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金融機構掛牌 新三板“退潮”解碼

今年以來已有不少於4家券商宣佈終止或擬終止在新三板掛牌,此外還有不少小貸、保險經紀等多類金融企業選擇退出新三板。

為新三板市場貢獻大量市值與交易的金融類企業,如今正在呈現出“退潮”之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已有不少於4家券商宣佈終止或擬終止在新三板掛牌,此外還有不少小貸、保險經紀等多類金融企業選擇退出新三板。

在業內人士看來,金融企業退出新三板來自兩方面原因,一是部分摘牌機構已經籌備IPO,而退出新三板則是必經動作;二是當前新三板市場交易活躍度有限,流動性不足,金融企業的掛牌價值正在日漸縮水。

未排隊就摘牌

新三板掛牌券商的“離開”日漸成為一種趨勢。

8月15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下稱股轉系統)公告稱,經華龍證券(835337.OC)申請,決定從即日起終止其股票掛牌,這意味著一度在新三板進行百億再融資的華龍證券將正式告別這一市場。

這種“別離”在金融類企業中並非孤立。7月25日,開源證券(832396.OC)發佈公告稱,其董事會會議決定擬申請終止在新三板掛牌;此前的6月12號,湘財證券也發佈公告稱董事會決議將退出新三板市場;而在今年5月,成功上市的南京證券也成為新三板券商的“退出者”。

若開源證券與湘財證券終止掛牌,則意味著今年以來新三板摘牌的券商數量將達4家,而新三板券商的存量將僅餘聯訊證券(830899.OC)、國都證券(870488.OC)、東海證券(832970.OC)三家。

在業內人士看來,部分新三板掛牌券商籌備IPO是其終止掛牌的內因。

“因為都要上市,按規定新三板這塊肯定要摘牌的。”一位參與某新三板券商上市項目的投行人士稱。“券商通常體量、業績都不小,很多都符合上市標準,新三板往往是一個跳板,而隨著近年來申請上市券商數量不斷增加,從新三板退市去IPO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上市的確是多數新三板券商的目標。去年湘財證券和華龍證券已經宣佈完成IPO輔導期備案。

不過,在上述4家摘牌或擬摘牌券商中,僅有南京證券在摘牌前IPO申請受到證監會核准。另外三家券商尚未提交申請進入IPO排隊大軍,便選擇“提前”匆匆摘牌。

“理論上新三板公司如果申請IPO,其新三板股票只要暫停轉讓即可,並不一定需要選擇終止掛牌;因為如果IPO出現問題,還能正常復牌回到新三板交易。”前述投行人士表示,“但這幾家券商終止摘牌的階段還是比較早。”

對此,一位新三板公司董秘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當下新三板的擬IPO企業在輔導期甚至進入輔導期前進行主動摘牌的現象已並不鮮見。

“上市需要做股權清理等整理工作,有一些運作可能未必會滿足新三板的監管標準,摘牌然後規範,再申報上市的順序也比較正常。”前述新三板公司董秘表示,“另外公司對於上市有著比較大的信心,通常也會提前摘牌,畢竟掛牌階段也會產生各種成本。”

提前摘牌的信心,或許來自於券商IPO幾乎滿分的成功率——據記者統計發現目前IPO審核中尚無一起券商出現“未通過”的案例。

此外,部分券商已在新三板市場完成增發融資,或亦成為其可全身而退的原因。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2017年至今,華龍證券、湘財證券和開源證券分別完成96.22億元、15.19億元和17.59億元。

“新三板掛牌當時也能更好的進行股權融資,藉著信息披露讓公司透明化。”前述投行人士坦言,“如果完成定增了,那麼券商的掛牌需求也就降低了。”

掛牌價值縮水?

對IPO的追逐雖然是部分新三板券商的摘牌動力,但需注意的是,近期券商的IPO審核或正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雖然截至目前尚無一起券商出現上會被否情形,但今年以來卻有天風證券、華林證券等券商過會後批文“難產”的現象。

“今年5月份以來,監管層對券商等金融機構的上市審核進一步從嚴了。”一位接近監管層的投行人士表示,“幾家券商沒下批文背後雖然有股權爭議問題,但這也和監管對金融企業上市態度的悄轉有關。”

事實上,金融企業的摘牌現象並不僅限於出現在IPO衝動強烈的證券行業,多家保險經紀公司也選擇了退出。

今年7月7日,經營保險銷售的華誼保險(839889.OC)發佈公告稱終止掛牌,隨後的7月28日和8月8日,提供保險經紀業務的東吳保險(871730.OC)和富通股份(839427.OC)也雙雙宣佈擬從新三板市場摘牌。

“因為保險公司要求見款出單,所以一些保險經紀公司有時會對資金有墊資需求,但大部分仍然是輕資產運營的,融資需求有限。”深圳一家券商非銀金融分析師分析稱。“(保險經紀公司)摘牌的原因大概率是新三板掛牌價值的下降,公司認為掛牌意義有限了。”

類似的現象也發生在掛牌小貸行業。記者統計Wind數據發現,僅今年6月份以來,就有匯邦小貸(835353.OC)、金長城(832945.OC)、永豐小貸(834405.OC)、鑫莊農貸(830958.OC)四家小貸公司宣佈終止掛牌或擬申請摘牌。

“小貸公司的摘牌可能更多是行業問題,因為掛牌新三板本身也是有成本的,而去年底監管從嚴、行業整頓後,小貸公司的經營壓力正在增大,不排除一些掛牌小貸通過摘牌來降低經營成本的可能性。”北京一家小貸公司董事長坦言。

雖然如此,但近年來新三板流動性下降帶來融資能力的減弱,的確讓部分試圖通過掛牌實現融資的企業在感到失望的同時萌生退意。

“當時也是有券商‘忽悠’的成分,說以後流動性會改善,會有制度紅利,但後來掛牌後發現仍然很難融資,雖然企業規範了,但相應帶來的補稅、信息披露成本也提高了。”東北地區一家新三板公司實際控制人向記者坦言,“如果企業不是最終為了上A股,這種規範的意義也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