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傳統民居是時代變遷留下的產物,在它們身上可以找到不同時期的經濟、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差異體現。比如咱們秦皇島山海關城內所建的四合院、海港區內的歐式風格的連排式住房等,很多建築的歷史意義已經超越其住宅之用。傳統民居是中國建築文化的瑰寶,

秦皇島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築吸納了傳統文化的精華,小旅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城鎮傳統民居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山海關民居

民居四合院是山海關歷史古城建築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從多個側面展示了古城的建築藝術成就,也涵容了這一地區民風、民俗及傳統特色。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① 穆家衚衕2號四合院連廊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② 穆家衚衕2號四合院連廊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山海關東三條30號四合院月門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山海關東三條30號四合院

關城內明、清及民國初年所建的四合院,絕大多數系民居,由於受宗法制度的限制和地形、財力的侷限,多為一進或二進的院落,也有最簡單的三合院。其特點均為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形式建築,普遍採用抬梁式的結構,單層,大多數無廊,小式硬山布瓦兩面坡頂,青磚牆。木構件均小於官式模數,整體上突顯清秀的風格。屋頂為合板瓦或仰板瓦做法。臺明用青白長條石鋪砌。大門前設上馬石、下馬石。門枕抱鼓石凸雕麒麟、獅子、牡丹鳳凰、松鹿等多種民間傳統的象徵吉祥、喜慶、太平等含義的紋飾。磚雕多在山牆上的上端博鳳頭處,題材多為松、梅、蓮、菊、牡丹等四季花卉。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山海關東七條14號四合院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山海關北街招待所

如此眾多的四合院能夠比較完整的保存至今,在國內的歷史古城中也屬非常難得。

海港區民居

隨著秦皇島開埠、耀華玻璃廠的建設,秦皇島港、耀華玻璃廠陸續建設了一批職工住房。住房依建造的質量、設備、衛生條件、房間數量等分為特等房、一等房、二等房、三等房、四等房,每等又分幾級,佔地面積從幾百平方米到幾十平方米不等。多為坐北朝南,一戶一院的連排式平房,磚混結構,歐式風格,有的建廊,其中二等房以上多為尖頂,框架鐵瓦頂,冬暖夏涼;三等房以下為平頂,水泥灰渣頂,建築工藝較為簡單。

01秦皇島港一等房

海濱路外籍高級員司一等房,位於海港區海濱路35號。建於1928年,海港區唯一倖存的英人一級住房。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海濱路35號一等房

02秦皇島港二等房吉興裡

秦皇島港二等房吉興裡,位於海港區道南,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開平秦皇島經理高中級員司的住房,因靠近“吉盛興”酒吧而得名。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① 吉興裡局部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② 吉興裡外觀(原“吉盛興”酒吧)

03三等房慶樂裡和青雲裡

秦皇島港三等房子曾廣泛分佈於海濱路、光明路、渤海路、蓬萊路、青雲裡、德慶裡、等處,建於20世紀30年代左右,均為磚混結構的平房,是大多中級員司和少數初級員司的居住地。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青雲裡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慶樂裡

04四等房工務裡

秦皇島港少數初級員司和裡工居住的房屋是四等房子,現只有煤場北側,港安路旁的工務裡尚存。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工務裡(南)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工務裡(北)

05煤場“鍋伙房”

位於秦皇島港煤場小區,建於1940年。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煤場鍋伙正房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20世紀30年代初建的秦皇島港煤場“鍋伙房”

昌黎縣城傳統民居

一般為三合院、四合院,磚木結構,一層,多為平房,個別瓦房。正房一般坐北朝南,配東西廂房。一般不設後窗,前出簷。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昌黎縣城三街朝陽南42號老宅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撫寧傳統民居

在南北向的主軸線上建正廳或正房,正房前左右對峙建東西廂房。由這種一正兩廂組成院子,即通常所說的“三合院”。三合院佔地面積大小不一,有一進門、二進門、三進門之分,總體上南北較長,東西較窄。一般有正房3間,中間為堂屋,東西為廂房2-3間。有的建有耳房。磚木結構,一層,多為平房。前後出簷,建有較小的後窗。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撫寧西衚衕64號陳家老宅

鄉村傳統民居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一般為三合院,正房三間或五間不等,坐北朝南。有的建有配房。昌黎縣,盧龍縣平房為主,青龍滿族自治縣瓦房為主。磚木石結構,檻牆花崗岩壘砌;窗臺以上青磚砌築,用白沙灰粘合,用白灰抹縫。青條石臺階。室內建土炕取暖。青龍滿族自治縣住房帶有明顯的滿族特色。因居民多采用磚木石結構,木框架易腐蝕,特別是隨著生話條件的改善,人們或搬離老屋另闢新宅,或翻建原有舊房,至今保存的民居多建於明清至民國時期。

昌黎縣鄉村傳統民居

主房多為坐北朝南,一般一院兩進,多著三、四進,正房間有東西廂房。土石或磚石結構,平房,個別為瓦房和草頂房。富裕戶宅院有院牆和考究的門樓。一般不開後窗。多使用當地的花崗岩砌牆或地基。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十里鋪鄉西山場村趙家老宅正房開間木隔斷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十里鋪鄉西山場村趙家老宅腰門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犁灣河三村楊家老宅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盧龍縣鄉村傳統民居

多為一正兩廂或一正一廂式,主房多坐北朝南,為三間或五間,一門而入,過廳連屋,兩側為廂房。以土平房居多,磚瓦房絕少,多數平房小戶夯土圍牆,小豁子門。少數宅院有大門,多為門樓式,個別為門方式,少許建有影壁。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鮑子溝劉家老宅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劉家營鄉城裡村李舉人老宅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青龍滿族自治縣鄉村傳統民居

坐北朝南。東邊開門的稱“口袋房”,中間開門的稱“對面屋”,外間為廚房,裡面為臥室。北房為正房,3間至5間不等;東西房為廂房,2間至3間不等,南房為門房。個別五正三廂或四合院。開後窗、後門,有的建門樓、影壁。

石木或磚木結構,砌地基,由柱、柁、檀、椽做骨架,分3檀、5檀、7檀不等,多為3檀,有的檀上加嵌。牆體以岩石為主,以黃土粘合,牆角砌磚座或鋪磚到頂,山牆砌磚欄,稱“五花山子”,做脊,瓦蓋頂。門為對開的厚木板門,南面為2個或3個並排大木窗,每個木窗之間有一道通天的寬木相隔。窗欞有橫格、豎格、方格、菱形格等,還有工字花、屏景式、花卉等鏤刻圖案,裡面糊紙。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花場峪老宅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靴腳溝老宅

秦皇島傳統民居,最是人間煙火味

信息參考《秦皇島古近代建築》,圖自《秦皇島古近代建築》。圖文綜合自秦皇島圖書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