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子女讓老人去城裡跟他(她)們一起住,老人不願意去兒女怎麼辦?

回憶人身美好未來


應邀作答

這個問題在城市裡較少,農村較普遍。我認為無論城市或農村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不要找原因,應該無條件地尊重老人家的選擇!這個年代的老人大都經歷了艱難困苦的歲月,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天,他們有辯識能力,知道那裡適合他,那裡不適合他。他不會放棄福不享而找罪受。這是再明白不過的事情了。這是一。第二老人幾十年養成的生活習慣和規律他們非常不願被任何人改變,更不喜歡受兒女的擺佈。第三這個時代的老人都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那怕是苦點、累點。他們深深地感受到年齡上的差距即使是兒女沒有更多的共同語言。第四老年人更希望生活在自己的家中,自己的世界裡!請天下做兒女的理解和支持他們的要求吧。

下圖為廣陽梁山在鑑賞乾隆年間五彩刀馬人酒盅。



廣陽梁山


關於樓主遇到的問題,我在兩年以前剛剛經歷過,現在分享下當時我的處理方式,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家裡姐妹兩個,父母已經年近六旬,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父親患有腰椎鍵盤突出,經常腰疼的癱在床上不能動,為了更好的照顧父母,我和妹妹商量將老人接到市裡照顧,因為老人在農村生活習慣了,怕到這邊不適應,所以一直沒有同意,再有就是怕給我們孩子添麻煩,老人的心情我們感同身受,但作為80後,正處在上有老下有小,外有工作壓力的年紀,想回家陪伴照顧父母也實在力不從心,為了說服父母,我們組織了三次家庭會議來探討這個問題,給父母分析利弊,同時也瞭解了父母的顧慮,怕在市裡花錢多,我們工作忙,他們誰也不認識,孤單,也不能幫上我們的忙,反而成為我們的累贅,針對父母的想法,我向父親承諾,如果他過去休息一段時間後,覺得無聊,我可以幫他找份輕鬆地工作,例如保安,工程維修等,母親可以幫著照看外孫女,孩子跟姥姥很親,就在這種情況下,老人才同意到市裡來生活試試,現在兩年了,父親在物業公司上班,在我住的隔壁小區,很輕鬆,也認識了不少老夥伴,媽媽因為看孩子,也結識了不少阿姨,每天還約著去跳廣場舞,一家人的日子就這樣平淡幸福的生活著


小魚兒米諾


根據我這些年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深刻體會到:子女讓老人跟他們去縣城一起居住,是兒女的孝心所在,但是老人不願意去有老人的理由,也不能勉強,要順其自然。

1.在兒女小的時候,和父母一起生活是必須的。但是成年之後,無論是生活方式,還是飲食習慣都有了不同。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才行,但實際情況是短暫的相處還可以忍讓和理解,時間一長就有了摩擦。不要說是婆媳關係,哪怕是自己的父母也是一樣,畢竟是兩代人,思想和觀念都有了差別。

2.我結婚後一直和公婆在一起生活,公婆待我如親生女兒,有時比自己的女兒還好。我也待他們就像自己的父母。同時,公婆和我父母關係也比較好,逢年過節,我都會給兩邊父母買衣服,一起吃飯啦什麼的,生活比較幸福。只是,到女兒上五年級的時候,公婆看孩子大了,我也調到離家比較近的學校了,能夠照顧到孩子了,他們也放心了,就想回老家去生活。說是老家,其實離縣城不過十多分鐘的車程,來去很方便,關鍵是之前他們一直在老家生活,人又勤快,習慣了種點莊稼和蔬菜,再養幾隻雞,總之不讓自己閒著。我結婚之後為了照顧孩子,就來縣城和我們一起生活,每週末回去看看老房子,照顧一下莊稼,雖然相處和睦,但是總歸不太習慣。聽到公婆的計劃,我和老公都不同意,反過來公婆又給我們做工作,才勉強讓他們回去。

3.公婆一回到老家,可開心了,馬上就開始行動起來,種菜,養雞,到了週末我們去看他們的時候,回來帶的是綠色蔬菜和吃不完的雞蛋。一放假,女兒就去老家和爺爺奶奶待一段時間。老公剛開始不同意父母回老家,還有一點就是擔心親朋說自己不孝敬父母,但是現在他明白了,說孝敬父母,其實還有另一種方式,就是讓父母開心,讓他們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只要他們喜歡,開心就行。而作為兒女的我們,照顧好自己和兒女,認真工作,讓父母放心,也是一種孝順。

所以,現在我也明白了,尊重老人的生活方式,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強求他們,也是一種孝順。

總之,非常懷念和老人在一起的日子。


米蘭君說教育


首先要搞清楚,老人是真的不願意去,還是有什麼其他顧慮。

如果,老人是因為有顧慮,才不願意去城裡和孩子一起住,那要從思想上讓老人放下包袱。是老人擔心去了生活不習慣,還是擔心時間住長了會有矛盾,還是其他經濟上的因素等等,人年齡大了,可能想得也比較多,有些還不願意主動說。作為孩子就要主動去分析家裡的情況以及老人可能存在的顧慮,主動和老人溝通,解其擔心之處。總之,要找出問題癥結所在,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如果,老人是真的故土難離,那就不要勉強吧。畢竟,突然離開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環境,是需要去適應的。在老家,老人生活相對規律,有親戚朋友鄰居,可以串門聊天,也能有自己安排好的活幹,一切大小的事情都由自己做主,生活狀態上自由自在;但到了孩子身邊肯定沒有這麼隨心所欲,可能不僅要照顧孩子們的生活起居,還要兼顧孩子們的生活習慣,短時間內也沒有可以走動聊天的朋友,好多事情都需要重頭再來,這段適時間說實話老人是很難受的,也很孤單。

如果,老人身體康健,生活得開心自在,他願意留在老家就留在老家吧。有時間常回去看看,多通通電話,把家裡正常需要的東西準備齊全,準備好老人日常所需的花費。另外,也可以拜託隔壁的鄰居一下,留下雙方的電話,便於聯繫,請其多留意一下老人的情況,有事情幫忙及時告知,拜託鄰居方便的話多照顧些老人。當然,你也不能空口拜託別人,適當的禮品是要準備的。

願天下可敬的老人都能安度晚年。


唐印說


子女讓老人去城裡跟他(她)們一起住,老人不願意怎麼辦?

首先跟老人溝通後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很多老人在農村住習慣了,他們有自己的院子,養個雞、鴨,在小院裡種個菜,撥個草鋤個地。沒事了還能鄰里鄰居的在大門口一坐,聊個天,打個牌。日子過得也挺舒心的。如果到了城裡,空間小了,鄰居們也沒互相串門的習慣,孩子們白天一上班,老人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難免孤獨寂寞。

其次年輕人跟老人的生活方式也不一樣,年輕人大多喜歡晚睡晚起,而老人一般都喜歡早睡早起,做個早餐吧,廚房叮叮咚咚一響,年輕人又休息不成了[捂臉]

最後一點從提問中可以看到你是個孝順的孩子,那以後就常回去看看,常給老人打打電話,再給點零花錢。老人再坐大門口與鄰居聊天的時候,還能誇誇自己的子女,這大概就是幸福的一幕了[呲牙]


獨釣寒江雪7711


首先,應該為有孝心的子女點贊!自己在城裡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心中時刻惦記在老家鄉下的父母!想讓父母一起進城和自己生活!多好的一件事。可是,父母不願意!沒有辦法!因為父親在老家蹲久了,習慣了!對老家有依戀的感情!……父母又怕進城後,人生地不熟!你們一上班,連一個說說話的人都沒有。其次,也怕連累著你們!……想開吧,父母不願意進城也是好事!以後,做好自己!時常回家看望看望,關心關心父母!心中有父母,雖然不住在一起,盡點孝心比什麼都好。


正言義為先吳愛四


其實你作為兒女首先說你是孝順的孩子,給你點贊,可是你考慮過你愛人的感受嗎?,老人自己的孩子咋辦都行,可就是不能看別人的臉色,或者聽別人的不中聽的話,每個人都有尊嚴,寧可自己在家裡吃糊糊,也不去兒女家吃山珍海味看別人的臉色,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麻煩兒女的,就是這個原因,


用戶7541426512474


非常高興能夠分享我的觀點:

您說的這種情況普遍存在,作為子女的想盡孝,讓父母過更好的生活,但是父母不願去也是出於自己的考慮!我們具體分析下出現這種原因:

作為父母角度來講:父母再農村生活久了,習慣了農村生活的節奏!家長裡短,出門聊天等生活習慣都比城市方便,如果去城市生活,原來的生活節奏都會被打亂,雖然生活水平上去了但是生活質量卻下來了,這是一大原因!還有就是父母去城裡,可能會擔心子女的生活負擔增大!不想給兒女增加壓力!

作為兒女角度來說:我們盡孝有很多種,並不是給他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就是孝順,我們應該滿足父母的精神需求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孝順父母就應該尊重父母,既然父母不想去,再父母力所能及照顧好自己的情況下,我們多抽時間陪陪老人,保證父母的生活衣食無憂,讓父母再農村即能精神上高興,也能生活上無憂,這就是子女最大的孝順!

因此,我們孝順父母,不僅要給予父母生活上的保障,而且也要滿足父母精神上的需求!讓父母開心快樂健康才是兒女最大的希望!




世觀行者


答:老人在農村居住慣了。另一方面老人又會覺得城裡的什麼都貴,算一算開支,還是覺得在家好。

不夠我的父母就一直跟我弟在城裡,父母老了,每個做子女的都希望父母晚年能輕鬆點,享享福。辛苦了幾十年也該休息一下了。

你要讓父母知道自已生活富足,不必擔心去了城裡生活會成問題,有的父母認為去了城裡會增加兒女的負擔。你要讓她知道你們也很希要他們。讓他們覺得自已去了能幫上自己的忙。

老人就是這樣,處處都在為子女著想,可憐天下父母心!


用戶巧婦郭桂蘭


老人不願意去,就要尊重老人的意願。老人有老人的想法,老人在家,早上開門左鄰右舍就能碰到,聊聊天,但住套房,像關在籠子裡的鳥,他們不習慣。還有老人也知道年輕人很多事看不慣,眼不見心不煩。加上老人離不開房前屋後的菜園地。子女如果孝順,就常回家看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