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vivo在做一很牛X的事,我们都没有想到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要是连“郭局”微信都没关注,简直不知道他还能干什么。

猛戳标题下蓝字吧

这周都在MWC上,这是通信行业顶级盛会,这里有最新的技术产品和发展趋势。今天我说一下关于眼下、乃至未来5G网络体验的事儿。

伴随展会的GTI峰会是一个推动最新网络技术发展的Party,本届论坛主题为5G方向的联合创新。全球各大通讯领域厂家将围绕5G这个主题公布自己最新的研发成果,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加极致的上网体验是通讯的基础诉求,谁能给先一步将研发成果适用于用户应用层面,无疑是在即将来临5G时代拔得头筹。

对用户而言,手机是最能直观体现新技术和新服务的部分。众所周知手机早已脱离了单纯比拼硬件配置和屏幕尺寸的年代,国内各家手机厂商把更多精力和资金放在技术创新研发和未来科技探索上,掌握未来才是接下来掌控市场格局的关键。

vivo在做一很牛X的事,我们都没有想到

当市场资源和用户资源更加集中在两三家竞争对手时,产品力将成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而相应的市场营销竞争很可能将演变成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对抗,这就意味着,在2017年,手机厂商之间的研发竞争将会格外激烈。

vivo去年发展很猛,出货量就不多说了,在规模进步的同时,离不开这家企业这些年在产品体验上的研究和探索。本次MWC,vivo向外界传达了高功率终端的研究进展。

什么是高功率终端?目前,对于绝大多数的4G LTE频段(除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的Band 14外),3GPP仅规范了一种功率等级,将上行链路的最大发射功率限制在23 dBm±2的水平(即Power class 3—功率等级3)。

但是,由于下行与上行链路在发射功率上存在差异、eNB基站与UEs(用户终端)中的天线数量不同等,4G LTE网络下行与上行链路的功率差异大约为5 dB。另外,全球范围内部署的TD-LTE网络中,大多数应用场景是:以部署于低频段的LTE FDD网络做覆盖,以部署于高频段的TD-LTE网络提供小范围的大容量覆盖。

因此,在地下室、楼梯间等弱信号环境下,手机通讯和上网的体验仍然比较差。然而从运营商角度来看,基站信号发射的技术能力已经达到瓶颈。

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这种FDD/TDD LTE融合网络的性能?

提高工作于高频段的上行链路的发射功率有助于增强TD-LTE网络性能(如覆盖范围)及总体用户体验(无论是在室内覆盖环境还是在室外覆盖环境),并大幅降低网络建设成本、提高上行链路的频谱效率。

简单来说,为了提升弱信号环境下手机的上网体验问题,就需要手本身提升“说”的能力——即提升手机信号功率发射水平。

考虑到以上问题,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3GPP)准备引入TDD Power class 2(功率等级2)技术——预期中的最大发射功率为26 dBm±2(在现有功率等级上提高了3 dB)。

需着重强调的是,Power class 2仅面向Band 41单载波上行链路。另外,如果上行发射功率不受限制,则提高的3 dB功率可能不能用于系统容量增强,此时,LTE上行链路就将需采取功率控制技术,以使网络性能最佳、干扰最小。

但这一技术的实现需要手机厂商配合研发对应支持的产品。重点在于手机需要提升发射功率3dB,即在手机目前通有的发射功率基础上增加一倍。这样对运营商来说可以增加网路覆盖范围,减少基站的建设,也更加有利于未来5G网络未来体验和普及效率的大幅提升。

然而,对于手机终端来说,提升一倍发射功率,需要面对温升,sar和耗电等层面的技术问题。需要涉及的资源也很多。

说了这么多,vivo做的这件事意义可以明白了。其基于自身产品,在测试环境下, UL数据速率和MOS场性能在网络覆盖较弱的情况下有了显著提升。

我们看到在网络信号覆盖较弱的测试环境下,vivo 手机的上行数据速率有了接近 4 倍的显著提升;在涉及功耗控制的 MOS 场性能这一指标上,提升更是超出 7 倍。

目前,vivo已经着手于这一技术在商业市场中的实现,据vivo相关人员介绍,最快在今年上市的新品中即可搭载这一技术。一旦实现产业化,用户可以大大提升手机在弱信号环境下的上网体验。

一些观点习惯地把OPPO和vivo的凶猛崛起归结于他们在三四五线城市的线下渠道优势和广告营销的大规模投入,但事实上,在这几年vivo的发展过程中,vivo与其它厂商相比,是最能将用户需求迅速转化为产品技术优势的一家企业,这与其它手机厂商完全不同,这一点很多媒体人并没有看到。用户有痛点,手机厂商如何快速发现给予解决方案才是关键。比如用户对大屏幕、超待机的诉求,拍照好的诉求正在被不断满足。

vivo公布的高功率终端的研究进展恰恰说明vivo一直以来都是一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累计技术成果和研发投入的公司,仅仅依靠线下渠道优势和广告营销投入是不会达到今天的用户规模。

vivo之前的单点技术突破能力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思想的引导下,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vivo在产品的销量能在2016年迅猛增长,技术研发和创新思维方向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就那已经成为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拍照功能来说, vivo在拍照技术的基础性研究上非常快,在杭州,拍照研究院的团队已经建立,而占地3800平方的研究中心也即将落成,将在底层算法方面为vivo产品的拍照功能提供支持。而在美国圣地亚哥、硅谷等地的拍照技术研究院也搭建起了基础团队,他们将在底层技术、专利储备方面发力。

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进阶,vivo专注拍照领域的技术创新,依据用户的使用场景,将产品做到极致。当然受成像模组大小的限制和手机大小的限制,目前从现有的技术能力看,手机拍照是很难有革命性的突破。但如何在上游产业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把技术发挥到极致,通过了解用户在实际拍照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改善成像质量和为用户提供更易用好用和用户需要的延伸功能,还是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vivo在坚持用户实际使用需求导向的基础上,在技术积累和研发上投入重兵,目前vivo在拍照、音乐、5G等核心领域都进行了技术布局,在未来技术的探索方面已经投入了很多资源,我们已经着手在杭州、深圳、东莞、北京、美国圣地亚哥成立研究院,以及和不同专业领域龙头企业的技术合作和联合预研。

在创新方面,笔者认为在手机行业领域,未来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vivo一直以来都强调要分工协作,知道自己的强项是什么,进行关键的创新。手机行业表面上是做制造业,实际上是做消费品,本质是满足用户需求。基于用户需求以及自身的优劣势,做好取舍,以专业的团队,以及多年持续的投入和探索,产生最大的价值。

这是vivo去年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未来能够在竞争残酷的环境下持续走下去的根本。

END

vivo在做一很牛X的事,我们都没有想到

“郭局”由腾讯科技资深媒体人郭晓峰独立运营,常年混迹于通信业,关注运营商、设备商、主流手机商、芯片商以及延伸产业虚拟运营商、物联网等。欢迎交流、爆料。结交郭局,受用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