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打造“恰到好處”的職場敏感度


初入職場,相信大多數新鮮人都花了不少時間和心力,拋棄傷春悲秋的情緒化慣性模式,樹立get things done的科學職場發展觀。甚至在現有崗位上已經品嚐到了這份職業化帶來的興奮和收穫。

不過隨著職場“戰車”繼續駛航,我們需要將丟進角落的“敏感”再度找出來,重新披掛上陣,化腐朽為神奇,迭代出更為高級優雅的職場征服利器。

我們這裡說的敏感度,可不是“林妹妹式”未經修飾的低段位矯情肆虐法,而是融入了理性價值觀,有覺知有權衡的“重點矛盾重點擊破,非重點矛盾全然過濾”的職場洞察力。

舉個小栗子, “還珠格格”中的小燕子,率性灑脫和直來直去在生活中會帶來很多輕鬆和意外的驚喜,但在職場中,輕易無視既成規則和利益相關方的微妙關係,get不到某種小圈子裡的暗語和分寸感,僅靠“一招鮮”和“亂拳打死老師傅”的意氣使然,估計幾個皇阿瑪也來不及營救她。

西漢丞相丙吉,有一次微服私訪,到了一個鎮子,看到路邊有人打架,他無動於衷,快步走過。卻在一頭病牛年前坐下來端詳很久。

有人不解其意,問他其中的道理。丞相悠悠地說:路人打架自有地方官去主持公道,但牛病了,可能意味著天象變更,影響農收,我自然要多瞭解一下。這種見微知著,明辨輕重的判斷就是我們倡導的高級“敏感度”。

那麼,如何打造恰到好處的職場敏感度?

1 高級敏感度從何而來

不排除有些人天生會在某一方面具有超人的品味和敏感度,比如:味覺、嗅覺,但更多的敏感度還是來自於後天的培養和薰陶。

從小生活輾轉,家庭成員多,環境複雜的孩子自小就培養起察言觀色的眼力見兒,對人際關係異常敏感。

自幼生活在優渥環境中的人,對文藝時尚和奢華精緻就會如數家珍。第一次見面的人就會從頭到腳打量一番對方的穿著扮相,品頭論足。

但如果可愛的你幸運地逃過了上述兩種,徹頭徹尾的奮鬥青年,那還有一種敏感方法的習得之路-就是來自“反思和總結”:


智慧=體驗×敏感度

沒有覺知的體驗再多,就像行萬里路的郵差,無法沉澱出收穫和成長。

犯錯沒什麼大不了,但從錯誤中汲取靈感,尤其是那些有一點點心靈上的疼痛,會幫助我們建立起在某一方面的敏感性。

比如:你花了多久學會不去觸碰滾燙的開水壺?

答案是:不到一秒,而且永遠警惕威脅的存在。

2 “恰到好處的敏感養成記”

【1】注意力在哪裡,敏感就在哪裡

曾經有一個測試,讓受試者去數競賽一方進球的數目,結果大家注意力高度集中,甚至中途有人披著大猩猩的道具出場攪局,大多數人都沒有察覺。

所以,敏感和靈感類似,需要主動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問題或某一個思想,啟動理性思考系統,深入思考揣測才會逐步建立起敏感意識。所謂天才的一萬小時打造過程,為的也是培養起練習者的技能敏感度和肌肉記憶,從而獲得超出常人的水準。

有人說互聯網發展的下半場就是網民“注意力”經濟的爭奪,可見這種資源是非常寶貴且稀缺的。保持某一點的專注和聚焦,自然會在過程中開發出獨到的敏感度。

【2】主動植入敏感疫苗

前段日子,潛心研究了一段九型人格,見到一個人就會在心裡默默幫他匹配,然後確認更正,慢慢形成正反饋,很快就有了不錯的操作性。

相信類似的經歷你也一定經歷過,當你真正掌握了一門技術,你無時不刻不在使用它。

就像前期注射了一針某領域的敏感疫苗,目標信息一旦出現,就會產生自動迴路,獲取掌控感。此外,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尚有大量的能力未被髮掘出來,主動去激活潛能,與現有知識和技能進行遷移,讓大片大片的底層記憶被喚醒。

主動學習並增加閱歷,刻意觀察周遭生活,增強大腦與外部信息的鏈接:陰晴圓缺,身邊人的變化,經常光顧的餐廳是否新換了大廚…這些觀察不僅可以增加我們的幸福感,還可以提升我們對美學和“敏感度”的敏感度。

【3】琢磨事,而不是琢磨人

我剛剛主持團隊工作的時候,向boss請教做工作避免得罪人的心法。boss講了幾點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首先,真正想做事的人,總免不了得罪人。

其次,以做事為導向,同時保持溝通,順勢而為,不要意氣用事。

第三,你的風格會慢慢被接受,比起被人喜歡,你更需要被人尊重。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夫人伊利諾·羅斯福曾經說過:

偉大的頭腦,討論想法;

中等的頭腦,討論事件;

弱小的頭腦,討論人。

將升遷作為目標的人,無論做什麼都會在意人事評價和上司的看法。這不僅無法提升自己的價值,也不會為組織創造更多的價值,只會畏首畏尾,裹足不前。遇到新領導更替,還要浪費精力重新開始摸索新任的偏好和行為模式。

而富有高級敏感性的成長型人才,無論在哪個部門工作,上司是誰,鐵打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把事情搞定,創造更多的價值,實現更好的發展。

我們不倡導傷害自尊,自怨自艾的神經過敏,這容易讓人無法放鬆自信地投入到五彩斑斕世界的探索享樂中。

但我們祝福你擁有洞察而不多疑的高級敏感力,有的放矢,只在重要的部分全心投入,見微知著,擁有優於凡夫俗子的獨到體會和心靈共振。而在理不清的人事關係中全身而退,獨享悠閒自得。

隨時隨地保持對自己的控制:對身體,對注意力,對心態…

對消耗和糾纏銅牆鐵壁,對豐富和美好積極擁抱,奔跑不設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