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何有人說美軍沒能贏得伊拉克戰爭?

MiSs_C


判斷一場戰爭的勝敗,可以單從一個方面分析,也可以從全方位分析,戰略、軍事、政治、經濟等綜合因素來判斷。

伊拉克戰爭是美國中東戰略的一個分水嶺,此次戰爭雖然推翻了薩達姆政權、歐元滲透蠶食美元,看似是成績斐然,但是卻成就了一個國家——伊朗,伊朗現在是歐元在波斯灣唯一使用國家,所以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從整體看已經“輸了”。

美國征服世界有兩大武器——軍事霸權和美元霸權,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任何一個美國世界霸主地位就要消失,而中東則是美元霸權的“孃胎”。



戰略

自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啟用後,歐元迅速崛起,美元地位受到了嚴重的衝擊,歐元迅速成為世界外匯儲備中第二大幣種,2002年歐元佔比率達到18.3%,伊拉克和利比亞等國也相繼拋棄美元,擁抱歐元,其中伊拉克用“石油換食品”計劃,把全部外匯儲備用作歐元,並將用歐元做為石油結算幣種,伊拉克這舉動引起了歐佩克成員的複議,紛紛表示也將用歐元做為結算幣種之一。

伊拉克的舉動讓美國感到了害怕,這已經嚴重動搖美元在中東的根本,也將影響到美元在世界的地位,美國糾結了英國等國家發動了戰爭,推倒了薩達姆政權,將這一危險舉動扼殺在了搖籃之中,維護了美元在中東的影響力,極大震懾了歐佩克成員國。

美國在戰略上獲得了勝利,即便是如今的美國也會發動戰爭。

另一方面伊拉克戰爭讓美國在中東擁有了一個很重要的戰略要地,對俄羅斯和伊朗都形成了很大的鉗制。



軍事

美國在軍事上絕對是伊拉克戰爭最為光鮮的,美國僅僅用了幾十天時間就結束了伊拉克主要戰鬥,這次美國新體系、武器作戰狠狠的給世界上了一課,也是這場戰爭打醒了很多國家。

美國這次現代化戰爭以絕對優勢壓垮了伊拉克的鋼鐵洪流,美軍大量的現代化戰鬥機突然發起攻擊,無數巡航導彈紛紜打擊了伊拉克國內的重要軍事目標,石墨武器將伊拉克電力系統徹底摧毀,美國開始針對伊拉克要點目標的導彈突襲,利用電子戰掩護讓伊拉克軍隊的指揮網絡全面崩潰,至此伊拉克沒有任何回擊之力。

美軍現代化體系作戰贏的了戰爭的勝利,也為美軍軍售開闢了賣、賣的模式。



政治

美國成功的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剷除了中東地區的不和諧聲音,美國“自由”“民主”也在伊拉克推行,“解放”了伊拉克人民。

但是到了戰爭後期,美軍主力回撤,伊拉克國內出現了反抗美軍的大規模遊行、反抗活動,留下了一個動亂的伊拉克,也讓美國成了世界的笑柄。

美國國內也開始反對美國伊拉克政策!

看,美國所推行的“自由”“民主”,被伊拉克人民踐踏,赤裸裸的撕下了美國的面具。



經濟

對於伊拉克戰爭,更多的人猜測美國是因為石油才入侵伊拉克,這個早有結論,戰後伊拉克石油開採權美國根本沒有撈到多少,相反美國在伊拉克付出了大量的金錢。

伊拉克戰爭持續了7年時間之久,美國投入大量的高科技武器,也讓美國軍費直線飆升,這場戰爭導致了數萬名美軍傷亡,支出軍費以及軍人撫卹金達到了將近兩萬億美元,伊拉克石油也沒有免費的流向美國。

這次戰爭極大的削弱美國經濟實力,至今美國都沒有緩過神來,經濟上美國輸的一塌糊塗。



影響

伊拉克戰爭雖然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但卻讓伊朗伊斯蘭革命理念非常的容易的滲透進了伊拉克掌權層,導致什葉派主政。

為此中東出現了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陣營,由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也門構成的什葉派之弧,美國打到可一個敵人,卻出現了“一個”強大的敵人,美國真正的搬起磚頭砸可自己的腳。



結語

美國從軍事了、戰略角度看,已經達到推翻薩達姆的目的,算是贏了,最基本的目標達到。

但是從戰略全局發展看,戰略、政治、軍事、經濟、等綜合角度看,美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失敗了。


難明我心


美國真的打贏那場戰爭了嗎?這個問題需要一分為二客觀來看待,從戰爭前後兩個階段去看,戰爭前期美國以摧枯拉朽之勢更迭了伊拉克政權,在軍事上可以看作是大勝;但在戰爭後期重建中,美國在軍事上並沒有取得勝利,最終的撤軍似乎更像是勝利逃亡。在學術界將美軍的這種現象稱之為“戰爭泥潭”,軍事上殘勝保住了美國在中東的地緣政治,或許是這場戰爭美國人最大的收穫吧。

早在海灣戰爭後,基本上可以確定薩達姆政權的結局,十年後爆發的伊拉克戰爭,伊拉克並沒有從海灣戰爭的失敗中得到復甦,伊拉克的軍事實力其實早在海灣戰爭中就已經被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殘,對於新興的空地一體戰伊拉克軍隊壓根就沒有適應,這就有了戰爭爆發後,被國際社會寄予厚望的伊拉克政府軍一觸即潰的現象出現,由此可見也在情理之中。

美英聯軍在戰爭初期以絕對的優勢在軍事上獲得大勝,就連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也在東躲西藏幾個月後難逃被美軍送上絞刑架的結局。美軍在軍事上取得大勝後,掌控了整個伊拉克,包括政治、軍事所有事項;在後續的重建階段,美國扶持了親美的現政權,同時解散了伊拉克政府軍。伊拉克國內的安保維穩任務就自然全部落在了美英聯軍的肩上,新組建的警察部隊以及政府軍戰鬥力有限,自此美英聯軍陷入一個難以自拔的“死亡漩渦”中。

失敗也就此開始,用中國古話來講就是,因果報應循環往復。

由於美軍並沒有合理的處理好伊拉克國內各種勢力之間的利益,在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等領域也與伊拉克人民、部落出現不和諧,最終綜合導致伊拉克民間反美浪潮此起彼伏。尤其是2006年宣佈絞死薩達姆,這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上升至國家層面的恥辱。正如部分學者所預測的,美國沒過多久就陷入到游擊戰的漩渦中。

沒能得到妥善安置的政府軍成員開始轉變為拿起槍就是武裝人員,放下槍迴歸平民的游擊戰種子,在得到國內民眾以及部落支持後,開始四處出擊,不斷襲擾駐伊美英聯軍;美英聯軍的傷亡比例開始持續上升,美國在後續行動中又多次誤傷平民,同時美軍還被爆出了射殺平民的醜聞,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矛盾。

最關鍵的是,小布什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理由是伊拉克擁有當規模殺傷武器,但是美國以及國際相關的核查小組,在戰後並沒有搜尋到任何有關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國際輿論上甚至美國國內對於這場戰爭的正義性產生質疑,在國際輿論上美國也陷入到一個極為尷尬和不利的境地。

從2003年開始到2011年12月美國從伊拉克撤軍,整個戰爭歷時7年多,美軍最終付出4497人死亡,47541受傷或者生病 的慘重代價結束了這場戰爭;據統計美國在整個伊拉克戰爭中花費7630億美元的戰爭支出,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從政治、軍事等多個角度綜合來看,美國除了顛覆了薩達姆政權,扶持了一個親美政權和遺留下一個爛攤子之外,為後續伊拉克亂局以及伊斯蘭國的崛起埋下伏筆,美國並沒有獲得優勢的勝利,而僅僅是一個象徵意義上的勝利。

自伊拉克戰爭後,美國至今再沒有發動過大規模的戰爭,大多以非接觸性軍事幹預來處理地區局勢,包括利比亞內戰、敘利亞內戰;就算是在上半年美伊在波斯灣劍拔弩張的情況下,伊朗擊落美國全球鷹,美國最終也沒有發動軍事報復,官方的理由是“考慮到會帶來較大的人員傷亡,故而特朗普在攻擊15分鐘前終止了報復行動”。

從美國這些年的所作所為上,似乎可以從側面應證伊拉克戰爭的結局,在本世紀前10年美國在中東的兩大戰場上,不約而同的最終陷入地面戰的泥潭後,美國人似乎不再輕易發動戰爭,更確切的說首要考量的就是地面戰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迫使美國三思而後行,或許能從側面說明這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