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班级学生成绩不好(与别班的均分差2分),这样能说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行吗?

乖乖的Jane


因为平均分差2分,就硬要怀疑自己教学能力不行,这纯属庸人自扰。不过看您如此自责,就知道您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好老师。

第一,以平均分高低评价老师教学能力缺乏科学依据。

影响班级平均分的因素很多,比如分班的基础成绩,班级学习风气,学生的考试状态,老师的教学状态,老师管理的松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阶段性考试,有的老师会讲到原题目。

平均分是一个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的反映,它并不能真实反映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就像我们教师工资全国年薪平均9.24万,可是我们许多老师真的有那么多吗?平均分和这个平均工资的性质差不多。

第二,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许多方面,并不仅仅反映在平均分上。

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处理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提优转差的能力等等。平均分所占比重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在评价教师方面,俄国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鉴,比如他们评价语文老师,就是看这位老师上完课之后,有多少学生到图书馆借阅相关的书籍。

日本在老师评价方面也非常有特色。日本对于老师的评价,是入行难,据说,能够拿到教师资格证的只占申请人的5%;但是入行之后,评价则相对宽松,只要能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就算合格,并不斤斤计较成绩。

我们国家其实也有相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准公布学生成绩,不得以成绩评价老师教学能力。江苏省南方某校一年因为一位高三老师平均分低于同类班级,遭到调整。这位老师一纸诉状把学校告上法律,取得胜诉。

第三,一点建议:分散注意力,减轻压力,多做一些能够提高自信的事情。

从心理学上讲,像您这样的老师属于“外烁型”人格,即特别在意外界的评价,为人处事甚至会放低身段,屈意讨好别人。其实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建议您平时多做一些能够提升自信心的事情,比如说参加赛课,撰写论文,进行文学创作,积极为学校多做一些公益性劳动等等。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提升自身的价值,获得他人的认同,可以使您自己获得幸福感、满足感。

综上所述,人生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努力。当您把一个学生由差生变成优生,当您解除一个学生心理的困扰,当您帮助一位父亲或者母亲和他们的子女能够和平相处的时候,这些都是您教学教育能力的体现。

胸怀宽广一些,大度一些,当您的眼睛只是紧紧盯着那点微不足道的平均分,那么您的眼睛里就没了“学生”,只有考试的“机器”了——师生的裂痕将由此而产生,甚至会演绎成你所看到的教育上的一些悲剧。


青衫李探花


班平均分差两分,这是在正常范围之内,不能完全说明老师教学能力有问题。

老师的教学业绩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学生的整体水平、班风学风、教师的教学艺术、专业知识、敬业能力以及班主任的管理等等。

以2014年为例,我任教初三(1)、(2)班的物理,每次考试初三(1)班的物理班平分都要比(2)班高2分左右,但平心而论,我在(2)班所花的时间和精力都要比(1)班多,教育教学方法也比在(1)班用得多,但始终考不过(1)班。

在中考中,我两个班的物理成绩分别位于片区第一和第二名,但还是初三(1)班比(2)班要高2分多。我也不断分析原因,这应该不是老师的教学能力问题,可能与学生的整体素质、班风学风有关。

当然也存在一小部分老师教育教学能力不强的问题,如果一个本身很优秀的班级让他去任教,也有可能考不出好的成绩,这就需要老师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多学习,争取早日变成教育教学骨干!


Lance课堂


均分很难说明问题,如果班上有几个尖子生,均分很容易被拉高;班上有成绩特别差的,均分很容易降下来。而这两类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讲,受老师影响不是特别大,所以说这种评判标准是不全面的。

好的教师应当是可以让全班大多数学生都达到一个基础的水平,均分是一方面,标准差也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很少有人去关注它。教育不是自然科学,在数据之外,具体情况也应当考虑到。

比如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就有一个学生天生智力比较差,因此他每次考最后一名我们也觉得不足为奇,当时不知道有没有把他算进我们班的成绩里面。我想应该没有吧,不然老师为什么都不管他呢。如果说把他算进班级成绩,我们班的均分显然会比其他班低很多,但这并不能说明教师教学能力有问题。另一方面,教师把他放弃也是不合适的,脑瘫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他只是智力差一些,教师更应该挖掘他擅长的东西,促进其发展。我们当时班容量也挺大的,68人,老师应该也没有精力去管这么多吧,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就此打住,回答完毕。


翩然絮语


姑苏讲堂,专注于教育类问题的解答。欢迎关注。

我们显然不能只以这样的标准来评判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高低,这样太过于片面而不近情理了。就拿我自己上高中时的老师做例子,那时候我们班(物生班)的语文均分始终提不上来,总是垫底(别的物化、物生班都比我们好),于是调了一个刚刚教完毕业班的优秀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老师很认真很辛苦,我们的语文成绩才终于达到了中游,有时发挥还会失常,但却难于更好了。

如我上述,这种问题背后有多种因素,绝非老师一人的问题,可能性存在于这个班是什么特长班,以及这个班这一科原本的学习情况等等可能原因,我这一个例子是举不尽的。但我们能从中看到做老师的无奈,他接手时这个班在这个方面便有所欠缺,孩子们对于这门学科又不甚喜爱与上心,他辛苦工作的同时还要承受一些家长与外界人士的质疑、批评,并不是没有优秀的学生,可是大伙的水平良莠不齐导致均分水平难以提高怎么能只怪老师呢?要知道一个人考了不及格就能拉一个班平均分一两分呢。

你可能说高中存在分科,那小学和初中呢?小学和初中的例子只会看得更加明显,我小学初中时几乎每个老师都同时教两个班学习,不少老师他自己教学的两个班就会存在这“永恒的差异”,两个班总是相差一两分,三四分的,他同样地教学,难道均分有差异全是他的错?当然也不排除有些老师,他自己虽然满腹经纶却苦于无法把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他这是疏于教学方法与技术的学习和精进。

依我所见,我们去评判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高低,我们不能只看平均分这一项,我们要多面、理性地分析,从学生自身对学科的喜爱度,班级学习氛围好坏,偏向文还是理,均分。



姑苏讲堂


今天晚上孩子跟我讲今天老师让他们考了一次试,毕竟快期末考试了,各科最近往往会以几种做试卷的方式进行查漏补缺。然后孩子跟我讲,他的同桌只做了二十分钟的卷子,第一面还没做完就不做了,而且自己玩自己的去了,孩子劝他继续做做别放弃,结果人家就是不听劝。

这个孩子本质一点都不坏,就是因为家庭问题所以孩子太爱玩、太不爱学习了。

他一个人就可以把整个班级的一科平均分拉下来——比如全班平均分90分,那么他自己也就能考20-30分。班级一共也就是四十出头个孩子,他一个人几乎就可以完成题主你说的这“2分”的差距了。

(这里出一道数学题:一个班有45人,某次考试平均分为90分,其中小明考了20分,问如果不算小明,其他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

如果再来一位这样的孩子,那么就可以轻松突破“2分”的差距!

比较幸运的是我孩子班只有一位这样的孩子,其他孩子虽然也有成绩不好的,可是不会这么差。一般也会考个40-60之间的。

所以孩子班的这科平均分在全年级甚至是全区都是排名相当优秀的,他们平均分最多的时候可以超出另外的班6、7分!同理!这个分数看上去挺恐怖的,可是对照我上面那个例子,也不过就是3-4名孩子就可以“轻松”完成的事儿而已,很容易不是吗?

而我们也都上过学,有没有发现即便是所谓的“平行班”一样会出现成绩好与差分布不均的情况?

我孩子的同桌几乎就是年级比较排名靠后的(他有一科还可以,能及格,所以总分还不至于垫底),而我孩子年级前茅——这都是同样的老师教出来的!我不承认我家孩子比他同桌更聪明,甚至我还觉得那个孩子更有灵性,但是我承认我们两家在家庭教育上差的比较大。

所以题主的问题在我这里可以给出一个结论:平均分只差了2分的情况,根本证明不了老师的教学能力不行!

说到这里,上面的那道计算题做出来了吗?

好成绩怎么来的

其实看我的这段分析,可能你以后都不会再问这样的问题了。

孩子的“好成绩”你不会真的以为都是因为老师的缘故吧?

事实上就即便是在一些人为的、刻意的挑选出来的“重点班”里一样会有人成绩表现的并不够难的好,在这个班里一样会呈现成绩的“正态分布”情况。

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老师都是同样的老师,教授的内容、提出的要求、布置的作业等等都一样,那么为什么还有成绩上的差异呢?

1、孩子自身的差异。

学习成绩不但受到了天赋影响,也会受到后天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的影响,这点我想大家都会比较清楚的,即便是同样做完一样作业,由于天赋、态度、方法以及习惯等不同不同人的收获其实也是大相径庭的。久而久之这种不同就很容易在“成绩”上体现出来。

2、老师(学校)

水平高的老师自然会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学习,但是学习的主体是人,而不是“机器”,是人就会出现“适不适合”的问题,就跟我们成年人喜欢谁讨厌谁一样,孩子也是会出现认同一个老师或者不认同的情况。

而且老师的能力很多时候是对于那些中等以及中等偏上的学生最容易体现价值——这点主要是因为不能因为成绩差的影响大多数学生的进度和不能因为成绩好的而让另外的“大多数”跟不上。

你一定要记住一点:任何一位老师,如果说他讲的是“一碗水”,那么他一定储备了“一缸水”,不是不把这一缸都倒给你,主要是因为这么短的时间里,你也装不下这么多啊……

3、家庭教育

一说这个有些家长就不爱听了,可是这个真的是有影响的而且影响还特别的大!无论你是否承认。

我们只需要做一个对比就行了:从小到大,有哪位老师带自己孩子的时间能够比父母还要久?咱们不抬杠,别说那些留守的极端情况,就说普通的就行了。而任何一个老师他再教育还的时候是一对几十,而且他的教育中心肯定是以“讲课”为主,至于孩子做作业、复习、提高等等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或者老师不在的情况下去完成的。

所以无论承认与否,家庭教育中给孩子养成的种种习惯和能力会一直都影响着孩子们的。

除了这些其实还有别的,不过只说这三个主要的就已经足够了——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因素很多,当你觉得孩子的成绩不能够让你认可接受的时候,先不要着急找人背锅,你越是着急把锅甩给别人,我反而觉得问题十之八九是出在了你的身上!

所以这种事情,还是综合分析一下更好,会更有利于解决问题,您说呢?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当然不是,当然作为学校领导,在分析各个班级教学成绩以及未来教学计划的时候会作为一个参考数据,但是作为个人来说,并不能说明这个老师教学能力不好。作为一个学生来说,我总感觉优秀的老师不一定适合你,适合你的老师也不一定是大家口中的优秀老师。

我从小学开始,那个时候我们那边条件很差,小学1-4年级都是一个老师教,那个时候也考学习语文和数学,其他的课程都是闹着玩的,我们老师是大家口中的好老师,当时我的成绩也可以,但是其实自己也是糊里糊涂的,只是可能小学简单,加上我们人少,没有有力的竞争者,所以成绩都是可以的,后来三年级暑假的时候,我们老师跟其他学校的老师两人是很好的朋友关系,我们学生并不知道这是个人行为还是学校的行为, 反正暑假期间就我们班跟那个老师的班我们两个班一起去他们学校补课,在那里也就学了不到一个暑假的时候,这期间我的头皮都烤糊了,因为老是扎着两个辫子大中午的回家吃饭,头皮都晒黑了,到了秋天头皮疼的不行,哈哈。但是这个暑假为我以后的学习的意义,有点开窍的感觉,数学是学校的基础,数学学好的,我指的不单单是成绩好,而是自己明白的那种,总的学习成绩不会差的。那个老师就不是大家口中的好老师,但是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好的老师,我都是把他当成我的启蒙老师,虽然只会短短那么多天。

当然了后来到了高中开始学几何数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大家口中的好老师,但是对于我来说,并不合适的老师,导致我高中阶段的学习非常吃力,当然考试成绩也不好。

自己努力很重要,但是前提是得开窍,开窍后的人生是美不可言的,一个适合你的好老师,就是上天来帮助你的。


二T花儿


专注于教育思考和阅读推广的一线教师,带给你最真实的教育干货,我是寐语小筑欢迎关注!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想讲一讲自己身边最真实的例子。

一个年级,有九个平行班,其中的一个班级的数学,每次考试 ,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理所当然,这个班级被众人认为是差班,毫无疑问,那群孩子也被冠以差生的标签。任教教师对自己的成绩已经无所谓了,谁让她遇到了一群不开窍的学生。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了四年,直到五年级的时候,这群孩子迎来了一位新的数学老师,这位数学老师要求严格,教学严谨,敬业勤奋。仅仅经过了一个学期,这个班的数学成绩一跃成为年级第三,第二学期的时候,年级第二。到毕业的时候,这个班级的数学已经稳居平行班的前列。

还有一个班,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即使班主任经常外出上课,耽误时间较多的情况下,这个班级的成绩依然稳居前两名,所有的老师都认为这群孩子 天资聪颖,整体素质高,没有差生。上一学期的时候,换了一个数学老师,老师也很敬业,但年终期末考试的时候,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班级的数学竟然破天荒地倒数第一,没错,就是倒数第一。

这都是发生在我身边最真实的例子,如有半点虚构,天打五雷轰!

同样是一群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换了一个教师,孩子的学业成绩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说明,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教师作用不可小觑,其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之所以很多人不愿承认这个现实,正如我作为教师开始也不愿承认一样,因为一旦承认了,一旦成绩不好,教师就会被诟病,自尊心就会受到打击。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水平不行,人们总是认为别人的优秀都是偶然,自己的不足只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自利偏误的原则。人们总是看到自己的好,看到别人的不足。

教师抱怨学生不行,可以很好地遮掩自己的不足。推卸责任是人潜意识的一种避难的行为。

但教师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是巨大的,对于学生的学业水平至关重要。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改变学生的命运的。

这是我当了多年教师和班主任以后得出的结论!

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可以反映教师的水平的,起码能够反映你过去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水平。当然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可以不断地提升!

我刚上班的时候,有一次我提问学生,班级里竟然有一半的学生茫然无知,我义愤填膺,回到办公室以后抱怨学生不认真听讲,大声指责学生太愚蠢。一位老教师走过来说:如果班里有一两个学生不会那可能是因为智商有问题,如果十来个学生不会,可能是因为他们上课没有听讲,如果一半的学生不会,那就反思一下,你讲的是否让学生都听明白了。我恍然大悟,从此时时警醒自己,自己讲的是不是清楚明白,简洁明了,是不是能够吸引住学生。

我认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经常深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但愿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相遇都让学生引以为傲!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 吉诺特所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出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活得愉快和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语文在线


班级学生成绩不好,不能说明教师教学能力不好。但如果班级学生成绩变得不好,一定跟教师有关,要么是教师的态度问题,要么是教师的能力问题。

之所以这么强调,是因为我们在判断教师水平的时候,并不能只看学生现在的成绩,还应该看分班成绩。

有些人可能会说,分班的时候不都是平行班吗?是,理论上是平行班,每个班的学生水平都相当,但这里,往往也是有猫腻的,不可能绝对平均,学校为了保证公平,是先分班,然后由班主任抓阄,抽到哪个班就带哪个班。其实抓阄之前,一些班主任已经偷偷看过各班的尖子生状况,在心里给那些班级排了大致的好中差。而且抽到班级后,那些有经验的班主任会用各种借口和年轻班主任要求调换学生,比如某学生分班前是自己班的班干部啊,某学生是自己的关系户啊,用明面上成绩差不多的学生把那些好学生换到自己班。

这样一来,学生最初的班级成绩就是不均衡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明明是平行班,但学校分班后第二天进行考试,各个平行班的总成绩差距会超过二十分。这个二十分的分差,有的班主任会奋起直追,有的班主任到高考也追不上。所以,学校有一种说法,抽到了一个好班,这一届你就成功了一半。

所以,结合分班后初次考试的成绩和现在的成绩进行判断,才是比较合理的,分差更大了,说明老师有问题(至少跟老师有关),分差在缩小,哪怕依然比较差,也应该给老师时间,也给学生奋起直追的机会。

再说说成绩真的变差的问题,也不一定是老师的能力问题,就学生的成绩而言,在能力相差不是太大的情况下,教师的态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教师的能力。

我们学校有位班主任,他的课基本是公认的讲得不好(语文),学生在上他的课时,很多选择自己刷题,但他们班的学科成绩和总成绩经常都是第一。原因是他在课外花的时间多,对学生要求严格,基本上每天在班里泡着。他有一句名言在学校广为流传:又快两个小时没有进班看看了。是的,他进班的频率和在班的时间是所有班主任中最多的,从早上五点半到晚上十点,他基本所有的课外时间都在班里,每周他会抽几天,全天候蹲班听课,别的老师上课,他就在最后一排坐着,盯着学生。

说实话,对学生来说,班主任在班和不在班,那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他们班的学生已经适应了班主任时时刻刻陪在他们身边的情况,想说话,想偷懒走神,心理压力都会很大。

所以,班级成绩变差,不一定说明教师能力不足,但我觉得,还是承认能力不足好一些,毕竟,如果不是能力不足,那就是教师的态度有问题了。


金牌小书童


每次国家出数据,都会出现一个平均数,很多人会感觉被平均了。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平均数并不公平呢?那就是统计数据中的极端数在作怪。同样,学生均分也存在这个问题。比如一个60人的班级,均分70分,如果有一个学生只考了10分,他实际把均分向下拉低了1分。况且,学生的学习水平千差万别,同一学生在不同时间的水平发挥也会变化,所以,均分并不能说明老师的水平。

现在很多学校拿来考核教师的一个内容,是因为均分是最容易比较的。但这种考核导向是错误的。某校有两位老师,每次期中期末考试,A老师所教班的均分,都比B老师的班高3分左右,这个差距是比较大的。但是,每届中考,B老师教的班级,学生达到中考单科分数线的人,比A老师的要多得多,高分段的学生也比A老师的多。这种状况,连续三届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从最终结果来看,B老师的效果要更好。

之所以会有这种结果,一是老师的教学目标不同,如果老师针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组织教学,那么差生的成绩会提高,而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训练。按照这种方式教学,前面所说的那个10分的学生,如果下次能考40分,那么均分就提高了0.5分。如果针对一个80分的学生组织教学,他下次考试90分,班级均分只能提高不到0.2分。80分到90分,对中考来说就上来一级台阶。10分到40分,对中考来说没有差班。所以,这种教学目标对提高均分有利但不利中考。二是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同。由于老师的教学目标是中差生,他会组织大量的机械训练,没有时间去讲思想方法。这种教学可以短时间提高均分,但对中上水平的学生很不利。所以说,均分只能是一个方面,不能说明全部。


非优秀教师


即便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能说这位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行。

平均分容易受极大值、极小值影响。当然,在教学成绩方面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极小值。比如说一个班里40名学生,如果别的班的学生基本都及格或者最少都在50分以上,而你的班里却出现了一个或两个十几分的学生。那么,你所教的班级的平均分就会比别的班里低两分左右。如果不幸有一人缺考(我们这边缺考按零分统计,不问原因)。那么你所教的班级的平均分就会比别的班级低两分以上。

所以,用平均分来考核评比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是不科学的。

我们这边用的是多维度考核方法,我想很多地方应该也是这样考核的。不只有平均分,还有过差率、及格率、优秀率、特优率等维度。

所以,有时即便平均分比别的班低,但综合评比下来,也不一定比别的班差。

总之,考核评比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能只用平均分这一项数据统计方法,应采用多方面数据统计才更科学,更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