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說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凡媽談育兒


孩子發脾氣,是因為孩子有了自主的思維,是孩子成長的標誌,當孩子向父母發脾氣,說明孩子的思維與父母的相牴觸,或孩子想要求的東西沒有得到父母的支持,想要做的事情被父母阻止!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第一句話很重要,如果父母用打罵的方式處理孩子發脾氣,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很大的傷害,也會令孩子產生叛逆心理!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要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詢問式對話,如;你還要玩這個遊戲嗎?你真的想買這個東西嗎?等等,當孩子說出心裡的意願後,然後再跟孩子分析時間上,空間上不能再玩(買)的原因,然後承諾下一次滿足條件的情況下再讓孩子達成願望!

孩子的引導很重要,教育孩子不能只用打罵,這樣會使孩子的性格變得軟弱!也令孩子與父母的關係變得疏遠!



好奇人生彭琪皓


真的是很重要的!我有一個朋友,孩子第一次發脾氣時候她用的教育方式就是喊罵,大聲的呵斥,而不是去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慢慢的孩子習慣了有一點事情就發脾氣,而不是解決,大人也習慣了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就大聲的呵斥孩子.時間長了孩子習慣了大人的呵斥,而且遇到事情就發脾氣,對孩子以後的行為處理事情的方法奠定了一個非常不好的基礎.隨其後我也生了孩子,平時很乖的,還不會說話,但是前幾個月有一次正坐在她的小餐椅上吃飯,吃著吃著就開始發脾氣,桌上的吃的玩具能給的都給了,但還是哭鬧,不過我們都沒有發脾氣,緊要關頭寶寶的姥姥說可能是渴了,因為有時候大人忙起來照顧寶寶真的不能面面俱到的,拿了水以後喝完就好了.我當時很慶幸,沒有跟寶寶發脾氣,要不然真的會很愧疚!真的不知道發了脾氣以後寶寶的性格會是什麼樣的!孩子發脾氣都是有原因的,我們一定要有耐心的去找尋問題,不要為了儘快解決孩子的問題而去發脾氣,從而產生踢貓效應,把壞的脾氣性格變成了孩子脾氣性格養成的基礎,在他第一次的性格行為的認知裡添黑黑的一筆.愛寶寶的同時還要懂寶寶[可愛]



貪吃竄天猴


為什麼孩子發脾氣哭鬧的時候要阻止他呢?就靜靜地看他哭鬧完,把情緒發洩完,這個時候可以坐在他旁邊幫忙擦擦眼淚什麼的就可以了,等到發洩完了再去和他溝通,問他為什麼哭鬧,然後再去解決哭鬧的原因就行了。如果他又開始哭鬧,那麼重複以上事情。我就是這麼教導我家孩子的,弄上幾回他就知道哭鬧解決不了問題。


老曹家的文靜


“孩子發脾氣”是困擾過很多家長的問題,跟孩子講道理根本就不聽,不理孩子的話他哭的更厲害,如果跟孩子妥協,又怕嬌縱了孩子。

其實孩子發脾氣很正常,這說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在正常發育。關鍵是家長的處理方式,這個很重要。

與其講道理和壓制,面對和接納更重要

有一次和老公出去吃飯,鄰桌做的是一家人,那家人有個4歲的男孩,孩子飯吃到一半的時候就不好好吃了,就想玩兒,他媽媽多說了幾句,孩子就開始哭鬧。

小男孩的媽媽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是:“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不講道理。”這句話就是在告訴孩子,你是一個不講道理的孩子,結果孩子哭的更厲害了。

然後爸爸對孩子說:“吃飯的時候就好好吃飯,吃完飯在玩兒。”孩子肯定不聽啊。最後還是孩子被爸爸揍了一頓,才老實不哭了。

通過打罵的方式管孩子,當時問題是解決了,但實際上卻是在孩子日後的行為埋下了隱患。

腦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理智腦比情緒腦發育落後。6歲以前的孩子,更容易陷入情緒的綁架中,無法抽離。

在沒有處理好孩子的情緒以前,他是沒有能力用理智腦思考的。所以比起講道理和壓制,和孩子一起面對情緒,先接納情緒,才是最重要的事。

“我知道”是緩解孩子發脾氣的第一句

有一次去閨蜜家玩兒,她有一個5歲的女兒佳佳,我們在吃飯的時候,佳佳在茶几上堆積木,好像是積木塌了,孩子把積木一推就開始發脾氣大哭。

閨蜜走過去趕緊安撫孩子的情緒,說的第一句話是:佳佳,媽媽知道你很難過,要是媽媽的積木塌了,媽媽也會跟你一樣難過的。佳佳立馬就止住了大哭,換成了小聲委屈地抽泣。

幫助孩子確認自己的情緒,並藉助同理心表示對孩子的接納和理解。閨蜜就是用這一點安撫住了孩子。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與其說“別鬧了”“別哭了”“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不如換成“我知道你很難過”“你是不是很生氣”“如果是我,也會像你一樣難過的”這樣的話管用。

一句“我知道”,能讓孩子的潛意識浮出表面,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後,理智腦開始慢慢恢復工作。

當孩子的理智腦開始思考時,他的怒火就少了一半。這時,理性腦就和情緒腦就開始產生連接了。

“溫柔的堅持”是培養孩子處理自我情緒的重要方法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說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一句“我知道”,勝過苦口婆心地講道理;

一句“我也會”,勝過簡單粗暴地壓制;

一句“我懂你”,勝過千言萬語地安慰。


凡媽談育兒


三個字搞定孩子的“爆脾氣”!

孩子得“暴脾氣”其實從可以獨立行走以後不久就開始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一歲半左右就是決定孩子脾氣的第一個黃金時期!而決定這把火燒成什麼樣子沒有別人,就是“撫養人”!

想要有個好脾氣的娃,首先要有個態度平和的媽!撫養人的日常情緒越穩定,態度越平和!孩子未來遇到事情發脾氣的概率也會越小!

重點來了,孩子發脾氣以後要怎麼做!三個字輕鬆搞定!那就是“我知道....”這三個字包含了對孩子的理解和與他的感同身受!不管孩子此時多狂躁“我知道+他此時的情緒”都可以讓他很快的平復下來!因為他知道有人理解他並且知道他!

我第一次和Eric的“脾氣”面對面是在他一歲多洗澡的晚上!當天很晚了,匆匆的給他洗乾淨就好準備給他撈出來!結果就是他大哭起來!花樣式打挺,踢我的胸!當時一把抱住他說“我知道你還沒玩夠,媽媽強行抱你出來你不開心就你了是麼?”他瞬間就安靜下來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幫他梳理了他的情緒和感受,為情緒找到了出口,他被理解,便可以安靜下來了!接著就是告訴他處理方法“媽媽知道你沒玩夠,但是今天太晚了,我們要休息了,我們明天早點洗澡,對洗一會好麼”!就這趟兩句話,幫助寶寶平復了情緒,衝突完美化解!現在孩子到了“可怕的兩歲”,孩子有思想,有判斷力,不時還會故意各種刁難試探媽媽的底線!即使這樣“我知道....”也非常好用!就在今晚,他都哈氣連天眼睛睜不開了,依然花樣式鬧覺!就像要各種挑戰我的底線!一會要這樣一會要那樣!“我知道你其實已經很困了,不想睡咱們就不睡,沒關係,媽媽依然愛你!然後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有時候孩子沒頭沒腦的發脾氣,只是想知道“你還愛我麼”所以無論什麼情況,我知道和我愛你都無敵好用!如果孩子情緒爆發,媽媽實在不知道要說些什麼,那就緊緊地抱住他吧!什麼都不說,只是安安靜靜緊緊的抱著!


湯汶琪


最近看了樊登讀書會,在這裡專門有一個問題,說對待孩子發脾氣時應該怎麼做?

錯誤的方式是:

暴力鎮壓

收買拉攏

不予理睬

因為這三種方式開頭第一句話都是錯的。開頭第1句話的錯誤就會引發整個行為的錯誤,例如:

暴力鎮壓的第一句話:

不聽話我就打你,或者直接是一個打人的動作

收買拉攏的第一句話:

你想要啥,爸爸媽媽給你拿或者買

不予理睬的第一句話:

鬧吧,看你能怎樣?

這三種方式一種會傷害孩子的身體,另一種會讓孩子更加肆無忌憚地去做到第3種會讓孩子傷心,對父母失望。

正確的處理方式是這樣的:

第一句話可以這樣說:

我能理解你的感受

我真的能理解你

我知道你很生氣,我也是

曾經在警察局有這樣一個調查,在審訊犯人的時候,警察通常的第1句話都是我能理解你的感受,這樣會讓犯人的抵抗情緒降低很多。

對待孩子也是這樣,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你越是對他這樣,他的火焰就會越旺盛,如果你能感同身受地和他去平等的交流,他反而會很講道理的和你去理論,而在理論的過程當中,我們相互交流意見就有可能達成一些共識。

而這次矛盾的過程,有可能是我們增進親子關係或者是增進親情的一次絕佳的機會。


宇宙最好老師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情緒需要發洩,大人發洩情緒的方式很多。

找閨蜜吐槽、運動、喝酒、購物……

但是孩子發洩情緒的方式卻很單一,或者說很多合理的發洩情緒的方式,在孩子身上卻很難實現。

無處宣洩的不良情緒,孩子只能用發脾氣或者苦鬧來表達。

因為孩子缺乏疏導與合理發洩情緒的辦法。

所以大人不妨把孩子當作一個成年人,想象一下我們是如何安慰我們的朋友的。

1、你一定會問:你怎麼了?為什麼會不開心呢?

2、接著你可能會拍一拍閨蜜的肩膀,或者給予一個擁抱,對她說:沒事,想哭就哭出來,哭了就舒服了(但奇怪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卻不願意看到孩子的眼淚個發洩)

3、然後你會接著問:現在想聊一聊?還是想自己待著?

4、接下來,你會尊重閨蜜的意願,或者靜靜地陪伴她坐著,或者聽她的哭訴。

5、最後,閨蜜吐槽完畢,其實就達到目的了。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解決別人的問題,而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傾吐對象而已。

孩子也是一樣的,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先不要抱怨或者指責他,我們可以先看看他到底怎麼了,找到原因,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幫助到了孩子


漢堡媽的育樂圈


小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看到您提到的這個問題,小編想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大家。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從而發脾氣,當孩子不順心的時候,就會有一些情緒、 表情或行為上的異常表現,這是為了讓周圍的人關注她。

孩子發脾氣,一般有這幾種情況,慾望和需求沒有被滿足,鬧著要去遊樂場,要吃冰激凌,要買玩具等,由於種種原因,家長不能滿足孩子,導致孩子發脾氣。沒有被家長重視感到失落,家長在打電話,上網,看電視,做家務等沒有被家長陪伴和關注孩子,導致孩子發脾氣。做事情沒有成功,畫畫總是畫不好,積木總擺不好,作業總有幾道題不會做等,很沒面子,導致孩子發脾氣。

為了讓孩子以後不會亂髮脾氣,家長要和孩子溝通的第一句話很重要,首先,當孩子發了脾氣,家長所說的話,給孩子了一個明確信號,孩子發脾氣是家長支持,還是反對,慾望和需求沒被滿足,提前有約定就按照約定,沒有約定的就當即約定,比如玩具多長時間買一次,遊樂場在誰誰誰家孩子有時間的情況下可以一起去,冰激凌要在大家都穿短袖的和有大太陽的情況下可以吃等等,家長不能妥協。孩子被失落、沒被重視而發脾氣的時候,要跟孩子商量先讓孩子乾點別的,給家長一小會時間,等家長處理完手中的事情馬上來陪孩子,這種結局要徵得孩子的同意,以示對孩子的重視。孩子做事沒成功或任務沒能完成,而導致孩子發脾氣,這種情況要給孩子舉例說明,說說其他小朋友也沒有成功的例子,講講漫畫故事裡成功路上的反覆和曲折,安慰孩子有些事情是要長大了,或者經過努力才會成功的,再者就是家長協助孩子完成某些任務,讓孩子知道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基本上就是這些,家長的第一句話表明了家長的態度,讓孩子知道哪些事可以商量,哪些事是要絕對要遵守的。希望小編的經驗和想法能幫到您。

感謝有緣瀏覽此文。






豆師傅老王


情緒是會帶動的,也會相互影響的。發脾氣時,人的情緒激動,語言都是情緒化的。家長不能受孩子的情緒影響,一定要有耐心的態度,緩和孩子的情緒,也可以用冷處理的方式,讓孩子的情緒穩定後再進行溝通。千萬不能用語言去刺激孩子。


珍愛生命的眼神


站在成人的角度,你正發火,對方來一句就是懟,你會如何?對方出言溫和,並替你說話,你又如何?孩子也一樣,他發火時,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火上澆油?直接上滅火器?還是溫言細語,化險為夷?所以智慧太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