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田吉夫

近几年,一些书画界朋友常建议我写点关于瘦金书方面的东西,自己觉得还有欠缺或才疏学浅不敢妄言。前几天随意上网查看关于瘦金书,发现对此关注的人实在不少。究其原因大概有两种:一是2002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宋徽宗的一幅《写生珍禽图》创下中国书画在全球最高价的影响。二是确实有一大批书画爱好者真正喜欢瘦金书。我被酷爱瘦金书法的朋友们所感动,有一位爱好者索性把他搜集的宋徽宗瘦金书和近、当代瘦金书书法作品在网上进行了分类展示.那股认真劲真叫我自愧不如。中国书法网艺术论坛中关于瘦金书方面的文章也实在不少,有一名作者对赵佶的书法从美学和心理学等方面做了一番研究,但由于对瘦金书了解不够,不知道赵佶还写过行书因此切入点不对、文章似乎也就失去意义了。于是,我把从师研习瘦金书二十余年的粗浅体会整理出来,贡献给爱好瘦金书的朋友们,并以此慰籍恩师郝幼权先生的在天之灵。

大凡介绍宋徽宗及其作品的文章都近乎雷同,主要为姓赵名佶(1082-1135)在政治上昏庸腐败,在书画领域是极富才华的艺术家。对人物的定论都是以生性轻佻、放荡无羁、昏庸皇帝等词来形容,一个亡国之君用什么词来表述似乎都不过份,但是否应从历史的观点来评论一个人呢?或许用“不务正业”更为恰当,或许他就不应该作皇帝。宋徽宗之酷爱书画,可谓中国历代帝王之冠。他不仅擅文辞、通音律、精鉴别,其书画造诣置于一流书画家中也卓然出群。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将诗、书、画融为一体的大艺术家。宋代的书法演变以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为代表,在创作上由遵古人的方法后创新使书法得以发展,而在当时来说富有开创新性的人物是皇帝宋徽宗。从他能在书法领域里得到如此成就,我想即使天才不下一番工夫也是不行的。用现代人的观点,巴金老人家对政治不敏感,其精力都用在了写作.那么数学家陈景润当科技组长又能胜任否?当然时代不同了不可比拟,就事论事还是谈谈瘦金书吧。

瘦金书即瘦金体,实为瘦筋书、瘦劲书之美称,也有人称之为绣金书,是人们对宋徽宗所独创楷书的称谓。南宋周密所说的“徽宗定鼎杯,瘦金书。”是较早记载宋徽宗的文字。关于徽宗书法的渊源主要来源于薛稷、薛曜、褚遂良和黄庭坚,这也是至今书家比较一致的认识。其实,徽宗也临过王羲之的《兰亭序》,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难道他的笔笔呼应,凌空取势不是从中获取营养吗?那么他《御鹰图》题字的竖划用笔又是否吸取有颜体的成份呢?其实宋徽宗的瘦金书也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赵佶的楷书《千字文》应为瘦金书的最初代表作。书于崇宁三年(1104年),赵佶时年二十二岁。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其笔直如矢,劲如铁,真可谓铁画银钩、瘦不露骨。结体上纵伸横逸且内紧外延。遵循“书到瘦硬方精神”的古训,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赵佶《瑞鹤图卷》绢本设色 51×138.2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通过中锋把画兰竹叶、竹节、鹤头、鹤嘴、鹤膝之法,巧妙地运用到书法的点线艺术中来。这一作品代表其创作瘦金书的初衷。该书虽为楷书范畴,但因运笔速度较快、顺势而就,字的大小和结构并不完全统一。但法度十分严谨。近来,在计算机字库中出现的瘦金书就是根据此帖完成的,由于原有字数的限制和对瘦金书法的研究不够。作为应用文字,有些字还需推敲。如在字体的大小和结构上视觉不统一,个别用笔不到位。

《秾芳诗帖》,是赵佶瘦金书的又一代表作,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宋徽宗赵佶《秾芳诗帖》卷,绢本 楷书 27.2×265.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这一作品是在其楷书《千字文》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书法结体潇洒,笔致劲健,用笔进一步娴熟、流畅,控制笔势的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从字的大小和结构上基本达到视觉上的统一效果,并在笔画运用上开始追求一些微小变化和厚重之感。这是瘦金楷书成熟的标志。清代陈邦彦曾跋赵枯瘦金书《秾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既是对这一诗帖的评赞,也是对“瘦金书”的艺术效果的很好概括。

此后赵佶的瘦金书仍在不断探索和追求变化上下功夫,并从其他字体中获取营养。他还常根据绘画的布局使书法作品加以变化,不拘一格。从宋徽宗的《欲借风霜二诗帖》,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纸本 楷书 33.2×6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闰中秋月》的楷行到《牡丹诗帖》、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牡丹诗帖》

《瑞鹰图》、《祥龙石图》的向行书过度的行楷,其提按、顿挫与粗细变化,显示出气韵盎然、流畅、飘逸和灵动,同时具有浓郁的书卷之气,这些都代表着赵佶不同时期瘦金书的发展变化.。

赵佶的行书如《蔡行勅卷》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宋 赵佶 《蔡行敕卷》金笺纸 行书 35.5 × 214.6 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已不再具有瘦金楷书创作的初衷,也不再追求楷书的笔画特点,在应用笔法和结构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更加突出用笔的流畅和气势贯通。但从中锋运笔的一些笔划特征和个别结构中还可寻找到瘦金书的存在。至于他的草书,如《草书千字文》是宋徽宗赵佶传世的狂草作品。作于1112年,写在一张整幅描金云龙笺上。是宋徽宗四十岁时的精意作品,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颇为壮观。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等则通过中锋笔韵的变化来展示遥相呼应、气势磅礴的神韵,从而达到抒怀和忘我的最高境界。此时,已没有了瘦金书的痕迹,只有通过中锋笔韵的变化方能寻找一点踪影了。草书的炉火纯青使后世论者给予“丝毫不亚于盛唐时期的草书书圣张旭与怀素”的评价。有的或评为“天下第一草书”,这也无非是人们的喜爱程度相对而言。其实,作为书法每种字体或每个人都各有不同、各有所长。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赵佶《草书纨扇》 绢本 直径28.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瘦金书自北宋宋徽宗创体之后,经南宋、元、明、清,至民国,八百年间未见有习者碑帖面世。传说金章宗写瘦金书可以乱真,郝幼权先生和我曾对《历代帝王书法》一书中,金章宗的字加以研究,认为运笔习惯和宋徽宗无异,且仅一幅作品,未必是金章宗所书。于非闇(1887-1959)是近现代中国画史上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研究与创作的卓有成就的画家,他也写过瘦金书,但只限于临摹题画。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因宋徽宗代表作《千字文》的帖子一直藏于“内府”,解放后才印行,所以他学字时可能未曾见到此帖。也有一些书法大家曾写过瘦金书,后形成了自己风格,但由于完全失去了瘦金的最初创意及笔划特征,那么也就不能在称其为瘦金书了。

《瘦金书唐律诗字帖》的问世,揭开了瘦金书创体以来的新篇章。

浅谈宋徽宗和瘦金书

其主要特点在于继承了瘦金书楷书笔法,吸收颜体等唐帖字体的结构,形成了自己的以疏朗开阔为特点的瘦金书风格。其优势在于其结构相对容易掌握,视觉上比较统一,但又不失瘦金特点,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自徽宗以来少有瘦金习者,主要是因其难,往往因习帖多年看不到成果而弃之。郝幼权先生的字帖弥补了这一缺憾。尽管当时由于身体等原因,此书出版比较仓促,尚有不完善之处。但此帖的作用仍在瘦金书的继承和发展上填补了时代的空白。

郝幼权先生生于1927年,吉林省九台市人,4岁时,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因出身大户人家,其父对政治失去信心,经常有一些文人墨客聚到家中,把酒论诗。先生正是在这样氛围中长大的。读完小学后,他投师当时著名学者刘化郡先生学习书法绘画、诗词、经史等。1950年,郝幼权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任字幕高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首批会员。在中国第一届书法展时,有评论家说他的瘦金书几乎达到“乱真”的程度,被尊为“吉林一绝”,著名书法理论家陈振濂认为:在全国学“瘦金书”的四人中,郝幼权当居首位(参见刘启林教授《古今书法要论》280页)。后来,郝先生把瘦金书传播海外,进而被誉为“海内一绝”,及“当代瘦金第一人”。郝幼权先生曾在《东北三省花鸟画展》上荣获过一等奖。我想他正是因为有诗词、国画、古典文学等方面的资深造诣和文化底蕴,才有今天瘦金书的如此成就。正像他常说的“不学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写不好书法。”

我学书法是从家父抛给的一本柳公权《玄秘塔》入手,后习颜、二王等唐贴。80年代投师被誉为“当代瘦金第一人”的郝幼权先生,为第一个学生,学习瘦金书法、古诗词等。从宋徽宗的楷书《千字文》入手,后对其行、草书认真学习加以研究,由于当时学书常临池至次日凌晨深得先生喜爱,于1992年在长春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赞许我“深得瘦金笔法,雏凤清于老凤声也。”先生还经常对我写瘦金榜书进行鼓励,他曾对我风趣地说:“你若能把瘦金榜书写好那也是一绝,宋徽宗当时也未曾做到呢”。正是先生的鼓励使我的学习不敢怠慢。1999年先生故去后,我也曾得到过著名书法家周昔非先生的教诲,从薛、褚、黄用笔到瘦金书的演变使我记忆深刻,我也曾对此学习并在笔法变化上得以应用。书坛前辈陈启弟先生对我也多有教诲,曾指点我对赵佶的草书多读多练,广纳不同书体,融会把握。2004年,著名书法家姚俊卿先生回长举办70岁师生展时,先生对我的每一幅参展作品进行了细致点评指教,得到赞许和认可。尤其在瘦金榜书上就如何学习和借鉴颜真卿《勤礼碑》、《告身》及王羲之等给予指导。之后,我也常通过电话或信函请教。2005年,长影建厂七十周年之际,又得以先生榜书和多种书体的示范教学,受益匪浅。

现在,我把学习瘦金书法的一点个人体会和学习的经历同爱好瘦金书的朋友进行交流,希望能提供一点参考和帮助。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方家的指教。此为我之所愿,果能如此,足矣!

2005年12月20日于长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