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李商隐有多少首无题诗,哪首写得最好?

一绿浮芳


李商隐是朦胧诗天王!所谓无题就是我不想说但不得不说又不想让你知道的意思。

其实,讨论李商隐有多少首无题诗并无多大的意义。据前人统计,李商隐的无题诗大概有十多首,这在唐朝诗人中算是比较多的一位了。有意义的是,他为什么要写无题诗。

无题,大概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诗歌的灵感之神突然来袭,恍惚之间就有了一种写诗的冲动,但是又不明确自己到底要写的什么,干脆就用无题来代替吧。说明古代的诗人们很实在,没有好的标题干脆就空着好了,绝不会搞一些狗血的标题来换取流量,做可耻的标题党。第二,就是这首诗我其实不想写,这大概有诗人情不得已的苦衷。但是诗神来了,你是抵挡不住的,那就必须写出来,但是我又不想明白无误非常明确地说出来,干脆就用无题吧,干脆就写的朦胧一点,暧昧一点,就让你们去猜吧,这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朦胧的风格。

我觉得李商隐属于后者。因为李商隐的一生,基本上是上下失据、左右彷徨、前后迷茫的状态。在诗歌上李商隐是天才,但是在仕途上在人际关系上,李商隐是个蠢材。但是李商隐在撩妹上、在暗恋上是个天才,特别是写缠绵悱恻的爱情诗篇上,又是高手中绝顶高手。

李商隐老觉得自己是帝王之后,但是其实他身上早已没有帝王家族的味道了。李商隐老觉得自己可以做大官,其实他身上根本就没有那个天赋。他拥有让人艳羡的起点,拥有一帮达官贵人相助,拥有一帮子或明或暗中喜欢他崇拜他的贵族少女和青灯黄卷但情思未断的道士尼姑,也许还有一些到现在没有见光的情人,但是,这些都成了悲伤的根源,而不是帮助。也许,这就是他写无题诗,写朦胧暧昧晦涩难懂的朦胧诗的缘故吧。

李商隐本来跟着令狐家族混,在他们的加持下考上了进士。要知道,按照李商隐的才华,理论上考进士不是大问题,但是唐朝考进士的制度原未规范,基本上还是溜须拍马走后门,你得上面有人才行。所以唐朝诗人没有几个不去溜须拍马的。李白很牛,他得去找关系,杜甫年轻时候很牛,以为自己拥有了全世界,但还是满世界地找关系。王维找的关系最硬,最后公主钦点他做了状元。

李商隐考上进士后,本应该死心塌地跟着令狐家族,但他又看上了王家的姑娘,或者说是王家看上了他,就那么稀里糊涂地结了婚。而王家可是与令狐家族分属李牛两党,从此,李商隐的倒霉日子就来了。

李商隐夹在中间确实不好过,一边是恩人,一边是老丈人,于是李商隐今天讨好牛党,明天讨好李党,结果两个党没有一个党喜欢他。讨好型人格的李商隐陷入迷茫之中。李商隐脸皮太薄,不好意思明目张胆地讨好,就写一些云山雾罩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意思,反正我都讨好你了,你要是看不懂,那是你笨,反正我都说过了。你说这李商隐到底是不是笨蛋?

综上所述,李商隐的无题诗和晦涩难懂的朦胧诗,就是上下失据人生彷徨的证明。对于自己的诗歌来说,李商隐的态度很坚决,不管你懂不懂,反正我是懂了!

其实,李商隐的无题诗,大部分写的是爱情,你要非把他理解成其他的,那就一点都不美了。李商隐的情史丰富,写几首诗纪念那些曲终人散的爱情,非常正常。但是不能明确写出来,否则是要被人抓住把柄的。所以他写爱情诗,从来不写实在的人,实在的事情,实在的时间,实在的地点,他就用意象,就营造意境,他用清新典雅含蓄蕴藉的语言,引导你的想象,反正你看了美就行,你就想象成自己美丽的爱人自己美丽的爱情就好了。

我们就选几首比较有名的无题诗吧,这里面有大把的名句,要是还在爱情之中或者正在走进爱情之中的你,可以背下来,用来像李商隐一样撩拨别人的心房。

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篷莱此去无多路,青鸟健殷勤为探看。

2.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3.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4.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那么最好的是那一首呢?我个人认为是第一首,写出了决绝的坚贞的爱情。他告诉我们,爱情是需要勇气的,爱情是需要付出的,真正的爱情,是一方对另外一方的无条件投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篷莱此去无多路,青鸟健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李商隐的诗歌,代表了典型的晚唐审美。当安史之乱的铁蹄横扫大唐的时候,已经为盛唐敲响了丧钟。盛唐那种豪放的阔达的风格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李商隐们的忧伤,盛唐的太阳缓缓西沉,李商隐们感受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落寞与绝望。

在绝望中的人们,要么奋起,要么堕落。所以晚唐的诗歌,突然就出现了一股写艳情诗歌的浪潮。白居易写过,元禛更不用说,他们俩还算好的,顶多属于三级片,但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那绝对是专业的色情文学作家,他写的色情诗,只要你有点想象力,那绝对是要流鼻血的。晚唐还有一个色情诗人,叫韩偓,这家伙写的诗,绝对儿童不宜。

五更:

往年曾约郁金床,半夜潜身入洞房。怀里不知金钿落, 暗中唯觉绣鞋香。

此时欲别魂俱断,自后相逢眼更狂。 光景旋消惆怅在,一生赢得是凄凉。

在这种享乐主义、色情诗歌泛滥的背景下,李商隐还能写出如此美丽如此含蓄的爱情的作品,一方面说明李商隐的无与伦比的才华,另一方面说明,李商隐还是有点追求有点良心的。

李商隐的无题诗,李商隐的爱情诗,贵在含蓄,他严肃而不轻薄,清丽而不肤浅。他没有点明爱情事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但他的感情是真挚的,是不含水分的。

因为,李商隐就是一个真人,一个不掺杂任何水分的真人。这样的性格,怕只有李煜和他相媲美吧!


好玩的国学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约有12首,分别是: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无题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无题

近知名阿侯,住处小江流。
腰细不胜舞,眉长惟是愁。
黄金堪作屋,何不作重楼。

无题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无题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无题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无题二首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二首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最为人所传诵的是以上列举中的第一,第二首。接下来就以第二首为例,做个简单的诗意赏析~

诗的大意是:

昨夜星辰璀璨昨夜月白风清,我在画楼西畔伊人在厅堂东侧。

身无彩凤般的一双飞翼,心灵却如犀角一般彼此相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热,分曹射覆蜡灯艳红。

可惜官府鼓声响起,唯有转身上马赴兰台。

诗意赏析:

  •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画楼:雕绘的高楼;”桂堂“:华美的厅堂。昨夜星光灿烂昨夜云淡风轻,诗句中连用两个”昨夜“写出了诗人对昨夜与伊人邂逅的深刻印象。”星辰“不仅仅指天上的星星,还含有岁月之意;”风“也不仅仅指大自然的风,还可指男女之间的情爱,如成语”烟花风月“就是这层意思。然而,诗人在画楼西畔,伊人却在厅堂东侧,说明两人之间有阻隔。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灵犀“指贯通上下的犀角,这里暗喻男女双方的心灵相通。诗人身上没有如彩凤般的双翼,所以无法跨越阻隔飞到伊人身旁,但是诗人知道,伊人的心思和诗人的一样,都在彼此留意着对方。
  •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隔座送钩“和”分曹射覆“是古代的一种游戏。多人聚会,有美酒,有游戏,还有红艳艳的蜡灯,场面相当热闹。然而对于诗人而言,热闹是他们的,寂寞却是”我“的。如此热闹的场景更加衬托出诗人对与相爱之人阻隔甚远而无法在一起的惆怅心情。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嗟“是叹词;”听鼓应官“:古代官僚根据官府的鼓声按时上班;”兰台“指秘书省,当时李商隐的职务是秘书省校书郎;”转蓬“指转身。聚会从昨夜一直持续到今晨的拂晓,听到官鼓响起,诗人又要去上班了。这一别不知何时再与伊人相见,因此诗人发出了叹息。

文字的二三事


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宋词》中一共只收录了四首李商隐的无题,其一共有十四首《无题》,那首流传最广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反而没有被收录到新编的诗集里。想来是为了推广李商隐其它的诗歌,其中倒是有一首还不错,有一句诗歌大家也都耳熟能详。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相比较于《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来说在立意上的确过于平淡,所写的也不过是诗人昨夜经历的一些事情,倒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句意境完整的佳句。

据说是因为李商隐在做这首诗时偶然想起一位女子,不过基于种种缘故两人最终没有促成一段佳缘,这其中的细节已经无法考证,不过诸位读者倒是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这两句诗歌透露出来的遗憾是很明显的。

不过这两句诗在整首诗歌中的作用和地位实在显得过于突兀和多余,甚至可以说它的光芒完全覆盖了整首诗的气象,实是有喧宾夺主的尴尬,由于意境上的突兀,导致它把整首诗的气象都割裂开来,成就自己的同时反而把整首诗都给毁掉了。

借用《国产凌凌漆》中那句经典的台词来形容:“就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是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

按理来说,每一首诗歌中都有一两句好句子,但是它们的地位全然不同于这两句诗歌一般是那么的尴尬和突兀,就仿佛一副黑白画卷上不合时宜的一抹彩色,但它的作用既不是画龙点睛,也不是升华收尾之用,反倒像是一种不知所言的随意挥洒。

不过既然是一首无题诗,倒也符合它本身的地位,想来当时的李商隐也没有想好要为这首诗赋予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自是随手拈来的口水诗,结果却写出两句了好句子。


文化十分钟


李商隐一共写了十首无题诗。先摘录下来,供大家欣赏一下,读过以来,自然就能分得出好劣了。

一、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篷莱此去无多路,青鸟健殷勤为探看。

二、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三、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四、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五、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嘀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再隔蓬山一万重。

六、无题.八岁偷照镜

八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琴,银甲不曾卸。十四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七、无题.幽人不倦赏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相邀。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露花裹湿,风蝶强娇饶。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八、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古榴红。班骓只系垂杨柳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九、无题.照梁初有情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十、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好了,诗读完了,再来谈感受。首先得了解一下,为什么诗人不给诗文作题这个问题。无题诗是诗人为表达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或难言之隐,或莫言之痛,或无言之思,却不想通过诗题直接描述诗文的主题旨意,所以采用无题胜有题的办法,让读者自己去感受,领会和概括其思想。所以这类诗应该是比较隐涩,多以表达一种深切的情感为主。从现在搜集到的李商隐的十首无题诗就可以看出基本符合这个特点。特别是前五首,描述的都是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写的是情深意切,刻骨铭心。

十首无题,前面五首是经典,并且每首之中,都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刘郎已恨蓬山远,再隔蓬山一万重。”

这些凄丽的诗句,不仅脍炙人口,广为人知,而且里面包含着至深之情,非常有感染力。这也是能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后人们经常引用,解读。更是人所皆知了。

经典就是经典,不光读起来朗郎上口,记忆深刻,细品更是别有深意,美不胜收了。朋友们,是不是这种感觉啊。


风物长宜放眼量3436


诗在李白手里已是巅峰,而晚唐李商隐硬是在巅峰上又插了一杆旗。

若说无题诗,恐怕无人比得上李商隐!

1 他写了多少首无题诗?

李商隐存诗有六百多诗,《全唐诗》中共收入他的无题诗十六首。

分别有:

《无题 照梁初有情》《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无题 八岁偷照镜》《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无题 对影闻声已可怜》《无题 七夕来时先有期》

《无题 闻道阎门萼绿华》《无题 水精如意玉连环》

《无题 白日相思可奈何》《无题 楼上黄昏欲望休》

《无题 东南日出照高楼》《无题 含烟惹雾每依依》

《无题 万里风波一叶舟》

《无题二首 其一 凤尾香罗薄几重 其二 重帏深下莫愁堂》

《无题二首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

《无题二首 其一 何处哀筝随急管 其二 谢傅门庭旧末行》

这些无题诗让历代很多人都拿着放大镜仔细地研究,甚至编撰了N个李商隐的情史,结果都作一声长叹,“只恨无人作郑笺”,

李商隐留下的千古诗谜。

为何无题?意不尽而情不可确。

李商隐自己都说不明白,就是朦䑃胧胧,迷迷瞪瞪,像雾像雨又像风。

叶嘉莹曾说过:“千年沧海遗珠泪,未许人笺锦瑟诗。”

李商隐的诗便是流泪的沧海遗珠,情到深处人孤独的意识流!

才华横溢,风流多情,偏偏夹逢求生,命途多舛,无题诗便是李商隐人生失意最好的情感宣泄,不可明说就隐晦含蓄地说,说得好,是李商隐的真本事!2 哪一首最好?

都挺好,句句有名,首首流传。

人们熟悉的,“昨夜星辰昨夜风,心有灵犀一点通”,早已爱情名言了!

还有这一首,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为使者,青鸟便成了信使,“青鸟衔书报王母”(解瑨)

这是首缠绵悱恻的分别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开篇即名句,道出古今共有的情感体验,

昨日望穿秋水,今日难舍难分,又逢落花之时节,暮春东风无力,百花凋零枯萎,离别在即,伤心人更伤心,离情别恨与暮春残景交融成一幅依依不舍送别图。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又是名句,临别之际的赠言,信誓旦旦,海枯石烂。

春蚕吐丝作茧,茧成蚕死,丝才完尽,蜡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化为灰烬,烛泪始干。

蚕丝为相思,“丝”谐音“思”,很巧妙,烛泪为伤心泪,相思无穷无尽,像蚕丝缠缠绕绕,至死方休,离别的伤心泪,时时刻刻,像蜡矩燃烧,烛泪点点滴滴,爱到呕心沥血,至死不渝,无怨无悔。

这个比喻惊心动魄,还凄苦万分,以常见之物喻抽象之情感,蚕无私,烛有心,爱就要无私奉献,还得一心一意,生死相随,比喻得过于凄美!

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得一拼,是刻骨铭心,至死不变的爱情,才有这样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绝句!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设想别后的情景:女子晨起梳妆,担心镜中的人儿鬓边头发染白,岁月流逝,青春不再,恐年华逝去,爱也流走!

男子在清凉如水的月光下吟叹,静谧的夜风拂来夜深时的幽幽寒意,因相思而不眠,因不眠才置身春夜,吟诗遣怀,想着远方的爱人,是不是也在悄悄无眠,是不是也倍感凄凉与孤寂。

从两边设想情境,这样栩栩如生的画面,这样细腻入微的生活气息,是何等的柔软与沉静,又有多少寻常幸福的期许!

此去蓬山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仙女住的地方,佳人的居所。

只有青鸟是沟通的唯一纽带。

相思了无益,只有青鸟肯殷勤,送去绵绵相思情。

结尾用缥缈瑰奇的神话故事来表达分别以后相见不易,相思不断的缠绵哀怨!

从人间写到天上,从临别写到别后,想象奇特而浪漫,感觉真挚而哀伤,表达一份感情的美好与珍贵,又透露着些许的期待与忧伤,朦胧含蓄着,似是爱而不得,前途渺茫,这是诗人不自觉的个人沧桑际遇的流露。

李商隐骨子里的忧郁气质,才使得诗如此哀婉动人,凄美绝伦!


一绿浮芳


李商隐有多少无题诗,那首写得最好 ?

李商隐是晚唐时著名诗人,也是唐代为数不多

追求诗美的诗人;现存留后世的无题诗大约十六七首,他的诗构诗新颖,风格独特,尤其是爱情诗和无题诗写的缠绵悱恻,优美动人,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读来另人荡气回肠,意尤未尽。

无题诗是诗人不想过多透露内心情感而选择了无题,是诗人不得己而选择的。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复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当时 李商隐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无题诗呢?一日他从长安去洛阳赏牡丹 ,风流人

士、会聚一团,赏花品茗,举酒作诗,做为府中年青有为的诗人也不例外,这时一位貌美如花的女子映入眼帘;顿时他被她的美貌吸引住了她就是富商的千金名叫柳枝。

从此以后,他爱她的芳华,她爱他的才华;

落花有意,流水有情,一来二往,就这样相爱了。但是他俩是不同阶层的人,好景不长,她就被父母许配给了一个有权有势的王侯,最后一次约会后,从此两人相忘于江湖。

这是李商隐的初恋,爱上一个人只需一个眼神,忘记一个人却需要一辈子,他怎么能够忘记呢?于是他挥笔为她写诗。

这首诗整篇写自己与柳枝离别的痛苦和对柳枝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读来另人荡气回肠。




用户51414109331


李商隐是我国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与杜牧一起号称“小李杜”,他的一生创造了大量的诗歌。而他的诗歌当中有一类“无题”诗,在文学史上可谓是一朵奇葩,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一无依傍,完全是首发原创。

现存唐诗中,在李商隐之前以“无题”为题的只有卢纶的一首七律。李商隐的无题诗脍炙人口,而对于这些无题诗的理解,也因人不同而理解不同,给人留下很大的一个想象空间。据统计他的无题诗有近百首之多,约占他的诗歌总数的六分之一。

其中一部分是题目标明就是《无题》的诗有二十首,例如:“昨夜星辰昨夜风”,“来是空言去绝踪”“相见时难别亦难”“长眉画了绣帘开”“万里风波一叶舟”“待得郎来月已低”“幽人不倦赏”“近知名阿侯”“八岁偷照镜”等。

另外还有一大类是从诗句中摘取数字作为题目的,其中以诗歌首句前二字(或三、四字)为题目者有45首,取篇中或尾句中数字为题目者26首。

李商隐是为谁、为什么事情写下了这么多的无题诗,人们到今天也没有搞清楚,始终是个谜。在众多的说法中,有影响的主要有两种:

  1. 因为人生仕途的各种不如意,碰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有感而发;

  2. 因为感情方面,早期因为爱上一个女道士而不能得,后来心爱的妻子又早早去世。感情上无所寄托,为抒发心中的郁情而作。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内容各异,不能简单地说哪一首就最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些诗歌相通之处是都表现出了浓重的杯具色彩和意象,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耐人寻味。

我比较喜欢的一首诗李商隐的无题《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开始就给人设置了个谜题,瑟一般是二十五根琴弦,这里为何说是五十弦呢?我猜大概是为了“琴瑟相和”吧,也许诗人家里原本就有两把瑟,与妻子一起经常抚琴。因此一弦一柱都充满了思忆。

中间四句用了四个典故,庄生梦蝶、望帝春心、沧海鲛泪、蓝田日暖,借助这些典故创造出一种意象,恍惚、迷茫、对感情的执着、心里的寂寥、曾经的欢乐等等。年华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皆融于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最后一句我是超级喜爱:“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一句我的理解是,诗人后悔当初对待这份感情的时候还不够珍惜,现在追忆起来,总是有怅然的感觉。总是希望能再次回到过去,但这一切只能变成了回忆。

李商隐的这首《锦瑟》从北宋苏轼起,就一直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和关注,而且历朝历代都持续不衰。一首诗的关注能跨越这么长的历史而被人所关注,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这在中国诗歌史上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翰墨今香


李商隐有不少无题诗,大都是意中有所指,却不便明言,故一律称为《无题》。

李商隐最好的无题诗是这首:

《无题二首》(其二)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大意:重重帷幕垂下莫愁堂,躺在床上,觉得静夜漫长。神女与楚王的遇合原来只是梦幻;青溪小姑那里,根本没有情郎,菱枝柔弱,遭风波推折;桂叶芬香,却无月露滋养。深知沉湎相思毫无益处,但不妨把愁闷,看做是痴情狂放。

欣赏这首古诗


刘楚云817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疑是李商隐写的最好的一首诗。“无题”诗,就是没有题目的诗篇,一般都不去叙事,这些诗往往隐喻着作者的情绪,亦伤怀、激动,也亦深思、幽怨。作者不愿用题目表露的情感,就直接放到整首诗篇中,“此处无声胜有声”。

“无题”诗的代表人物,当数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他留存于世的“无题”作品约十六七首,读他的每一首“无题”诗都满是享受,首首都是经典。

李商隐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字义山,他生活的年代,唐王朝已经开始走上下坡路,朝廷内部宦官专权,党争不断,外部潘镇割据,拥兵自重,可以说内生“脓包”,外长“肿瘤”。

这样的时代背景,深刻的影响了诗人的一生,作为杰出的人才,徒有雄心壮志,却没有施展的舞台,诗人处于这种压抑的环境中,诗作常常写的很模糊,用象征和暗喻的笔法,让读者产生捉摸不定,又有无限联想,耐人咀嚼的感觉,从而体现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我们选择一首最有名的“无题”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同走进李商隐的内心世界。情人相约见面已经非常困难了,如今还要面对眼前的离别。

“东风无力”,百花凋零的暮春凄凉晚景,黯然伤别,离愁之情,就像春蚕吐丝,把自己包裹起来,亦又像蜡烛很想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点亮。

早晨面对镜子感叹时光不在,红颜难驻,青春远去,夜晚空对寒月,思念故人,盼望相聚的苦情蜜意,依然埋头苦吟,清冷凄寒。

远隔千里,现实难以实现的愿望,寄希望于青鸟把我的思念带到我心目中的爱人所住的蓬莱之地。见也难,不见也难,这么诚实地表达自己的私情,诗人相见的是谁呢?

我觉得诗人笔下相见的这个人就是他自己,一个真正懂得爱人的人,只有很好的爱自己,才能更好的去爱别人,用爱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生命的存在,去珍惜眼前的夕阳,珍惜春蚕,珍惜蜡烛,珍惜生命曾经走过的青春,才会有勇气面临枯萎凋零的沧桑晚年。

诗真的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命运,晚唐的命运不正是“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样一个现实吗?百年的大唐盛世,到如今已经走向衰落,东风,百花,春蚕,蜡烛这些意象,李商隐对这个没落的时代还能发出怎样的呐喊,他的这种声音低迷而委婉,细腻而幽深,大唐失去了往昔的气度,诗人似乎也缺乏了该有的唐代诗人雄壮气魄。

这首没有题目的诗,诗人原本就不想在题目上给出暗示,他所有的暗示都放在“相见亦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一句里了,内心充满了对爱的渴求,具体爱的对象,就真的不重要了,生命里不管藏着谁,能用满腔的热血去爱就够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象征的手法,用蚕吐丝,一直吐也就一直缠,把自己包裹起来,然后死在里面,这不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比喻吗?自己的烦恼,情感,跟春蚕一样,这就是他生命的状态。月光这么冷,夜里这么冷,这是对自己生命的眷恋,用所剩不多的时间热情的表白,希望青鸟传书,宽慰自语,寄托离愁。

诗人点醒我们,在我们的生命状态中,爱一个人,爱一个物,爱一份工作,要有一个值得付出的对象,为了这个对象,我们甘愿去受苦和付出,只要自己做到了,让我们的青春不断燃烧才最重要,就是我们最好的对待人生的态度,获得生活的意义。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博书


你知道“浙江三雕”是哪“三雕”吗?为什么会有“千年黄杨做不成拍”之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