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人生失意時,該如何來面對?國學文化有幫助嗎?

國學瀰瀰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人生之失意,古賢多有之,何況今人今天呢?一個個“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勵志故事,流傳至今,都是孔子,屈原開端的一代大家大匠所為。他們給我們講了不少經典傳世之作,其頂峰篇都是在失意的時光中完成的,這例子舉不勝舉。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人失意時,也要有君子氣派,自強不息,這是《易經》的給人的指導,我們失意時可仿效之。

綜上,國學不僅可以幫助指導我們失意的人生,讀幾篇聖賢們失意時的故事都能受益匪淺。

淺議。有失處見諒!


用戶江湖夜雨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國學文化對人生失意時候是有幫助的。

當你失意時候看一些這樣的詩句就會豁然開朗起來:

《警世賢文》

有田不耕倉稟虛 ,有書不讀子孫愚。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少壯不經勤學苦, 老來方悔讀書遲。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智慧源於勤奮, 偉大出自平凡。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欲求生富貴 ,須下死功夫。

面對挫折你應該想到李太白的《行路難》:

《行路難·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最後一句:相信乘風破浪的時機總會到來,到時定要揚起征帆,橫渡滄海!

當你失意人生路上被汙衊,冤屈委屈時候你讀到于謙的《石灰吟》就會釋然很多:

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當你創業時候,你的才識撐不起你的夢想你就要靜下心來學習,一首國學詩會幫助你。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望嶽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最後一句:一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顯得渺小的群山。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當你人生路上堅持不住的時候你要讀鄭板橋這首詩會頓時精神百倍。

《長歌行》

佚名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當我們年輕時候一定要以學業為主,學習就那麼幾年功夫,記憶力也好,求學求知識的年代,別等到老了一事無成後悔傷悲沒好好讀書。

《臨江仙·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翻譯:不要笑話春絮兒沒有依靠,只要不斷藉助風的力量,我一樣可以上天去!

從軍行七首·其四

[ 唐·王昌齡 ]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信心去完成,不達到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們懷念時常懷念先驅,他們為了祖國不惜從容就義。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後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還有一首岳飛《滿江紅》驅除韃虜,還我河山的壯舉一吐為快。

滿江紅·寫懷

宋代:岳飛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古詩詞說“人生得意須盡歡”,大家看到的都是表面風光,華衣豪車,紅光滿面之類的。也有名人穿著布鞋舔著冰淇淋,一路走來全程被現場直播閃光燈此起彼伏,誰知名人早前到處碰壁的背後艱辛和咬牙堅持?

人生失意時,信心不能丟!!即使面對萬千冷嘲熱諷、翻白眼、借錢無路、討債者踏破門檻,都千萬不要自暴自棄!哪怕只有可伶的一分一毫,也要一步一步慢慢地去重新撿起一絲絲殘存剩下的信心。魯迅先生的阿Q精神,國外的阿甘正傳……靜心下來,好好休息一下,認真總結得失與成敗。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堅信!堅持!堅定!改變!

國學文化精深廣大,放下身心,去慢慢體會國學裡面所描繪的意境,去細細感受作者當時著作的心理和環境。慢慢的,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下,你會逐漸發現和感受到其中的美好。

謝謝。


深圳靠譜


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失意乃是人生常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國學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說,就是國學文化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伴隨著我們每個國人走過了不平常的歲月。

在較早的《周易》裡面,就有明確的表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論語·憲問篇》裡面有“不怨天,不尤人”的表述,都是讓我們堅強面對困境、迎難而上。

在其他的國學經典裡面,類似的語句隨處可見。比如: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指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孫子兵法·九地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道德經·第八章》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

……

所以,暫時的困難根本不算什麼,只要我們拿出必勝的決心、勇往直前,相信最後的結果一定不會差的。


清風明月品國學


人生失意時,先正確理解失,與得。

得與失。捨得。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如意一二。

人生百態,百態人生。

角度理解各異。

吾認為三點。

一,人無賢能,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國學易經,同人卦。

知己知彼,國學經典。

知己瞭解自己,失意時原因。坦然自若,微笑面對現實。

塞翁失馬,安知禍福。

關鍵是自己從失意中醒悟。

傳統文化正能量,

天將大任於斯人也。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

坤厚德載物。

國學文化,博大精深,無窮智慧韜略。

使吾勵志勵耕。

吾深知榜樣力量,鑑史昔今。

孔子,身處困境,失意時君子有固守道德。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盛世開太平。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磨礪。

吾六十甲子與全球股市全息圖。

滴水穿石,鐵棒磨針。

專業過硬,幹錘百鍊。

六十四卦聖人周文王是在獄中,失意時居作。

吾感恩困境,失意時磨難,與醒悟。

君臨天下,東山再起。

吾修身養性。勵志勵耕。

心存善念行尚至善。

吾,正心,正念,正行。

人生苦短,善待親人,善待他人,善待自己。

人間真愛,大愛無疆。

國學經典,醒世警言。

天正,地正,人正,人人敬畏。

心正,念正,行正。神鬼推磨。





起來在遠方


人生失意時也只有積極面對才有出路、活路!國學是華夏精粹,先賢智慧,在你失意時閱孔、孟、老、莊能撫人心靈、修身明智,喻以你前行之動力,如海上燈塔,指引方向;讀諸子百家,習五術、六藝,取儒、釋、道之精華則又如隔空千年與聖賢對話,聆聽智者尊教而渙然一新!

人生百年起伏有之,遇順境,能處之淡然,遇逆境,也要處之泰然;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胸襟,得失看淡盡心而為時往往在你失意、逆境中也能磨練心智、造就人生、創造輝煌!贈李白的《人生江湖》"天下風雲出我輩……皇圖霸業談笑中"與君共勉!








福善易學講堂


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會有失意!

每一個人的失意解決方法也不盡相同!

人生如海浪,總有起起落落,但每個人的狀態又不同,有些人失意時可能通過暴飲暴食來緩解,有人失意了可能旅遊一次就過了,有人可能會去找人喝酒!有人可能就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流浪街頭!有人可能看幾本書也就過去了!我失意時,睡不好覺,吃不香飯,少言寡語,心裡不斷的去想各種如何處理的方法,但都沒用,也不去實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般三天也就不想了,該幹嘛還是幹嘛去!看國學也沒用,我心情好時才能看進去書!心情不好了,學什麼都沒用!

不要用同樣的方法去應對不同人的失意,每個人的生活不同,沒有經過人家的苦,就不要輕易的勸人家!

國學知識確實是有好多做人的道理,但也因人而異!


騎摩托車與書法愛好者


面對失意的人,千萬不要談得意的事;在春風得意的時候,不要忘記失意時的落寞。

對失意的人,不談得意的事,是一種豁達。如果你在他們面前,說起那些得意的事,對方難免覺得你有顯擺的意味,心裡不是滋味。兩者的心情一對比,內心的落寞會憑空增加幾分。

在得意的時候,時時想起失意之時,讓你居安思危。心中常懷危機感,提醒不至於太過膨脹,時時保持警醒,防患於未然,才能避免發生悲劇。

面對失意的事,學會用忍耐來應對,才能不被失意困擾。面對得意的事,要用淡泊的心態應對,才能不被迷惑。

在困境中,懂得隱忍蟄伏,安貧樂道,同時不放棄心中的理想,才能走出讓你走出困境。如果終日在痛苦中難以自拔,只會日漸一日消沉下去。

在順境時,懂得淡泊名利,將榮華富貴看得淡一些,才能不被其所迷惑。否則,在得意時飄飄然,終將導致樂極生悲的下場。

以下四位在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分別從心態、選擇、時機、堅持這四個角度,給逆境中的人提出了忠告,早一天悟透,早一天走出人生低谷

一、“富貴誰人不欲,福祿豈能強求?”

這句話出自北宋名相呂蒙正的名篇《破窯賦》,講的是“心態”的問題。

逆境中的人,最大的問題或者說障礙,往往是自己的不良心態。我為什麼總是不行?為什麼別人比我強?怎麼想也想不通,於是自暴自棄、怨天尤人,陷入惡性循環無法自拔。豈不知“富貴誰人不欲,福祿豈能強求”?只有先接受現實,調整好心態,才有逆襲的希望!

二、“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這句話出自鼎鼎大名的曾國藩,是他對世人的“六戒”之一,談的是“選擇”的問題。

都知道有句話叫“選擇大於努力”,可是如何做出正確選擇呢?曾國藩這十二個字可謂一語中的。名利場上,富貴誰人不欲?所有人都一窩蜂搶著去幹的事情,說明競爭很激烈,先機也已經失去了,表面看是機會,其實是陷阱。所以在利益的誘惑面前,應保持清醒的頭腦。對大多數人而言,深耕自己熟悉的行業,把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做到極致,也是一種成功。

三、“知者善謀,不如當時”

這句話出自春秋名相管仲的著作《管子·霸言》,強調的是“時機”二字。

世界上從來不缺聰明人,也就是所謂的“知者”,但為什麼成功者只是極少數?聰明人善於規劃、謀斷,但若是時機不當,也很難取得成功。而像管仲、曾國藩這樣一開始並不出色的人,最後逆襲取得巨大成功,最大訣竅正在於“當時”二字。

四、“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

這句話出自唐代名臣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關鍵詞是“堅持”。

其實《詩經·大雅》裡也有一句類似的話,流傳更廣,叫“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很多人選擇的領域、時機都沒問題,開局也不錯,卻沒能堅持下去,前功盡棄,這才是最可惜的。做任何事業,能笑到最後的,一定是堅持不懈


雲丘小妖


國學文化是大家庭的精神支柱,統一步調的規序,一種是儒家文化和法家動力,是不同的方向組成統治階級價值觀灌輸的實質,都是不同群體實力的對抗,立足全球觀神州。儒家是內在循環流量,法家是外買財源的法寶。

人生失意時,如何來面對。從去年嚴冬疫情到今至春,全國封閉在自家主動隔離,人生都有失意時,國學文化凝聚團結一致的力量,隨時隨刻疫情變化一目瞭然,有實施者和第一線醫務人員,舉國上下齊心合力,抗疫人生艱難時刻。都作為生命的保障前提認真面對,這就是國學施號力量所在,失意被精疫所盡,有的犧牲了,人民覺醒,國學應循自然,應順規律,應合國導開拓。國學應該是傳播民心的敬仰,組合大眾力量,世界屬於全人類呵護的家園。


雪天無路


先前科舉時代,那些進京趕考的儒生,一旦高中,便會誦讀《四書五經》,以此平復那‘一朝看盡長安花’的喜悅之情。聖人之言,如醍醐灌頂,不可放浪形骸。

然則高中者本就鳳毛麟角,孫山之後的學子又當如何?

《逍遙遊》莊子在這個時候,就會起到平復學子心情,療傷的作用。

莊子不願意做官,楚王相請,也被其婉言謝絕,平生裡思考的,便是方死方生,方生方死的經緯大義。

甚至是蝴蝶與我到底是誰變成了誰?

浪漫主義的思想,使得那些孫山之後的學子,內心深處,無比的幸福。

寒窗十載,無人問,大不了再讀上十年,又有何妨。

莊子就這樣伴隨著中國人走過了秦皇漢武,越過了唐宗宋祖。

即便是名動天下,如蘇學士,白居易,哪一個不是拜倒在《逍遙遊》下,遊赤壁,聽夜曲,撫慰著內心深處的孤苦寂寥。

當年年少,目空萬里,異地創業,以失敗收場。眾叛親離,寢食無著,人生黑暗,幸得於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