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黨史|《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寫作與發表經過

黨史|《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寫作與發表經過

1949年4月,毛澤東和胡喬木在香山交談。

關於胡喬木名著《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的寫作與發表經過,廣為流傳的說法是:1951年五六月間,劉少奇請胡喬木為他起草一篇慶祝建黨三十週年大會上的報告稿。天氣很熱,胡喬木坐在放了涼水的澡盆裡,不到一個星期寫就。毛澤東批示不要作為領導人的講話稿了,就以胡喬木個人署名在《人民日報》發表。由於此說出自胡喬木夫人谷羽和當時的中辦主任楊尚昆,長期流傳,無人質疑。

可是,此說並不完全符合事實。

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央檔案館編輯出版的《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第三卷公佈了有關此事的重要檔案:劉少奇《對〈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稿的修改》和劉少奇《關於修改和發表〈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一文的信》。實際上糾正了當事人未能瞭解全面情況而造成的一些誤傳。筆者閱讀此書後到中央檔案館查閱了有關檔案。經過學習與研究,寫成這篇短文,以期對胡喬木的《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這一重要著作寫作與發表的經過,做出一個比較符合歷史事實的評述。

一、《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是胡喬木為紀念建黨三十週年寫的簡明黨史

1951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三十週年紀念日。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於1949年10月創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兩年來,大陸全部解放,經濟全面恢復,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三大運動勝利發展,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牢固確立。中國共產黨真正是“三十而立”了,值得隆重紀念、熱烈慶祝!

毛澤東首先想到的是要總結中國共產黨三十年的歷史,教育全體黨員、幹部。新年伊始,他就佈置胡喬木要寫一個“黨史大綱”。胡喬木做過胃切除手術以後,在3月19日給毛澤東的信中,頗為不安地提到此事,說:“近日宣傳部忙於準備開會,寫黨史提綱(七一用)和整黨讀本,很多應作的事都沒有作,希望多給指示。”

此後,毛澤東對建黨三十週年的紀念和慶祝辦法作了口頭指示,胡喬木根據毛澤東的指示也提出了具體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召集了一次座談會,討論、擬定了紀念辦法。其要點由楊尚昆和胡喬木聯名於4月1日報告中共中央。這個報告分別提出慶祝辦法(5條)和宣傳辦法(4條)。宣傳辦法第2條為:“由馬列學院寫一篇黨史提綱,由中央宣傳部寫一篇中國共產黨三十年紀念宣傳大綱,編一本供下級黨員用的介紹黨史的通俗小冊子”。4月2日,楊尚昆寫信給劉少奇、周恩來、陳雲,說明這個紀念辦法的由來,請示“是否再送主席請一併批示”。劉少奇批示:“同意。送主席閱。”毛澤東於4月13日批示:“同意,退尚昆辦。”

當時,胡喬木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馬列學院副院長。落實的結果,三種材料合為一種,即由胡喬木執筆的《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

檔案中保存有一份《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的手抄的清稿。手抄稿用《人民日報》稿紙,每頁400字(20×20),共84頁。在這份經劉少奇和胡喬木修改過的手抄稿最後一頁末尾,劉少奇於1951年6月13日寫下一段關於傳閱徵求意見的批語。這段批語,胡喬木作了幾處技術性的修改,後來印在鉛印稿的封面上。批語全文如下(劉手稿用楷體,胡刪處加框,加寫者用宋體):

○○○同志:這是喬木同志寫的準備作為黨的卅三十週年紀念在國內外發表的黨史資料,想以黨中央宣傳部馬列學院名義發表。請各同志即刻閱看,並提出修改意見,迅速於收到後當日退回為盼。

劉少奇

六月十三日

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是胡喬木為紀念建黨三十週年而寫的黨史資料,並非為劉少奇寫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三十週年大會上的報告稿。

二、劉少奇對《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稿修改了三次,總計四百八十餘處

在胡喬木寫出的《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文稿的手抄稿上,劉少奇進行了很多修改。胡喬木也作了不少修改。這是第一次。

黨史|《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寫作與發表經過

胡喬木起草、劉少奇修改的《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過程稿

6月13日付印的鉛印稿,分發徵求意見的“各同志”是哪些人?其中哪幾位“閱看並提出修改意見,於收到後當日退回”了?因沒有材料,不得而知。在檔案館看到的這份鉛印稿上,留下改筆的有四人:毛澤東、劉少奇、胡喬木、陳伯達。改得最多的是劉少奇和胡喬木。這是第二次。

雖然我們不知道“各同志”中何人退回了修改意見,但從劉少奇6月17日給毛主席的信中所說“召集各同志討論了一次,又加了一次修改”可知,在6月17日或此前召集“各同志”開了一次會,對此文進行了討論,吸收大家的意見又修改了一次。這是第三次。上面說到的有四人改筆的鉛印稿,無疑包括這次討論後的又一次修改。只是我們無法分清哪些是會前改的,哪些是會上或會後改的。

總之,對《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的修改,除作者以外,劉少奇是最多的。他先後改了三次:在手抄稿上改了一次,在鉛印稿上改了一次,開會討論後又改了一次,這才於6月17日上報主席。據《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編者統計,劉少奇所作的修改總計四百八十餘處。劉少奇所作修改較為集中的部分收在《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第三卷中,見該書第465頁至484頁,共三十多個自然段。在手抄稿上和鉛印稿上所作的三次修改都包含在內。有興趣的讀者可找該書閱覽,這裡就不徵引了。

三、用胡喬木名義發表是劉少奇建議、毛澤東決定的

《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用什麼名義發表?從劉少奇6月13日在手抄稿上的批語來看,他“想以黨中央宣傳部名義發表”。因為此文的作者胡喬木當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但胡喬木不贊成,把“黨中央宣傳部”改為“馬列學院”。所以,在鉛印稿的封面上,劉少奇6月13日的批語為“想以馬列學院名義發表”。不想,時任中共中央馬克思列寧學院副院長的陳伯達不贊成。這樣,劉少奇在6月17日給主席的信中建議:“是否可用人民日報或喬木個人名義發表?”《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第三卷收入了這封信。全文如下:

主席:

喬木此篇經過我的修改之後,印發給各同志看了,並召集各同志討論了一次,又加了一次修改。請你即加審閱,閱後即退喬木進行翻譯,因國外內等著要用。後面還有兩段,另次送上。

此篇擬用馬列學院名義發表,但伯達不贊成。是否可用人民日報或喬木個人名義發表?請決!

劉少奇

六月十七日

毛澤東採納劉少奇的建議,在《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鉛印稿封面題下和內文題下都親筆寫上了“胡喬木”的名字。

可見,用胡喬木名義發表是劉少奇建議、毛澤東決定的。

黨史|《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寫作與發表經過

《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鉛印稿封面和內文。署名“胡喬木”為毛澤東題寫。

四、《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發表前夜,毛澤東為此文定稿

人民日報要求在6月22日增出一張將《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一次登完。在公開發表前,6月21日,又有四處重要修改。胡喬木向主席請示,希望在12點前答覆退回。毛澤東即對所作修改一一批覆。

胡信和毛批的全文如下(文中黑體字原為著重號,括號中為毛的批語):

主席:

“三十年”人民日報要求明日增出一張一次登完,現其餘均已排好,希望能把改的一頁清樣馬上看一下,在十二點前退回。

對陳獨秀說是當時“最有影響的馬克思主義宣傳者和黨的發起者”,擬改為“有很大影響的社會主義宣傳者和黨的發起者”,是否較妥?(可以)

“事實證明,毛澤東同志的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已經完全勝利”,此處用“方式”意義不明確。擬改“原理”或“道路”或“戰略”或“方針”,請示何者較妥。(“方針”為好。)

敘述整風時說“黨抓緊了這個局勢比較穩定的時期”,但前面說這是敵人掃蕩最殘酷最緊張的時期,似有不合。可否改為:“黨抓緊了這個局勢較少變化的時期進行了全黨範圍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這種教育在戰爭和革命猛烈發展和迅速變化的時期曾經是難於大規模進行的。”(這樣好。)

第一次代表大會代表人數各說都是十三人,惟李達說是十二人,理由是包惠僧非代表。兩說不知孰是?(是十二人。)

以上各點請指示。

敬禮!

胡喬木

二十一日

毛澤東的批覆,為《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定稿。這篇中國共產黨的簡明黨史,就在1951年6月22日的《人民日報》上全文發表。

黨史|《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寫作與發表經過

書名:《我的書緣》

書號:978-7-5154-0848-4

出版時間:2018年5月

定價:128.00元

本書是一部如實記錄一位潛心學術四十餘載的學者寫書、編書蹤跡,反映其學術追求和學術思想的著作。作者程中原在思想解放、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影響下,走上學術研究道路,開始編書寫書生涯;四十年間,獨著、合著、參著的書籍達78部,受到學術界廣泛關注。本書收錄的145篇文章中,專家學者對其著作的書評53篇,作者本人為他人寫的書序、書評29篇,為自己著作撰寫的前言後記51篇,回顧總結文章12篇,是其與書結緣的真實生動的寫照。

從某種角度看,本書不單是學者的個人工作記錄,同時也為讀者提供了改革開放年代知識分子的學術思想成長的案例。

程中原 江蘇無錫人。生於1938年5月。研究員。曾任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當代中國史研究》主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高校教材《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寫組第一首席專家,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學術顧問,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著有:《張聞天傳》、《鄧小平在一九七五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五卷本)(合著)、《歷史轉折三部曲:前奏·決戰·新路》、《中國道路的奠基與開創:從毛澤東到鄧小平》、《中國的成功之路》、《胡喬木傳》(合著)、《轉折年代:鄧小平在1975-1982》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