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样才能学好二王书法,能具体说说吗?

西京墨客


只要是学习书法的朋友,"二王"书法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和课题,但要怎样才能学好,我只能说,一千个学二王书法的人,就有一千种方法,因此,这里我只能谈一谈我个人的一点体会。

我学习书法的时间不算短,没有找老师系统地学习,只是在书店买字帖在家自学,虽然走了很多弯路,但几十年下来,也总结了许多小窍门,因此,我将其写出来与热爱书法的笔友们分享一下。说的正确你就点个赞,认为不正确就当看小笑话,一笑而过。

二王书法我学了老王的,小王的书法我也仅限于偶尔欣赏一下,没什么特别原因,就是觉得时间不太够,我认为能把老王的书法搞顺,就已经很不错了。

不知道学书法的朋友有没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帖子写不走,这意思就是,第一天临的前面开头的几页,第二天开始时还是这几页,一个星期过去了如些,一个月过去了还如此,有的人甚至过了一年半载都没写完整本字帖。总是在半数之前打转,不能窥其字帖的风格和全貌,书技怎么能提高?假设字帖是一条路,如果我老是在路上逗留,试问怎么能达到终点呢?

还一种情况却恰好相反,一本字帖在他手中,两三天就临写一通,一年下来,就把字帖写几十上百遍。可是写的字却没有什么长进,这是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只重练可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前面第一条太慢不可取,这第二条同样不可取。书法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个叫做“习气“的词。习气,就是我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仔细想一想,如果一个字的笔法被用错了,经我们那几十上百遍的书写之后,必然会形成一种习惯,一但养成习惯,要改正可就大难了。

第三、就是沒有认真读帖。许多书友包括当初我在内,一说到练书法,马上就开始动笔写,而且非常刻苦,非常勤奋,恨不能明天就成为书法高手,这是不对的,不,是错误的,而且错的非常严重。

读帖,在我看来是书法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这个人学习书法不读帖,不论他悟性有高有多努力,很难在书法上有所成就,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怎么练我们都只能是做一个知其然,而不知其听以然的糊涂蛋。

在动笔之前,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把这篇帖的文章读熟,最好是能背下来。把文章中所记录人和事等关系与背景搞清楚,这个过程对于学习书法非常关键。这就好比你在一个新的环境中要记住不相识的人,一个单位的同事,少则几十人多则成百甚至上千人,你只有先记住他们的名字和像貌才不叫错人,才不会张冠李戴,记住他这个人然后才可能了解他具体是干什么工作的,最后才能更多地了解他性格如何。以《兰亭序》为例,要背熟《兰亭》这篇几百字的文章,最多只花半天时间。

《兰亭序》中的"之"字,二十个之每个的变化都不相同,如果不先把这篇文章背下来,如果不去认认真真读帖,怎么知道这2O不同的之字,具体在什么位置?又怎么去分辩20个"之"的不同变化呢?同事的名字都不知道,你又怎么和他们打交道?同理,你连字帖写的内容都不清楚,又怎么练字呢? 一些朋友对着字帖写像模像样的,可当他一离开字帖,字马上变样了,甚至伤痛的心一片空白,显得不知所措。因此,读帖,

一是读文章内容。

二是读字帖中字的特点,并进行归纳总结。

千多年来王羲之的书法为什么长盛不衰?为什么从没有人能征服这座书法艺术的高山?是因为他已经把把字可能变化的造形,都做到了极致,做到了我们只能仰望的份,让你不服不行。

读帖过程中怎么个归纳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把相同的偏旁部首弄在一起,然后再把借(代)用的偏旁部首弄也在一起,找出其中的异同,你说说,当我们把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心中有数了再提笔写,这时要解决的就只剩技巧了,所谓熟能生巧,也只是个过程而己。如《圣教序》中"也“字的弯勾的变化,





借用代用笔画如:氵、彳。被三点水代替。






心字底和火字底:




偏旁部首归纳,


读帖是学习书法的第一关,就像是砍柴之前须把刀磨锋利一样,只有把刀磨快了,才不会误砍柴工。

第二关临写。临写分为四个步骤,一是摹写,摹写又分为二种形式,一种描红,描红又叫手摹,就用18k透明的纸覆在上面描写,描写得其间架,别以为这只是小学生才会去作的事,也别以为只有楷书才会描摹,行书和草书一样也可以描,当然,如果你已经有很好的基础,并且对于笔的控制已经达到如臂使指的程度,这一步自然就省略了。

第二种是心摹,心摹就是在心默念字形,用手指空写,所谓"心摹手追“说的就是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最易得其字帖的神。《笔阵图》:夫欲書者,先乾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第二个步骤是对临,也就是照着字帖写,但要注意的是,不要看一笔写一笔,而是要一次看一个字或几字,在看清记熟之后写,这样才能让字连贯不生硬。

第三个步骤是背临,如果你不把字帖的文章背下来,怎么个“背"法?帖的内容都记不住,不要说学到帖的气韵和神韵,就连字的形恐怕都对不上号,想过这一关岂不是痴人说梦?

临帖还要特别注意一点,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也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每星期只临写三五句,记住了,不是每天临写三五句,而是星期然三五句,目的地就是要把帖吃透,然后背着字帖写出来与原帖对照,找出与原帖存在的差异和差距。一年52个星期,一本字帖也不过三四百句,只要坚持一年书艺书技何愁不能提高。

临帖,不仅仅是临其形,更重要的是得其神,神在什么地方表现出来呢?就是以点画上表现出来,人们常说的用笔精练,笔画精到等语,就是对书法中"神韵"的最准确、最直观的描述。因此,点画才要仔细琢磨,临帖才不能贪多求快。

当我们能一口气背着帖通篇写出来,且不太失真于原帖,临帖才是成功的,从而也显示出我们读帖是用心了的。有很多朋友一说到临帖,总是很自豪很骄傲地说,什么什么帖,我临了多少多少通,让闻者顿生黄河滔滔不绝敬佩之心,可一看其作品让人顿生大失所望。

第四个步骤:意临,所谓意临关键就在个“意"字上,古书法理论中有这么几句话: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这几句话一般搞书法的人都知道。可能明白其中含意的还真不太多,什么是意临呢?就是写出来帖子已经具有了自己的面貌,也就是我们在原帖的基础上,把自己对帖理解也融入其中,并通过笔画表达出来。这个时候临写出来的字,虽然与原帖不同,但看到的人却知道其字的源头所在,到了这一步已经算是出帖了。





比如米芾,我们都知道他的书法源自二王,他所写的“蟹爪勾“钩划有力,特点分明。其实这种钩法不是他创造出来的,在米芾近千年前的隶书中就出现了,在行书《兰亭集序》中也有出现,可为什么人们一着到这种钩法总是想米芾呢?是因为米芾将其发扬光大了,让这一技法在他的书法作品中特别突出,超过了原作者,只有我们能把字帖中字的偏旁部首拆开,并能任意组合成为新的字,并且自然流畅,毫无违和感,这才是真正的意临,才是真正的出帖。



四宝斋


二王狭义的指是王羲之和王献之,广义的是说王羲之和王献之一路的书法。学习二王主要学习王羲之圣教序,因为圣教序是怀仁集王羲之的书法的字,单从集字上说量比较大可以全面的了解结构关系,但书法的核心还是在用笔,要想真正了解用笔,就要了解王羲之和王羲之一脉的书法,因为圣教序是托本,刻本,很难透过现象去了解本质。书法不仅仅是技法它更体现了一个时代,体现了一个人文,所以要从时代和人文入手。这是为了更好的定位审美价值和时代的大美。在那个时代大美和二王的审美价值后的临摹学习才能真正的了解作品的意义。了解当时二王的用笔主要取法。学习二王一路的作品是为了从运用上面去真实的感受,二王一路的大家都是见过真迹的,能被留下来说明他们是得了二王精髓的。由于二王没有大量真迹可研究,就要研究遗风的真迹。这样才能依形依意。有意有形,才能形神俱佳。形神达到。笔法和字法就要靠练习来完成了,因为学习是要有过程的。从知识的学习到智力的学习到自动化。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四艺空间


有三:读帖;临摹;读书。

一临摹是学习传统书法的唯一的有效途径。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天生就可以创造那么多的规范妍美的字形。怎么办呢?临摹,通过临摹借鉴或汲取古今最经典的字形为我所取和所用,同时在继承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切都需要通过临摹法帖来实现。

临摹有以下几种方法:描红、对临、背临和意临,集字创作,也有合临的,就是以其他的笔法来临摹一家字帖,可以说是创临。甚至反向临摹。也就是将点画反写临摹,倒置临摹。

读帖是贯穿书法家一生的学习与创作的活动。从初学者临摹的读帖到创作时过程中有目的的借鉴性质的临摹,都需要先读帖,在读帖有所得之后在能够做到临摹到达形似神完的境界。读帖就是阅读字帖,分析范字的点画形态,位置、结构布势,章法,神韵,乃至作品的文化内涵。

读书,包括两个方面的书,书法理论方面的书,和文学文化方面的书,与书法关系较近的如诗词、文学、艺术理论、哲学、美学、国学等知识。

我们今天谈的是临摹学习王羲之的书法,读书还要读一个二王生活背景的历史知识和有关文化知识,如此才能了解二王书法风格的形成原因和历史发展演变情况包括历史地位的具体情况。上述内容,可通一切书体,字体的临摹与创作。

因此,学习二王,也要基本完成上述基本功夫或功课。然后才可以谈临摹学习好二王书法。











翰墨书道


汉字最初取象自然,亦即书法出于自然。

在古人看来,天地万物均由阴阳二气生成,字从物象,因此书法形式也源出于阴阳。书法中的向背、曲直、浓淡、润燥、疏密等无不体现出“阴阳”这一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

最初人们从自然中感悟书法,抽绎天地万物的本质,即生命特征与灵性,使笔下的点画线条与其有着相同的逻辑形式,最终“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达到“同自然之妙有”。

人们以自然物象喻说书法的美感和风格,在书法的点画与自然物态的比照中感受书法的自然之美。

“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自然万状、胸中块垒、民族品格,都寄寓于这一毫管、这一笔墨。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血脉借助于这一笔墨汩汩流淌。中国书法的这“一划”穿越于天地之间,遨游于古今之时,成为栖息中国灵魂的永恒园地。

所以书法也是与阴阳的完美结合的产物。

二王在书法界,绝对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书法的爱好者们,肯定是争相临摹的不二之选。

临摹是必不可缺的的一项,坚持也是一样,做事情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

临摹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去临摹,更要用心去体会。

当你临摹一阵之后试着自己随性创作几幅作品,看看你的临摹是否影响到了你自身的创作。

试着去理解二王的笔法,“他这个字为何是这样写的?”

书法创作并不是一味的模仿,要在自己的学习临摹之中参悟,尝试加入自己的“东西”

就像是注入灵魂。这样书法的水平才能精进到一个新的领域。


肖文飞书法


1.临帖,书法临帖的技巧,我的经验是先临简单的字,再过渡到复杂的字。别小看了这些简单的字,其实难度更大。不要每天去数临了多少遍了,和完任务似的——没用。临不好,就一直临,直到满意为止。这就是书法临铁的技巧。

2.坚持,再好的书法临铁的技巧,没有坚持作保证,什么技巧也白搭。就像我的学生,一样教的书法,有的练几个月就能看出进步;有的好几年都原地踏步,你问他怎么回事?他嘿嘿一笑,老师我没时间。由此可见,没有坚持练,你有书法临帖技巧有啥用?所以根本还是要坚持。


得缘斋书画藏品


学书法,尤其是行草书,大家都说要““学二王”,即王羲之、王献之,我认为,还是应该从细节入手。

一、执笔——分单钩、双钩,初学者宜用双钩,但腕宜平,切忌如沈尹默氏提倡的竖腕法,以致运转不灵。楷书执笔宜低,约寸许,行草执笔宜略高。握笔宜紧但非用死力。

二、笔法——简单说就是锥画沙,须满足以下要素:中锋;主要用笔毫前端触纸,即所谓一分笔;疾涩二法精熟。用这种笔法写出的字,笔画细瘦遒劲,富有张力,线条边缘爽利如刀切剑割,且发笔转折处多现锋棱,即所谓骨法、铁画。其实自秦汉经魏晋而至初唐,不论隶楷行草,其正统笔法(主流笔法)即为锥画沙,其间名流大家莫不如此,王羲之不过登峰造极而已。严格说,习书者若昧此笔法,无论所习何体皆未入门。此笔法说时简单,实非易易,唐以后标榜学王者不乏其人,但皆难与唐人抗衡,究其因在于用笔。米芾虽然追晋、宝晋,但较之二王实难差堪比拟,其用笔多呈浮荡之势,又频频示其标志性的鹅掌钩,自以为美,令人作呕。米芾者,米浮也。近年来,某些“大师”也宣讲所谓晋人笔法,其实皆为自欺欺人、哗众取宠,观其书作即知。

三、临帖次序——现在流行从隶书入门,也可以,但要真正学二王,即使隶书有相当功底也必须先临王的楷书,然后行书、草书,这个道理无须赘言。王羲之楷书以乐毅论最重要,其次是东方朔画赞、曹娥碑、黄庭经,王献之的有洛神赋十三行、乞假帖。因为二王传世楷书都是刻本,而且都是小楷,而很多人又都被灌输入门先学唐楷的观念,所以会感到困惑。其实,学二王不必先学唐楷,这样反而会走弯路,怎么办?先临乐毅论,用中楷笔,把字临大些,开始自然会流于刻板,不要紧,先一字字临,临熟之后再成篇的临,在此过程中逐渐把字缩小,能悬臂写到1.5公分之内就很可观了。注意,临王字小楷绝不可用格子纸,也不可分界栏,章法不可过于追求规整如排算子,使之有晋人小楷的自然美,否则档次就差多了。乐毅论能成篇临下来之后,就可以临神龙本兰亭了,但同时仍要坚持楷书临习。因为兰亭序是真行体,很多字与楷书接近,所以临写一段时间后,要将兰亭序的笔意融入楷书,即把楷书写活,如此楷、行并进,有相当功底后再临王的其它帖。刻本和墨迹本有很大不同,墨迹的很多细节刻本是不能表现出来的,即所谓“师笔不师刀”,将楷书由刻板无生气写至灵动活泼才算真正入门。遗憾的是,在当代执着于刻本并以为理所当然的“大师”大有人在,更可悲的是,这些“大师”的屁股后面有大量执迷不悟的追随者,而最为这些“大师”推崇的楷书刻本恐怕就属欧阳询的九成宫了。

四、脱化——临习一段时间后,无论用笔结体,自然而然会带有某些自己的特点,因为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无论你认为临王羲之的某帖如何逼真,你也不可能成为王羲之第二,只能在长期的临习和创作中逐渐发现并形成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脱化。另外,在书体专擅方面也会有自己的主张,或擅楷而兼真行,或擅楷而兼稿行,或擅行而兼楷,或擅草而兼楷,或楷行草兼擅等等。


小七吟月


从大王圣教序开始学习是行书入门比较好的路线,小楷的话黄庭经,乐毅论,小王的玉板十三行都行,小草的话就走十七帖,这些都是比较好的字帖,所谓书法要入古,学习一手的比较好,至于二王一脉的赵孟頫,苏黄米蔡,近代的白蕉都可以参考


勤劳致富的山溪好同志


首先要学好二王的楷书,掌握笔法特点,过了点画关,注意行笔的承接转合,起笔要加强方向、力度、提按、折转、节奏的训练


劉153651378


其实二王的书法都是一路

认真临圣教序

把字一定要放开,但是不能散


麟阳轩


二王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作品.自有其独道特点和风格.要体会其意境.抓住其精髓.临摹其笔韵方能学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