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高利率搶客?眾安虛擬銀行拉開戰局


高利率搶客?眾安虛擬銀行拉開戰局


據外國傳媒報道,香港首家已開始試運的虛擬銀行──眾安銀行(ZA Bank)近日宣佈,會為特選客戶提供高達6%的先期優惠存款利率,較傳統銀行的利率高出3個百分點


以數字銀行而言,目前全球同行利率普遍在2%―3%,歐元區更是負利率。在此等背景下,眾安銀行的這款高利率產品無疑掀起了一番波浪,引發業內爭論也是理所當然。


今日,保觀就此事件展開詳細介紹,看國內金融科技巨頭是是否將於香港掀起業務戰爭,這裡面是否又暗藏著保險業佈局數字銀行的野心?


1


要搞清事情原委,關鍵詞得拎出來,單獨說明。

虛擬銀行,指主要通過互聯網或其他形式的電子傳送渠道而非實體分行提供零售銀行服務的銀行,主要針對個人和中小企業客戶。

與傳統實體銀行最大的不同就是,虛擬銀行不設實體網點,施行線上化的業務模式。這一點或許內地互聯網銀行也能做到,但與虛擬銀行相比,互聯網銀行缺失一項重要功能:遠程開戶。

在具體業務模式上,虛擬銀行與傳統實體銀行是相似的。

據香港《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顯示,虛擬銀行牌照所可以提供的依舊是零售銀行服務,即“存、貸、匯、理”。也就是說,虛擬銀行雖然多了“虛擬”二字,但其本質還是銀行,其主要業務仍以存款、貸款和匯款為主,再附加一部分的代銷理財產品。只不過,與傳統銀行不同的是,虛擬銀行是將傳統銀行的部分線下業務搬到了線上,能給現有客戶及新客戶提供安全便捷、全方位的線上金融服務。

理論上,虛擬銀行因為可節省營運實體分行的資源及人手,變相有更大空間定下較高定存息率及較低貸款息率以吸引用家

高利率搶客?眾安虛擬銀行拉開戰局


2019年3月,香港金管局批覆了Livi VB Limited、SC Digital Solutions、眾安虛擬金融有限公司的虛擬銀行牌照,隨後又在4月和5月批覆了Welab Digital Limited、螞蟻商家服務(香港)有限公司、貽豐、洞見金融、平安壹賬通等5家公司的虛擬銀行牌照。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八家機構之中,有眾安、平安這樣的保險公司,也有螞蟻金服、京東數科這樣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且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消息,目前仍有不少機構有意申請虛擬銀行牌照,已經拿到牌照的虛擬銀行預計2020年上半年全部開業。

高利率搶客?眾安虛擬銀行拉開戰局


2


截至目前,已經有兩家內地保險企業旗下公司獲批香港虛擬銀行牌照,分別是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賬通以及眾安在線。

高利率搶客?眾安虛擬銀行拉開戰局


從營收方面來看:

香港的虛擬銀行是全牌照銀行,也就是說可以為用戶提供全面的銀行服務,除基礎的銀行業務之外,也可以連接保險和基金等其他業務。此外,虛擬銀行同內地的互聯網銀行相比,具有遠程開戶的重要優勢以及大額存單吸儲資格。這兩點使得虛擬銀行具備更完善的貸款發放能力,有助於提升營收。這一點對於尚處發展之中,且因科技投入而虧損的科技向金融公司十分重要。

據報道,金融壹賬通成立以來,在研發投入保持在4~6億的情況下,每年的虧損都在10億左右,2018年前三季度,虧損同比擴大了102%,在3年不到的時間裡,累計虧損達近30億。業務方面對平安的高度依賴性也長期被外界詬病:平安系對金融壹賬通的營業收入佔比在50%以上,2017年甚至佔比達到70%。

而眾安作為尚處於前期投入階段的互聯網保險公司,總體研發投入加大後,其保險淨利潤數據也略顯苦澀。2019年12月13日晚間,眾安保險公告稱,公司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的原保險保費收入約128.51億元,同比增長26.31%。眾安公司2014年至2018年前三季度的淨利潤分別為:2700萬元、4400萬元、900萬元、-9.96億元、-17.96億元。而到了2019年,在一季度盈利2.83億元后,眾安在線二、三季度重回虧損狀態,並在三季度虧損4.01億元。尋求盈利,提升營收,或也是這些公司追趕“虛擬銀行”潮流的動力之一。


從金融生態的佈局來看:

平安壹賬通銀行是平安集團“金融”+“科技”雙驅動戰略的重要承載,香港保險牌照的獲得也為平安金融科技的出海之路奠定了基礎。此外,2019年11月21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公告稱,同意中國平安在上海市籌建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平安金融生態之中消費金融是極為重要的一環,以金融科技能力最大程度對消費金融業務進行賦能,並開發以數據驅動實現消費金融的模式。平安對金融科技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實現科技轉型的傳統保險公司如此,對於新興互聯網保險公司中的龍頭來說亦然,消費金融板塊也是眾安在線業務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虛擬銀行相當於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更多便利服務,也可以發展客戶理財方面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尤其眾安作為中國最大的線上保險平臺,在這一方面也頗具優勢,更利於自身消費金融業務的擴張。

眾安對金融生態的重視和佈局還遠不止於此,在去年12月的眾安開放日上,眾安發佈了眾安小貸的新版APP,以“通信+保險+場景”為個人用戶及小微客戶服務。


從香港金融形勢來看:

據香港生產力促進局2019年調查,在當前支付體系中,近九成香港人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仍是現金、八達通和信用卡,而手機支付只佔20%。這也是香港金管局鼓勵虛擬銀行成立的主要目的——促進普惠金融,推動香港邁向智慧銀行新紀元。

目前虛擬銀行建立的發起者都具備相當的金融科技背景,有著絕對的技術實力和金融地位。通過這些技術,虛擬銀行在香港可以更加有效的發揮移動支付、線上理財等多種業務,同時線上業務辦理也可以更加有效的加快業務效率,解決普通市民與中小企業從香港銀行貸款困難的局面,培養在港用戶的新型金融意識。


真正解決用戶痛點、更好地發展實現普惠金融、加速香港金融業科技轉型,險企也好、互聯網金融公司也好,這些虛擬銀行和背後機構能在香港金融業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呢?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