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百年孤獨》譯本對比,與范曄譯本中的文本壓縮現象利弊探究

無論走到哪裡,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

這是一個在網絡中廣為流傳的語句。知乎上、微博上、豆瓣上,一旦有讀書金句分享,這句話一定出現在其中。然而它的出處——《百年孤獨》,卻鮮有人閱讀。

《百年孤獨》譯本對比,與范曄譯本中的文本壓縮現象利弊探究

范曄譯本

這是一本享譽世界的拉丁美文學名著,國內的許多作家,包括莫言、《白鹿原》作者陳忠實、餘華都或多或少受到它魔幻現實主義風格的影響,可謂值得一讀。

讀外國名著,往往首先困擾讀者的就是,翻譯版本選擇的問題。

目前,南海出版公司范曄翻譯版本和譯文出版社的黃錦炎版本是市面上流傳極為廣泛的譯本,這兩個版本孰優孰劣,在網絡上爭議很大。

筆者認為,兩者都有著相似的語言風格,可能是譯者為了為了貼合原文選擇了類似的語言風格,也有可能范曄參考了黃錦炎的譯本,但是,總體比較來看,范曄版本因為其極為簡練的語言風格,可能更貼近當下讀者追求快速的閱讀習慣。

《百年孤獨》譯本對比,與范曄譯本中的文本壓縮現象利弊探究

黃錦炎譯本


首先,通讀兩個版本的全部文本後,讀者很容易發現,兩者在語言風格上並沒有太大差異,兩個譯本所透露出的講述者的語調全部是平和、主觀感情不激烈的,應是二者盡力遵循原文的平實的敘述風格導致的。

黃錦炎的版本,在翻譯風格上總體來說並未與范曄版本沒有太大差別,唯一的差別在於,范曄版本更加"有組織",而黃版趨於"生活中的口語"。

這是因為范曄版本儘量縮小字數,比起黃錦炎版本更大力度地壓縮了句子的成分:

  • 刪減了許多句子各個成分間的連接部分,或者該換了成分間的連接方式;
  • 刪減了存在與否不影響文本原意(比如連詞、定語中的動詞。
《百年孤獨》譯本對比,與范曄譯本中的文本壓縮現象利弊探究

由於筆者不懂西班牙語,難以認識到原著的語言風格究竟如何,但是參看了《百年孤獨》的英文譯本,原著可能並未使用許多高深、繁複、華麗而精於雕琢的表達方式,偏向生活中的日常用語。

黃錦炎版本的《百年孤獨》更加註重用重複的詞彙、綴連的相同格式的短語增強語勢,將西班牙語不同於漢語語言習慣的語法進行修改,或對原文省略的部分添加解釋。

范曄版本則為了使得譯本中的句子更為簡潔,或者按照譯者自己的話說,為了更加貼近西班牙語原文,將一些關聯詞刪去,修改或刪減了部分標點符號,譯者也會在認為讀者明白原文的表達之時,刪去一些重要的語句成分,諸如主語和賓語。

《百年孤獨》譯本對比,與范曄譯本中的文本壓縮現象利弊探究

在語法層次較為簡單的語句中,這樣的表達方式簡練,不會因為增添了複雜而冗長的句子成分(比如因為語序差異不得不延長的定語、狀語)而增加閱讀理解的困難,所以來說很容易受到讀者喜愛。

下面,分別從三個方面,仔細對比這兩個譯本的語言風格的不同。

改換、刪減句子內部各個成分的連接方式、連接方式

我們先來舉一個例子。

例1:

範:他再次跳讀尋索自己死亡的日期和情形,但沒等看到最後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會再走出這房間……

黃:為了早些看到有關他死的預言,

以便知道死的日期和死時的情景,他又跳過了幾頁。但是,他還沒有把最後一句話看完,就已經明白了,他從此再也不會離開這間屋子……

可以看出,無論是"去"還是"為了""以便"都用來表示目的關係。

《百年孤獨》譯本對比,與范曄譯本中的文本壓縮現象利弊探究

在黃本中,"為了"是用來關聯"看到有關他死的預言"和"他又跳過了幾頁"兩個單句,而在範本中,並沒有一個起到黃本中"以便"之作用的關聯詞存在,因為用來表達"早些看到有關他死的預言"的句子的消失一同消失了,而這很可能是因為範本譯者認為"搜尋死亡的日期和情形"已經完全涵蓋了上述兩個單句所要表達的意義,於是簡化為一個短語。

而起到"為了"的關聯詞的作用的詞語是"去",這樣一來,黃本中"為了"後所接的單句完全可以縮減,還減少了標點符號和的使用,減少了讀者思考這一句中各個單句複雜聯繫的精力和時間。而且,這也很符合現代漢語的用語習慣,黃本的句子邏輯看起來更加"歐化"。

《百年孤獨》譯本對比,與范曄譯本中的文本壓縮現象利弊探究

例2:

範:……心靈融化在柔情色慾的泉源裡,那情慾湧入女郎的耳朵,又從她的口中變成語言湧出。

黃:心融入一股柔情的淫蕩之泉,泉水湧進姑娘的耳朵,又從她的口中流出,變成了她的語言。

在黃本的譯文中,分別用兩個單句解釋了原文"泉水(情慾)以語言的形式流出",並且具有明顯的順序先後性,意為"泉水流出後才變成了語言"。

但是在範本中,"變成語言"成為了"流出"附帶的一個補語,並且將"泉水的流出形式變成了說出語言",這兩種不同的邏輯究竟哪一個是正確的呢?

《百年孤獨》譯本對比,與范曄譯本中的文本壓縮現象利弊探究

在英文譯本中這句話是如下翻譯的:

Jose Arcadio felt himself lifted up into the air toward a state of seraphic inspiration, where his heart burst forth with an outpouring of tender obscenities that entered the girl through her ears and came out of her mouth translated into her language.

顯然,在英文譯本中,“translated into her language(變成語言)”的這一部分也是用補語表示的,范曄譯本可能更加貼近原文意思。

但是有的連接方式的改變,會給句子帶來一定程度上的損傷,當然這種損傷遠遠算不上語病,它只是接觸到了現代漢語語法規則的灰色地帶,使用少見於日常生活的句子層次,給讀者的閱讀帶來不適感。

《百年孤獨》譯本對比,與范曄譯本中的文本壓縮現象利弊探究

加西亞·馬爾克斯


例3:

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直到晚上八點聽到小阿瑪蘭妲哭得聲音沙啞,把材料留在糞床上加熱,過去一看才發現妻子失蹤了。

黃: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直到晚上八點鐘才發現妻子失蹤。他把搗碎了的物質放在糞床上加熱,想去看看小阿瑪蘭塔怎麼會哭啞嗓門的,這才發現烏蘇拉不見了。

範本顯然想用一句話囊括如下幾個信息:

  1. 事件:發現妻子失蹤
  2. 時間:晚八點
  3. 引發事件契機:小阿瑪蘭妲哭得聲音沙啞、想去看看小阿瑪蘭塔怎麼會哭啞嗓門的
  4. 事件發生前的主語動作:把搗碎了的物質放在糞床上加熱
  5. 原文有意突出事件發生之晚,這也是為什麼譯文中使用了關聯詞“才”

然而,範本這句話並沒有把如此多的信息量以及這幾處信息之間的邏輯關係完好地解釋,如果譯者在"才"之前添加逗號,將"才"之前的所有句子都劃為最後一個單句的條件,這句話會顯得更加通順,但是作者的解釋顯然需要讀者花費更多時間理解。

《百年孤獨》譯本對比,與范曄譯本中的文本壓縮現象利弊探究

相較之下,雖然黃錦炎版本使用了更多的句子成分解釋這一段信息,卻可以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可見,如果當原文的信息量過大,語句邏輯層次過多,這種改換或者刪減就會起到反作用。

刪減句子成分中的多餘字詞

例4:

範: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裡雷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黃: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值得注意的是,《百年孤獨》的英語譯本在此使用了"MANY YEARS LATER"。很明顯的是,范曄版本僅僅將"許多年"的"許"刪除,這樣的刪減會因為句子的簡潔給讀者一種"文鄒鄒"的感受,似乎內中蘊含著濃厚的滄桑感,很符合該書的主題思想感情。

《百年孤獨》譯本對比,與范曄譯本中的文本壓縮現象利弊探究


當然,這種刪除屬於"即使刪除掉也不會對原文的意思造成影響"。但是有的單字的刪除,會給句子帶來一定程度上的損傷,當然這種損傷遠遠算不上語病,它只是接觸到了現代漢語語法規則的灰色地帶,使用少見於日常生活的句子層次,給讀者的閱讀帶來不適感。

以"文"換"白"

相較於黃錦炎版本傾向於口語化,句子中夾雜一些即使刪去也不影響表意的字詞的表達形式,范曄版則更喜歡使用文雅的經過些許雕琢的書面語之中的表達形式,看起來更加"文雅"一些,似乎這很符合中國人閱讀小說書面語的習慣,因為這種文中帶白、"土""雅"結合的風格,經常見於中國的文學名著之中,顯得簡練、念起來朗朗上口、容易理解,猶如一杯茶,給人回味無窮的效果。這種方式也避免了使用外國文學名著翻譯後固有的不常出現於日常生活中的表達形式的"翻譯腔"。而這正是幾十年來,翻譯風格的變化趨勢之一。

但是這也考驗了翻譯者本身對母語的掌握程度。

《百年孤獨》譯本對比,與范曄譯本中的文本壓縮現象利弊探究


例5:

範:世界新生伊始,許多事物還沒有名字,提到的時候尚需用手指指點點。

黃:這塊天地如此之新,許多東西尚未命名,提起它們時還須用手指指點點。

在範版中,形容這個"新新世界"時一連使用"新生""伊始"兩個詞彙。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第七版《現代漢語詞典》中,"新生"的釋義為:剛產生的;剛出現的。"伊始"的釋義為:開始。這兩個詞語顯然為同義詞,同義詞接連使用犯了"成分贅餘"的語病。

類似於此的可能性語病還有不少,例如主語缺失:"雪白如鴿子的新家落成時,舉辦了一場慶祝舞會。"

《百年孤獨》譯本對比,與范曄譯本中的文本壓縮現象利弊探究


總而言之,范曄譯本相對於黃錦炎譯本來說,將許多句子、詞語或者表達方式的組成部分刪除或改換後,大大壓縮了句子的長度,大量地以短句替代長句,減少了字數,這既是益處也是弊端。

而原文句子中本身所包含地信息量和語言邏輯層次的多與少決定了益處和弊端誰更為明顯,也就是說,在信息量和語言邏輯層次較少的時候,益處更加明顯,反之則筆觸更加明顯。

《百年孤獨》譯本對比,與范曄譯本中的文本壓縮現象利弊探究


然而也因為範本盡力壓縮語句,刪減許多句子各個成分、用書面語替代口語表達,導致一些聲音指責這個版本的語句令人費解,偏離願意,並且不符合邏輯常識。

從黃錦炎版本到范曄版本的翻譯風格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四十年來中國翻譯風格的調整,即從"歐化"語言風格到"中化"語言風格的總體變化趨勢。

也就是說,翻譯後的語言風格,往往更加貼閤中國本土小說,簡潔如刀劍削刻、凝練如瓊漿玉露。

總之,兩種譯本都以自己的方式貼合原文,並且盡力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著這本文字量不多卻敘述了一個宏大故事的鉅著,都值得讀者選擇。

譯本挑揀,往往要看讀者自身更加喜歡哪種語言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