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年級怎麼讓孩子大量看書?

人生160907699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會給孩子買很多書讓孩子去看。看書不但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量,還可以讓孩子開闊眼界,將來與別人交談的時候也可以出口成章。並且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多看書還可以讓他們從小打好語文基礎!



其實想讓一年級的孩子多看書,是有很多方法的~

1、家長榜樣示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想讓孩子多看書,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放下手機,在週末或者晚上快休息的時候,和孩子一起拿起書本,享受一段愉快的閱讀時光。在父母的榜樣示範作用下,一年級的孩子是很容易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


2、讓孩子看他感興趣的書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讓孩子多看書,那就一定要讓他發自內心的想去看書。所以家長給孩子選擇一些他感興趣的書籍是很有必要的,就比如孩子如果喜歡童話類的,就可以他買《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喜歡故事類的,就可以給他買《小飛俠彼得潘》《綠野仙蹤》等。總之就是要了解孩子的興趣,再給孩子選擇他喜歡的書籍。

3、幫助孩子養成定時的閱讀習慣

習慣可是一個好東西,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如果能從小養成閱讀習慣,那這個好習慣將會陪伴孩子一輩子。所以父母可以每天在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閱讀,比較推薦每天孩子睡覺前,父母帶著孩子一起看一個小時或者半小時的書。

但是這裡要提醒各位父母,讓孩子大量看書雖然是好事,但也要結合孩子自己的語句理解能力和詞彙理解能力來給孩子選擇合適的書籍,繪本等,這樣孩子才能看會看懂。並且現在生物科技發達了,一些消費級別的基因檢測就可以測出來孩子這兩方面能力怎麼樣,用科技的力量來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讀他能看懂的書!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小讓孩子多讀書一定是一件好事,但孩子讀書時家長也要注意孩子的坐姿,房間的亮度適不適合讀書呦~


眼眼102


感覺我必須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家就是有個不愛看書的一年級孩子,然而我們學校要求一年級最少完成50本書的閱讀量。

首先我家孩子只是不愛看書,但識字量還是可以的,入學的時候學校做了個2500個常用字前測,他的識字量大概在2000左右。我問他怎麼認識的這麼多字?孩子回答:我們幼兒園的時候,老師讀繪本,讓我們小手跟著在字上點。

不是說孩子多聰明,只能說他的關注點不一樣,可能別的孩子在欣賞故事、欣賞圖片,而我兒子的關注點在字上面。

有這個基礎,他這一個多月的小學階段其實非常輕鬆,這個時期的語文和數學,基本上看得懂題意都可以做。所以這個階段我只需要引導他閱讀、盯好他的書寫習慣就可以了。

但是哪怕有這樣的識字基礎,引導一個不愛看書的孩子看書,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所以首先我按他的喜好,在他房間裡佈置了圖書角。 其次,就是選擇他喜歡的、最想讀的書。

知道我家孩子選擇的第一本書是什麼嗎?《三國演義》。因為暑假的時候他看了老版三國電視劇,喜歡趙雲。我沒有想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適不適合讀這本書,一切以他的需求為主,他想讀,那麼就讀這本,他讀不懂,我陪著讀。我們一開始的讀書方式是:他先讀一章,然後我帶著讀一遍,然後他說給我聽,不足的地方等他講完我再補充。 然後我每天給他做讀書筆記,並填寫閱讀存摺。 大概半個月吧,基本上他讀完可以自己講述,不需要我帶著讀一遍了。

再沒有讀完《三國》的時候,他中途想去看別的書,我也是支持的,他喜歡的各種火車類的書、小繪本,都可以,開卷有益嘛。 如果他一週內閱讀表現好,可以兌換獎勵哦,一般獎品是帶去書城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

期間有一陣子喜歡上姐姐書架上的《半小時漫畫中國史》,想看《水滸傳》。。。。

堅持了一個多月,每天半小時的閱讀基本上形成了習慣,我和孩子都在努力的路上,不算經驗。





阿米雅1


要想讓一年級的小朋友愛上閱讀,家長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1、每天固定的親子閱讀時間,培養好習慣

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培養閱讀的好習慣。這就需要每天要有個固定的時間,家長來陪孩子閱讀。

有位女鄰居,她告訴我,兒子不喜歡閱讀,問我有什麼辦法讓孩子喜歡閱讀。後來,我去她家實地查看原因,才發現她兒子不喜歡閱讀,是因為不認識很多字,看不懂才不喜歡閱讀的。

孩子才上一年級,很多字都不認識,就算有拼音,孩子也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意思。孩子看不懂,自然就不願意閱讀了。

我建議她,每天找出固定的半小時,一小時,陪孩子閱讀。孩子遇到不會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家長一定要幫孩子去認識,去理解。

家長要和孩子交流一下感受。問問孩子對這個故事是什麼看法,什麼感覺。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慢慢形成閱讀的習慣。

2、從簡單有趣的書籍開始

有些家長生怕孩子落後,上來就給孩子看一些內容比較深比較枯燥的書。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要知道,小孩子都喜歡有趣的事情。如果書本太無聊,小朋友肯定不喜歡。

我建議家長,一開始先找一些有意思的故事書給孩子看。讓孩子覺得讀書很有趣,他們才會愛上閱讀。

在引導孩子閱讀時,家長要表現出讀書很有意思的樣子,別擺出一副讓孩子必須完成任務的嘴臉。

3、建議家長做好表率

有些家長只會要求孩子好好閱讀,家長自己就坐在一邊玩手機。孩子們從父母身上發現玩手機比讀書有趣多了。

他們會覺得不公平,爸爸媽媽憑什麼可以玩手機,而我非得坐在這裡看書學習。

時間長了,孩子們就會本能地牴觸閱讀,他們會想去玩手機。

我建議,家長不要玩手機,最好自己也拿本書看。孩子看到爸爸媽媽沒事就在那看書,他們也會模仿學習。

我為了讓孩子愛上閱讀,當著孩子的面,從不看電視,也不玩手機,就是陪著他一起看書。我們出去玩,他帶著書出去。等車的時候,在飯店等餐的時候,他都會看書。

時間長了,孩子愛上了閱讀。而且因為他讀書多,懂的知識也多,想法也比較多,同學們和老師都很喜歡和他聊天說話。這又促進了他更加喜歡閱讀。

好的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需要家長和孩子付出時間精力去做。



關注我,更多幹貨推送給您。

我是柳柳老師,有趣有料的乾貨老師。有問題,可以私信問我喲~


柳柳老師


二寶媽,大寶7歲半上二年級,二寶一歲半。兩個孩子都是在“書海”中成長,用親身經歷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合理佈置書架。想讓孩子大量閱讀,家中一定要有大存量的書。我家有四個書架,孩子的書大概能佔滿其中一個,近千冊肯定是有了。臥室的床對著就是書架,二寶的繪本集中在最下面兩層,大寶的書在倒數三、四層。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保證孩子眼到之處的書都可以隨手拿到,大寶在睡前讀書已經養成習慣,二寶也習慣每天翻看繪本。

其次,家長深度投入。讓孩子愛上閱讀,家長要先投入。不只是簡單地看書,而是要將自己在閱讀找到的樂趣傳遞給孩子,他才會想要去接觸這件事。一年級的孩子已經擁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如果一件事不能讓他提起興趣,那大概率是不會主動去做的。舉個例子,一段時間我家大寶對“穿越”很感興趣,但他自己不太明白到底怎麼回事。爸爸就和他玩起了星際迷航的遊戲,假設了很多場景,大寶想要親身體驗,還和爸爸一起設計圖紙,用積木搭了模型。為此爸爸先行查詢了大量的資料,並設計好遊戲,孩子自己也翻看了不少關於宇宙的百科全書、繪本。興趣引導孩子,自己從書中找到答案。

最後,找尋夥伴,營造氛圍。在家長們的努力下,大寶和自己的好朋友們一起組成了閱讀小組,每天在微信群中閱讀打卡,定期組織聚會,不只是吃喝玩樂,還會一起朗誦評比、分享趣事,一起學習思維導圖、表達演講。組織者和教授者都是孩子們的父母,聚會的地點也在家中。每次上課,孩子們都格外興奮。自己的爸媽變成老師,講授著各自擅長的領域,好朋友們一起在閱讀中增長見聞,提升讀寫聽說地各項能力。這樣分氛圍,孩子們不想愛上閱讀都難。

以上就是我的親身經歷,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強迫孩子閱讀,一旦這件事變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務,孩子的興趣會大大消減。可以採取親子閱讀、分角色朗讀、任務式提問等等。我家大寶就不太喜歡自己看,更喜歡媽媽讀給她聽,但一旦我有讀錯的詞句,她馬上就可以指出來,可見孩子在聽書的時候,大腦也在運動的。

閱讀是可以相伴一生的事情,幫助孩子開發這個興趣,養成閱讀和思考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以上經驗,與各位家長共勉。


momo醬直播間


舉一個生活中 真實例子啊。

我在課外帶的一位一年級的小姑娘,一年級下半年學校開始寫看圖寫話,別的孩子每次寫了兩三行乾巴巴的字就不知道寫什麼了,她卻總是一寫一頁多,學校老師每次都給她五顆星,然後給她的評語是:你真會寫作文啊!因為她那些文字裡用到,全是你想象不到的可愛、動人的語句。

後來,孩子媽跟我聊天,說女兒生下來半歲左右的時候,因為孩子爸出了些問題,孩子媽整個人就感覺崩潰了,整天不知道幹什麼好,於是就每天拿著本書讀給孩子聽,並以此打發自己的時光,在麻木中釋放痛苦。沒想到這一舉動吸引了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跟著她一起愛上了讀書,三歲的時候孩子就能獨立讀書了。到孩子上一年級之前,她已經讀了三百多本書。所以在同一個培訓班,別的孩子躁得很,只有她一閒下來就能安靜地讀書,她的書包裡永遠都裝著課外書。

回到題主所說的問題,這個孩子之所以能夠如此,就是因為從小她媽媽培養出了她愛讀書的習慣,當讀書成為一種愛好時,就不用別人說,便會認認真真地讀下去,而且效果甚好。

我也看過一些小學低年級的所謂的好學生,學校老師要求他們每天讀半小時的書,於是他們就拿著老師的讀書卡,讀到半小時後就讓家長簽字,以表示自己已經完成任務,這樣的讀書不叫讀書,讀了效果也不好。那些從骨子裡發出的喜歡讀書的孩子,他們才叫真正的讀書,而且這樣的習慣也才會有永久性,不會在將來因為課業加重作業增多而徹底放棄,因為那種愛好是長在骨子裡的。

我是蘇小妮,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和分享!


蘇小妮


對於孩子閱讀,我說說我的看法。我兩個孩子,對於書本啟蒙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有大寶的時候,作為大人,我們自己都不是特別愛看書,所以都沒有意識去啟蒙他,只是偶爾買一兩本書,看他沒興趣就放棄了,所以到孩子上了一年級後,還是沒有對閱讀起到濃厚的喜愛。

現在的教育特別注重閱讀,孩子剛上一年級,老師就佈置作業,要求每天課外閱讀必須20-30分鐘。因為是作業嘛,所以我們家長必須配合,於是我們每天晚上都會帶孩子閱讀。可能是怕家長不能堅持,老師發了一本讀書卡,要求每天必須登記,有了這樣的監督,我們每天也堅持下來了,就這樣漸漸發現了閱讀也是件很有趣的事情,我們也可以耐心的去讀書了。孩子也可以靜下心來去聽,開始都是親子閱讀,後面孩子學會了拼音後,我們開始引導他自己閱讀。由於我們讀習慣了,孩子也有些懶惰,不願意自己閱讀,我就要求他先一天讀一頁,循序漸進,現在自己已經可以讀了。有的時候讀著讀著,就超過了老師要求的時間了。說明他已經被故事很好的吸引住了,很專注的在享受讀書的快樂!我從來沒有要求他要大量的讀書,隨意他讀書的時間,只要能感受到快樂就可以,如果強行逼迫他去讀,往往會適得其反。

推薦一下一年級適合小朋友讀的書,《小巴掌童話》,《不一樣的卡梅拉》,《米小圈上學記》,《神奇的校車》,《小豬稀里呼嚕》,宮西達也的恐龍系列繪本等,都是我兒子特別喜歡的書,開始我都是先從繪本讀起,故事精短,插畫顏色斑斕,比較吸引孩子。孩子愛上讀書後,再給他一本完整的故事書來讀。

二寶受大寶的影響,啟蒙的比較早。因為在陪大寶閱讀中,我體會到了和孩子讀書的快樂,在二寶八個月的時候,我就開始給他讀一些簡單的繪本,雖然他聽不懂,日積月累,他已經有讀書的習慣了,一歲半了,每天上床就會翻書,然後讓我讀給他聽。有時候我忙著家務的時候,他會自己一個人安靜的翻會書。很多人見到二寶,都會說他怎麼能一個坐得住,我想除了性格方面,跟他能專注的去看書也有一方面的原因。

很多人說讀書有什麼用,我想即使孩子長大後沒有成為我們期望中的樣子,也不會變成很壞的樣子。我不贊成開始讓孩子大量閱讀,循序漸進,日積月累比較好



我是微微Vivian


我家孩子的經歷驗證:讓一年級孩子喜歡看書越看越多……不是多難的事兒,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一、親身經歷:我家孩子是怎麼看大量的紙質書的

我家兒子眼睛視力不好(我夫妻都近視,不知是不是這原因),我心裡不希望他看太多的書,他也知道。還是一年級吧,有點我出陽臺,他坐陽臺的藤椅上,見我來了,將什麼東西收背後了,像做了小偷似的。我瞄見背後是一本蠻厚的書。

沒責備他:嗯?你看那麼厚的書啦?什麼書呢?能看得懂?!(有點驚喜的樣子)

他遞書過來了,是本自文字的《西遊記》。

我翻開內頁,嘗試讓他讀其中一段,結果很出乎意料:書中他能認的字不到三分一,但書中的故事他能大致講出來!

可能我在他小時,講了些漢字來源,漢字是像形字,有些表示發音,有些表示意義……他基本上本猜本蒙地看這本書的,故事情節吸引了他。

儘管我倆出差多,常外地工作,他的學習我們關注得少。平時很少說考試成績作業的事。

還好,他成績不錯,順利讀了大學,目前工作還好。大學畢業快遞迴家很重一箱書,和他專業無關,涉及心理學、大趨勢、知識管理、歷史、傳統文化的……領域較廣,但基本都是有質量的書,沒有時尚流行的。

看來,他的閱讀面蠻廣,量也不小。

二、反思與小結:

1、孩子有閱讀紙質書的天然興趣這前提條件(看看書店座地板上的孩子就知道)

2、中國的孩子有福了,創造的形象文字,讓我們的孩子不用認全部的字就逐步看書了,閱讀與識字相互促進。

3、營造閱讀書的氛圍環境,讓孩子自主選擇

多帶孩子到書店、自己家裡做個開放式的書櫃、邀請小玩伴到家裡一起看或成立一個家長圈子分享玩具和書……等等。

家長少看電視、不打麻將不玩遊戲,有閱讀紙質書的習慣……孩子在怎麼樣的環境裡就被薰陶成什麼樣的人。

孩子的教育其實沒那麼複習,想讓孩子成怎麼樣的人,就創設怎麼樣的環境即可。

另:

悟空邀請了另一個問題:為什麼孩子看了很多課外書,但語言成績卻沒多大提高?

這問題相關,也蠻有意思的。

您怎麼看?


速強畫說兒童教育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一年級孩子要求大量看課外書,有點太過強求,畢竟才剛上小學,孩子還要適應新的環境新的學習方法!所以一年級的孩子從我個人要求來說,適量就行!

首先,我兒子就是剛上一年級,我並沒有要求他大量看課外書,因為孩子剛從幼兒園畢業進入一年級,一個新的學習環境,孩子正在逐漸適應,新同學,新老師,新環境以及新課本,孩子跟大人一樣,都要先適應最基本的環境!

其次,孩子剛上一年級還沒有很大的識字量,有些孩子可能幼小銜接並沒有學好,所以就算帶拼音的字可能也不會讀,還是需要大人去引導,去解釋,就跟一些故事繪本一樣需要看圖才可以明白!這時候去讓他大量的看課外書,當然他還是有困難的.

最後一點就是孩子剛上一年級老師當然會佈置一些家庭作業,語文數學,再加上現在的孩子大都報有興趣班,一天下來孩子的課業滿滿的,根本沒有時間去大量的看課外書,所以,我個人認為一年級的孩子不用硬性要求看大量的課外書.說這麼多意思並不是說不用看,可以在週末或寒暑假或者作業量少的情況下去看課外書,剛開始可以購買一些帶拼音的書或者孩子比較感興趣的書讓孩子看,家長也可以陪著孩子,讓孩子進入書的美好世界,慢慢孩子識字量加大,也會對每個故事感興趣,一旦孩子感興趣不用家長要求,也會主動去看的!以上就是我個人的觀點,感謝大家提寶貴意見!





晨曦東潔


感謝邀請。閱讀是人類進步的力量,閱讀使人明理,會閱讀的孩子成績都不會差,連習主席今年談教育的時候都說“培養閱讀的習慣”。


關於培養孩子的閱讀愛好,我的孩子是從胎教就開始了的,而我的閱讀習慣是父親給的。記得小學時候父親的藏書很多,每天早起跑步,背國學,晚間看新聞都是父親培養的好習慣,至今我還記得九幾年新聞聯繫一開始那段音樂🎶。

壹 閱讀的好習慣從親子閱讀開始

閱讀習慣一定是從孩子幼年開始,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孩子就會受益終生。三年級以下的孩子還以繪本為主,四年級從橋樑書過渡到文字書籍。

小學的老師們都會開好書單,要求家長買一部分相關的課外書籍要求學生們讀,家長在這個基礎上可以擴展書籍範圍,可以是孩子喜歡家長引導。

網上書籍雖然比實體店便宜,但是也建議每個月帶孩子去圖書館幾次,時間久了可以預算好費用給孩子自己購書。

閱讀氛圍很重要。我家孩子爸在我的引導下也會看書,廚房、客廳、床頭等都有小書架或者盒子裝書,要整潔擺放。我家小寶一歲半就知道自己拿書讓我們大人讀給他聽。

我的繪本是讀的繪聲繪色,略帶誇張,否則小寶不買賬。比如每次常讀的《寶寶躲貓貓》,讀到“啊”的時候也要從椅子上蹦下來,然後親親寶寶……


貳 持之以恆的堅持

持之以恆的堅持很重要。我們可以堅持閱讀一天,一個禮拜,一個月都是好的。但若要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卻是需要每天堅持不懈的。閱讀不能死讀書,更不能讀死書。


叄 培養多項愛好

除了閱讀的習慣培養,孩子的琴棋書畫也不要落下。旅遊能讓孩子增長見識;運動可以增強孩子的體魄並防身健體。


豆媽親子閱讀


我來說兩句兒。\r

我家大班順暢閱讀長篇小說,全文字沒有拼音那種。說起讀小說,我也是在偶然的時候才發現什麼時候不知不覺有了這種閱讀能力的。一天去孩子舅舅家玩,走時拿了其表姐一本書,回家就坐那兒看,我心裡想‘裝模作樣,像個真兒的一樣。。。’就問:“能看懂麼?”抬頭看了我一眼,說:“這書真有意思”。接著繼續看,不時還有咯咯的笑聲,明顯是被書中故事情節給逗的,我驚訝了‘真的看懂了啊。。。’\r

好吧,既然識文了,我知道孩子早就認識很多的字了,但我並不認為識字就可以讀小說,識字與識文是兩個層面。之前家裡沒有長篇小說書,買書吧。。。買了幾本回來,乖乖。。。尤如鯨吸大海,兩天一本,這是放學後看的,白天在幼兒園沒時間看。 這兩天一本的看書速度,一度給我造成了壓力,每個月要額外支出數百元買書啊。。。現在限制讀書了,兩天限制為三天或四天看一本。。。\r

主要是擔心看成近視眼。\r

我的總結是:重在引導,水到渠成。平常點點滴滴不經意的引導,而不是去定什麼宏偉的目標。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是快樂的學習,沒有壓力的學習。有功利性的目的,往往會煩燥、會氣餒。欲速則不達,貴在日常。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日常點滴引導,水到渠成。\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