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美軍在二戰中的四大敗筆

沒有戰爭是不犧牲的,同樣也沒有人生來就會打仗,戰爭中所謂的常勝將軍,也難免會遇到磕磕碰碰,大概正是這樣的因素,二戰才會延續數年之久。

二戰中若論華麗登場的國家,美國應該能排在首位,美軍部隊擁有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一路上狂轟亂炸,為二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其功績自不必說,今天咱們主要來聊聊,它在二戰中的四次大繳械。

這篇文章不存在貶低美軍,也沒有歌頌侵略者,就史論事。

1、巴丹半島的失守

美軍在二戰中的四大敗筆

1941年12月22日,本間雅晴陸軍中將指揮的日本第14軍對馬尼拉蜂省仁牙因灣及拉蒙灣發起進攻。

此時,美軍少將溫萊特率領美菲聯軍駐守這一區域,這天夜裡,炮火聲夾雜著海浪聲,日軍士氣如虹,美菲聯軍在進行象徵性抵抗後,紛紛逃入山林中。

前線的潰敗讓麥克阿瑟大為吃驚,他不得已通知前線指揮官實施橙色-3戰爭計劃,即部隊撤退入巴丹半島,就在倉促之間剛剛建起了兩道防線,日軍便馬不停蹄的向立足未穩的守軍發起了猛攻。

此時,日軍已經取得很大優勢阻止美國對菲律賓進行補給及增援、取得機場對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支援等,長達數月的苦戰,巴丹半島的美菲聯軍愈發難以為繼,傷亡在一天天增加,士氣卻一點點降落。

1942年4月8日巴丹半島美軍高級指揮官愛德華·金陸軍少將看見守軍再進行抵抗已經毫無意義,提出投降協定條件。第2天早上,金少將與日軍經過數個小時的談判,疲倦的、飢餓的及憔悴的美國及菲律賓守軍在戰事已經沉寂的巴丹半島向日軍投降。

至此,歷時124天的巴丹半島戰役落下帷幕,美軍以十多名將軍和上萬名士兵的繳械投降,鑄成了美國及菲律賓軍事歷史上最大的投降事件。

2、安齊奧灘頭噩夢

美軍在二戰中的四大敗筆

1943年冬天,盟軍進攻意大利的因亞平寧半島陷入困境。德軍的指揮官凱塞林為他們精心準備了一個大招——構建“古斯塔夫”防線,他曾得意的對部下說:“難道還有人幻想著從這裡去羅馬嗎”?

事實證明,此人並非狂妄自大,盟軍在“古斯塔夫”防線苦戰一個月,始終未能前進一步,同時還付出了近萬名官兵的巨大傷亡。

既然大路不通只得另闢蹊徑,“古斯塔夫”過不去,盟軍選擇在安齊奧實施兩棲登陸,這次行動卻是出乎了德軍的意料,登陸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醒過神來的凱塞林迅速集中8個師的兵力,向安齊奧灘頭殺奔過來。

缺乏重武器的登陸盟軍在德軍不顧傷亡的一輪又一輪攻勢下,盟軍幾乎在無險可守的灘頭進行殊死抵抗,最終因兵力懸殊,盟軍很快被分割包圍。

美軍第45師最前沿的一個團和一個團級戰鬥隊,因彈盡糧絕而陷入絕境,5000名官兵不得不打出白旗,向德軍繳械投降。

3、 凱塞林山口之敗

美軍在二戰中的四大敗筆

此次戰役不僅讓美國3000多名美軍走進德軍的戰俘營,更使美國領教了“沙漠之狐”的厲害。

凱塞林山口戰役是二戰中德國與美國的首次交鋒,是隆美爾為了挽回德軍在北非的軍事劣勢,而發動的一場戰役。

據不完全統計,戰役中德軍造成美第2軍6300名士兵死亡、受傷或失蹤,俘獲了4026人;摧毀了183輛盟軍坦克,194輛半履帶式裝甲車,512輛各式車輛。

在這個戰役中,美國陸軍為他面對老牌德國王牌部隊的第一課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美國陸軍第一裝甲師的阿爾基在戰後回憶時把它與西方軍事史上著名的英國輕步兵旅在克里木戰爭時期在巴拉克拉瓦〔Balaclava〕的自殺性衝鋒相提並論,認為:"毫無遠見的計劃事實上判處了作戰行動的死刑。"

4、 阿登森林的悲劇

美軍在二戰中的四大敗筆

1944年,希特勒猶如驚弓之鳥,德國陷入全面潰敗,窮途末路的希特勒不願坐以待斃,決定與盟軍在阿登山區殊死一搏。要麼扭轉戰局,要麼輸光拉倒。

1944年12月16日,德軍集中了20個師、1900門大炮和近千輛坦克,對渾然不覺的盟軍展開了大反撲,還別說希特勒的劍走偏鋒,真為開局取得了不錯的優勢。

首先遭到厄運的是美軍106步兵師,面對德國第五裝甲集團軍的鉗形攻擊,美軍106指揮官約翰斯少將急令部隊突圍,但在德軍鐵桶般的包圍圈裡,他們失去了信心。

戰至第二天清晨,美軍106師的兩個團長認為他們已盡了全力,於是率領部隊共8000多人,沮喪地舉起了雙手,垂頭喪氣的走進了德軍的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