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人、女人,哪類人的錢最好賺?各有什麼項目?

紅魅藍影


家有萌娃,值千金!

蔣老師認為,小孩子的錢相對來說,好賺一些,中國有句老話是這麼說的:“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80後、90後的父母,正在將這句話從倡導的理念變成絕對的事實。包括蔣老師周圍的年輕父母,給自己花錢精打細算,但給孩子花起錢來,砸鍋賣鐵也在所不惜。

大多數父母都有一個情節,就是自己沒做到的,往往希望孩子能做到,比如,看不懂五線譜的父母,一定會讓孩子從小練鋼琴;連“Hello”都說不明白的父母,一定會給孩子安排幾萬元的外教英語課。

這種獨特的消費觀,催生了一種新的經濟,我們稱為:Baby經濟

Baby經濟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鏈

2015年,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全年放開,嬰幼兒的人口基數變得更加龐大,近幾年,中國每年的新生兒出生量在1500萬以上,所以,中國的母嬰市場潛力是巨大的,整體市場規模,每年將超過20%的增速,預計到2020年,中國母嬰市場的消費體量超過3.6萬億。

我們來算一筆賬,以尿不溼為例,不滿週歲的寶寶,平均每天要實用5片尿不溼,每片售價是2-5元,一個月就需要300元-600元,另有調查顯示,時下的年輕父母,對於孩子的“健康”“教育”“親子陪伴”更加重視,北京霧霾催生了空氣淨化器,“留學潮”掀起了國際雙語幼兒園的風潮。

如何從Baby經濟中挖掘商機?

在這裡,蔣老師給大家出3招

第一招:從線下發展到線上

據統計,孕期中的女性網購能力超強,93%的人經常會使用手機上網,其中超過50%的人每天手機上網時間超過3小時,母嬰類網站和APP是當前中國新媽媽獲取育兒知識的主要渠道,新媽媽使用這類網站和APP的時間,平均每天達到了1.25小時。

70%以上的年輕媽媽每個月至少網購一次母嬰用品,27%的新媽媽每週都會網購。在孩子出生後,媽媽的網購頻率比懷孕期間還要高。在網上購買過童裝、玩具和紙尿褲的媽媽比例超過了7成,有不少媽媽表示,母嬰用品基本全部通過網購渠道搞定。

這也不難看出,為什麼許多以女性為主的網站,比如唯品會、聚美優品紛紛將母嬰產品作為重要的運營對象。

第二招:從單一到多元

由於大家的認知逐步提升,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開始注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對於商家來說,以前只賣玩具就能賺得盤滿缽滿,現在不行了,因為還需要給家長提供一些建議和諮詢方案,告訴家長哪些玩具適合什麼年齡段的孩子玩,以及這些玩具可以開發孩子的哪些潛能。

除了以上這些,商家最好要提供一個線上的互動平臺,以滿足年輕父母隨時獲得專業性建議的需求。在這方面,已經深耕十年的寶寶樹作為國內最大的母嬰社群,將其業務觸角伸向了多元化的服務。

第三招:從國內到海外

過去,消費者想要購買國外的母嬰產品很不容易,從2013年開始,大量母嬰電商打起了海外購這張牌,其中蔣老師服務的一家品牌蜜芽寶貝,他們就十分清楚用戶的痛點是什麼,為什麼會熱衷於購買國外的母嬰產品,其中,很多家長選擇國外的玩具是因為,國內很多玩具是塑料的,擔心這些有害的化學物質影響孩子的健康,其實針對這個痛點,你可以生產出一款孩子健康的玩具,加以推廣,市場前景非常好。

綜上所述:

好了, 蔣老師的分享就到這裡,用一句總結Baby經濟就是:給孩子花點錢,不叫錢!叫投資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