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原子弹为什么不在地面引爆而是在高空?

一德格天1


实际上不仅仅是广岛原子弹在高空爆炸,就连长崎的原子弹都是在高空爆破。原因就在于为了使伤害达到最大化,从而使日本尽快投降。



投放原子弹背景

二战末期,太平洋战场日本败局已定,美军随时都有可能会登陆日本本土,这时的日本国内大肆叫嚣着“本土决战”计划。美国方面为此制定了登陆九州的“冠冕”行动,还有在关东登陆的“奥林匹克”行动计划。但是经过硫磺岛战役和冲绳战役,美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认为这两次登陆作战损失有可能超过100万军队,这让美国方面非常担心。

在这种情况下,经过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在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



原子弹高空爆破原因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代号“小男孩”,爆破高度为距离地面近600米。

选择这一高度,是当时所有科研人员经过计算的结果,为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原子弹的爆炸威力。

首先说地面爆炸会导致地面吸收很大一部分能量,从而降低爆炸产生的伤害。



还有就是原子弹不同于普通炸弹,原子弹爆破会产生巨大冲击波、光辐射,以及放射性沾染源。

这三样具有极强的杀伤力,但是都必须是在高空才能完美发挥。高空产生的冲击波受到地形影响较小,所以广岛原子弹的冲击波以数百米每秒的速度传播,摧毁了广岛境内一半以上的建筑。



原子弹爆炸后,6000度的高温让原子弹中心所有的一切瞬间气化,强烈的光波让成千上万的人失明。在冲击波夹带的高温热浪中即便是没有当场死亡的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灼伤。

最后说说放射性沾染,这枚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在爆破后,大概有数十公斤的放射性物质产生,他们慢慢沉降或者被雨水冲落,最终到达了地面,后续也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



综合来说高空爆炸可以增加日本的伤亡人数,尤其是后续的受伤人员,在降低日本国力的同时,还赠送了日本几十万受伤民众,这种情况既威慑了日本其他民众,又拖累了日本政府,能够尽快迫使日本投降。


我是越关


这是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和155度转弯的故事!广岛是日本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必须尽可能全面摧毁,要狠狠地炸,这决定原子但应该在最佳高度引爆!原子弹杀人多,但也容易伤到自己!近地爆炸能让轰炸机安全逃生!

我觉得不能叫高空,高空应该和深海对应吧?深海1000米以上才能算,大概是最深海沟的10%,据此,几百米真算不上高空。

一、近地面爆炸和高空爆炸的区别

要在适当的高度起爆!广岛那颗原子弹起爆高度是经过计算的,这个当量的起爆点应距地面约1800英尺,也就是500米左右。原文:The detonation point for the bomb was set at about 1800 feet above ground level to do maximum damage to the city and it took a about 45 seconds for the bomb to fall the 28,200 feet, down to the detonation point.

原子弹在近地面爆炸,热量会充分释放给空气,产生足够的冲击波,顺着地面四面八方迅速扩展,从而增大原子弹冲击波对周边的破坏力。太靠近地面,部分热量会浪费在加热土壤上。

在过高的高空爆炸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原子弹的冲击波向四面八方传播,而且在一定时间内都不受到阻碍,等冲击波传到地面的时候,如果爆炸高度太高的话,可能已经没多大威力了,甚至没有威力了,这咋杀人?难道美军准备在日本上空放个大炮仗,吓唬一下日本鬼子?

原子弹产生的热也是一样的,在近地面爆炸的原子弹,热量直接作用于周围的物体,该烤化的就直接烤化了;如果在过高的高空爆炸,这热量恐怕就不足以伤人了,毕竟,美国投在广岛上空的原子弹只有不到2万吨当量。

二、近地面爆炸的考虑

美军的原子弹当时是用轰炸机投放的,B-29在广岛上空约9000米投弹,原子弹在距地550米高度爆炸。B-29必须在原子弹落到距地550米之前逃到安全地带,否则整个机组就完了。

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光、热、冲击波、核辐射、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爆炸的蘑菇云可迅速上升到30,000到50,000英尺的大气。 在极高的温度下含有污垢、尘埃和碎片,如果飞机过近,能直接被点燃!对投弹飞机来说,冲击波最致命,美国认为,飞机必须距爆心9公里才算安全,按照B-29最大平飞速度365英里/小时,即587公里/小时,全速狂奔9公里需要55秒,但实际上45秒就够了,为什么呢?

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了,因为原子弹投下去的时候,它在沿着机头方向仍然有水平速度,也就是说它不是垂直落下去的,等它爆炸的时候,距离投下去的那个点也有足够的距离,再加上飞机的狂奔,距离就足够了。

经过计算,轰炸机以155度角转弯,最有利于逃生。当时B-29轰炸机投下原子弹后以每小时约300英里的速度飞行。 在原子弹下落的这45秒内,原子弹向前方移动了2.5英里,B-29轰炸机转身朝相反的方向飞行了近4英里。

这使得原子弹爆炸时,B-29距它已经有了6-7英里的距离,足够安全了。


科技探索队长


这是因为核武器爆炸的时候会有三种杀伤方式,一种是爆破杀伤,一种是冲击波杀伤,一种则是空压杀伤。其中爆破杀伤跟冲击波杀伤是针对建筑物的,空压杀伤则是针对生命的。

以广岛原子弹为例,其爆炸产生的爆破杀伤单位是直径六百米,即它在地面爆炸以后会留下一个深三百米,直径六百米的坑;冲击波杀伤范围是直径四公里,即它在空中爆炸后会将距离爆炸点两公里范围内的建筑物全部摧毁;空压杀伤距离则达到了直径八公里,即距离广岛原子弹四公里范围内的生物会因为原子弹爆炸产生的低压空气致死。

因此,推算得出空中爆炸的杀伤力最强。以球面的凌空600米爆炸所得杀伤半径最大。美国投掷原子弹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杀伤日本人,让日本人知道疼。因此,广岛原子弹在投掷以后,按之前设定的600米高度引爆,并将8平方公里土地夷为平地,三十平方公里的人与生物无一生还,超过五十平方公里的人受到核污染,并在几年之内死掉。


优己


核弹爆炸的毁伤主要依靠爆炸时的冲击波和辐射(包括放射性辐射和热辐射)一般核弹会选择在空中数百米左右的高度爆炸,这样在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和辐射能够传播的范围和造成的杀伤效果最好!
远观原子弹爆炸后的场景,壮观!

投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两个原子弹的爆炸效果

如果在地面爆炸或者在地表以下爆炸的话,会有相当大一部分能量传递到土层以下,而这部分能量造成的杀伤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设计核弹时,会根据核弹的威力和攻击目标的地理特性设定不同的起爆高度,以发挥核弹的最佳杀伤效果
空中起爆核弹,将发挥其冲击波和辐射最大杀伤能力!
合适的高度位置起爆才能发挥核弹最大杀伤效果!


威呐解析


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让爆炸威力最大化,因为并不是高度越低威力越大,核武器要在何种高度爆炸并不是单单用高度单位就可以来衡量的,在核武器研究上有一个专业的术语,那就是比高,这是根据核武器的当量来确定爆炸高度的一个数值,等于爆炸高度与爆炸威力的立方根的比值,单位通常是米/(千吨TNT当量)1/3。通俗的讲,一次核爆如果高度很高,但是核武器当量较大,得出的比高较低,也可以认为是低空爆炸。根据比高的不同我们把核爆分为低空、中空、高空、超高空、地面、地下、水面、水下、深海爆炸(水下同理),那么哪种核爆的威力最大,又各有什么用途呢,今天吐槽君就大概的讲一讲,不到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水下核爆威力

地面、低空主要用于摧毁地面工事和坚固建筑

一般比高较小的核爆对地面的冲击力比较大,但是受到地面阻挡,威力难以大面积散开,所以主要用于集中摧毁小面积的坚固工事和建筑。地面核爆:比高在60以下。主要用于摧毁地下坚固工事。低空爆炸:一般是指比高在60-120。用于摧毁比较坚固的地面目标和地下表层抗压能力较弱的目标,比如集群坦克、地面野战工事、简易人防工事。

如苏联就曾经采取地面核爆炸用来炸山、修路、修水库,除了原子弹外,中子弹由于当量较小,一般也采用低空爆炸方式,比如美国的W-70型中子弹,当量只有1000吨,在空中100位置爆炸时,威力最大,中子辐射流对地面人员的杀伤半径能够达到1.6公里。

苏联核爆制造的水库

杀伤地面人员和摧毁地表建筑主要是中空爆炸和高空爆炸

中空和高空爆炸由于据地面较高,核爆产生的冲击波能够有效的散布到地面大面积范围。这两种核爆方式,尤其是高空爆炸对地面人员和表层建筑的杀伤力是最大的。中空核爆:比高在120-20。高空核爆:比高在200-250。例如在1945年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小男孩”当量为1.25万吨,高度在960米左右,比高为230,这就是典型的高空爆炸,对地面的杀伤力达到了最大,全市建筑物50%以上被摧毁,30%半毁,完好者寥寥无几,直接死亡者达到将近8万人。

广岛原子弹爆炸瞬间

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地面建筑几乎全毁

超高空爆炸主要用于导弹拦截和电磁战

超高空爆炸:一般高度能达到达到3万米以上,对地面的建筑和人员杀伤力很小,但是能产生强烈的核电磁脉冲,能够强烈干扰核爆地区周边的无线通信。据科学家估算,苏联5000万吨当量的“沙皇炸弹”如果在8000米高空爆炸,可以使半径4000公里范围内的全部无线电通信完全中断至少24小时。

电磁脉冲的威力

由于超高空爆炸对地面影响很小,所以主要用于摧毁空中目标,比如反导、反卫星,关键时刻也可以利用爆炸瘫痪地方的通信网络。世界上第一套反导系统,苏联的A-35反导系统,其拦截弹就使用的当量巨大的AA-84型战术热核弹头,由于巨大的威力降低了精度的要求,使其可以在弹道导弹很远的地方爆炸也能够摧毁目标,这也成为毛子暴力美学的杰出代表!

核弹头拦截弹道导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