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新海誠作品到後期《天氣之子》、《你的名字》才開始相信愛情的嗎?

魔幻君主


我看過這兩部電影。一刷天氣之子新海誠變了,開始相信愛情了。雖然劇情有點薄,但是整部電影每一幀都很美。建築,畫得超級立體。帆高往樓梯跑的時候,突然想起了言葉之庭樓梯上那個深深的擁抱。?謝謝新海誠。秒速五釐米的邂逅與揮別、追逐繁星的孩子的探尋與頓悟、言葉之庭的緊緊相擁、你的名字的再遇還有天氣之子的溫暖治癒。我自己當時看你的名字的時候感覺沒什麼感覺,後面我就看了那些評論,我自己反覆的看看,我覺得我居然看著心裡有點動情了,差一點就掉了淚。






小蔣門神


想必《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這兩部大作讓大眾顛覆了長久以往對新海誠的印象,畢竟新海誠的大多作品都是以悲劇結尾,不然就是暗晦不明的結局、求而不得的遺憾。

“就不能來個真真正正的皆大歡喜嗎?”

這是大多數人的內心獨白,而那些悲劇的結局也使大多數人篤定新海誠不相信愛情,在你的名字上映的時候,眾人才狂歡,

“新海誠終於相信愛情了。”

而三年後天氣之子宣告上映時又有人紛紛猜測

“新海誠究竟會相信愛情嗎?”

事實證明滿足大眾的願望了。但是新海誠是在這兩部作品裡面才體現出相信愛情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

新海誠每一部作品都有著滿溢而出的孤獨寂寞感,有人調侃新海誠是不會講故事的美術師,不得不說作品裡面的每一幀畫面真的美爆!給人極致的感官享受,天空、雨水、櫻花、夕陽、鐵軌,這些意象所要傳達的東西甚至超越了語言,而對故事的詮釋就依附在這意象中。而其實並不是男女主必須在一起才是好結局,影片中傳達的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01

秒速五釐米裡面的火車是獨屬於新海誠的溫柔。

秒五的名場面大概就是貴樹和明裡擦肩而過被火車擋住視線的那一幕,B站上一片哀嚎“炸火車”,這兩個彼此曾經那麼相愛的人,那思念對方的漫長歲月,如今只需要把煩人的列車炸開就可以擁抱彼此,但此時此刻的他們距離已經不是一個列車就彌補得了的。因為空間和時間而把兩個人的距離逐漸拉大,明裡手上已經戴上了訂婚戒指,貴樹也不再是那個會孤注一擲的少年了,就算互相發了幾千條短信,心和心之間也無法靠近一釐米。

然而,當初認定會走到最後的人終究走散,在歲月的流逝中,空間的阻隔下,不需要任何的矛盾和爭吵就可以把兩人之間的執念消磨得所剩無幾。他們已經長大了,至少也有十年不曾聯繫,那短暫的書信往來在過去的某個時間裡已經截然而止,如若讓他們相遇才無所適從吧。或許新海誠也未能想到好的表達方式,沒有列車兩人認出對方後會發生什麼嗎,噓寒問暖一番再說些無關緊要的話,祝福對方?或是假裝不認識?哪個結果都有溢出屏幕的尷尬,所以這個令人恨得牙癢癢的結尾已經是最大的溫柔了。

02

新海誠的作品本身就是美好的存在。

如果說宮崎駿講述的是童年,那新海誠大概就是青春了。在天氣之子裡面把十幾歲少年那種為愛傾盡全力的勇氣詮釋得淋漓盡致,言葉之庭的孝雄為了喜歡的人磨練自己,想要自己走得更遠再去擁抱她,那股執拗任誰都拉不回來。

有人看言葉之庭也看得想罵人,得為它澄清下,不要跳過片尾,後面有彩蛋,雖然依舊很暗晦,但在動漫延伸的小說裡面指向了一個完整的結局,孝雄留學回來在亭子見到一直在等待他的雪野,“雪野緊張得快要哭出來的表情漸漸變成了笑容。孝雄望著她,瞬間覺得雨停了。”

在小說得到影片裡面所沒有的莫大慰藉,比起動漫的開放式結局總歸是美好的結局才討喜。但為什麼明明很虐,卻要說它是美好的存在?因為他們無一不擁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星之聲慘烈悲壯,而我們在男主給予女主活下去的動力中會體會到一種湧入心扉的感動,貴樹和明裡是青春裡的怦然心動,他們之間的感情或許不狗血不轟轟烈烈,但有一種單純的純粹,乾淨得不摻雜質,甚至我們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那細膩的畫面總不經意流露出治癒和溫柔。

03

不是所有的愛情要在一起才叫圓滿。

“道理都懂,就是過不去心裡那關。”我們說新海誠不相信愛情會帶著某種調侃式一樣半真半假的語氣,懷疑他是不是受過什麼感情創傷,無論你怎麼安排結局,不看到男女主在一起心理就不舒服,有朋友說“要看到他們結婚,不然不算。”拜託,又不是童話故事,每一個結局都王子和他的王后打敗惡龍後舉辦婚禮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人生這麼長總會有些變故,除了時間外,人心也是很大的變數,更何況還有一個詞叫身不由己。惡作劇一樣猜測為什麼童話故事總在那裡戛然而止,妙不可言是假象,生活平淡無奇紛繁冗雜不過一地雞毛,彼此堅定的選擇才是真諦,或是曾經擁有過再次憶起時還能泛起微笑,愛情不是非得緊緊攥在手裡讓自己獲得安全感才算數,而是讓人越身處其中越堅信其美好的存在。

新海誠曾在採訪中說道,他希望觀眾可以在他的作品裡面感受到一種單純的幸福感。所以他絕不是陰鬱的、受過情感創傷的、不相信愛情的人,反之,他一直在他的作品中向我們傳達一個觀念:要永遠對感情抱有期待,永遠不要放棄追尋最本真的渴望,那些遺憾不過人生常態,仍然要勇敢去面對生活,殘破的故事帶給我們更深層次的思考。

PS:我是楓木君,喜歡就關注,更多精彩動漫問答邀您分享!


楓木君動漫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一位來自動漫大佬對於前段時間上映有關於《天氣之子》的個人體會,寫的真的超級棒,接下去廢話不多言,就讓我們來具體看一看他的感觸吧。

首先作為新海誠動漫電影的忠實觀眾,趁著下映前看了《天氣之子》,今天就來聊一聊。《天氣之子》有新海誠的自我突破,也有以往弊病的重現。總體來說《天氣之子》完全是一部合格的純愛類型電影,劇情完整,感情到位,劇本邏輯自圓其說,如果讓我打分的話,我認為是7.5/10分。

(以下內容由作者”半圓儀“創作,請大家不喜勿噴,歡迎留言交流)

一、敘事方式和節奏的突破

如果你按照順序去看一遍《雲之彼端》《秒速五釐米》《言葉之庭》《你的名字》《天氣之子》你能明顯感覺到新海誠講故事的敘事水平有一個從低到高的明顯提升。

《雲之彼端》亂七八糟的敘事路線,插敘倒敘無處不在在,以至於看兩遍三遍都可能在不看影評解讀的情況下根本看不懂。

《雲之彼端》是這五部電影中主旨深度最高,劇本張力最棒的一部,然而不客氣地說,它被新海誠矯情、糟糕的故事講述方式給生生拉低了水平,導致一個吉卜力級別的劇本完全淪為平庸品甚至飽受詬病。

但是如果你瞭解新海誠的自我定位和作品追求之後,其實新海誠把它這樣在大眾眼中矯情做作的“文藝癌”作品風格當成自己獨有的風格去傳承去堅持,甚至新海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風格不會帶來多少票房的收益,只能小眾地存在著,所以他才給《你的名字。》定位目標是15億日元票房的水平。

這是為什麼很多人會去尊敬和理性理解新海誠作品,而不是一味去指責和批評,因為新海誠完全懂自己的電影的詬病和弊端不符合大眾審美和業界審美,他是在不追求商業利益的基礎上去堅持自己的創作風格,儘管這種風格不受大眾喜愛。

從《你的名字。》開始,新海誠轉變自己的創作路線,開始去認真地去講一個完整的故事,把電影的重心從情感線放到了故事線,開始用一個宏大的劇本去認真談情說愛。

然而《你的名字。》依然是突破不足的,《你的名字。》中很多觀眾根本沒看懂其中一個破碎的插敘,女主三葉曾在三年前去東京尋找男主瀧,但是因為那時候的瀧身處三年前根本不認識宮水三葉,三葉不瞭解兩人時空交錯而誤解了瀧。這段非常重要的劇情被新海誠用一個非常模糊隱晦的插敘在後面講了出來,導致很多觀眾完全沒看懂,從而對後面情感的發展和爆發一頭霧水。

而這次《天氣之子》新海誠終於完全突破了自己,整部電影故事線清楚,從頭到尾認真地講故事,再也沒有矯情的插曲倒敘和文藝癌般的意識流講述,從頭到尾邏輯清晰,發展明瞭,真正能夠看一遍就看懂了全部的劇情。

可能對於普通觀眾而言,這只是一部電影的基本素質,但是如果你看過新海誠所有的作品,你能感覺到一種驚喜,這是新海誠對自己作品創作的一個很大突破。

當新海誠願意認認真真地踏踏實實地講故事時,再輔助他技藝高超的情感渲染線,整部作品會提升一個檔次。

我覺得《天氣之子》的節奏比《你的名字。》也要提升很多,《你的名字。》前半部分偏平緩,有點看不進去,後半部分的拯救小鎮突然被拉的很高,前後銜接很不平滑,有點像M8-M14災難片路線的柯南劇場版,前期推理平淡平庸,後期拉高生硬。

然而《天氣之子》的節奏從頭到中間到結尾有了更平滑的過渡,讓觀眾的情感攀升更加自然和流暢。

二、飽受詬病的劇本,敘事情緒的弊端

很多人吐槽的就是《天氣之子》的劇本,覺得他沒有《你的名字。》更加宏大,更有張力。

其實劇本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只是新海誠沒有講好這個故事。

純愛電影本身沒有問題,觀眾也並不是太現實不相信愛情,觀眾並不會認為用犧牲東京換取女友迴歸是戀愛腦行為,只是作為導演你要把前期的情感鋪墊鋪墊好,這個選擇才能順理成章地被觀眾接受,這一點顯然新海誠並沒有完成得好。

看完《泰坦尼克號》你會覺得傑克戀愛腦嗎,看完《阿凡達》你會覺得男主放棄地球選擇愛情戀愛腦嗎?

因為它們前期鋪墊很充足,劇中人的情緒和觀眾的情緒達成共識,劇中人的抉擇和觀眾的抉擇從而達成了一致性,從而說服了觀眾的心理。如果說現在把這個故事重新講一遍,你看看邏輯通不通。

男主因為家庭不睦選擇了離家出走,逃到了東京,他本身家庭是悲劇的,命運是孤獨的,本以為來到東京能重新找到自我,結實一群好友,找到一份很棒的工作,在東京實現自己的價值,找到人生的亮點,但是事與願違,在東京他找不到一份願意收留他的工作,每天過著拮据的生活,在這裡所有人都歧視他,認為他什麼都不會做,他甚至被人欺負,無緣無故被人絆倒取笑,在這個時候他遇見了在飢餓中給他一個漢堡的女主,從此他的生活被點亮,他得知了女主晴女的身份,兩個人一起相依為命,用晴女的獨特能力去賺錢,終於能在東京立足,他體會到了從來沒有的人生滿足感。

對於女主而言,男主也是她的光芒,原本她因為缺錢不得不去從事風俗行業,卻被男主的勇敢和不惜一切也要解救她的行為感動。

兩個人在冷漠又殘酷的東京完成了互相人生的救贖。

這種情況下他最後瘋狂尋找女主,一定要帶她回來的邏輯就非常通了。

東京是他人生的暗淡,女主是他人生的光。

東京帶給他的只有冷漠和寒冷,女主帶給他的是樂觀和溫暖。

東京踐踏了他的人生價值,女主帶給他人生的滿足。

這種情況下我為什麼要選擇暗淡、冷漠、寒冷、踐踏,去放棄我的光芒、溫暖、樂觀和滿足呢?

如果我是男主我也選擇帶回女主放棄東京。

然而新海誠並沒有講好這個故事,前期鋪墊不到位,並沒有用一種淒涼的筆墨去渲染男主的不堪,而女主的出現也沒有足夠和前期的暗淡風格達成反差,因此觀眾在看到電影后期的時候完全沒有和劇中人達成情感的一致性。

所以並不是觀眾現實,看不慣純愛電影裡“愛情大於一切”的套路,而是新海誠的情感鋪墊沒有做到位。

這一點很重要。舉個例子,《小丑》的前期渲染簡直神乎其神,他讓觀眾能和一個反社會的反派情緒達成一致,以至於大部分觀眾甚至認可小丑在後期做出的一系列反社會屠殺舉動,這就是導演的高明之處。

當然了,如果新海誠真的在前期拿《小丑》的方式去講故事,的確能達到一個很好的效果,但是那就不是新海誠電影了。

這一點我相信新海誠明白,只是他依然在堅持自己所謂的創作風格,他要的就是那種從頭到尾的小清新,從頭到尾的唯美和愛情的朦朧感。

沒準新海誠的下一步電影會有一些情感路線上的突破,從《天氣之子》來看,新海誠依然不願意採用多變多維的情感路線推進。

三、音樂、畫面

Radwimps的配樂太過優秀,完全超越《你的名字。》新海誠獨有的畫風極其完美。優異的配樂,唯美的畫面,依然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加分項。這一點我相信不必多說了,每個人都認可。總之《天氣之子》在我看來是一部新海誠既有自我突破,又有保守主義的新作,雖然不及《你的名字。》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卻有了很大的進步。非常期待新海誠的下一步作品。

最後

每次看完新海誠的動漫,總能讓你重新燃起對愛情的憧憬和期待,願我們都能遇到那個值得我們放棄城市也要去拯救的愛人。


有你剛好


不是他相信愛情,是青少年最相信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