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砍腦殼的上新街!”

在榮昌北站的高鐵還沒有修建的時候,那裡還不叫榮昌北站,小地名稱“兵馬灘”。“灘”,想來是一種地形的統稱,比如有水的窪地。然而“兵馬”放在這裡,卻有一番傳說。

據說,幾百年前,有個人要造反,於是運用法術將千軍萬馬藏在了竹子裡。不料事情提前敗露,等官兵砍開竹節時,就看到了裡面已經成形的兵兵馬馬。

之所以能夠記住這個傳說,是在若干年前的某一天,有人隨口問了我一句:“如果榮昌通了高鐵,你覺得車站應該修在哪裡?”

“兵馬灘吧!”本人也就那麼隨口一答。

沒想到後來的高鐵車站,確實修在離兵馬灘不遠的地方。不過地名,不叫兵馬灘,而是黃金坡。究竟是兵馬灘好點,還是黃金坡有意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而這些似乎不在今天討論的範圍內。

今天想說的,是距離榮昌北站一百多公里的重慶主城的幾個站名,那幾個輕軌車站、也有人非得說那是地鐵車站的站名問題。

去、前年吧,網上有個段子,大意是外地人來重慶,坐輕軌,從三號線去龍頭寺附近,一定會被報出的站名繞暈。

比如,“去重慶北站南廣場的,在龍頭寺下車;去龍頭寺的,在重慶北站南廣場下車……”之類。事情過了這麼久,具體這個段子是怎麼說的,已經記不住了。

不僅是外地人,就是很多重慶本地人,到了這裡也是一臉苦逼無奈相,只有去問警察叔叔。

這事已經過去了,本不該又翻出來說。但想不到的是,現在又好像有了一些類似事情的苗頭,弄不好事情又要重演。

就是即將通車的輕軌環線,上新街到海棠溪這一段,站名依次是上新街站、上浩站、海棠溪站。總共才3個站,然而情況卻無比複雜。

先說上新街站吧,和之前已經通車的6號線一樣,這個名叫“上新街”的輕軌站,根本就不在上新街,而是在東水門大橋的南橋頭,也就是公交線路的一天門站,距離真正的上新街公交站,中間還隔了一個龍門浩公交站。

又說輕軌環線的上浩站吧,也根本不在上浩,而是在公交車站上新街站與港口醫院之間。如果按照常理,要麼應該叫港口醫院站,要麼這才應該叫上新街站,然而偏偏想不到的是,這個站非得叫個上浩站。

環線還沒有開通,但真等到開通的那天,說不定又有不少人要被這些輕軌站名搞糊塗。

比如,公交坐到了一天門站,下車一看卻是輕軌上新街站;公交坐到上新街站,走出來才發現是輕軌上浩站。如果兩個耍朋友的年輕人,約定在上新街碰頭,一個坐公交,一個坐輕軌,弄不好就要大吵一架各奔東西。

公交車站與輕軌站之間,為啥非得一定如此彆扭?難不成兩家好大的仇?

前幾天在微博上,說了這個事。有網友還@了輕軌集團,公交公司,乃至主管部門。然並卵的是,結果泡都沒有鼓一個。也許是經常坐輕軌或公交的人,一般不玩微博;而掌管著這些車站命名權的,其實一般又不坐輕軌或公交?

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不就是講一個先來後到,後修建的交通設施,站名最好按照之前的約定俗成,免得老百姓出門坐得暈頭轉向的問題嘛?

要不然,遇到一個外地人來重慶,打車點名要去上新街,究竟是拉到公交上新街站呢,還是輕軌上新街站呢?說不定好多師傅都會臉皮一沉,甩句重慶新地標出來:

“砍腦殼的上新街,揹你媽個時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