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古城|失落的城隍——尋訪濟南明府城督城隍廟

古城|失落的城隍——尋訪濟南明府城督城隍廟

記者 胡春雨

從小在濟南長大,卻不知濟南府也曾有座城隍廟;等遊歷了大上海,去過了商鋪林立的城隍廟,以為城隍是做買賣的熱鬧所在;直到遠尋黃土高原的平遙古城,方曉得城隍是我們漢族千百年來的城市守護神——他曾被隆重地供奉在每座城池的殿宇裡,棲守在子民的心頭。

古城|失落的城隍——尋訪濟南明府城督城隍廟

平遙古城內的城隍廟

時光回溯到600多年前,大明洪武開國的時代,朱元璋推翻了蒙元近百年的統治,江山再造,文化復興。在戰損慘烈的齊魯大地,大量移民自山西遷入,重闢這方古老的家園。朱元璋下詔,在每座城市設立城隍廟,請他駐守在市井街頭,鑑察人間善惡,繼而上升為重要的祀典之神。

每座城市的城隍爺,生前都是有功一方的先賢,終生與曾經守望的土地生死相依。我們濟南也不例外。

古城|失落的城隍——尋訪濟南明府城督城隍廟

大明洪武年間府城重修,在城市的中心佈局中,除大大小小的政府機關,同樣規劃了孔廟和城隍廟,作為文化與精神的依託。不同的是,濟南有三座城隍廟:督城隍、府城隍和縣城隍,與老濟南作為省、府、縣三級治所的地位相對應。

其中規模最大的,便是作為省級規制的“督城隍廟”,當年的她,遠比保存迄今的平遙城隍還要氣派得多。

世事滄桑,萬物鉅變,督城隍廟同中國無數廟宇一樣,難逃宿命。如今的她已杳然難尋,殘存在老濟南落寞的街巷裡。若非有意探訪,很難在狹窄的東華街與密集的民居中發現它的遺蹤:似乎只是一座破敗不堪的大雜院。

古城|失落的城隍——尋訪濟南明府城督城隍廟

上世紀50年代濟南督城隍廟大殿

如果不是殘存的綠琉璃瓦、木製斗拱和屋脊磚雕——這些中國建築的標誌元素,很難想象五六百年前這裡曾是一座宏大的殿宇。進入城隍廟的山門上,“督城隍”的刻石從剝落的石灰牆中掙脫,“廟”雖然沒了,卻將“高舉毛澤東思想”和“紅旗奮鬥”之類的口號攔腰截斷。歷史,竟如此弔詭的碰撞。

古城|失落的城隍——尋訪濟南明府城督城隍廟

督城隍廟戲臺側影

也許傳說中的“焚書坑儒”,其質不過是閹割舊思想、打倒舊文化,採取一點專政手段,所以除舊佈新,情非得已。至於發動全民,將本民族的歷史積澱極力從地球上抹去,從而徹底滌盪民族之魂,只是特定時代背景下的革命嘗試罷了。老子說得好:“近道若退,夷道若纇”嘛。

城隍之神,守望了古典時代的繁榮,也見證了古典時代的終結,忠實地與他的古城相終始。

歷史,曾經斷裂,但終究前行。

來源 | 愛濟南新聞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