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胃炎是怎麼演化成胃癌的?

用戶105976950645


胃炎的病人太多了,有人說“十胃九炎”真的不假,胃鏡報告單幾乎都有“胃炎”的診斷,而胃癌令人恐懼,連說都不想、不願說它。胃炎與胃癌有一定的因果關係,但絕對不是必然關係,胃炎演變到胃癌也是逐步、緩慢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這也給了我們時間去阻斷它的發展。



胃囊是食物的磨碎機,首先接觸辣的、酸的、粗的、硬的各種食物的刺激,是有可能造成胃粘膜物理性損傷。酒精、藥物(頭痛腦熱用的解熱鎮痛要對胃刺激最大)、十二腸膽汁反流這些物質對胃有化學性刺激。

說到胃病不能不說的就是幽門螺旋桿菌,它是唯一在胃腔高酸環境下存活的微生物,國人有一半人被感染。物理性、化學性以及微生物各種刺激下,不發生胃炎都難。

起初胃粘膜只是水腫、炎症,重些可能有一些糜爛面,胃鏡下的這些表現都是診斷非萎縮性胃炎的依據,以往也有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炎等叫法。隨著炎症久治不愈、或者沒治療,胃粘膜長期不能修復,胃鏡下看到“紅白相間”的胃粘膜就要診斷萎縮性胃炎了,白相越多萎縮越嚴重,當然如果能活檢發現細胞萎縮那診斷就更加準確了。


不論是非萎縮性胃炎還是萎縮性胃炎,許多病人沒有任何症狀,胃部不適、吃多吃少都腹脹是胃炎可能有的一些症狀,沒有特異性,因此不能以症狀判斷胃炎的嚴重性。胃炎萎縮程度比較輕的病人通過根除HP、注意飲食及其它一些治療是有可能逆轉的。慢性萎縮性胃炎目前被認為是胃癌的癌前疾病,當以重視。

萎縮性胃炎繼續加重、“萎縮”,胃粘膜變得“光禿禿”,這本來是小腸粘膜的樣子而出現在胃內,稱之為腸上皮化生。這個階段如果給予相應治療,粘膜結構大多是不能逆轉了,如同樹的枯枝不會重新發芽,但積極治療可以不讓其繼續發展、粘膜枯萎。

當胃粘膜腸上皮化生出現時,細胞可能也異形改變,也稱不典型增生、或內瘤變,和正常細胞形態相差不大為低級別內瘤變、相差很大為高級別內瘤變,這些都是顯微鏡下細胞形態的變化。

內瘤變已經有細胞異型性,距離胃癌也就一步之遙,低級別、高級別內瘤變都建議內鏡下切除、再次病理檢查,實際臨床中已把高級別內瘤變當做早期胃癌來處理。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癌是胃炎演變胃癌的過程,我們要從根除幽門螺桿菌、注意飲食、不喝酒吸菸等方面阻斷其發展。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日常生活中,如果人們不注意飲食與生活作息,是很容易出現胃炎的。有相關資料顯示,在50歲的人群中,慢性胃炎的發病率竟達到了50%。有的人在拿到“胃炎”的體檢報告後,經常會表現得愁眉苦臉,擔心自己的胃炎會演變為胃癌。那麼,胃炎是否真的會演變為胃癌呢?胃炎變為胃癌到底需要多長時間?

  胃炎不會突然間發展為胃癌

  從胃炎到胃癌,中間經歷的過程可以大致概括如下:胃的黏膜發生了炎症(如胃部出現了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等疾病)——異常改變(如腸化生、不典型增生)——出現單個癌細胞——變成胃癌病灶。雖然胃炎發展為胃癌的過程僅僅需要三步,但胃炎到胃癌的過程是非常遙遠與漫長的,臨床證明,患有胃炎的人患胃癌的病例數量是較少的。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曹醫生強調,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並定期複查是治癒胃炎的重要途徑。

  癌前疾病:慢性萎縮性胃炎

  雖然胃炎距離胃癌比較遙遠,但胃炎變成胃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在發生胃癌之前,常會經歷一個相當長的癌前病變過程,如出現慢性萎縮性胃炎,這種慢性疾病的出現會使胃癌發生的風險明顯提高。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生與患者生活中的不良習慣有關,如酗酒、抽菸等,如果不對此病進行治療,極有可能會進一步發生腸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最終導致癌變。

  得了胃炎不必愁眉苦臉

  不少胃炎患者在拿到體檢報告之後,常會擔心自己的疾病是否會變成癌,於是整日憂心忡忡,心情失落。有醫學專家表示,擔心自己的胃炎變成胃癌這種心理完全是杞人憂天的表現,如果患者經常出現抑鬱、焦慮等精神問題,反而會增加患癌的風險。所以,得了胃炎的患者如果不想胃炎變胃癌,就應該以積極的心態應對疾病的困擾,勇於戰勝疾病。

  與胃癌劃清界限,也要嚴加防範

  胃炎到胃癌的演變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所以患者大可不必太擔心。然而,儘管如此,胃炎變成胃癌的可能性也不低,有人曾對國內100例萎縮性胃炎患者進行跟蹤觀察,結果10年之內有5人發生了癌變,這說明對待胃炎不可掉以輕心,而是要積極配合醫生定期做身體檢查與疾病治療,將胃癌扼殺在萌芽之中。

  綜上所述,胃炎癌變的幾率並不高,患者們不必但背上沉甸甸的思想包袱,但也不可掉以輕心,做到“有病治病,沒病預防”。



北大腫瘤醫生曹長琦


胃炎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胃癌的?

這個問題,我已經被問過無數遍了,其中還以年輕人居多,不過也沒什麼奇怪的,畢竟現在得胃炎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而且數據顯示:近5年,我國青年人胃癌發病率已較30年前翻了一番,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些擔心、焦慮也很正常。

今天,我就科普下胃炎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胃癌的,我們又該如何阻斷癌變?

胃癌四“部”曲

  • 慢性淺表性胃炎

也就是所謂的淺表性胃炎,指的是由細菌、吸菸、藥物、刺激性食物、幽門螺桿菌等因素導致的胃黏膜組織水腫。此病患者可有一些消化不良的表現,如上腹部不適、噯氣、泛酸等。

如果您做胃鏡發現淺表性胃炎,別太緊張,因為幾乎所有人都可能有此診斷,也就是說這個離胃癌還很遙遠。

  • 慢性萎縮性胃炎

我們的胃經歷長期的幽門螺旋菌感染、食物刺激、淺表性胃炎經久不愈後,就可能發展到這一步。雖然這已經屬於比較嚴重的胃病,但是它也可能沒啥症狀,就算有,一般也就是些消化不良的表現而已。

如果你做胃鏡發現了此病,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因為此病發展成胃癌的幾率已經比較高了,它屬於胃癌的癌前病變。

  • 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此情況是由於胃黏膜經歷胃炎的反覆摧殘和自我修復後,在胃裡長出了不該有的細胞,這就比較危險了,如果繼續發展就是胃癌早期了。

  • 胃癌

胃經歷之前的磨難後,最終還是有了胃癌。作為惡性腫瘤榜首,早期卻沒有特徵性表現,因此很多患者發現時已經是晚期,失去了治療時機。(想更詳細瞭解胃癌,可翻閱前文《如果你也有這些症狀,請早點去醫院做個胃鏡》)

已經處於前三步之一,該如何阻斷癌變呢?

首先我們要動態監視胃部變化:

· 一般性慢性萎縮性胃炎3年複查1次;

· 不完全性結腸型腸上皮化生伴輕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1次;

· 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個月1次;

· 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應看作是癌變,可考慮將局部病變組織切除或手術切除,以絕後患。

然後,我們要做好日常護胃工作:

  1. 注意飲食:細嚼慢嚥,少吃醃製食品,多吃含維生素B族、優質蛋白的食物。

  2. 戒菸、限酒:煙、酒用量與萎縮性胃炎的嚴重程度正相關。

  3. 定期做胃鏡檢查:現在技術先進,做胃鏡並沒有那麼痛苦。

  4. 情緒良好很重要,尤其是減少抑鬱:心情不好時,食慾下降,心裡堵的慌,感受過嗎?不良情緒不光傷心,還傷胃哦!

  5. 胃炎,尤其是萎縮性胃炎必須按醫囑服藥。

如有胃腸疾病相關問題,大家可以在下面進行留言或關注頭條號:胃腸科醫生閆強 ,進行私信,我將在第一時間內為你解答。


胃腸吳青主任


胃炎演化成胃癌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且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會最終進展到胃癌,事實上患胃炎的人非常多,大家應該對胃炎有正確的認識,不用太過緊張。



胃炎是怎麼演化成胃癌的?

胃炎分為萎縮性胃炎和非萎縮性胃炎(包括淺表性胃炎和糜爛性胃炎),其中只有萎縮性胃炎有可能發展為早期胃癌。這個發生率並不高,每年由慢性萎縮性胃炎發展早期胃癌的發生率只有不到千分之一,但萎縮性胃炎的下一階段如胃粘膜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則是很嚴重的癌前病變,重度異型增生胃癌年發生率高達6%。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萎縮性胃炎發展成早期胃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們要做的就杜絕或逆轉這一過程。生活上要注意避免各種胃損傷因素對胃粘膜的持續刺激,如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和胃損傷藥物,要規律飲食,細嚼慢嚥,飯後運動,減輕胃的負擔,促進消化和胃腸道健康。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簡單的說,胃炎久拖不治,就會發展成為胃癌。

大體分為這幾步: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胃癌。

很多人把萎縮性胃炎稱為是癌前病變,可以說是有一定依據的,因為萎縮性胃炎非常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胃黏膜變薄,它分化出的細胞有很多不具備正常的功能,而這些不正常功能的細胞一旦逃脫免疫系統的監測,就會散佈在腹部的器官附近,大肆生長,成為最早的胃癌細胞。

患有慢性胃炎的都很擔心會發展成胃癌,尤其是被確診為萎縮性胃炎的人,但是因為胃病的特性又不能長期吃藥治療(不管是中藥還是西藥,都不建議長期服用)所以胃病的日常養護就變得十分重要。

1.切斷最早胃癌發生的渠道

胃癌最早期的細胞是由胃黏膜分化出的非正常功能的細胞發展而來,所以要切斷最早胃癌發生的渠道就不能讓這部分非正常功能的細胞肆意蔓延,對於清除非正常功能細胞,醫學上使用比較廣泛的是靈芝粗多糖粉,這也是為什麼內科的主任都會建議萎縮性胃炎吃靈芝粗多糖粉的原因,它會在第一時間檢測並清除胃黏膜分化的非正常功能的細胞,阻斷胃癌的發生。

2.關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中國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群十分龐大,而胃癌病人中都會感染這種病菌,所以對於有著長期慢性胃病的人來說,要關注自己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如果呈現陽性,就要加以殺菌治療,它會加快病程的發展,不得忽視。

3.健康規律飲食

胃病病人都需要有著健康規律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吃飯,不可省略早餐,多食用細軟、好消化的食物,如果是萎縮性胃炎的患者,平時可以選擇一些酸奶用來保護胃黏膜,切忌在空腹時飲用,在睡前兩小時不要再進食,睡前可用雙手搓熱後在肚臍附近順時針輕輕按摩。

4.增強免疫力

免疫力低下時也會容易被病菌入侵,胃癌病人大部分都是長期免疫低下,所以在平時一定注意適當鍛鍊身體,增強免疫力,對於胃病的恢復也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醫小美說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中醫內科程勇教授介紹:

談到胃病,很多人最擔心的是胃病會演變為胃癌。胃癌是有一個演變的規律的,從最初的幽門螺桿菌感染及其他因素,會直接導致淺表性胃炎,然後逐漸發展到萎縮性胃炎,或者是患有腸上皮化生、上皮內瘤變,隨後演化為胃癌,這樣的一個演變過程是得到了認可的。

這其中有一個胃癌前病變的概念。胃癌前病變指一類容易發生癌變的胃黏膜病理組織學變化,世界衛生組織在1978年的定義包括胃黏膜的異型增生和不完全性大腸型腸化生。胃的腫瘤組織學概念經過世界衛生組織的幾次調整,臨床上的病理報告可能會有不同的一些寫法,如不典型增生、異型增生,或者上皮內瘤變。如果病理報告裡有顯示異型增生,就要提高警惕,輕度異型增生10年癌變率為2.5%~11%,中度異型增生10年癌變率4%~35%,重度異型增生10年癌變率為10%~83%。

腸上皮化生主要是大腸上皮化生,以往的一些臨床研究顯示,所謂異型增生就是超出正常分化的細胞增生,腸上皮化生就是胃黏膜的組織裡有一部分類似於腸道黏膜,大腸上皮化生變化更大,發生胃癌病變的概率更高。


海上名醫


胃癌的發生是一個多種因素長期的刺激胃黏膜病變持續加重而發生的,也不是所有胃炎最終都會演變成胃癌。這一點是肯定的,所以大家患了胃炎不要太過緊張。


胃炎根據不同的病因分為急性和慢性胃炎。如進行單純胃炎、急性化膿性胃炎、急性腐蝕性胃炎、急性糜爛性胃炎等急性胃炎,雖然發病比較突然,但是在通過治療後,會在幾天內恢復正常,預後良好,不留有後遺症,也不會演變成胃癌。

慢性胃炎根據胃黏膜的病理變化分為非萎縮性(淺表性或糜爛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由於非萎縮性胃炎在得不到有效治療或誘發因素長期刺激的情況下,容易反覆發作或繼續加重演變成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繼續加重會在胃黏膜腺體萎縮的基礎上發生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性增生,其中結腸上皮化生和嚴重的不典型性增生(上皮內瘤變)有十分之一的人在病情控制不力的情況下才會演變成胃癌。

人們在檢查胃鏡後發現了萎縮性胃炎就認為一定會演變成胃癌,緊張的不行,然而,在平時生活中常會見到萎縮性胃炎的人維持治療五年後進行胃鏡檢查,病情沒有任何加重跡象的人是很多的,所以說這樣認識是有失偏頗或不準確的。

總的來說,積極針對病因和症狀應用抑酸劑、胃黏膜保護劑、解痙止痛等對症治療的藥物進行有效治療急性胃炎和慢性非萎縮性胃炎,避免演變成萎縮性胃炎;對於萎縮性胃炎,也要應用枸櫞酸鉍鉀、果膠鉍等胃黏膜保護劑聯合莫沙必利、嗎丁啉等胃動力藥及幫助消化的維酶素、多酶片、胰酶片等藥物長期維持治療。並注意定期複查胃鏡,瞭解病情治療效果及變化情況,以便調整治療方法,控制病情繼續加重而誘發胃癌。


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謝謝閱讀!


小克大夫


作為一位醫務人員,首先想糾正這種問題的提出方式。因為這種提問很容易“誤導”不明的百姓,造成胃炎和胃癌等同和必然性的“恐慌”!

其實,那些毫無根據製造的“恐慌”才是一些“過度治療”衍生的“根源所在”!

“胃炎”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為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炎其病理改變亦不同,通常包括三個過程即上皮損傷、黏膜炎症反應和上皮再生。慢性胃炎根據其病理改變可分為非萎縮性、萎縮性和特殊類型胃炎三大類。各型胃炎的診斷和鑑別診斷主要依據胃鏡檢查。

“胃癌”是起源於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由於胃鏡的體檢尚未普及,我國目前早期胃癌的發現仍在較低水平。

胃炎和胃癌,本就是良惡本質截然不同的概念,有什麼理由簡單的來討論這種良-惡的演變?

胃癌的早期表現有上腹部隱痛、腹脹、食慾不振、噁心和嘔吐等症狀。由於這些症狀均不是早期胃癌所特有,故易被診斷為一般胃病,這是患者就診過晚的原因之一。其實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就是大家被一些這兩種疾病類似的症狀強加到一起。普通的胃炎談何演變成胃癌!只有一部分重度萎縮性胃炎,在經過較長時間(可能是幾十年)後可以發生癌變,這主要見於有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和腸上皮化生的病例,其實這也是需要通過胃鏡活檢病理明確的。目前在我們專科,在病理提示“重度不典型增生”“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時,往往可以以“早期胃癌”來進行處理。

約有三分之一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因患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中重度糜爛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而需要採取抗幽門螺桿菌治療。有關“幽門螺旋桿菌胃炎”向胃癌演變的“駭人”之說,採取的“根治幽門螺旋桿菌”之說個人認為或多或少的有“過度治療”之嫌。(個人觀點)

篇幅有限,提綱挈領的描述。不必過度驚慌,那種太為常見的“胃炎”和“胃癌”的確可能沒有“半毛錢”關係,以此揹負沉重的心理負擔反而會使胃病的加重!與其去擔心、憂慮倒不如進行胃鏡的檢查病理明確一下為好。可參閱我的文章:胃鏡“首選”、“唯一”之時,便是早期胃癌“柳暗花明”之刻! https://www.toutiao.com/i6600294490500497927/

關注“柳葉道仁心”頭條號,不偏不倚的醫學科普才是百姓急需的。


侯醫生的柳葉道仁心


日常生活中胃炎是一種常見疾病,胃炎發生與飲食、生活作息等息息相關,現在很多年輕人在體檢中被檢測出胃炎,檢查出胃炎後會擔心演變成胃癌,胃炎是怎麼樣一步步變成胃癌的呢?

從胃炎到胃炎大致會經歷如下,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雖然胃炎發展為胃癌的過程僅僅需要這幾步,其實胃炎到胃癌的過程是非常遙遠與漫長的,臨床證明,患有胃炎的人患胃癌的病例數量是較少的。因為胃癌的發生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是很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即使患了慢性萎縮性胃炎,只要積極治療,定期複查,改善不良生活習慣,絕大多數不會惡變。

雖然胃炎距離胃癌還很漫長但是胃炎變成胃癌不是不可能的事,在發生胃癌之前,常會經歷一個相當長的癌前病變過程,如出現慢性萎縮性胃炎,這種慢性疾病的出現會使胃癌發生的風險明顯提高。所以提醒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要及時治療,定期複查,每半年做一次胃鏡檢查,或遵醫囑。早期胃癌多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當臨床症狀明顯時,病變已屬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狀,以免延誤診治。當出現上腹部疼痛、上腹部不適、食慾減退、黑便、乏力貧血等應該及時去醫院消化科做胃鏡或實驗室檢查,搞清病因。而那些生活無規律、工作緊張繁忙,且長期吃醃製品或發黴食物的人,更應及時體檢,定期進行排查。有人曾對國內100例萎縮性胃炎患者進行跟蹤觀察,結果10年之內有5人發生了癌變,這說明對待胃炎不可掉以輕心,而是要積極配合醫生定期做身體檢查與疾病治療,將胃癌扼殺在萌芽之中。


美中嘉和抗腫瘤


第一階段:淺表性胃炎:淺表性胃炎,也叫非萎縮性胃炎。是幽門螺桿菌致病的較輕微的階段。它是嚴重胃炎、胃潰瘍、胃癌發生的第一步。

第二階段:萎縮性胃炎:從萎縮性胃炎開始,就被叫做胃癌“癌前病變”了。如果診斷了萎縮性胃炎,必須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且要遵循醫囑定期複查。

第三階段:腸上皮化生:慢性胃炎時,胃黏膜上皮轉變為含有帕內特細胞、杯狀細胞的腸黏膜上皮組織,稱為腸上皮化生。若發現不完全型化生出現時,需要密切進行胃鏡監測。這離胃癌不遠了。

第四階段:異型增生:它分為低級別異型增生和高級別異型增生。其中低級別最終進展為癌的概率為0~23%,高級別的則為 60~85%,因此:

低級別:繼續嚴密進行胃鏡監測。高級別:需要進行預防性胃鏡下治療。

多數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在患病之後採用的治療方式就是四聯療法。所謂的四聯療法就是指的使用兩種抗生素,加上質子泵和鉍劑,合用四種藥物。這個療法的殺菌成功率高達六成以上。但是,在經過四聯療法治療之後,並不是說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現在傳統的殺菌療法副作用大,破壞腸道健康菌群且殺菌失敗後,再次殺菌幽門螺旋桿菌會出現耐藥性難根除。但是,有抗幽護衛肽胃舒益生菌出現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四聯療法和益生菌的聯合應用較四聯療法單用,Hp根除率顯著提高到82%以上,並可以減少味覺異常、腹脹和腹瀉等副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