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红楼梦》里,刘姥姥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的地方?

天门山6863439266



越是仔细读红楼,越是觉得刘姥姥这个人物精彩无比。大家一般来说,对这个农村来的老太太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一进荣国府和二进大观园。这两次也可以说是刘姥姥的正传,但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刘姥姥没有进荣国府之前,在家中和自己女婿的一段精彩对话。这段对话,足可以显示出刘姥姥的见识不凡。

书中对刘姥姥的介绍原文是这样的:“这刘姥姥乃是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地度日。如今女婿接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经年老寡妇,既然和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便一心一计的帮着女儿过活起来。这“一心一计”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从后面的一段话完全可以看出,刘姥姥真可谓算得上费尽心思在为女儿一家筹谋。

女婿王狗儿,祖上做过京中小官,由于同姓王,为了攀缘,曾经和王熙凤的娘家祖上连过宗。这事年代久远,王夫人知道,小一辈的王熙凤都不知道。王狗儿如今家道艰难,又秋尽冬初,家中冬事未办,所以心中烦闷,在家喝着闷酒生闲气,这刘姥姥就看不下去了。然而刘姥姥并没有因为住在女婿家,就低声下气、不敢吭声,反而是理直气壮的先教训了一顿:“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多大碗吃多大的饭。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了。”



看看这一段话,说的何等硬气,真是一语骂尽了天下纨绔子弟之不肖啊!这女婿王狗儿自然是不服气的:“你老只会炕头儿上混说,难道叫我打劫偷去不成?” 你看看,这一家之主的男子汉,家道艰难之时,除了喝闷酒生闷气,打骂指摘家人外,能想的办法竟然是打劫偷盗! 刘姥姥仍旧耐心的引导:“谁叫你偷去呢。到底大家想法儿大家裁度,不然那银子钱自己跑到咱家来不成?” 女婿接着又说到:“有法儿还等到这会子呢。我又没有收税的亲戚,作官的朋友,有什么法子可想的?便有,也只怕他们未必来理我们呢!”

我想刘姥姥平日里的“一心一计”应该时体现在时时用心留意上,她不止是要教训一下女婿就算了的,她有详细的筹谋和计划。用她自己的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到了,就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 “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定。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这一段足可见刘姥姥的筹谋精细,“听得说”三个字,说明了这些都不是胡乱猜测,应该是刘姥姥早就在打听探访,今日一篇谋划并非空想而来,是已经打探清楚,觉得实在可行才说出来的。并且经过再三思虑,觉得只有自己这个老太太出马才合理之后,更是义不容辞:“倒还是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这等心态,羞煞世间多少死要面子之人。



在这一点上,刘姥姥的女儿可就比她差远了:“你老虽说的是,但只你我这样个嘴脸,怎么好到他门上去的。先不先,他们那些门上的人也未必肯去通报。没的去打嘴现世。” 一个“打嘴现世”误了多少苍生,世间多少人不都是耽误在了这个词上。无故的自卑心理在作祟,死要面子活受罪。哪里有刘姥姥这样接地气的好心态,哪怕是扮一回丑又如何,能让自己和家人过的舒服才是世间的生存王道。正是这样的心态,促使了刘姥姥后面的三进荣国府。

然而,整部红楼梦读下来,谁又能说刘姥姥是在扮丑呢?尤其是曹公那没有写完的三进荣国府,谁又敢说刘姥姥是低下于贾府这些贵族之下的人呢! 这一段与女儿女婿的对话,让刘姥姥这个村妇的见识谋略一下子高出了许多,也让这个人物一下子活灵活现的立在了那里。先从骂女婿开始,展现了这个农村积年寡妇老太太不卑不亢的态度。骂完之后,再鼓励他去想办法,说明他不是一味的打压。然后再说出自己的筹谋和计划,说明了她的胸中韬略不输于一般男子。最后再挺身而出,亲自出马,更是展现了她通达的性情和看惯世态、不惧炎凉的健康心态。细读下来,才知这个曹公笔下自称没见过世面的农村老太太,可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啊!


云语红楼


1.刘姥姥很懂得感恩,她始终不忘记给她巨大帮助的周瑞家,二进荣国府,拿着一些新鲜瓜果菜蔬送给太太小姐,得知巧姐被她舅舅王仁卖入青楼后,又是卖房、又是卖地,到处向人借钱,终于将巧姐从青楼赎了出来

2. 刘姥姥很懂得包容

贾府很多人都看不起她,但是她并不气馁,还逗大家笑,包容是一种大智慧不斤斤计较,选择放下,不事事记仇,选择饶恕,心胸开阔,格局大,

目光长远,不狭隘

3. 不那么要面子

姥姥的心中,只有生计温饱,根本就没有尊严的概念,对她而言,面子并不重要,放下面子,机会就会多点,才会离成功近一点

4.很强的责任感

面对家庭的困境,女婿没什么办法,只有靠她了,如果没有责任感,刘姥姥不会心甘情愿地坚持在大观园扮演这么个丑角

5.刘姥姥说话很有智慧

刘姥姥说话一般都是降低身份,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和善意,让对方觉得受到尊重,也会更愿意与你沟通与配合

6.学会示弱

比起逞强,有时候示弱反而是能拉近和别人关系的好方法,刘姥姥明知道自己被捉弄,不但没有恼怒,还配合大家,这是大智若愚,王熙凤就是因为她一味地好强,落得个公婆不疼,丈夫不爱的下场

虽然刘姥姥没什么文化,但是刘姥姥用她的智慧,用她的行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过好了一生




紫陌看花始此回


最初读《红楼梦》时,不认可刘姥姥的行为,对她为了博贾家老少的欢心而自黑的行为非常不赞成。时隔多年,对刘姥姥的认识也深刻了,虽然润杨这辈子也成不了刘姥姥,但是刘姥姥身上的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穷则变,变则通。

刘姥姥是狗儿的岳母,与狗儿夫妻一起生活。由于生活困窘,狗儿怨天尤人,抱残守缺,不思变通。刘姥姥便给狗儿出主意,去找王家的二小姐即王夫人请求帮助。

后来刘姥姥两进荣国府,得到了贾府的帮助后,狗儿家终于摆脱贫困走上小康。

二、信息灵通,知己知彼。

刘姥姥和贾府八竿子打不着。是因为王夫人刘姥姥才进的荣国府。别看刘姥姥僻居乡野,可她消息灵通,知道金陵王家的情况。她想寻求王家的帮助,可是王家知道有狗儿这一门亲的只有王夫人的父亲,王夫人和凤姐的父亲三人。王夫人的父亲早已故去,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去外地上任,不在京城,凤姐的父亲死活不知,反正没在京城。在京城的只有王家的二小姐王夫人。她嫁给了荣国府的二老爷贾政。刘姥姥知道王夫人年青时响快会待人,如今,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刘姥姥对王家和贾家的情况非常熟悉,可谓知己知彼。

三、有敢于碰壁的精神。

狗儿姓王,他的祖上做过京官与王夫人的父亲连宗,后来王家逐渐没落,搬到了乡下,与王夫人的娘家失去了联系。可是刘姥姥不死心,认为狗儿是拉硬屎,不肯去亲近王家,故疏远起来。既然王子腾升官走了,便想到去荣国府找王夫人碰碰运气。事实证明,刘姥姥成功了,虽然没见到王夫人但是见到了凤哥王熙凤,得了二十两银子。

四、礼尚往来。

刘姥姥在得到凤姐帮助的第二年秋天,又来到荣国府,带来了地里新摘的瓜果蔬菜。这次进荣国府收获巨大,获得了老太太和小姐少爷的喜欢。带回去一百多两银子,还有点心、药品、衣物等。

五、心地善良,乐于自黑。

因为贾母一见她就叫老亲家,带着她逛大观园,刘姥姥认为她得到了贾母等人的尊重。所以在吃饭的时候,刘姥姥故意自黑,惹得老太太和小姐们大笑不止。

六、侠肝义胆。

贾府落败后,刘姥姥没有落井下石,而是积极帮助贾府,救了巧姐。

现代社会里,做人应该学习刘姥姥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


润杨的红楼笔记


《红楼梦》中,作者经常用对偶的技巧来描写各个人物,比如沉默寡言的薛宝钗对比伶牙俐齿的林黛玉;八面玲珑的王熙凤对比形同槁木的李纨;城府深沉的袭人对比天真直爽的晴雯;更有不拘小节的史湘云对比孤高自许的妙玉。这些主人公都是非富即贵的豪门小姐,共同演戏着古代贵族花团锦簇的闺阁生活,而对于贾母,作者却用了一个乡野村妇来衬托她的雍容华贵,奢华享乐,更要令人拍案叫绝。

刘姥姥与贾府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可是在刘姥姥单方面的努力下,使得刘姥姥与贾府有了密切的关系,甚至后来真的成了贾家的亲家。刘姥姥到底有何通天本事?我们一一细数。

面对困难,努力找到解决办法



刘姥姥原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因没孤身一人被女婿狗儿接来过活,年已是冬初,女婿想到冬天的粮食衣裳都还没着落便唉声叹气,喝酒寻事。刘姥姥看不过,便开口了:“守着多大碗吃多大饭,现今我们在天子脚下,京城中遍地黄金,你只是不会去捡”,刘姥姥此话很有魄力,狗儿倒不屑:“这么容易捡你怎么不去?”,刘姥姥便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当年你们王家在京城成与金陵王家连宗,他家二小姐以前是个响快人,现在是贾府的太太,听说也怜贫爱老、斋僧敬道的,倒是可以走动走动”

刘姥姥在面对问题时,首先便想着如何找到攻克问题的办法,当想到王夫人时,在她看来,王夫人平日里都愿意斋济那些陌生人,怎么会对自己这个连过宗的穷亲戚视而不见?

所以,刘姥姥决定去碰这个运气,为何是刘姥姥?因为女婿女儿年轻,一来拉不下脸,二来老人“打秋风”多少让人同情,反正就算失败了,她也没甚可输的。而且为了增加感情牌,她还带着一个小外孙板儿,第一次进了贾府。



刘姥姥第一次进府时,总体来说表现不错,比如见到周瑞家的、看门的、平儿都尽量往上称呼,在古代,只有官老爷才被人称呼太爷,刘姥姥却对着看门的叫太爷,可知刘姥姥的嘴乖。

而第一次的不足之处是刘姥姥因未与如此富贵人家交流过,在王熙凤面前说话粗鲁了几次,比如“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种话,带有贾府已经败落的意思;又比如称板儿是王熙凤的侄儿,多少显得突兀。在与凤姐交谈中,周瑞家的一直在旁边提醒,写给刘姥姥第二次进府的出色表现打下了基础。

迅速适应新环境,善于周旋



刘姥姥第二次进府时,是因第一次进府得了20两银子,回家添置了几亩地,这年多打了几担粮食,奔着还礼来了。可见刘姥姥是个勤劳又知恩图报的村媪。

谁知这次贾母知道有这么个同龄老人,便想着说话解闷,刘姥姥与贾母正式结缘。

在与贾母等人讲故事时,刘姥姥表现出了她极高的即兴演讲天赋,奇闻怪事信手拈来。在讲到“雪下抽柴”的故事时,贾府南院正好走水。宝玉又要听下文时贾母止住,刘姥姥便投其所好地改了个故事,这个故事主要将一位吃斋念佛的老太太看来得孙的事儿,情节人设与贾母宝玉如出一辙,深得贾母王夫人的欢心。

善于反思前车之鉴,善于察言观色,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能说会道,思维敏捷,都在这里表现得淋漓致尽。

敢于自嘲,不怕出丑



刘姥姥逛大观园那几天,是贾府众小姐最欢乐的时光,愁绪满怀的黛玉这几天笑颜逐开,最夸张时候甚至笑到揉肚子。而这正是刘姥姥自嘲卖丑得来的成果。

对于王熙凤和鸳鸯的暗示,刘姥姥难道不知道要拿她取乐吗?但刘姥姥很乐意接受这份差事,因为她非常准确地认识到自己目前的位置,她就是贾府的“女清客”,主要供这些豪门小姐公子取乐开心的。

刘姥姥第二次离开贾府时,收获颇丰,除了王夫人王熙凤给的一百多两银子,还有贾母的金锞子,更有名贵的布料和贾母给的药物,各位丫头给的衣物食物等等。这一次刘姥姥的表现堪称完美。

侠肝义胆,知恩图报



红楼未完,但我们知道刘姥姥还会第三次进贾府,而且是在贾府被抄后。由第五回巧姐的判词来看,巧姐最后被“狠舅奸兄”卖给了烟花柳巷,但最终巧姐成为了板儿的妻子。巧姐是如何逃出烟花柳巷的?我想与刘姥姥有莫大的关系,更令人敬佩的是,刘姥姥还能接受一个勾栏女子作为孙媳妇,这得忍受多少嘲讽和讥笑?所以第六回刘姥姥跟王熙凤“打秋风”时,脂批: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

刘姥姥一介目不识丁的乡野村妇,却能两次贾府成功得到款待,这与刘姥姥超凡的入世智慧不无关系。而刘姥姥最后的知恩图报,忍耻负重更给《红楼梦》的悲凉色彩添上一抹暖意。


微影悼红


刘姥姥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我在讲的时候我会把她与《红楼梦》里其他人做个比较,这样大家印象就比较深刻。

刘姥姥是个“厚脸皮”的人,做人要“颜厚”

大家都知道,刘姥姥家收成不好。所以她叫她的儿子王狗儿去找王家救济。他儿子放不下这颜面。(王家可是有名的四大家族,你一介贫民就打着“亲戚”的招牌去上人家权贵的府上。姑奶奶到时没见到,就提前被小厮轰出去)



刘姥姥就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她就把老脸豁出去了,带着板儿去王府。

于是刘姥姥带他进城,找至宁荣街.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 ,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众人打量了他一会,便问"那里来的? "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那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那些人听了, 都不瞅睬,半日方说道:"你远远的在那墙角下等着,一会子他们家有人就出来的. "内中有一老年人说道:"不要误他的事,何苦耍他."因向刘姥姥道:"那周大爷已往南边去了.他在后一带住着,他娘子却在家.你要找时,从这边绕到后街上后门上去问就是了."

刘姥姥懂的讨人喜欢,深谙世故

后面更好玩,刘姥姥有一回进大观园和贾母一起玩。嗯…大家都知道这剧情了。我就直接给大家看看,可爱的刘姥姥卖萌扮丑。



”老牛老牛吃饭大如牛”

人家刘姥姥都是笑脸迎人,就算遇到不好的事情也能马上把自己心情调节好





是不是啊😁,真的你别看她这样。人家情商可高呢😋放在现代也是位讨人喜欢的老婆婆,而且她心地善良有恩必报,将凤姐的女儿巧姐从青楼里赎出来。送大家一个萌萌哒的刘姥姥😋😋😋


红楼梦中客


刘姥姥是红楼梦里少数底层人物的代表,并且是外来的代表。她的出现好像一个闯入者的角色。给这部书带来了一个鲜活的人物,通过她我们看到了作者眼中的一个有血有肉的农妇型像。那说说她的性格特点!我觉得有几条,一、姥姥是个有行动力和勇气的人。现代社会,很多人因为各种因素,成了拖延症重症患者。除此之外 不愿意改变自己,也没有改变的勇气。而刘姥姥作为一个乡间妇人,却是个实足的行动派,勇气满满。本来一家的生计在传统社会(哪怕是在当社会)更多的被认为应该是男儿担当的,所谓男主外,女主内。她一个老妇人却担起了家里的责任重担!拉上板儿就跑来贾府,在当时,别说是女人,男人可能也不具备这样的勇气和行动力!而正是她的勇气使她最终赢得了第一次进贾府,凤姐给的银子。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接济,使得她有了第二次进贾府的机会。

二我觉得,姥姥是个重情义的人。在我们现代社会,往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淡漠。新闻经常会报出徒弟手撕师父这类的事件。而刘姥姥第二次入贾府的契机来自于她的知恩图报。虽然是家中菜地里的不值钱的瓜果桃梨,但是她的心意毋庸置疑。于是这份情义又为她赢得了更多的回报,包括会贾母、游园、赴宴等等,到最后得到贾府上下的各种礼物和馈赠。也是这第二次的因果,造成了最后,巧姐成了这十二金钗中算是幸得善终的一位姑娘。想来这个人物也是曹公在写的时候,有所感念的一个人。


廖花花


刘姥姥是《红楼梦》所有人物当中比较奇葩和另类的一个人。从出身上看,她根本就不是大家族的主子奴才,而是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妇!从为人品味和喜好看,她没有那么多雅趣,没有那么多知识和文化,因而影响到她的言谈举止也非常乡野粗俗。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硬生生地插入大观园诗情画意的生活,并且在后期贾府被抄后还承担起改变巧姐命运的重大责任。

那么处处莺莺燕燕、整日烹茶观花的《红楼梦》为什么会闯入这样一个不和谐声呢?这个普通的农村老妪,又是如何能够走进钟鸣鼎食的封建大家族,并且还起到了关键作用呢?刘姥姥的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呢?小编将为您一一道来:


一是她有不同凡响、更高层次的见识。虽然她没有什么文化,也没受过什么教育,但她的敢闯敢试的个性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促使她能够跳出传统思维,能够不按照常理出牌。当时她住在女儿女婿家,还有2个外孙(女),5个人落吃山空没钱过年。女婿没有什么能耐,只在那里长吁短叹她却认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想起女婿家的祖上和王夫人家是连过宗的,如今也可以赖着脸皮去走动走动,万一还能得些好处,毕竟“他们家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这就是她能够从一些细枝末节和平常不注意的线索当中发现机会,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跳出问题来解决问题,进而提升了解决问题的层次,在纠葛之外寻求他法,往往使得困扰她的现实问题迎刃而解。

这也就是她看问题的一个角度和高度的问题,也代表了她丰富的人生阅历可以用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向上。就这一点来看,为什么我们要尊重年长的人?因为有一些问题我们可能没有经见过,不知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


二是她敢于尝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她不怕颜面扫地,甚至也可以做到不惧节操碎了一地,而努力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她是一个普通的社会底层人民,她本来去贾府就是为了能够得到一些赏赐,来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她对于自己的处境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不惮于承认自己的低微和卑贱,厚着脸皮到各处去央告,虽然她也胆怯,她也想退缩,但是还是一次又一次鼓足勇气向前闯。

女婿不敢去她去;被看门人奚落,她照样厚着脸皮求人家;说出的话,虽然被周瑞家的、王熙凤心里面瞧不起,但毕竟,她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一进荣国府的时候,就拿回了20两银子,趾高气扬地回家过年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面曾经有一句话说,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有锁链。那意思就是说,凡是一个无产者,只要敢于迈出这一步,他所有的获得其实都是没有成本的。刘姥姥这一遭走的就是这样的一条路,只要走出去,她就有了成功的可能,她能见到凤姐,当然首先要依靠那位善良的看门人,还有周瑞家的帮她指引,但是如果她自己不走这一遭,这些人也帮不上什么忙的。所以,要想改变自己的处境,必须敢于做大胆的尝试。


三是她的演技好,善打感情牌。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带了她的外孙板儿一同去。板儿是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子,长得聪明可爱,但又懵懂无知,所以板儿所有的举动全部是发自内心的本真反应。纵有一些错处,别人也会原谅这个可爱又可怜的孩子。有过给一些乞讨人施舍的经验的人都知道,凡是有一个可爱的小孩子在旁边,我们都会大生怜悯之心,救济的举动也变得自然而然。

此外,刘姥姥本人说话又非常得体,察言观色能力比较强,又会不吝惜各种褒义词语赞扬别人,能够深入体察别人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所谓情商非常高,让人心生好感,她也就自然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在营销方面,倒是给我们上了很生动的一课。

四是她善于维护经营已建立起的人脉关系。本来第一次搭上了和贾府的关系以后,贾家也不过是当作打发要饭的叫花子一样施舍了她,过后,也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但是,她可不能断了这好不容易搭起的人脉关系,这关系可非同小可,简直是她全家人的命脉呢!于是,她厚着脸皮第二次来贾府。

这第二次来呢,她就带了东西来,把自己手中可以掌控的资源与贾家做了适当的交换,一则是有来有往,礼数上才显得不亏欠!二则是可以借此继续深化经营关系。她把自家田地里产出的一些新鲜瓜果带过来,孝敬贾家的这些小姐们、公子们来尝尝鲜。其实东西不在于多与少,也不在于贵与贱,而关键是在于这份心!


刚好她的这一举动,被贾母知道了,于是她的机会就来了,贾母正缺一个和她说话的年纪相仿的老年人,于是,就留她在贾府住几日,顺便还带她去大观园里面逛一逛,让她讲一些田间村野的新鲜事,来给贾母解闷!


贾母作为贾家的最高权力者,她的喜好也会左右了贾家所有人的行动,于是鸳鸯和凤姐首先就高看了她一眼,把她留下来。刘姥姥呢,就为进一步争取机会创造了条件。这一次她带回去了一车东西,有玩儿的,有吃的,有穿的,有用的,简直是风光无限。这又对我们经营深化客户关系,做好外围多样化、综合化营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五是她善于挖掘自身优势,为别人提供价值,从而获得自身利益。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她知道在这场大聚会当中,自己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能够怎样体现自己的价值。她完全可以无视自己的所谓尊严和薄面,竭尽所能取悦她的财东们,进而为自己争取利益!当然,她还是有底线的,并不会卑鄙下流,或者是侵害别人的利益。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者是都能够获取现实利益互换,或者是一方能为另一方带来一些心理上的愉悦感。刘姥姥本身是没有钱的,属于贫苦一族,她不可能有什么资源能够跟贾府进行互换,于是,她就在和贾母等人一起逛大观园的时候,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在鸳鸯和凤姐的赞同提议下,扮演一个小丑的角色,演技高超,别具一格,用她朴实无华、乡间野趣的诸种表现,博得了大家的欢纵笑声,活跃了大观园气氛,给所有人带来了愉悦感,就算是林黛玉取笑她“母蝗虫”,但毕竟,她的到来也给大家的平淡生活带来了一些别样的刺激,让大家回思谈论。

更关键的是,老太太非常高兴,这样她的目的就达到了,即使是来打秋风,也不让人讨厌,而且给别人带来了一定价值,别人也会愿意把自己的利益让渡给她,这也就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反观我们现代人,有一些人非常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他自己又不愿意让渡任何利益,或者他自己对于别人没有一点点用处,那么你又凭什么让别人来帮助你呢?


六是她非常重情义,知恩图报,有正面教育意义。刘姥姥虽然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是她基本的做人准则、为人处事的道理是知道的,而且能够在任何情况下自觉自愿按照这一准则办事。因为两次进荣国府都得到了凤姐的格外照顾,在贾家失势、凤姐病死、贾家各自飘零之后,她便能够倾尽全力去寻找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并最终把她从烟花柳巷当中救出来。这一方面体现出了佛教的因果报应果然不错,同时也体现了深植于普通老百姓心中的为人之道,也展现出作为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村妇女身上的善良淳朴的美德,也对富贵人家的势力和人情淡薄作出了讽刺和鞭挞!对我们为人处事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正是因为,刘姥姥后来的做法,使得她这个人物形象非常丰满、立体,也使得她内心深处的闪光点非常突出。在人物塑造上,刘姥姥完成了一个从可怜、可笑到可敬的角色的转变!符合人物形象的多面性,也体现了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法。刘姥姥在《红楼梦》的整个章节当中,虽然出现的次数很少,戏份很少,但是人物所展现的光芒和带给我们的启示却是很大的,大多数读者都记住了这个人。


冰珊醉红楼


刘姥姥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

首先就是世事练达皆学问。曹雪芹在第五回说出: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尽管传统文化都是极其鄙视这种观念的,连小小年纪的贾宝玉看见这句话,也是避之不及,连声称俗。但是但凡可以依靠自身能力立足于世的,没有一个人可以免于“世事练达”这个入世必备条件的。包括饱学之士薛宝钗,包括首席执行官王熙凤,也包括文盲刘姥姥,当然更包括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成功人士。

刘姥姥在“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方面是绝顶高手,这与人品无关,只与出身和经历有关。林黛玉,贾宝玉之流没有必要明白人情世故,他们需要的只是风花雪月和诗情画意;薛宝钗,王熙凤要想立足于她们所在的圈子,必须明白人情世故;而刘姥姥无疑是最明白世事皆学问的人了,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主要地方。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她知道自己的处境,她知道自己应该出现在什么时候,她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话,这是自知之明。

其次,实际上刘姥姥还有极高的情商。在严酷的现实生活中,她不得不收起所谓的人格尊严,迎合大观园内的乐善好施,去讨得一点生活资助。谁如果依次取笑刘姥姥低三下四,那么他就是极其不成熟的,迟早要遭遇“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要体会一下“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困窘境地的,因为生活和人生,不只是你眼前的一片光明。还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沧海桑田的演变,就如若干年以后的王熙凤之女——巧姐。

刘姥姥进大观园,唯一没有取笑刘姥姥的,可能只有薛宝钗了。贾母的笑本质上也不属于取笑。

总之人情世故是适者生存的生存之道,而非人生追求。


哥不猜想


这个问题之前我写了一片文章的,这里简单摘要下。

第一个就是忍辱负重,刘姥姥进荣国府打秋风目的明确,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所以她可以忍受贾家上下对她的嘲弄,把自己当一个小丑一样的去对待。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说出来。刘姥姥第一次见凤姐的时候还“臊眉耷眼”的,这次就这样流畅,可见之前刘姥姥是有心理准备的。被羞辱,没关系。我带着目的来,就要带着结果走。我越让你们嘲弄,越卖力,给予我的补偿也越大。刘姥姥掐准面子才是贾府上下最在意的。果然她押对了宝。

第二个就是知恩图报。刘姥姥倾尽家财回报凤姐,救巧姐儿。只因为凤姐在利用了她取乐之后,能向她道歉。这是凤姐唯一一次对她的尊重。至于向贾府打秋风,刘姥姥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忍辱含垢得到的。并不欠贾府什么。

第三个就是会说话。尤其是个巧姐儿取名字的时候。刘姥姥用了全部肯定的句子,既打消了凤姐对女儿生辰的疑虑,又坚定了对新名字的信念,最主要还给了凤姐对巧姐未来的畅想,免除了后顾之忧。

刘姥姥听说,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她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她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她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都从这‘巧’字上来。”

肯定句的运用,是能消除她人疑虑的最好的方法。刘姥姥一番话全是肯定句。这实在高明。

其实刘姥姥还会来事儿,对周瑞家的很客气。得到银子后愿意拿出来送周瑞家的。这对穷惯了的人来说是很不容易的。懂得察言观色,见风使舵。见大家喜欢听故事,救胡诌了美女雪中抽柴火的典故,成功引得贾宝玉注意。后期的成化杯没有这一段,贾宝玉也想不起来。至于奉承贾母,捡贾母爱听的来说。刘姥姥更是得心应手。

感兴趣的不妨关注本人去查看之前的

红楼梦—刘姥姥身上四个优秀品质,每一个都让我们终身受益


君笺雅侃红楼


刘姥姥虽是红楼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她身上却有许多值得人们称道的地方。

一,看得透世情。刘姥姥是积年的寡妇,依附于闺女婿过活,当闺女婿王狗儿因无钱过年而寻是非时,她却找到了一条出路,并给王狗儿分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你看看,对人情世故,看的多么透彻。既知前情,又知现状,敢推未来。结果也如刘姥姥所求那样,得了二十两银子去。

二,舍得下脸皮。二进荣国府时,刘姥姥投了王熙凤的眼缘,得了老太太青眼,留刘姥姥住一天,老太太也想与她聊聊,让她住一天。为了讨老太太高兴,凤姐拿刘姥姥寻开心,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刘姥姥明知道大家打趣她,她还厚起脸皮自黑:“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游园时,鸳鸯和凤姐合计着让刘姥姥频频出丑,刘姥姥也有心讨好,不断的说出些惹众人哄笑不断的话来,行酒令时更是高潮迭起,刘姥姥与凤姐、鸳鸯组成绝妙搭档,配合默契地演出了一场小品。待贾母这边说“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鼓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愣,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贾府整个儿一片欢天喜地,喜气洋洋。让众人笑出各种姿态来。这一次,刘姥姥得了一百多两银子,又得了衣服果子等东西回去了

三,卑微而不自卑。刘姥姥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位会地位卑微,但她并不自卑,相反,她贫而不贱,本色做人,坦荡行事。这正如鸳鸯行酒令后向刘姥姥道歉时刘姥姥说的那样:“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老太太开个心,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刘姥姥看得很清楚,既是来求人怜悯的,人家舍得了银子,她装痴卖萌又算得了什么,由此看来,也不过是一种相互满足的关系罢了,谈不上谁利用了谁,谁耍弄了谁。

四,知恩图报,为人仗义。刘姥姥得了贾府的恩典,过上不错的日子,虽然王夫人流露出不让她再进贾府的意思,她仍然时刻关注着贾府。当贾府遇难,她得知后第一时间便奔赴贾府,刘姥姥去牢里探望荣国府的主子,听说巧姐被贾蓉王仁等卖进妓园,她又来回奔波,凑足银两,救出了巧姐,并将其抚养长大,嫁给了板儿.

此外,刘姥姥还具有务实,能言,善思,且善于察言观色,揣度人心等特点,这些,于一个乡下老太太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优秀特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