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传统民居是时代变迁留下的产物,在它们身上可以找到不同时期的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差异体现。比如咱们秦皇岛山海关城内所建的四合院、海港区内的欧式风格的连排式住房等,很多建筑的历史意义已经超越其住宅之用。传统民居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瑰宝,

秦皇岛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吸纳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小旅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城镇传统民居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山海关民居

民居四合院是山海关历史古城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多个侧面展示了古城的建筑艺术成就,也涵容了这一地区民风、民俗及传统特色。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① 穆家胡同2号四合院连廊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② 穆家胡同2号四合院连廊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山海关东三条30号四合院月门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山海关东三条30号四合院

关城内明、清及民国初年所建的四合院,绝大多数系民居,由于受宗法制度的限制和地形、财力的局限,多为一进或二进的院落,也有最简单的三合院。其特点均为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形式建筑,普遍采用抬梁式的结构,单层,大多数无廊,小式硬山布瓦两面坡顶,青砖墙。木构件均小于官式模数,整体上突显清秀的风格。屋顶为合板瓦或仰板瓦做法。台明用青白长条石铺砌。大门前设上马石、下马石。门枕抱鼓石凸雕麒麟、狮子、牡丹凤凰、松鹿等多种民间传统的象征吉祥、喜庆、太平等含义的纹饰。砖雕多在山墙上的上端博凤头处,题材多为松、梅、莲、菊、牡丹等四季花卉。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山海关东七条14号四合院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山海关北街招待所

如此众多的四合院能够比较完整的保存至今,在国内的历史古城中也属非常难得。

海港区民居

随着秦皇岛开埠、耀华玻璃厂的建设,秦皇岛港、耀华玻璃厂陆续建设了一批职工住房。住房依建造的质量、设备、卫生条件、房间数量等分为特等房、一等房、二等房、三等房、四等房,每等又分几级,占地面积从几百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多为坐北朝南,一户一院的连排式平房,砖混结构,欧式风格,有的建廊,其中二等房以上多为尖顶,框架铁瓦顶,冬暖夏凉;三等房以下为平顶,水泥灰渣顶,建筑工艺较为简单。

01秦皇岛港一等房

海滨路外籍高级员司一等房,位于海港区海滨路35号。建于1928年,海港区唯一幸存的英人一级住房。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海滨路35号一等房

02秦皇岛港二等房吉兴里

秦皇岛港二等房吉兴里,位于海港区道南,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开平秦皇岛经理高中级员司的住房,因靠近“吉盛兴”酒吧而得名。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① 吉兴里局部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② 吉兴里外观(原“吉盛兴”酒吧)

03三等房庆乐里和青云里

秦皇岛港三等房子曾广泛分布于海滨路、光明路、渤海路、蓬莱路、青云里、德庆里、等处,建于20世纪30年代左右,均为砖混结构的平房,是大多中级员司和少数初级员司的居住地。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青云里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庆乐里

04四等房工务里

秦皇岛港少数初级员司和里工居住的房屋是四等房子,现只有煤场北侧,港安路旁的工务里尚存。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工务里(南)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工务里(北)

05煤场“锅伙房”

位于秦皇岛港煤场小区,建于1940年。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煤场锅伙正房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20世纪30年代初建的秦皇岛港煤场“锅伙房”

昌黎县城传统民居

一般为三合院、四合院,砖木结构,一层,多为平房,个别瓦房。正房一般坐北朝南,配东西厢房。一般不设后窗,前出檐。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昌黎县城三街朝阳南42号老宅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抚宁传统民居

在南北向的主轴线上建正厅或正房,正房前左右对峙建东西厢房。由这种一正两厢组成院子,即通常所说的“三合院”。三合院占地面积大小不一,有一进门、二进门、三进门之分,总体上南北较长,东西较窄。一般有正房3间,中间为堂屋,东西为厢房2-3间。有的建有耳房。砖木结构,一层,多为平房。前后出檐,建有较小的后窗。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抚宁西胡同64号陈家老宅

乡村传统民居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一般为三合院,正房三间或五间不等,坐北朝南。有的建有配房。昌黎县,卢龙县平房为主,青龙满族自治县瓦房为主。砖木石结构,槛墙花岗岩垒砌;窗台以上青砖砌筑,用白沙灰粘合,用白灰抹缝。青条石台阶。室内建土炕取暖。青龙满族自治县住房带有明显的满族特色。因居民多采用砖木石结构,木框架易腐蚀,特别是随着生话条件的改善,人们或搬离老屋另辟新宅,或翻建原有旧房,至今保存的民居多建于明清至民国时期。

昌黎县乡村传统民居

主房多为坐北朝南,一般一院两进,多着三、四进,正房间有东西厢房。土石或砖石结构,平房,个别为瓦房和草顶房。富裕户宅院有院墙和考究的门楼。一般不开后窗。多使用当地的花岗岩砌墙或地基。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十里铺乡西山场村赵家老宅正房开间木隔断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十里铺乡西山场村赵家老宅腰门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犁湾河三村杨家老宅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卢龙县乡村传统民居

多为一正两厢或一正一厢式,主房多坐北朝南,为三间或五间,一门而入,过厅连屋,两侧为厢房。以土平房居多,砖瓦房绝少,多数平房小户夯土围墙,小豁子门。少数宅院有大门,多为门楼式,个别为门方式,少许建有影壁。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鲍子沟刘家老宅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刘家营乡城里村李举人老宅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青龙满族自治县乡村传统民居

坐北朝南。东边开门的称“口袋房”,中间开门的称“对面屋”,外间为厨房,里面为卧室。北房为正房,3间至5间不等;东西房为厢房,2间至3间不等,南房为门房。个别五正三厢或四合院。开后窗、后门,有的建门楼、影壁。

石木或砖木结构,砌地基,由柱、柁、檀、椽做骨架,分3檀、5檀、7檀不等,多为3檀,有的檀上加嵌。墙体以岩石为主,以黄土粘合,墙角砌砖座或铺砖到顶,山墙砌砖栏,称“五花山子”,做脊,瓦盖顶。门为对开的厚木板门,南面为2个或3个并排大木窗,每个木窗之间有一道通天的宽木相隔。窗棂有横格、竖格、方格、菱形格等,还有工字花、屏景式、花卉等镂刻图案,里面糊纸。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花场峪老宅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靴脚沟老宅

秦皇岛传统民居,最是人间烟火味

信息参考《秦皇岛古近代建筑》,图自《秦皇岛古近代建筑》。图文综合自秦皇岛图书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