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山东籍的两位抗日名将永垂千古,其中一人是中国牺牲将领最高军衔

山东籍的两位抗日名将永垂千古,其中一人是中国牺牲将领最高军衔

山东籍的两位抗日名将永垂千古,其中一人是中国牺牲将领最高军衔

山东又称齐鲁大地,亦是儒家思想的发源之地。自古就是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几千年来一直传承着富饶、勇敢、勤劳的传统。历史文献记载,山东人多高大勇敢、忠厚仁义、生活富足又崇文尚武,是历朝历代建政治国仰仗的基石。文学造诣,文化传承自不必说,而自古以来涌现的英雄武将亦是震古烁今。

山东历史上出现的孙武 (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天的山东北部地区,著有《孙子兵法》),诸葛亮(山东临沂人),吴佩孚(山东蓬莱人),孙传芳(山东泰安人),左宝贵(山东临沂人),杨子荣(山东烟台人)等等,皆是行军打仗、运筹帷幄的英雄和武将。

历史的脚步走到了中国近代,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让日本帝国主义有了胆敢进犯的机会。一时间全国范围内涌现了慷慨澎湃的反帝斗争,中国军民用铁与血保卫自己赖以存续的故土不受外辱。期间就有两位非常知名并骁勇善战的山东籍将领,展示了中国军人大无畏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山东籍的两位抗日名将永垂千古,其中一人是中国牺牲将领最高军衔

我们先来了解其中一位山东广饶的抗日名将——李玉堂。

李玉堂(1899年2月7日——1951年2月5日),字瑶阶,山东省广饶县人,1899年3月16日(清光绪二十五年二月初五)出生于山东省广饶县大王桥河西的一户地主家庭。1924年,李玉堂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抗战名将,后授中华民国陆军中将。与李延年、李仙洲、王耀武合称三李一王。

1939年10月—1942年1月,日军集结兵力,三次进犯长沙,李率部给予沉重打击,取得抗战史上闻名中外的三次长沙大捷。

山东籍的两位抗日名将永垂千古,其中一人是中国牺牲将领最高军衔

日军集结重兵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而负责长沙警备任务的第10军到现在还没有军长。于是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决定让仍驻长沙的李玉堂复出,承担起指挥第10军的责任。李玉堂自从被撤职后,感到上级对他的不公,虽然第10军刚上战场就被日军突破阵地,但是最终还是在长沙外围挡住了日军的进攻。此次惨遭撤职,是怎么也想不通的,于是他在没有办理完交接手续的情况就回家闭门谢客了。

山东籍的两位抗日名将永垂千古,其中一人是中国牺牲将领最高军衔

薛岳请他复出,李并不买这位战区司令长官的面子,仍旧不为所动。直到蒋中正亲自给李玉堂通电话后,才使他重新担负起指挥第10军防守长沙的担子。根据曾经在第10军服务的蒋鸿熙回忆,这通电话的内容如下:“(蒋):你是第十军军长李玉堂吗?(李):报告委座,是的!(蒋):你是黄埔一期学生吗?(李):报告校长,是的。(蒋):那好了,那么长沙交给你了。”随后电话挂断。蒋中正简单的几句话,包含着处分的解除和校长的信任,既坚定了李玉堂的守城决心,也成就了其一生戎马生涯的最高峰。

12月30日,李玉堂重返军部视事,并制订保卫长沙的作战计划,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表示愿与长沙城共存亡。

1942年1月1日,日军第3师团集中优势兵力,猛攻长沙,遭到第10军官兵奋勇抗击。该军所属三个师的师长皆离开指挥所亲临前线。

1月3日,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又投入第6师团进攻北门至东门地段,第3师团则缩小战线主攻东门至南门地段,虽然兵力增加一倍,但仍无任何进展。随着外线国军相继投入反攻阶段,阿南惟畿于1月4日夜间被迫下令撤退。

进攻长沙的日军被迫后撤,沿途又遭到各路国军的阻击以及第10军的追击,日军高级军官多名负伤,中国军队取得了抗战史上闻名中外的第三次长沙大捷。会战结束后,军委会向第10军颁发“泰山军”的荣誉称号,其所属三个师也分别颁授“荣誉”旗。1月24日,李玉堂被提升为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10军军长,并被国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成为了该勋章的第95位获得者。同年3月,李玉堂辞去第10军军长兼职,专任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

1943年11月,第9战区以第10军、第99军组成的一个兵团,由李玉堂兼任兵团长参加常德会战。

11月25日,日军围攻常德,李玉堂兵团奉命为常德守军解围。

1944年5月,李玉堂又奉命指挥第10、第46、第62三个军参加长衡会战中的衡阳地区战斗。当他的老部队第10军在衡阳苦苦支撑时,李玉堂也数次急催第46、62两个军驰援。为救第10军,李玉堂甚至进驻第62军军部,监督该军的解围作战。即便如此,各路援军进展仍十分缓慢。8月8日,第10军残部在外无援军,内无粮弹的艰难情况下,伤亡殆尽,残部皆被日军俘虏,衡阳随之沦陷。衡阳以及第10军的结局使李玉堂痛心不已,为承担责任,他在会战结束后提请辞职,但是没有得到批准。

山东籍的两位抗日名将永垂千古,其中一人是中国牺牲将领最高军衔

1944年12月27日,李玉堂调升为临时编组的第36集团军总司令

同年5月,国军在广西投入反攻,李玉堂指挥第27集团军奉命参战,并于7月28日收复广西重镇——桂林。抗日战争胜利后,李玉堂率部留驻广西。李玉堂在抗日战争的贡献使他在战后分别获得了忠勤勋章(1945年10月10日)和胜利勋章(1946年5月5日)。此后,李玉堂先后任第二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第十绥靖区司令官、海南防卫副总司令、第一路军司令官兼三十二军军长等职。驻海南期间,中共通过关系策反李玉堂,李接受共产党的条件举行起义。因交通中断,李未能及时接到中共关于起义的指示,解放军已占领海南,后李玉堂即随国民党军队撤往台湾。

1951年2月5日,因叛徒出卖,李玉堂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于台北碧潭。1983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李玉堂为革命烈士。但是在二十多年后的2004年春节过后不久,台湾政府又公开发表了一则提名为“李玉堂将军及夫人陈伯兰沉冤昭雪并颁予‘恢复名誉证书’”的启事,这又是具体如何而不得知。

山东籍的两位抗日名将永垂千古,其中一人是中国牺牲将领最高军衔

另一个则是富有传奇色彩的戎马将军——张自忠 了。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9月, 张自忠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1911年底,张自忠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亲身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运动。

1916年9月,同乡好友车震偕张自忠到了廊坊,将他推荐给了冯玉祥。

1924年春,张自忠被冯玉祥任命为学兵团团长。张自忠奉命移驻丰台驱逐英军,重获丰台主权。

1930年5月,中国近代史上规模空前的军阀混战-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双方投入的兵力高达130万人。此时,张自忠任第6师师长,编入张维玺统领的南路军。

山东籍的两位抗日名将永垂千古,其中一人是中国牺牲将领最高军衔

1931年1月16日,西北军残部正式编成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张自忠为三十八师师长。同年6月,南京政府开始整编全国陆军,第三军改番号为第二十九军。

1933年1月10日,二十九军主力奉命由山西阳泉开赴通州、三河、蓟县、玉田待命。这是张自忠有生以来第一次同日军交战。

1933年3月4日承德失陷后,3月7日,张自忠与冯治安抵达遵化三屯营与日军激战七日,日军无法获胜,转而将主攻方向转到罗文峪方面。张自忠、冯治安将三十七师刘景山二一九团和三十八师祁光远二二八团调往罗文峪方面,归刘汝明师长指挥。战斗结果,日军再遭败绩,狼狈撤退。这是抗日战争前期中国军队少有的胜利之一。但由于蒋介石此时的主要注意力仍放在“围剿”共产党和红军上,长城防线兵力薄弱,日军从冷口突破商震部防线,攻入长城以内,继而占领迁安,二十九军陷于腹背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被迫放弃喜峰口、罗文峪阵地,向西南方向退却。国民政府加紧向日军谋求停战,最终被迫同日方签订了屈辱的《塘沽协定》。

1937年2月国共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月下旬东渡日本,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考察,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事变发生时,张自忠出面与日本周旋,试图和平解决,因此被舆论误解为“汉奸”。8月6日,张自忠偕副官廖保贞、周宝衡躲进了东交民巷德国医院;同时通过《北平晨报》等媒体发表声明,宣布辞去所有代理职务。8日,北平沦陷。9月3日,张自忠逃离北平。

1938年张自忠将军所部第77军179师师长何基沣驻防洋坪时,对蒋介石消极抗战极为不满,导致其手下多名将领被陷害致死。

1938年3月的临沂战役中,五十九军与敌鏖战七昼夜,粉碎日军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将日军号称“铁军”的板垣师团击溃,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1939年5月,中日两军在鄂北地区展开了一次大交锋——随枣会战。5月10日,张自忠部在田家集以西的大家畈歼灭日军辎重部队,迫使日军放弃渡河攻击襄阳(原襄樊)。

1939年12月张自忠率领右翼兵团参加冬季攻势。12月12日,张自忠率三十八师正面进攻日军,歼灭日军第十三师团第一零三旅团,于1月初配合第八十四军稳定战线,2月14日发起反攻。此次战争是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国民党军发动的惟一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山东籍的两位抗日名将永垂千古,其中一人是中国牺牲将领最高军衔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出战。7日拂晓,张自忠东渡襄河,率部北进。14日,双方发生遭遇战。15日,张自忠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5月16日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5月16日下午4时,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战死。

1940年5月28日国民政府追授张自忠为陆军上将。

1942年12月31日,国民政府明令张自忠入祀全国忠烈祠。

1946年,国民政府为张自忠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

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2009年9月10日,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