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俺滴神喲!都江堰市三件館藏文物被央視新聞頻道介紹了1分多鐘!

2018年8月19日下午15:30,CCTV-13新聞頻道在新聞直播間《守護成都兩千年,歷史彌新都江堰》欄目中,對都江堰市3件館藏文物足足介紹了1分多鐘。這是個啥情況?這三件文物是什麼東東?呵呵呵!各位看官,稍安勿躁,靜下心來,聽小編給你講講這三件文物的故事。

第一件:李冰石像

俺滴神哟!都江堰市三件馆藏文物被央视新闻频道介绍了1分多钟!

在現伏龍觀的正殿中央,佇立著一尊身高2.9米,肩寬0.96米,重約4噸的石像。此石像五官端正,面帶笑容,身穿長衣,拱手垂袖,平視而立。最讓人驚喜的是,石像衣襟中間和左右袖上有清楚的隸書題記三行:“故蜀郡李府君諱冰/ 建寧元年閏月戊申朔廿五日都水椽/ 尹龍長陳壹造三神石人珎(鎮)水萬世焉”。這不僅解決了在此之前史學界對李冰和他修築都江堰的學術爭論,也證明了早在漢代,即在李冰修建都江堰百年之後,都江堰就建立起了李冰專祠。

俺滴神哟!都江堰市三件馆藏文物被央视新闻频道介绍了1分多钟!

李冰石像的發現,還有著一段有趣的故事。1974年3月3日中午,當年在灌縣文管所擔任館員的鐘天康正在離堆公園喝茶,突然聽人說,都江堰樞紐工程遷建安瀾索橋,在河裡挖到一塊很像人腦殼的大石頭。石頭太大搬不動,下午打算放炮炸爛。出於職業敏感,鍾天康很快趕了過去,“果然看到露出河沙的是一個大腦殼,典型的漢代冠冕和服飾風格。”鍾天康馬上讓民工停工並保護現場。回到文管所後,他掛了長途電話請當時的四川省博物館派專家到場清理。3月6日,工作人員從河道里清理出這尊石像。據鍾天康老人講,這尊石像出土後還可見銘文是用硃砂所填。當時,石像就放在伏龍觀前面的壩子上,來觀看的群眾很多,他怕石像被損傷,在勸阻無效的情況下,索性趴在石像上,來保護石像。直到石像被立在正殿上,他才如釋負重,大大地鬆了口氣。

第二件:漢代石刻水塘

俺滴神哟!都江堰市三件馆藏文物被央视新闻频道介绍了1分多钟!

該石刻水塘長151釐米、寬85.2釐米、厚17釐米米,又稱“淡水養殖畫像石”。石刻水塘被分為三個部分:右上角陂池以養殖牲畜為主,採用梯級水閘蓄水溝通下一陂池。右下角陂池主要養殖魚、鱉、蟹等,為防止開閘放水時魚鱉隨水進入下一級稻田,故在水閘前制安了特殊的水柵用於攔阻魚鱉。陂池內魚類品種不同,有草魚、有鰱魚,證明漢代四川已採用了綜合混養繁殖模式。

俺滴神哟!都江堰市三件馆藏文物被央视新闻频道介绍了1分多钟!

左側水田中8位俯身勞作者正用手耘田,其中7人整齊排列成兩行,頭前臀後,1人在旁頭左臀右,在旁邊的農人左側田地內有秧團3束,可見我國漢代水稻育秧已採用移栽技術,和今天川西平原農田水稻栽培方式一模一樣。水田旁撐傘懷抱嬰兒的婦女一方面反映了漢代四川農業家庭中男女的分工和感情狀況,一方面反應了漢代雨傘已經普及到民間,成為了廣大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具,同時還反映了漢代四川女性已經懂得遮陽護膚的道理,與今天廣大女性在陽光強烈的天氣下撐傘遮陽完全相同。

俺滴神哟!都江堰市三件馆藏文物被央视新闻频道介绍了1分多钟!

這件石刻水塘,也蠻有故事的。1964年10月,都江堰市原崇義公社(今崇義鎮)羅橋村鬼家莊在改土過程中發現一處墓葬,在其中挖出了石俑、石馬等陪葬品。這一消息得到當時灌縣(今都江堰市)縣委駐村幹部的注意,並及時趕到縣文管所通知有關人員。文管所幹部文景良聽聞後,敏銳覺察出該墓葬內出土器物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隨即趕赴現場,發現墓葬已被破壞,經現場判斷,確認是一座漢代磚室墓,立即予以了保護。經過搶救發掘,在墓中出土漢代石刻水塘一方、石馬一匹、石俑一對,榫頭漢磚、花邊漢磚一批。文景良即時僱用大板車將石刻水塘等四件重要的石刻文物運回文管所保管存放。1965年3月石刻水塘移入灌縣佛學社陳列。1966年下半年“文革”開始後為保護這批重要文物,文管所工作人員將它們再次運回文物庫房嚴密保管。1989年5月,為充實離堆公園和伏龍觀文化旅遊資源,發展旅遊,又將它們調入伏龍觀一殿陳列,供遊人觀瞻鑑賞。1998年5月26日,採用玻璃罩保護陳列至今。

第三件:明代鶴蟹圖石刻

俺滴神哟!都江堰市三件馆藏文物被央视新闻频道介绍了1分多钟!

該石刻長120釐米、寬82釐米、厚7.8釐米。圖中刻有鷺鷥4只:上面左、右翩飛的各1只,中間立幼鳥1只,左下1只;外加螃蟹3只。石刻畫面雕刻得也非常形象,右上角的鷺鷥俯衝狀,似在捕啄螃蟹,下面2只螃蟹也正揮動著鰲夾,與鷺鷥搏鬥;左上角的鷺鷥平飛,似在餵養正站在中間花上的那隻嗷嗷待哺的幼鳥;左下角1只鷺鷥站立水中,伸著長頸正捕啄螃蟹。這塊石刻,雖出土於本地墓葬,但其刻畫的物體活潑生動,畫面也富有生活情趣。為圖吉利,故取諧音名“鶴蟹(和諧)圖”。

怎樣?小夥伴們,這三件館藏文物被央視宣傳,不僅是它們年代久遠、內容豐富,充滿生活氣息,更為重要的是它們自身蘊藏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同時也展現了在都江堰水利工程滋養下,古代川西平原的社會生活形態和農業狀況等,具有豐富的社會科學研究價值。在這裡,小編還要為都江堰市文物工作者們點贊,正因為他們的職業敏銳感和不懈地堅守與保護,李冰石像等珍貴文物才完好無恙地保存下來,供我們後人去參觀和探秘。

(文字整理:鄭宇翔 圖片提供:市文物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