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经》,为天下祈福之第一章


浅谈《道德经》,为天下祈福之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四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道”这种东西可以表述出来,但表述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也可以说出来,但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我们可以称它为“无”,因为它是天地的本始;也可称它为“有”,因为它是万物产生的根源。因此从欲望消解的角度能够揣摩出它的奥妙,从功利性的角度可以探寻它的踪迹,这二者实际上出于同一源头,而名称不同,他们都是很玄秘的,他们玄秘至深,这正是宇宙间一切奥妙的源头。

感想浅谈:

一.一个成语

“无中生有”这一成语即出于此,只是含义变了。

二.什么是道

老子着重强调了“道”是高深的,重在感知,不能较真地一味去找到或看到它,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是凌驾于宇宙中的一种自然之力,即“常无”。但可以利用一些方法探寻它的踪迹,即“常有”,通俗的讲,即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用实验科学的方法,如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方法,用实践为基础的手段去认知世界。

三.应该“有欲”还是“无欲”

老子并没有绝对偏向“有欲”或“无欲”的哪一方

可惜后世太注重“常无”的感知这一层面,而大大忽视了用实验科学的方法去认知世界了,这也就是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自由学者王东岳

就谈到由于中国古代是典型的东亚农业文明,农业的发展导致激增的人口和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产生了矛盾,这就使得先秦乃至之后的先贤们,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处理人伦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个角度上,从而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都是在研究此类问题,忽视了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即一种“重德“文化。这是一种有缺失的、不全面的、畸形的文化。


浅谈《道德经》,为天下祈福之第一章


浅谈《道德经》,为天下祈福之第一章


相反,只是一味注重科学、科技的发展也是没有前途的。用已故著名国学大师曾仕强的话说就是科技是把双刃剑,发展的同时给人类也带来了很多灾难。比如塑料,生产出来但没有办法消解,这是不全面的科学。应发展全面的科学和科技

。因此有观点说西方学者视老子才是科技的鼻祖,好好研究老子,才能找到人类和科技正确的发展方向。


浅谈《道德经》,为天下祈福之第一章


浅谈《道德经》,为天下祈福之第一章


浅谈《道德经》,为天下祈福之第一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