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至今思項羽

歷經兩宋的李清照稱得上是中國古詩詞領域的女子單打冠軍,藝術風格總體婉約,“偶爾露崢嶸”也有豪邁風格的作品問世。

《夏日絕句》:“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既是其豪邁風格代表作,也是其少有的具一定思想性的作品。

楚漢相爭,項羽曾是擁有巨大戰略優勢的一方,短短四年就由人生巔峰跌到人生谷底,被曾經弱勢的劉邦擊敗,最後在烏江邊自刎身亡。

對於項羽,歷史的主流看法是他不及格。

司馬遷:“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營天下,五年遂亡其國,自死東城,尚不覺悟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戰之罪也’,豈不謬哉!”

劉邦:“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韓信說:“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

郭嘉:“身死國滅,恃勇無謀故也。”

蘇洵:“有取天下之才,而無取天下之慮。”

朱元璋:“仁義不施,而自矜攻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遜,濟以寬仁,卒以勝之。”

蔡東藩:“坑降卒,殺子嬰,弒義帝,種種不道,死有餘辜,罪固不在戰,而在殘暴也。”

也有人專就其自刎烏江事件發表意見。

杜牧:“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王安石對此提出商榷:“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李清照與主流看法唱反調,不僅毫無保留地肯定項羽整體形象,而且把“不肯過江東”作為其“英雄樂章”的最高音符予以謳歌。

真理有時在少數人手裡,有時不在。項羽並非真英雄。

在幾十萬人投入的大規模戰爭中,最高軍事統帥個人的匹夫之勇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三國時代,武功第一人是呂布,劉備、關羽、張飛聯袂三英戰呂布,都沒有討到任何便宜,然而,有誰會因此把呂布視為最高軍事統帥級別的英雄呢?

得勢時忘乎所以一味逞強,失勢時怨天尤人自殺身亡,不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充分條件。

二次大戰時,德軍統帥阿道夫·希特勒一度何等囂張,大有吞下地球之勢,一旦敗局無可挽回,便“視死如歸”服毒自盡,這與項羽的人生軌跡十分相似,試問我們能因此讚譽他是什麼“人傑”“鬼雄”嗎?

一個人是否屬於最高軍事統帥級別的英雄,不是看他有沒有匹夫之勇,也不是看他是否無畏個人生死,而是看他的成功對老百姓而言,是福還是禍,他會善待還是虐待老百姓。因為,說自私一點,無論生活在哪個世代,我們個人成為老百姓當中的一員,是大概率事件。

不是說劉邦是一個理想人物,但總體上對老百姓比較厚道。公元前208年,劉邦率大軍攻入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得到百姓的擁護,取得天下後無為而治,施行勞力歸農、鼓勵生育、減輕徭役、薄斂賦稅、節約財用,抑制商人、遷徙豪強,安定環境等一系列“與民休息”的善政。

項羽殘暴是歷史定論。他本質上是一個草菅人命的屠夫,屠城焚市是他的拿手好戲,他最典型也最為人垢病的殘暴“傑作”是屠殺秦降卒20萬,盡失秦民之心。

恕我眼拙,實在看不出假如項羽得了天下,老百姓的日子會比在劉邦治下好過。

頭髮長見識短,李清照將一介屠夫項羽視為正面英雄,何其膚淺荒謬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