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諸葛亮為何不重用魏延?從為魏延之不值到對諸葛亮之不齒

每年寒暑假的熱播劇《三國演義》,我每年都會一看再看,對其中的一些故事都有自己的一些獨特的見解。

諸葛亮為何不重用魏延?從為魏延之不值到對諸葛亮之不齒

魏延

若問三國之中誰最可憐,個人認為:魏延也。

魏延武藝不下五虎將也頗有雄心膽略,為蜀國建國拼殺立下不少功勳,至五虎將相繼死去後,魏延更是成了蜀國武將之中的棟樑,然而如此功臣卻不得善終,在羅貫中的筆下更成了死有餘辜為後人所不齒,為何魏延在那風雲際遇人才搶手的年代會有如此悽慘的遭遇,只因他流年不利遇上了一個主觀忌才的CEO諸葛亮。

魏延絕非反骨之人,他在謙厚的劉表麾下縱使不得重用也未起反心。劉表死後,蔡瑁弄權劉琮降曹,本來這個時候以魏延的本事,跟著歸順識才愛才的曹操的話,絕對可受到曹操的重用。但魏延卻因為看到劉備為保百姓的“仁愛”形象後,才挺身而出反出襄陽,棄大好前途於不顧,欲追隨這個他認為仁君卻有如喪家之犬劉備,並於後來斬韓玄救黃忠終於得償所願投靠了劉備。然而卻於此時換來自以為有識人之術的諸葛亮一句腦後有反骨而差點將他就地正法。及後,魏延以為投得明君而為蜀國的建國和護國立下了數之不盡的汗馬功勞,他的功績比之五虎將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諸葛亮為何不重用魏延?從為魏延之不值到對諸葛亮之不齒

諸葛亮

劉備死後諸葛亮專權,縱使如此,魏延雖有微言卻仍充當著諸葛亮南征北伐的馬前卒,但他的微言更也令量小忌才的諸葛村夫將他視之為眼中釘了。當北伐開始時,魏延反對諸葛亮出祈山走遠路的戰略,提出趁曹魏未有防備由他帶一支五千人馬的奇兵從子午谷奇襲長安的建議,遭到了諸葛亮以為免中伏的理由棄用,後來史學家也引證了當時的情形,說出曹魏的確未有防備,更枉論在子午谷設下伏兵一說了。

如果諸葛亮能拋棄一己之私採用魏延建議的話,長安唾手可得,也不至於弄到六出祈山的鬧劇,將他自己的命搭進去將蜀國的國力弄垮,三國曆史或許會再有延長了。但諸葛亮不但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卻更欲將魏延除之而後快了。當他臨死前更為了證明他的“腦後有反骨”之說正確,竟然設下讓馬岱唆擺魏延奪楊儀指揮權的陰謀,終於將魏延弄得身敗名裂身首異處。

諸葛亮為何不重用魏延?從為魏延之不值到對諸葛亮之不齒

魏延

嗚呼,魏延!哀哉,魏延!怪只怪,既生亮,何生延。怪只怪,沒帶眼識人跟了這麼一個村夫CEO,不死才怪。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之見,希望能引起一些三國愛好者的討論,也希望那些為數不少的諸葛亮粉絲們不要激動,畢竟歷史仍是歷史,故事還是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