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楚莊王想要九鼎,王孫滿一番言辭鞭辟入裡,說得楚莊王啞口無言

楚莊王想要九鼎,王孫滿一番言辭鞭辟入裡,說得楚莊王啞口無言

西周時期,周朝分封天下,數百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成立了。

進入春秋時代以後,隨著一些大的分封的諸侯國兼併小的諸侯國,慢慢崛起,周王室的實力也逐漸衰微。有些諸侯國不斷髮展壯大,到了想要取代周朝王室的地步。

在周朝的南方,就有一個叫楚國諸侯國,當時楚國在位的諸侯叫楚莊王,就是那個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莊王。楚莊王為了成就霸業,把楚國周圍的一些小諸侯國給吞併。吞併這些小諸侯國,楚莊王還是不滿足,他還萌發了取代周朝的統治的野心。

他覺得,周王室已經名存實亡,趁著楚國壯大的機會,滅了周王室,定鼎天下。

為了展示自己的實力,楚莊王藉助攻打陸渾戎人的機會,在洛水邊上靠近周朝邊境的地方開展大規模軍事演習,向周朝耀武揚威,顯示自己的軍事實力。

當時周朝在位的人是周定王,周定王為人懦弱,看到楚國在邊境上大搞軍事演習,嚇得連屁都不敢放,但這事情又不能不管。總得顯示一下王室的威嚴吧!

於是乎,周定王就派大夫王孫滿前去慰勞楚軍。意思就是說,你們楚國很強,軍事演習搞了那麼久,都累了,也該歇歇了。我們周王室,來慰問你們了。

其實這意思也很明瞭,天下還是周朝的天下,你楚國只不過是一介諸侯,還敢造次!

周朝的大夫王孫滿按照周定王的意思,作為使節去了楚國的軍營。到了楚國軍營,楚莊王很沒禮貌,他很輕蔑的對待王孫滿,根本不拿他當作是周朝的使節。

按照禮節來說,王孫滿是代表周朝去的,屬於周朝的外交官,理應受到楚國的歡迎。但是,王孫滿到了楚國的軍營之後,楚莊王毫不客氣。一句寒暄客氣的話都沒有,看到王孫滿之後,就問他,阿滿,周朝的九鼎有多大多重?

楚莊王想要九鼎,王孫滿一番言辭鞭辟入裡,說得楚莊王啞口無言

王孫滿心裡很不悅,他知道,楚莊王很無禮。而且,楚莊王上來就問九鼎多大多重,其心已經昭然若揭。

楚莊王所謂的九鼎,是夏禹收集了天下的銅,鑄成的九個大鼎,象徵著九州。夏、商、週三代時,九鼎被奉為傳國之寶,擁有九鼎就擁有王權,也是王權的象徵。

夏禹在鑄鼎的時候,把各種各樣的圖案鑄在鼎上,教化百姓。

而楚莊王之所以問鼎的大小輕重,說明他想要得到王權。而楚莊王之所以敢這麼問,是因為,他有過硬的軍事實力。

這種飛揚跋扈,氣勢洶洶,蠻橫無禮,蔑視周定王,對周王室欲取而代之的野心,昭然若揭。

但是,王孫滿絲毫不畏懼。面對楚莊王詢問九鼎的大小輕重,他氣定神閒的對楚莊王說,統治天下,在於德行,而不在於鼎的大小。夏朝剛建立的時候,人民都很愛戴夏朝,到了夏朝末年,夏桀德行敗壞,朝綱昏亂,商湯滅夏,將九鼎遷移至商朝,大約經歷了六百年。商紂王暴虐無道,周武王伐紂,九鼎又遷到周朝。

王孫滿的這番話說明什麼?

也就是說,能統治天下,需要良好的德行。德行如果美好光明,鼎雖小,分量卻很重;如果奸邪昏亂,鼎雖大,分量也是輕的。

上天賜福給有美德的人,總有終止的日子。成王把九鼎固定在郟鄏,占卜的結果是傳世三十代,享國七百年,這是天命所決定的。周朝的德行雖然衰減了,天命並沒有改變。九鼎的輕重,是你一個諸侯國不能問的,即使你再牛叉,周天子還在,周朝還在,你依然是不能問的。

楚莊王想要九鼎,王孫滿一番言辭鞭辟入裡,說得楚莊王啞口無言

王孫滿這話的意思很明確,你楚莊王無論多牛叉,你只不過是一個諸侯,周朝現在還是我們姓姬的天下。

為什麼九鼎還在周朝而不是在你楚莊王手裡,那是因為周定王是有德行的君主,有德的君主才配有九鼎,才會擁有天下。

你沒個叼事,跑到周朝邊境來大搞軍事演習,就憑這一點,你就沒有德行,更不配擁有九鼎。我們上承的是天命,命數是天定的,天命難違,任何人都無法改變。

這下,楚莊王徹底被打擊。

最終,王孫滿用極其凌厲的言辭,回絕了楚莊王。

所以,以德治天下,就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建設為落腳點,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相配套的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並使之成為全體人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規範。

楚莊王想要九鼎,王孫滿一番言辭鞭辟入裡,說得楚莊王啞口無言

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精彩,更多內容,請關注【詩詞歌賦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