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人格的力量,拜謁比干廟

人格的力量,拜謁比干廟

京廣鐵路,快到衛輝站東側,有一片古建築,這就是比干廟。

人格的力量,拜謁比干廟

比干,是商紂王的皇叔,既是皇室的少師,又是封王。在其兄帝乙彌留之際,是他同意紂王繼位。商紂王,開始還做了一些有意義的事,如開拓疆土、征伐徐夷(徐州一帶),一直打到長江下游------後來,驕傲了、腐敗了、殘暴了------

人格的力量,拜謁比干廟

比干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曾與紂王一起到太廟祭奠列祖列宗,講述當年商湯的創業不易,告誡紂王要以開國君主為榜樣------商紂王根本聽不進去。眼看著朝綱不振,眾叛親離,社稷瀕危,比干痛心疾首,嘆曰:"臣正君邪,國患難治。況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諫不從且死,忠之至也。"

人格的力量,拜謁比干廟

於是,冒喪生滅族之危,泣血陳詞,犯顏強諫,一連三天猛烈抨擊紂王的罪過。商紂王被指責的無言以對,說:"你為什麼這樣堅持呢?"比干說:"君有諍臣,父有諍子,士有諍友,下官身為大臣,進退自有尚盡之大義。"商紂王惱羞成怒,恩將仇報,說:"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乎?""居虎尾而莫驚,觸龍鱗而不懼"、"寧可玉碎,不可瓦全"。比干剛直不阿,視死如歸,大義凜然,毫無懼色。

人格的力量,拜謁比干廟

商紂王居然剖腹取心,通報全國說:"少師比干妖言惑眾,賜死摘其心。"多麼的殘暴、殘忍,可憎、可惡。古史一致認為:"自古拒諫之君莫甚於紂,自古死忠於臣莫慘於比干也!" 從此,比干成為我國曆史上因進諫而遭剖心的亙古忠臣。

人格的力量,拜謁比干廟

物極必反,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一場"牧野之戰",周武王滅了殷商。周武王感念比干是個了不起的忠臣,就在比干葬地汲縣(現衛輝)為比干封了墓,諡比干為"忠臣",並召回比干的兒子封其官爵。原來,比干迫害至死後,商紂王並不罷休,還要滿門抄斬。比干夫人身懷有孕,連夜逃難於長林石室之中,生子於林中石上,起名曰泉。商紂王派兵追拿,問其孩子姓氏,比干夫人看著樹林,急中生智,說"姓林",這才躲過一劫。周武王聽說比干的兒子經歷後,很是感慨,故改名曰堅,賜姓為林。這樣,比干就成了中華林姓之太始祖。

人格的力量,拜謁比干廟

廟前,一些新的建築,都是近幾年林氏家族所捐建的。如:"赤丹忠心"牌坊,雖是張愛萍將軍題寫,卻系泰國清英俊公司林炳南所捐建。左右兩副坊聯:"禹甸興名坊粵潮統緒揚赤膽,西河行望族中泰一家仰丹心";"萬古留青史淵祖忠勇並日月,千秋仰牌坊今孫孝悌揚宗風"。

人格的力量,拜謁比干廟

牌坊前東側,立一山石,上書"忠良賢孝"四個字,系聯合國和平使者林常德甲申年所書寫。廣場西側,"殷太師比干公紀念館",系裔孫印尼華僑林聯興所捐建。代代血脈情,拳拳赤子心。不僅如此,每逢農曆四月初四,比干的生辰日,十幾個國家的林氏華僑、加上港澳臺閩的林氏子孫,都要前來祭祖,他們為有這樣的太始祖而驕傲。

人格的力量,拜謁比干廟

但是真正建廟,卻是北魏孝文帝元宏。孝文帝繼位後,太皇太后支使宮女毒害太上皇,企圖嫁禍孝文帝,奪去他的皇位。孝文帝召集滿朝文武大臣陳說此事:平時你們都說要為國盡忠,如今國家出了這麼大事,瞭解情況的人,都不敢站出來說句實話,那算什麼忠?歷史上的比干,寧可剖腹挖心,也要指出皇帝的過失,那才叫"亙古忠臣"。一個宮女被打動了,大膽地站出來,揭發了太皇太后的罪惡勾當。這件事對孝文帝刺激很大,太和十六年南巡,離比干墓還有一里多地就下馬步行,還有幾十步遠便失聲痛哭,帶領文武大臣行最隆重的"太牢"祭祀禮。

人格的力量,拜謁比干廟

他太知道忠臣的重要性了,揮筆寫下《吊比干文》,"脫非武發,封墓誰因?嗚呼介士,胡我不臣!"這就是最著名的北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太和碑)、中國曆代皇帝最早歌頌比干的祭文。也就是這以後,孝文帝下令修建比干廟。

人格的力量,拜謁比干廟

與這通碑齊名的還有唐太宗的《貞觀碑》。唐太宗李世民,在歷史上也算是開明之君。貞觀十九年,伐高麗經過比干墓,唐太宗特意停下來為比干墓舉行了隆重的祭禮,並向全國頒發了《贈殷太師比干詔》,諡"忠烈公"。還為比干加封了墓寢,修葺了祠廟,規定州縣春秋二時以"少牢"之禮祭祀。

人格的力量,拜謁比干廟

後又派大臣將自己寫的《祭比干文》刻石銘記:"朕聞龍躍鳳翔必資鱗羽,御下必藉忠良,元首股肱,其道尚矣。"唐太宗悟出了這個道理,他曾對群臣說過,"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正因為他對比干的秉公直諫的推崇,虛心納諫,才哺育出像魏徵、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一批諫臣,開創了"貞觀之治"盛唐時期。

人格的力量,拜謁比干廟

歷代皇帝,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都尊崇忠烈,除此之外,還有宋仁宗為《比干家譜》題詩、元仁宗為比干立碑塑像、明孝宗重建比干廟、清高宗祭文題詩------把比干稱為"三代孤忠"、"亙古忠臣"、"逆耳批鱗第一人"、"浩然正氣忠良臣"。如《延佑碑》,元仁宗專門寫道:"凡百有位,視此銘文",告誡百官學習。

人格的力量,拜謁比干廟

碑廊、二門過庭、大殿內外,碑刻林立,銘刻鑲嵌,真草隸篆,歷代書法名家作品,千姿百態,比比皆是,成為書法藝術的殿堂。不僅有書法價值,更有文史價值。歷代文人墨客,也紛紛前來拜謁,如李白、孟郊、邵雍、王十朋等等,都寫下了讚美比干的詩文。如元代歐陽玄寫道:"獨夫臺上醉紅裙,七竅丹心豈忍聞!白日已隨流水沒,青山猶護太師墳------"

人格的力量,拜謁比干廟

孔子也曾經到過比干墓進行祭奠,留下了世間罕見的墨跡"殷比干莫"碑。有人說孔子寫錯了字,"莫"字缺個土;有人說孔子借地為土,故意把"墓"寫成了"莫";有人說古代的"莫"與"墓"是相通的。不管怎麼說,孔子對比干是崇拜的,稱其為"仁人之墓"。

人格的力量,拜謁比干廟

人格的力量是無窮的。比干"有厥必規,有違必諫",主張"以德治國",已成為古往今來為官者的楷模。有識之士,都仰慕比干。

人格的力量,拜謁比干廟

劉鄧大軍第一次解放汲縣,戎馬倥傯之際,劉伯承元帥曾到過比干廟。人大副委員長郭沫若曾兩次來過比干廟。歷史學家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裡,把比干與夏朝的關龍逢、戰國的屈原、三國的諸葛亮和唐朝的魏徵同列為敢言直諫,要求君主改善政治的愛國者。時至今日,比干的精神,仍有現實意義,那種唯唯諾諾、卑躬屈膝、任人宰割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人格的力量,拜謁比干廟

拜謁、瞻仰比干廟後,不由生出一首詩來:"諫諍暴君敢獻身,人間正氣浩長春。江山自有忠貞在,烈日當空照古今。"

九口2019-10--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