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賴文光大戰淮軍:李鴻章愛將被砍斷左腳,淮軍4000精銳陣亡

1864年12月,扶王陳得才20萬大軍在霍山黑石渡潰散,馬融和等數十位太平軍高級將領向僧格林沁投降,遵王賴文光僅帶3000精銳騎兵突圍而出。為匡復天國,賴文光決定與張宗禹、任化邦等“捻軍”首領合作,改組軍隊,“易步為騎”,增加騎兵數量,以便於縱橫中原大地。改組後的軍隊,稱為“新捻軍”或“新太平軍”,遵王賴文光為領袖,名義上節制諸將。當然,如今大多不承認賴文光是領袖,因為他麾下直屬兵馬太少,且所謂的“領袖”,也只是他本人在自述時提及,缺乏相應史料佐證。賴文光改組軍隊後,首次大戰便是與號稱八旗第一名將的老對手僧格林沁蒙古馬隊對決。1865年5月,賴文光誘敵深入,與張宗禹、任化邦密切配合,在高樓寨之戰中擊斃僧格林沁,陣斬7000八旗精銳。

賴文光大戰淮軍:李鴻章愛將被砍斷左腳,淮軍4000精銳陣亡

唯一可以拿出手的八旗悍將被小兵張皮綆割喉,八旗(蒙古八旗)精銳被擊斃7000餘人,這對缺乏“人才”的滿蒙集團而言是巨大損失。此後,慈禧老佛爺只能依靠曾國藩、李鴻章等漢族官僚支撐,剿滅“新太平軍”之重任轉到以曾國藩為首的新興漢族地主集團。曾國藩督師期間,採取“河防戰術”,試圖依靠運河、黃河、海河等“天塹”阻擊太平軍騎兵。為此,曾國藩決定在西以沙河和賈魯河,南面以淮河為防線,北面從朱仙鎮至開封與黃河南岸挖壕設防,妄想在鄂、豫、皖交界地區圍困太平軍,聚而撲滅。然而,賴文光沒等防線修好,直接率騎兵從開封南面蘆花岡突出重圍,進入山東。不久,再次進入湖北,並派前鋒打探進入四川路線,清廷震動。如此,曾國藩“河防戰術”破產,清廷改由李鴻章督師。當然,李鴻章也是玩“河防戰術”,並繼續強化升級。

賴文光大戰淮軍:李鴻章愛將被砍斷左腳,淮軍4000精銳陣亡

接過曾國藩大旗,李鴻章決定大幹一場,以提高淮系集團之威望,為自己爭取足夠之政治資本。在曾國藩“河防戰術”之基礎上,李鴻章提出“扼地兜剿”策略:將賊軍“困於山深水復之處,棄地以誘其入,然後各省之軍合力,三四面圍困之。”若想困住新太平軍,僅僅靠“河防戰術”是不行的;被動防守,只能被賊軍牽著鼻子走,勞師糜餉而無功。為此,李鴻章組建騎兵力量,購置洋槍、洋炮,以便於對新太平軍進行戰術偵察與追擊,協助步兵行動。經過一番努力,淮軍騎兵粗具規模,總計12000餘人,幾乎都是劉銘傳、潘鼎新兩悍將統領;淮軍精銳步兵則是由李鴻章愛將,曾協助自己組建武裝力量的郭松林、張樹珊統領。劉、潘、郭、張是李鴻章手中絕對之王牌,也是他賴以生存之政治資本。

賴文光大戰淮軍:李鴻章愛將被砍斷左腳,淮軍4000精銳陣亡

1866年12月,賴文光避實擊虛,經黃岡、黃安,直逼武昌外圍,而後快速朝雲夢、應城、德安方向挺進。遵王賴文光挺進湖北,圖謀四川,李鴻章則派遣劉銘傳、潘鼎新、郭松林、張樹珊等率步騎2萬餘人跟蹤追擊。29日夜,賴文光出動軍隊偷襲清兵大營,郭松林分三路迎戰,太平軍退卻。考慮到清兵強悍,賴文光不想過早決戰,於是繼續轉戰各地,吸引敵軍追擊,拖疲對手。1867年1月初,郭松林率本部抵達京山臼口,賴文光展開反擊,陣斃總兵張鳳鳴、副將鍾光鬥、遊擊楊爵發等,兵威正盛。然而,賴文光等疏於防備,湘軍悍將彭毓橘親率2000精銳玩夜襲,太平軍悍將陳槐邦率馬隊153人、步隊400餘人降清,賴文光等只好放棄臼口,敗退羅家集。此戰,讓賴文光見識到了淮軍步騎合一戰術之威力,在缺乏補給之情況下玩陣地戰行不通。

賴文光大戰淮軍:李鴻章愛將被砍斷左腳,淮軍4000精銳陣亡

小有斬獲,淮軍悍將郭松林意氣風發,認為賴文光已經是驚弓之鳥,只能四處瞎晃,是滅亡的節奏,便乘勝追擊,直奔羅家集而去。郭松林緊追不捨,賴文光不能只顧著跑,該反擊就反擊,該亮劍就亮劍。為此,賴文光在途經羅家集之要道設下伏兵,準備包郭松林“餃子”。淮軍前鋒快速推進,陷入伏擊圈,魏王李蘊泰率騎兵從兩路包抄而來,任化邦率騎兵主力正面迎戰,賴文光則率部截擊淮軍後隊,阻止敵軍增援之同時,夾擊郭松林。激戰半日,淮軍左路先崩潰,總兵曹仁美、謝連升相繼陣亡,清軍士氣低落。此時,郭松林率部從中路趕來增援,與賴文光、任化邦、李蘊泰混戰,也陷入重圍。激戰至半夜,太平軍基本將淮軍合圍,郭松林身受七處槍傷,還被小兵砍斷左腳,成了俘虜。可惜,小兵不認識郭松林,又是大半夜,於是將其遺棄路邊,後被部下救回。

賴文光大戰淮軍:李鴻章愛將被砍斷左腳,淮軍4000精銳陣亡

郭松林慘敗,淮軍損失4000精銳,幾乎全軍覆沒。此時,悍將彭毓橘率兵趕來增援,帶領淮軍殘兵殺出重圍。看到郭松林如此倒黴,張樹珊決定出手了,他要立下戰功,刷刷存在感。當時,張樹珊(職務是總兵,正二品)剛從河南進入湖北,任務是駐守城池,不是出去野戰,這讓他很不爽。不出去野戰,怎能消滅敵軍,怎能建功立業;沒有軍功,如何混得下去。所以,當賴文光退卻時,張樹珊便力排眾議,親率6營精銳渡河追擊。張樹珊如此囂張,賴文光決定將其引誘至伏擊圈,給他“包餃子”。事實證明,衝動是不行的,張樹珊輕敵冒進,結果被合圍,200親兵全部戰死,張樹珊本人則下馬步戰,被亂刀砍死。張樹珊,“血性忠篤,治軍精強,作戰兇悍,常為軍鋒。”此次陣亡,李鴻章痛哭失聲,輓聯道:“當代英雄爭屈指,況予心交兩世,那堪舊雨哭睢陽。”將其譽為唐朝睢陽守將張巡。不過,張樹珊不是張巡,雖然都姓“張”,可名氣不在一個檔次。

賴文光大戰淮軍:李鴻章愛將被砍斷左腳,淮軍4000精銳陣亡

遵王賴文光此次率軍進入湖北,戰果累累,李鴻章兩員愛將被痛打,郭松林被砍斷左腳,張樹珊則被亂刀砍死,還擊斃淮軍精銳4000餘人。接下來,賴文光準備與淮軍首席悍將劉銘傳、湘軍首席悍將鮑超對決,結果如何呢?下回分解。

參考文獻:《太平天國軍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