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劉禪投降以後,關羽一家慘遭滅門,但是為何張飛後代卻平安無事?

亞亞X


演義中,關羽,張飛同屬劉備的結義兄弟,但是在正史《三國志》中,只是說三人恩如兄弟,同塌而眠,並未提及結義之事,但是我們現在要說的是,蜀漢後主劉禪投降之後,為什麼關羽後人,慘遭滅門而張飛,後人卻倖免遇難呢?



關羽這個人一向心高氣傲,除了大哥劉備和三弟張飛以外,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關羽在所有的人眼中一直昂首挺胸兩眼看天,甚至連軍師諸葛亮他都不屑一顧,五虎上將中他看不起黃忠,覺得他太老了,“大丈夫不能與老兵為伍”他覺得人老了就應該告老還鄉,不應該在戰場上廝殺。


由於關羽性格的原因,所以他樹敵很多,想當年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滅顏良,誅文丑,他在曹營的敵人不計其數,即便是這樣,他也不在乎,覺得自己本事大,武功高強,沒有人奈何得了他。

公元200年,關羽被曹操活捉,雖說是活捉,但是曹操愛才如命,喜歡關羽喜歡的不得了,所以關羽在曹營這半年,曹操基本上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送金,送銀,送女人,曹操就差把關羽放在頭頂上供著,恨不得每天三炷香,但即便是這樣,關羽那顆鐵石心腸還是不能融化。


最讓人不能忍受的是,呂布死後,呂布生前坐騎赤兔馬,曹操為了收買關羽,竟將此寶馬送贈予關羽,曹操這個做法引起很多人的憤恨和嫉妒,特別是曹操的長子曹丕,恨不得殺了關羽,碎屍萬段,因為他也想要這匹赤兔馬,而且給父親要了不止一次,而現在曹操卻不疼不癢地把赤兔馬送給關羽,此時的曹丕恨的後槽牙都癢。

曹操對關羽的喜愛,已經讓很多人嫉妒,特別是一些隨曹操南征北戰的老臣,都沒有關羽這個待遇,但是關羽在曹操那裡寸功未立,就可以享受這種至高無上的待遇,這怎麼不讓人傷心和憤恨呢?關羽的樹敵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曹操的原因。



所以在蜀漢後主劉禪投降之後,曹丕將關羽的後人滅門,也許他還記得當年赤兔馬的事情,但是張飛就不一樣了,張飛雖然性格比較魯莽,但是他不像關羽這般視別人如糞土,誰都看不起,雖然張飛對下屬比較苛刻,但是在曹營裡,卻並沒有多少敵人,恨他的人也少,當然他的後人也會倖免遇難。


總結:關羽之所以這樣,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心高氣傲,孤芳自賞,恃才傲物,再加上眾多的敵人早就視關羽為眼中釘,肉中刺,劉善義投降蜀漢的人還不任曹營的人宰割,關羽雖然死了,但是他還有後人呀,他們當然殺之而後快。


佳寧說歷史


劉禪投降,對於全國統一是大幸,對於成都百姓是大幸,對於關羽個人來說是大不幸。

關羽死於公元220年,劉禪投降於43年之後,也就是公元263年,雖然時間久遠了,但關羽生前的一次結怨,最終導致家族被滅。


關羽結了什麼怨呢?他殺了龐德。

龐德大戰關羽,曾經搞得聲勢很大,他特意打造了一口棺材,命士兵抬棺上戰場,準備與關羽打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且龐德出征之前,特意指了指兒子龐會,對妻子說:“假如我死了,兒子定能替我報仇!”

這句話在龐會幼小的心裡播下了仇恨的種子!

四十年後,龐會隨鍾會、鄧艾攻擊蜀國,劉禪打開城門投降之後,龐會不搶錢,不搶美女,也不搶糧食,只見他帶著一幫士兵餓狼似的衝進了關羽的家中,不問老幼,一個不留。


讀者讀到此處,唏噓不已,關羽和龐德並無血海深仇,二人各為其主,各安其命。龐德被抓之後,關羽苦口婆心勸其投降,但龐德毫不領情,居然破口大罵,關羽無奈才將其斬殺。

龐德死了之後,關羽敬重其為人,還為其厚葬,這已算是仁至義盡了,龐會殺盡關羽後人替父報仇,真是太殘忍太無道太喪心病狂了!

相比之下,張飛的後人幸運的多了,無一遭到迫害,這是為何呢?

因為張飛“後臺很硬”!張飛的後臺不是劉備,而是他的老婆夏侯氏。

夏侯氏是夏侯淵的親侄女,當夏侯氏長到十三四歲的時候,有一天出城拾柴,結果被張飛搶走了,當得知懷裡的是夏侯家的女人時,張飛大喜,於是娶了她,後來生下了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劉禪當皇后。


夏侯霸投降蜀漢之後,張飛指了指身邊的孩子說:“這是夏侯家的後代!”

有了這層關係,所以蜀漢滅亡之時,張飛後人免遭大禍。


一半秋色


公元263年,劉禪投降,蜀漢滅亡,關羽後代慘遭滅門,而張飛後代卻被曹魏封侯,這是為何呢?

我們先來說一說張飛的後代。張飛有2個妻子,一個原配,一個夏侯氏。這個夏侯氏就是曹魏有名的將領夏侯霸的堂妹。夏侯氏為張飛生了兩個女兒,且後來都成為了皇后,不過長女在蜀漢未滅亡時便去世了,次女則在蜀漢滅亡後陪劉禪遷去了洛陽。

張飛還有兩個兒子,一個名為張苞,在諸葛亮二出祁山時,因追趕敵軍,墜崖意外身亡。還有一個兒子,名為張紹,在蜀漢滅亡後,跟隨劉禪一起去了洛陽,並且被封為了列侯。

下面再來看看關羽後代,和張飛後代相比,確實慘烈了一些。我們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的事蹟,其實在關羽身亡的同時,他的長子關平也被斬殺。

關羽有兩兒一女,在《三國演義》裡,關平只是關羽的義子,但在真實歷史中,關平是關羽的親生兒子。關羽還有一個兒子名為關興,不過英年早逝。《三國演義》裡關興是在諸葛亮第六次北伐前身死的。

關興雖死,但是他留下了後代,長子關統,次子關彝。關統娶了劉禪的女兒,蜀漢未滅亡前去世。關彝則和家族在蜀漢滅亡後被殺。

這裡要說一下,關彝的死歷史記載中未提及過,我們所知道的都是《三國演義》裡敘述的。

蜀漢是公元263年滅亡的,在公元264年,姜維勸說鍾會謀反,但最終事情敗露,姜維、鍾會均被曹魏軍所殺。而關彝和家族當時並未離開成都蜀漢之地,因此死於亂軍之中。

至此,關羽的家族慘遭滅門,原因分析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張飛家族有靠山,比如劉禪、夏侯霸,而關羽家族在蜀漢滅亡後就沒有了勢力。

第二點,關羽在世之時,為關家樹敵太多,所以當蜀漢滅亡後,關家才會被下毒手。

第三點,當時正逢戰亂,魏軍在成都燒殺搶奪,他們也不知道關家有什麼人,所以關家才會被亂軍所殺。


理科男讀歷史


按照三國時的規則,雙方交戰,一方投降之後生命安全通常是有保障的,勝利方不會趕盡殺絕。

但劉禪投降後,發生了鍾會之亂,曹魏將領認為鍾會叛亂都是蜀漢大將姜維攛掇的,恨烏及烏,遷怒於蜀漢諸將,在成都展開了一場瘋狂的屠殺,眾多蜀將無辜身死,就連蜀漢太子劉璿也死於亂兵之中。

此時關羽的家族已經人丁凋零了。襄樊之戰中關羽和長子關平戰死,據東吳地方誌記載,關平的妻子趙氏帶著兒子關樾沒有回成都,而是隱入鄉間,改姓“門”,直到西晉滅東吳之後,才恢復本姓。

在成都的是關羽次子關興,關興於諸葛亮第六次北伐前去世,長子關統襲爵漢壽亭侯,娶公主為妻,早早病逝,沒有留下後代。

(電視劇中的關羽)

被魏軍滅門的是關興次子關彝這一家,如果關樾在成都,肯定也逃脫不了被殺的命運。魏軍殺別的蜀將有可能是出於偶然,但殺關家很有針對性。

因為襄樊之戰中,關羽父子和曹魏結下了大仇。水淹七軍、勸降於禁,令曹魏顏面大失;斬殺多名魏將,和這些人家成為死敵。如果在曹魏舉行一個票選,選出曹魏最恨的蜀將,那個人無疑是關羽。

征伐蜀漢的魏將中,有個叫龐會的人,他的父親是龐德,因不降蜀而為關羽所殺。所以龐會一到成都就盯上了關氏,後來盡滅之。哪怕沒有鍾會之亂,估計他也要想辦法暗害關家。

關羽為國盡忠,後人卻有此遭遇,令人嘆息。

(電視劇中的關羽)

再看張飛,長子張苞早亡,兒子張遵隨諸葛瞻鎮守綿竹關,不敵鄧艾,戰死;次子張紹沒有受鍾會之亂的牽連,安安穩穩的跟著劉禪到了洛陽,受封列侯。

張紹能逃過一劫,不只因為運氣,還因為張飛和曹魏沒有那麼大的仇。很多人印象中,張飛和關羽是齊名的,但實際上,張飛並沒有太過突出的戰功,和關羽不在一個檔次,對曹魏的殺傷力沒那麼強,也就不像關羽那麼遭曹魏的怨恨。

沒有哪名魏將特別恨張家,也就不會有人專門去殺。

另一方面,張飛的姻親特別給力。他的妻子夏侯氏是曹魏名將夏侯淵的侄女,夏侯淵和曹操是連襟,雖然此時夏侯淵已死,曹家已勢微,但有這層關係在,魏將對張家另眼相看。

(電視劇中的張飛)

張飛在影視劇中的形像粗獷魯莽,其實他粗中有細,很會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上面提過的夏侯氏本不是明媒正娶,而是他搶來的,後來知道她的身世就扶為正妻。

夏侯氏所生的兩個女兒長得非常漂亮,長女先嫁給劉禪,先為太子妃後為皇后,沒幾年她去世了,劉禪又娶了張飛的次女,同樣立為皇后。

也就是說,張紹是劉禪的小舅子。劉禪雖是亡國之君,也有一定的價值,看在他的面子上,魏將也不會為難張紹。

有人可能想問,太子劉璿的身份不是更加高貴嗎?為什麼張紹都能活而他不能?其實,正因為他是太子,所以才必死無疑。只有太子死了,劉禪又懦弱無能,曹魏,或者說司馬昭才容得下蜀漢這一干降臣。

(電視劇中的張飛)

反觀關家,在關羽關平死後就沒有出色的將才,雖然還有漢壽亭侯這個爵位,實質上已經遠離了權力中心。龐會就算殺了關彝全家,也沒有人為其出頭。

蜀漢諸將對關羽的感觀是很複雜的,雖然他發動襄樊之戰的初衷是為了蜀漢,但最終的結果卻丟了荊州,給蜀漢造成極大的損失。劉備又是為了給他報仇,才不顧眾人的反對攻打東吳,又敗了,再次給蜀漢予沉重打擊。偏激一點的蜀將,說不定會恨上關家。

所以,關家滅門而張家得以保全,可以說是上一代種下的因。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關羽在成都的後人是否被人滅門,還是有爭議的,況且就算真的被人滅門,也是私人行為,非魏軍公共行為,而這裡稱為關羽一家也是不妥的,是能算關羽後人,而且這不是關羽唯一的後人。

關羽有兩個兒子,長子叫關平,次子叫關興,關羽被殺的時候是60歲,長子關平同關羽一起被殺,當時是43歲,長子關平的後人,沒有留在成都,而是隨關羽一起住在荊州。



根據地方誌記載,關羽與長子關平被殺後,東吳的呂蒙攻下南郡後,關平在荊州的妻子和兒子關樾躲藏起來了,隱姓埋名,直到晉朝統一天下後,才恢復原姓,這是關羽長子的一支後裔,一直活了下去。

關羽次子關興在成都為官,官至侍中,但英年早逝,20多歲時就因病去世了,關興有兩個兒子,長子關統,關統娶了公主為妻,但也是英年早逝,並且死時沒有兒子,次子關彝就是關羽留在成都的後人,也就是有可能在成都被龐德兒子龐會滅門的關羽後人。



龐會滅門關彝在正史中不見記載,只是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引用了《蜀記》中的記載,而更早時期且身為蜀人的陳壽都沒有采用這種說法,因此關羽後人被滅門是可疑的。

蜀漢皇帝劉禪投降後,魏軍中由於爭權奪利引發動亂,鄧艾被捕,鍾會聯合姜維準備造反,結果由於計劃不當,引起魏軍動亂,亂軍衝向鍾會官府,殺死鍾會和姜維,而且姜維一門都被魏軍殺害,由於動亂,魏軍主帥鍾會被殺,鄧艾被囚後也被殺,魏軍無人約束,因此肆意妄為。



此次兵亂,很多人都被無辜殺害,除了鍾會與姜維是目標,其它人都是被無意冤殺的,如劉禪的太子劉璿被殺,左車騎將軍張翼、漢城護軍蔣斌(蔣琬長子)、太子僕蔣顯(蔣琬次子)等人都被殺害,很多魏軍也趁亂搶掠及公報私仇而殺人,如龐會殺關羽後人關彝家族。

再說下張飛的情況,張飛也是有兩個兒子 ,長子張苞,次子張紹。



張苞是張飛的長子,但也英年早逝,並且沒有留下兒子。張紹是張飛的次子,官至侍中、尚書僕射,並繼承了張飛的爵位西鄉侯爵位,鍾會之亂時,張紹也在成都,並且這是張飛唯一的後代了。

很幸運的是,鍾會之亂時,魏軍亂兵沒有殺害張紹,若一定要問為什麼沒有殺張紹,原因就是:張紹運氣好。



本來蜀漢投降後,是沒有這些動亂的,全是鍾會引起的,鍾會想背叛司馬昭,但他的手下卻不肯,結果因為謠言四處傳,導致了魏軍的兵變,兵變中魏軍亂兵殺了鍾會和姜維,之後魏軍沒有主帥約束,魏軍就開始肆意殺人搶掠,而且是隨機的,找到哪裡就殺到哪裡,並沒有列出一個名單,一個一個來殺人。

那些在亂軍中被殺的,要麼是運氣不好,要麼是與魏軍中某些人有仇恨,如太子劉璿、張翼及蔣琬的兩個兒子等人,張飛的次子運氣好,就沒有被殺,當然蜀漢也有不少人活了下來。



另外張飛本人與魏軍將領及其後人也沒有大的仇恨,而且張飛的老婆夏侯氏還是魏將夏侯淵的侄女,與魏國有一些淵源,而不像關羽在襄樊之戰中殺了龐德,擒了于禁,與魏軍部分將領產生仇恨,這也是關羽後人被滅門,而張飛後人活下來的原因之一。

當然了,如果關羽後人真的是被龐德兒子龐會所殺的話,也只能說明龐會公報私仇了,戰爭中的仇恨如果要拿到生活中來報,那無論如何也是不對的。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哪怕是武功蓋世,忠義無雙,豪氣萬丈被後人譽為的武聖的關羽,也有心高氣傲,心胸狹隘,不知進退的一面。

關羽雖然善於領兵作戰,但是他卻自高自大,且不通人情世故,不懂得禮賢下士。 關羽在劉備集團中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存在。

他是劉備的義弟,處處有劉備護著他,寵著他。他是張飛的義兄,倘若有誰敢於挑戰關羽的權威,張飛會第一時間拔了他的皮。

所以,諸葛亮讓著他,稱呼他為“美髯公”。孫權懼怕他,想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關羽的兒子。曹操敬佩他,為了能夠得到關羽,曹操恨不得到泰國做一個變性手術,陪關羽睡上一覺。

關羽生活在眾人為他編織的夢幻之中,像是一個被寵壞了的孩子,沉浸在“老子天下第一”的謊言世界裡。

樊城之戰,關羽大發神威,接連打敗了曹操賬下兩員大將龐德和于禁,威震華夏。 于禁向關羽投降,得到了赦免,關羽敗北之後于禁被呂蒙所獲,孫權為了向曹操示好將於禁送回了魏國,龐德寧死不降,破口大罵關羽,並捎帶著連同劉備一塊罵了,關羽一氣之下斬了龐德。

關羽殺龐德的行為並沒有錯,俘虜不降,難道還放虎歸山嗎?

但是個人認為,關羽的處事方法未免有些過於“小家子氣”。

首先,龐德是曹老闆的愛將,龐德身上的政治價值,要高於龐德本身的性命,況且即便要斬殺龐德,也應該由劉備或者諸葛亮來決定。當然了,僅僅是情感上的認知,殺龐德是沒錯的。但是,關羽斬了龐德,這仇可就頂在了關於頭上,不僅激怒了曹操集團中的將領,也給自己的死埋下了禍根。

關羽敗走麥城之時,夏侯淵、徐晃追不捨,他們的目的不是擒獲,而是殺死關羽。 呂蒙的目的和夏侯淵、徐晃是一樣的,想當年孫權想把女兒嫁給關羽的兒子,關羽大罵孫權是“狗”,侮辱孫權的女兒是“犬女”,搞得江東人盡皆知,把孫權女兒羞的不敢出門,不得不說關羽得罪人的功夫比他的武功還要高……

《三國演義》中寫道,龐德和于禁被關羽打敗之後,曹老闆為了避開關羽的鋒芒甚至計劃遷都,可見曹老闆被關羽嚇的不輕,而魏國上下對關羽更是恨之入骨,特別是龐德的兒子龐會,恨不得親手殺死關羽以報殺父之仇。

劉禪投降魏國之後,龐會終於等到了報仇的機會,龐會抓捕了關羽的後人關彝,並且將居住在蜀地的關氏族人全部殺死,僅有極少數族人因未寓居川蜀而避過一劫。

張飛雖然粗魯暴躁,咋咋呼呼,但他的名氣不如關羽大,和魏國、吳國也從未結下過什麼仇怨,所以幾乎沒有人找張飛後人的麻煩,況且張飛的女兒是劉禪的皇后,張飛的後人們都是皇親國戚,魏國為了收買蜀國高層的人心,還將張飛次子張紹封為列候。

當然,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張飛的老婆是夏侯淵的侄女兒,出城拾柴時被張飛所得,張飛知道她是良家女子,於是娶其為妻,之後生下的女兒成為了漢後主劉禪的皇后。夏侯淵死後還是張飛之妻幫忙厚葬。夏侯淵兒子夏侯霸叛逃到蜀國,之所以能被接待,委以重任,也是和自己這個妹妹有很大關係。

初,建安五年,時霸從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採,為張飛所得。飛知其良家女,遂以為妻,產息女,為劉禪皇后。

有了這層關係,就算當時曹魏是司馬家當權,也多少會給點面子。

因果循環,報應不爽。關羽的傲氣不僅害了他自己,也害了子孫後代。


白話歷史君


前幾天看了一個小視頻,一輛寶馬把一對母子撞倒了。小男孩從地上爬起來,衝著寶馬就是兩腳,然後走向車門。男車主下來了,小男孩毫不畏懼,迎面就走向了車主。

小男孩大約不到十歲,像個小學生。

創作者留下了個問題,說是否考慮要生個男孩呢?

在微頭條也有種說法,說生兩個女孩幸福指數最高,生兩個男孩最低。

豹眼一向無意重男輕女,也一向主張弄璋勿喜,弄瓦勿悲。只是看到這個問題有一點感慨,順便多說幾句。

據《蜀記》記載,龐德的兒子龐會,跟隨鍾會、鄧艾討伐蜀國。蜀國被滅後,龐會把關羽全家給滅了。

儘管當時鄧艾已經下令,嚴禁掠殺民眾,但龐會還是報了殺父之仇。

關羽殺龐德沒有大錯,龐會殺關羽全家也沒大錯。各為其主、為父報仇,殺人都有很充分的理由。

雖說是冤冤相報何時了,但殺父之仇也能放得下,也太沒有血性了。

為何張飛後代平安無事呢?

張飛被張達、範疆所殺,他們跑到東吳去了。

張飛也有兒子張紹,不去東吳尋找殺父仇人,還等著張達、範疆再回來殺你全家嗎?

且不管關羽後代是否有生活在成都的,是否被龐會全部殺掉,龐會要殺關羽後人的原因就是關羽殺了龐德,純屬私人恩怨。

鄧艾有令,不得亂殺無辜,張飛沒有如此的仇人,魏軍也沒必要殺張飛後人全家。

劉禪投降,張飛之女貴為皇后,是重點看護的對象。張飛長子張苞早夭,次子張紹如果不反抗魏軍,自然就平安無事。

這事其實很簡單,沒有多少可說的。


豹眼看歷史


在劉禪投降以後,本來大家可以相安無事的繼續過著生活,但是卻沒想到發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那就是姜維決定反叛,一定要重新的振作蜀國。當時鄧艾已經是將蜀國所有的人都分封了,蜀國差不多已經是魏國的土地了。但是姜維當時投降是假裝投降的,真正的目的是聯合鍾會一起去反叛。結果姜維失敗了,不僅是自己死了,而且讓魏國的那些人感到非常的憤怒,所以就將成都血洗了一番。而很多人就是見到這樣的機會,公報私仇。當時魏國和蜀國打了這麼多年仗,雙方都是生死之仇,不共戴天,尤其是龐會的父親龐德被關羽所殺,所以這個是龐會非常憤怒的一件事情。於是龐會決定就將關羽滿門抄斬,以報殺父之仇。


而張飛在戰場上的表現是非常少的,沒有殺死過幾個真正敵人,完全是靠著自己威武的本事去下退敵人,很多人對他是沒有什麼仇恨的。更重要的是張飛的妻子是曹操的族人,很多人見到他的後代都是非常尊敬的,沒有下狠手。張飛的妻子是夏侯氏,曹操的父親本來也是夏侯氏,所以雙方是有一點血緣關係的,也就不會下真正的死手。

劉禪投降之後,姜維決定反叛,結果失敗了,成都遭到血洗。

本來劉禪投降之後,所有人都可以相安無事,畢竟是投降了,魏國的那一群人也不會對他們造成什麼大的傷害。如果都這樣下狠手的話,當時還有一個吳國,吳國又怎麼能夠投降呢?就算很多人心裡有很多仇恨,也只能夠慢慢的忍下來,但是還有勝利的喜悅供他們去歡喜。


當初劉嬋讓姜維投降,姜維可是非常不願意的,還有所有的將士都在說,臣等皆死戰,陛下為何而降。姜維就忍耐了下來,他知道鍾會是有一顆反叛的心,和鄧艾關係是不好,也想在亂世之中建立一些功業,姜維就抓住了這樣的心理。然後和他聯合在一起,準備去推翻魏國,沒想到被別人發現了,最後這幾個人被圍困致死,然後魏國的那一群人都非常的憤怒。

在姜維死了過不了多久,成都遭到了血洗,很多人盡情的釋放著他們戰爭的喜悅,把很多人都屠殺了一番,可憐這些投降的人啊。而很多人對於他們從前仇人可是絲毫沒有手軟,一刀又一刀的殺掉了一個又一個無辜的人。

關羽的仇人是非常多的,很多人見到這樣的機會就公報私仇。

關羽在戰爭中殺掉的人很多,是魏國最恨之入骨的人。尤其是在關羽人生中最後一戰,那可是威震華夏無人能擋,當時打的曹操都快要遷都了,而且水淹七軍死了很多的將士,這些人可是已經死了,但是他們的後代是沒有死。現在關羽已經死了,為了能夠抱自己的仇恨,那就只能夠找關羽的後代。



關羽自己的下場也是非常不好的,他自己前半生可是出生入死,打敗了一個又一個敵人,終於成為三國中最厲害的那一個人了。但是沒想到吳國和魏國聯合起來將關羽打敗了,最後關羽誓死也不投降,最後被他們殘忍的殺害了。這份骨氣估計是值得我們去競走的,但是很多人身為敵人,卻沒有這份敬重。


現在那些敵人的後代見到了這麼好的機會,首先就是要找關羽報仇。想當初他們的父親被關羽殘忍的殺害,雖然這是戰爭的結果,可是隻要能夠報仇,他們才不會在意太多的。

張飛的後代和曹操是有關係的,所以大家都不會下狠手。

至於大家為什麼不找張飛報仇呢,這個也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是張飛和曹操是有很多關係的。張飛的妻子是夏侯氏和曹操是同一個族群的,雖然當時曹操所有的權力被司馬家族奪走了,但是曹操還是具有很強大的影響力的,當時還是魏國,所以對張飛的後代還是會很大的寬容。


而且也有一個最重要的一點,張飛就是沒有殺過曹操很多人。沒有關羽下手的那麼狠,在戰場上表現也比較少,所以很多人對他的印象也是不怎麼強烈。而且張飛的後代張苞也死得特別早,也沒有得罪過什麼人,剩下的都是幾個年輕的人,無冤無仇的,為什麼要向他們報仇呢?

還有張飛的倆個女兒是劉禪的皇后。跟劉禪還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對於張飛的後代自然是要多多保護。很多人也考慮到了這些原因,所以就選擇了放棄。

你們認為關羽這麼厲害的人最後連一個後代都沒有,你認為公平嗎?歡迎在下面評論。


汪公說


前言


一說起三國演義,就一定會提到關羽,他是蜀漢的大將,武功很高,是很有名的萬人敵。他獨自一人守荊州,殺了龐德,從那以後他的名聲震懾天下。蜀漢滅亡的時候,他的後代被趕盡殺絕,但是同樣是劉備手下的另一名猛將張飛的家族卻安然無恙,這是為什麼呢?

三人桃園三結義後,便開始走上建功的道路。劉備有了這兩個人的幫助,還有一批武功蓋世的猛將輔佐,很快就建立了蜀漢,給匡扶漢室又推進了一步。對於劉備來說,這兩個人的地位其實差不多,但是他們後代的結局卻完全不同。關羽生前非常風光,死在他手下的名將無數,並且隨便拿出來一個戰績都能夠說上一說,這也造成了他看不起人,不管是將士還是英雄。當龐德對戰關羽的時候,關羽也不把他放在眼裡,直接就把他殺死了。也因此留下了恩怨。

關羽後代


龐德的兒子自然會一直記恨著關羽這個殺父仇人,就一直暗中準備著。等到有機會了,龐會跟著鄧艾進入蜀國的時候,趁著混亂,龐會直接就殺到了關家,把他們一族全部都殺死了,一個也沒留,一來報當年父親的仇恨,二來也為自己解決後患。關羽也沒想到自己當時在戰場上隨手殺了一個人,到最後使得自己全家都喪命了。如果知道的話,關羽當時也一定會手下劉情感。不過龐會這種行為也不太光彩,無法在戰場上跟關羽對抗,專挑對方毫無防備的時候下手,實在有些不妥。

張飛後代


張飛的後人則安然無恙,他生前沒什麼仇恨,要說有那就是範強和張達,但是他們兩個人已經殺死了張飛,他的長子張苞是跌落山谷而死,並不是因為他們。張苞的兒子身上也有張飛的影子,在異常戰爭中,奮勇殺敵,衝到了對方的敵營中,最後戰死,他是為國而死。

根據史書記載,張飛的二兒子就比較幸運了,他跟隨父親繼承爵位,為國家效力。他還跟隨劉嬋一起到魏國,在魏國過上了衣食無憂的日子。龐德的兒子龐會為了給父親報仇,把關羽的後代全都殺了,但是張紹跟龐會並沒有什麼仇恨,另外張紹也是當時投降的主要代表,參與了全部的過程。司馬昭留下了張紹的性命也是為了彰顯自己的仁義。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張飛娶了夏侯淵的女兒,這樣看來張飛跟曹魏也算是親戚,親戚之間也不會趕盡殺絕。最重要的是,他給張家保留住了血脈,不像關羽斷後了。

張飛和關羽都是劉備的好兄弟,也是蜀漢的重要人物,但他們中間還是有些微妙的變化。關羽打敗了天下的英雄,是一定會有很多仇人的。但是張飛呢,雖然也很勇猛,但沒有什麼深仇大恨的敵人。關羽一族被滅,是因為跟龐德有過過節,而張飛沒有私人恩怨,所以就此倖免。


春秋亂舞


  劉禪,三國時期蜀漢第二個皇帝。也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沒氣節的皇帝,公元263年,曹魏名將司馬昭一手策劃滅蜀之戰。而身為蜀漢代表的後主劉禪。不但沒有帶頭防禦反而遠賢臣、近小人。在劉禪投降後,關羽慘遭滅門,為何張飛後人無人敢動?只因一人!

  

  在關羽被呂蒙殺死後,他的嫡系勢力也都隨之一起消亡了,只有一個廖化跑回來了。且更關鍵的是,關羽一直鎮守荊州,幾乎從未踏入過西川。這就比不上張飛、趙雲等人了,這些人一直在西川,兩代以後已是盤根錯節了!

  

  與關羽相比,張飛的死似乎更令人遺憾。而究其原因也是因為張飛有嗜酒這一惡習,且每次醉酒就鞭撻士卒。最終,士卒不堪忍受,被一個因遭毒打而懷恨在心的人趁其熟睡將其殺死並割下頭顱前往敵營邀功。那在劉禪投降後,為何關羽慘遭滅門,張飛後人卻無人敢動,會有這麼打差距呢?

  首先,且不論張飛兩個女兒都是劉禪的皇后,最主要的是因為張飛的老婆是曹魏大將夏侯淵的親侄女!

  

  據《三國志》記載:公元200年,夏侯淵的侄女在出外背柴回家時,被張飛給搶走了。當得知是夏侯淵的侄女後,張飛便娶她為妻。後來在夏侯淵被黃忠斬於定軍山後,還是張飛的老婆埋葬的夏侯淵。

  也正是因為張飛老婆的這層關係,所以在鄧艾破蜀後,才沒人找張飛的麻煩。不知各位看官看過之後有什麼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