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常州版《卖米》他这样“骗”“管”父亲……

常州版《卖米》他这样“骗”“管”父亲……

人物档案:

父亲赵明伢,今年64岁,是溧阳社渚镇一个地道的农民。儿子赵俊峰今年39岁,溧阳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

赵俊峰是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检察工作10年来,先后获个人三等功4次、团体三等功2次、优秀公务员5次、优秀共产党员1次。2017年,赵俊峰被评为常州市十大中青年法学人才。

常州版《卖米》他这样“骗”“管”父亲……
常州版《卖米》他这样“骗”“管”父亲……

父子情深

感恩*尽孝

常州版《卖米》他这样“骗”“管”父亲……

“如果不念书,我现在可能还是跟村上的那些小伙伴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老家种地。如果不是父亲的默默支持和付出,我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

赵俊峰这样谈起他的父亲。

他说,自己感恩父亲

给自己山一样深沉的爱,

而自己现在也在真诚地

为父亲做一些“小事”。

常州版《卖米》他这样“骗”“管”父亲……

那些年,老爸为我做的事

考上大学,老爸卖粮借钱凑齐5000元学费

前不久,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的一篇北大才女张培祥的作文《卖米》,文中作者和母亲卖米的艰辛场面感动了无数人。赵俊峰对这篇文章感同身受:“我能感受到作者那种情感,看了那篇文章后,我哭了”。而在赵俊峰的心目中,对父亲一夜之间凑齐学费的“壮举”,至今记忆犹新。

溧阳社渚镇河口村,毗邻安徽广德,是溧阳西南部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这里是赵俊峰的家乡。从一个农村孩子一步步走到今天,在赵俊峰看来,自己能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父亲。

令赵俊峰一直无法忘记的,是1998年的那个夏天。那年高考放榜,赵俊峰被南京师范大学录取。收到通知书的那一天,他父亲高兴得像个孩子,“娃啊,你念书终于念出头了,我们家终于有大学生了。”赵俊峰清楚地记得父亲当时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的表情。

可到了开学时,面对数千元的学费,一家人犯了难。那年,赵俊峰的父亲和母亲先后得了一场病,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

入学前,赵俊峰去申请助学贷款,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批不下来。开学那天,家里东拼西凑只凑到400多元钱,而学费要4600元。赵俊峰犹豫这个学到底要不要去上。可父亲一脸坚决地对他说:“这学一定要去上,钱的事情,我来解决。”

第二天,赵俊峰坐车到学校报名,办完手续后,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在电话里,父亲还是那句话:“娃,不要急,学费马上能凑到。”

当天下午,父亲就把家里刚收的5000多斤麦子拉到镇上,全部低价卖了,但还缺2000多元。父亲马不停蹄,又把亲戚家都跑了一遍,但还是没凑够。

回家时,天都快黑了。父亲顾不上吃饭,骑着自行车赶了几十里山路,向其他村上熟悉的朋友挨家挨户、一百两百地借,到晚上12点,终于凑齐了5000元。回家后,父亲已经累得直不起腰来。第二天一大早,父亲怀里揣着5000元钱,骑车赶到镇上的邮局,把钱汇到了学校。

“拿到父亲的汇款单,我眼睛湿了,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学习来报答父亲。”赵俊峰说,上大学后,他边学习边打工,还兼职做家教,为家里减轻负担。

你好好念书,钱的事你不用管

赵俊峰本科是中文古文献专业,毕业时,找了几份工作都不满意。

“当时听说法律专业就业前景好。”于是,赵俊峰就想换个专业考研。但上研究生,就意味着还要再读三年,这三年的费用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父母亲就靠种地、打零工供我读书,本来供我上这几年大学就已经压力不小了,再供我上三年研究生,父亲能否吃得消?”赵俊峰为此犹豫不下。

回家时,赵俊峰就跟父亲商量自己要考研的事情,想听听父亲的想法。令赵俊峰没想到的是,他父亲根本就不懂什么专业、就业之类的事情,只是问他是不是要继续念书。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父亲就对赵俊峰说了一句话:“钱的事情,你不要管,你只管好好念书,我和你妈一起努力,打工挣钱,就算我们暂时还不上,你毕业后总归能把借的钱还上。”

有了父亲的鼓励,赵俊峰心里有了底,回南京后,把工作辞了,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专心备考。“那段时间,其实我压力挺大的,生活费、房租费都是由家里支持,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看书,有点背水一战的感觉。”赵俊峰说。

6个月后,赵俊峰顺利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读研第一年,赵俊峰又通过司法考试,之后做起了兼职律师。

三年读研期间,赵俊峰靠做家教、兼职做律师,到毕业时,把家里欠下的四五万元的债全部还清了。“那时,我终于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分量。”赵俊峰说,父亲虽然没念过书,不识字,但他在教育儿子时,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只有读书才能有出息。

父亲诚实、勤劳的品格

深深影响了儿子

“父亲一直教育我说,人穷志不穷。做人做事一定要做得端正,不能被人看不起。”赵俊峰说,父亲教育他的话不多,但父亲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他。

有几年,赵俊峰的父亲在当地一个工地上跟人做小工。因父亲会烧菜,工头就让他负责做饭。那个工地上有10来个人吃饭,每天父亲还负责买菜。

一开始,有个别工友提醒他说,买菜是个肥差,可以借机揩点油。但父亲丝毫不为所动,每次都是实报实销。

后来,工程结束大伙吃散伙饭时,一位工友告诉父亲,有几次,老板为了“考验”父亲,在父亲去买菜时,亲自跟踪,跟在父亲后面,对他买过的摊点进行调查。结果,父亲买菜的价格跟回来报账的价格丝毫不差。

工程老板后来逢人便说,干了这么多年工程,从来没有遇到这么诚实的人。“之后,那位老板但凡有活干,总是叫上我父亲。”赵俊峰说。

这些年,我对父亲的孝心

尽孝,他选择了回家乡工作

赵俊峰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南京、上海等地做过律师,后来在苏州一家大型房地产做法务,年薪10多万元。

远在苏州,赵俊峰一有空就会回溧阳看望父母,为家里做农活。“父母亲种了10多亩地,母亲身体一直不好,田里的农活都落到父亲一个人身上。”赵俊峰说,他每次回来,看到日渐苍老的父亲,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自己不是每周都有空,有时忙起来,好几周都不能回去。

后来,赵俊峰做了一个决定,回溧阳工作,这样离家近,能够照顾父母。当年,正好溧阳检察院向社会公开招考,赵俊峰就去报考,结果顺利被录取。

到检察院上班后,虽然离父母亲近了,但收入比在苏州少了,不过,有更多的时间照顾父母,赵俊峰还是觉得值。

终于,把父亲劝进了城里

2016年,赵俊峰终于说服父亲,来城里跟他一起生活,一家人终于“团聚”了。赵俊峰说,10年前自己到检察院工作时,还没有在城里安家,后来在城里结婚、买房、生子,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但父母亲还一直在乡下。那时赵俊峰就有个想法,要把父母接到城里跟自己一起生活。但每次提出来时,父亲总是说“舍不得家里”。

自从孩子上学后,母亲就搬来城里和他们一起住,家里留下父亲一个人。这让赵俊峰心里更加不安。于是,只要一有空,他就做父亲工作。最终,父亲终于答应搬来城里。

不过,赵俊峰很快发现:父亲在城里闲不住,坚持要去打工。一开始,赵俊峰想为父亲找个门卫之类的活,可父亲说,自己不识字,做不来。去年,父亲又找到一处工地干起了零工。赵俊峰担心父亲的身体,多次劝父亲在家休息,可父亲却很执拗:“你们负担重的,我能自食其力,可以为你们减轻一点负担。”

“管”老爸每天喝酒

“老爸,你的尿酸指标还是偏高,今后猪肝大肠还是要少吃点了。”“妈,老爸的血压、血脂还是偏高,做菜时少放点盐。”今年4月,父亲的体检报告出来了,赵俊峰发现,父亲的血压、血脂指标还是偏高,尿酸指标也偏高。回家后,一次次给父亲上“健康课”,嘱咐父亲平时吃清淡一点,少吃咸肉、咸菜等腌制品。

“人生最好的时光就是父母在,且健康。而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在。’”赵俊峰说,在自己的家庭和事业稳定下来后,就考虑为父母的健康做准备了。

从6年前开始,赵俊峰就坚持为父母做全面体检。“我父母都是农民,只有基本的农村医疗保险,体检都是要自费。”赵俊峰说,一开始,父亲不接受,认为没病没痛不用去医院。赵俊峰一次次“骗”,父亲才算同意。后来,父亲对体检这件事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赵俊峰的父亲爱喝酒,但自从那年检查出高血压后,赵俊峰开始“管”着父亲,每天最多只能喝二两,有时候,为了多喝一口少喝一口,他甚至会跟老爸“急”。“其实,爸爸大多数时候还是‘听话’的,他知道,儿子是真心为他好。”赵俊峰说。

殷益峰 文 图片由赵俊峰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