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河南挖出蘇妲己墓,揭開封神榜妖婦的真面目,被我們冤枉數千年

河南挖出蘇妲己墓,揭開封神榜妖婦的真面目,被我們冤枉數千年

引子

自古以來,蘇妲己就被當作是禍亂朝綱、紅顏禍水的代名詞。在民間傳說中更是將其被妖魔化了,再加上《封神演義》的廣為流傳,蘇妲己逐漸固定成了臉譜化的妖婦形象。然而小說和傳言畢竟不是真實的歷史,那麼歷史還是那個真實的蘇妲己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河南挖出蘇妲己墓,揭開封神榜妖婦的真面目,被我們冤枉數千年

01

在上個世紀初,河南安陽曾經挖出了一座古墓,墓中的陪葬器物非常豐富,有明顯殷商時期的特徵,據此考古學家判斷這座古墓為商朝的古墓,距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通過進一步的發掘,專家有了重要發現,根據陪葬器物上的銘文記載的信息,專家判斷這座古墓的主人正是著名的商紂王,而在他大墓的兩邊就埋葬著姜王后和蘇妲己


專家根據墓中的信息得知,在商紂王(帝辛)繼位初期,那個時候商還是當時最強的部落,至於後來將其覆滅的周,此時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小部落而已。在紂王繼位初期,經常發動戰爭,兼併了很多部落,實力大增,但是也因此得罪了其他不願意服從的部落。最後,在一系列的戰爭之後,商終於支撐不住,最終滅亡了。

河南挖出蘇妲己墓,揭開封神榜妖婦的真面目,被我們冤枉數千年

根據墓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發現,在商朝時期,女子並沒有什麼話語權,在軍國大事上更是沒有發表意見的資格,因此在殷商滅亡的過程中,僅僅身為紂王后宮中一名普通妃子的蘇妲己,顯然起不到什麼太大的作用。

02

按理來說,隨著商朝的滅亡,蘇妲己也就應該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命運偏偏選中了這位數千年前的普通女子,她的名字隨著各種神話傳說逐漸家喻戶曉。那麼蘇妲己的形象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呢?難道僅僅是因為巧合嗎?

河南挖出蘇妲己墓,揭開封神榜妖婦的真面目,被我們冤枉數千年

其實除了蘇妲己墓中的信息之外,在史書上也對她有過記載。比如在《竹書紀年》以書中,就是這樣說的:“王師伐有蘇,獲妲己以歸。”又如《國語•晉書》記載:“殷辛伐有蘇,有蘇以妲己女焉。”通過這兩段記載,我們可以得知,當年商紂王率軍討伐一個叫有蘇的部落,而蘇妲己正是這個有蘇部落族長的女兒,因為敵我實力懸殊,蘇妲己的父親不得已選擇讓自己的女兒嫁給紂王,以此來換取部落的平安。

此時的商紂王已經年過60了,而蘇妲己則只有16歲,是真正不諳世事的年紀。這樣的記載也見於蘇妲己的墓中。此時的紂王已經不復當年的英明神武,逐漸變得昏庸起來,他愛好飲酒,經常喝的爛醉如泥,國政也逐漸擱置了下來。而他在這一時期所做的一件事,則為商朝的滅亡埋下了隱患。

河南挖出蘇妲己墓,揭開封神榜妖婦的真面目,被我們冤枉數千年

在商朝末期,周部落尚效忠於紂王,此時西伯侯還在朝廷為官,由於宮廷的權力鬥爭,西伯侯獲罪,被紂王軟禁了起來,最終絕食而死。至此,周部落與商朝結下了矛盾。在西伯侯死後,他的繼任者姬昌開始勵精圖治,實施仁政,周部落的實力大增,並且得到了周邊各部落的支持。後來周部落聯合其餘部落一同發動了對商朝的戰爭,並最終滅亡了商朝。

由此可見,蘇妲己非但不像人們口中所傳言的那樣不堪,她的行為甚至可以媲美代大唐和親的文成公主等人,可以稱的上是大義凜然的女中豪傑了。

河南挖出蘇妲己墓,揭開封神榜妖婦的真面目,被我們冤枉數千年

03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蘇妲己最初的形象是正面的,為何會變成如今的模樣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古代王權至上的思想。

  • 眾所周知,商朝時期是男權社會,男子有著遠高於女子的權力,而作為一國之君的王更是有著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在禮樂制度完善的周代,史官自然也就不敢將商朝滅亡的原因歸咎於“君權天授”的紂王身上了。在這種情況下,無關緊要的小人物蘇妲己就成了這個替罪羊。

二、漢代的刻意抹黑。

  • 漢代是蘇妲己形象轉變的另一個重要時期。在漢代,自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成為了社會的主流。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人們對禮制健全的周代十分嚮往,同樣的對被周朝所推翻的商朝則會可以抹黑。在這一時期,紂王被描繪成了無惡不作的昏庸君主,而他身邊的蘇妲己自然也成了人們口誅筆伐的對象,在這種刻意的抹黑之下,蘇妲己的形象完全改變,最終成為了今天的樣子。
河南挖出蘇妲己墓,揭開封神榜妖婦的真面目,被我們冤枉數千年

隨著蘇妲己之墓的發掘,她的廬山真面目最終得以揭開,被我們冤枉了數千年的蘇妲己,也終於可以沉冤得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