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多手段為地方財政“輸血”繼續兜牢“三保”底線

央廣網北京3月6日消息(記者劉柏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受到疫情突發、制度性減稅降費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地方財政收支壓力有所加大。在此背景下,如何繼續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的“三保”底線?財政部相關負責人昨天(5日)下午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回應,已通過加大轉移支付補助力度、加強庫款資金調度等手段,為地方財政“輸血”。在多個手段中,階段性提高地方財政留用比例受到關注,因為這一手段相對少見。

新聞發佈會現場釋放的消息顯示,財政部正在通過加大轉移支付補助力度、加強庫款資金調度等手段,為疫情防控經費和基層“三保”提供保障。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已經下達了6.2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6萬億元。截至3月4日,各級財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資金1104.8億元,目前已使用714.3億元,未使用的資金是390.5億元。

在眾多為地方財政“輸血”的舉措中,業內觀點指出,階段性提高地方財政留用比例這一手段相對少見。3月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階段性提高地方財政留用比例。3月1日到6月底,在已核定的各省份當年留用比例基礎上統一提高5個百分點,測算下來,4個月地方將新增留用資金約1100億元,這部分資金全部留給縣級使用。

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主任劉金雲在現場說,目前,地方財政運行情況總體穩定,疫情防控經費得到充足保障,基層政府的“三保”也沒有出現風險問題。階段性提高地方財政留用比例,有利於增加地方財政現金流,有利於地方財政週轉。劉金雲表示:“地方財政資金留用比例,就是把繳入中央國庫的中央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就地劃入地方國庫,留歸地方使用。這樣做避免了把收入從地方收上來,然後再通過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撥付給地方,可以有效簡化程序,有利於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階段性提高地方財政資金留用比例,實際上是增加了地方留用的現金流,有利於地方財政資金週轉。”

在資金的使用上,財政部昨天(5日)已發文再度明確,在此期間,各地提高留用比例增加的現金流,要全部留給縣級使用,不得滯留在省級財政。業內人士說,地方的“三保”主要遵循縣級為主、省級兜底、中央支持的原則,眼下,縣級的財政收支壓力的確較大,全部留給縣級使用體現了政策的導向性。

除了階段性提高地方留用比例外,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還將密切關注地方縣級庫款運行情況。密切關注地方縣級庫款運行情況,可以做到早預警、早防範。

劉金雲說:“按天開展地方縣級工資保障監測預警。按照庫款餘額相對於月均國標工資的一定倍數設定監測參數,對達到預警標準的縣區,通過信息系統發出預警通知,有關省級財政部門接到預警通知後及時核實情況,並督促指導被預警的縣區採取防範措施,必要的時候,省級財政部門要對困難的縣區給予適當的資金調度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