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老師批改錯題不準用錯號要畫圈;考試不準用分數用等級;差生不能說差生叫天使。你怎麼看?

秒思數學


看了這麼多評論說得很中肯,我認為可能是老師們正在搞創新教育吧,把判斷對錯符號改一下就算創新了,可以向上申報創新成果了,美其名曰顧及學生的感受,保護學生的措施。也可能是顧及家長的面子,一開家長會都坐一起都攀比上了,你的孩子考了多少,他的孩子考多少,面子上過不去。學校是為國家培養未來人才的地方,馬呼不得,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如果學生連對錯都承受不了,那麼將來走上社會後不知道有多少個對錯等著去承受呢。


香蓮芯


現在有些人心眼小,報復心很重。說一個我的經歷吧,記得那年孩子住院的時候,在醫院填了個調查問卷,每項有:1.非常滿意,2.滿意3.一般4.差。我每一項都給了滿意,填好後我很高興地交給護士,我說:看看這樣填可以嗎?不行的話我再改改。結果那個護士拿著那張表說不用改,很不高興的邊走邊說沒給她們非常滿意。接下來的日子大家可能也猜到了,每天(12天)打針的時候故意多扎幾次,最慘的一次是那個姓王✘彬的護士扎的,她一次紮好以後藥水滴的很好,我說一次過扎得很好,結果她說沒有紮好,然後用手指按著針頭部位,另一隻手反覆旋轉針5、6次,那護士邊轉邊說:你說好就好了呀,我說好才是好。期間孩子哭了說好痛,那護士說:痛就忍著,打針哪有不痛的。那王✘彬走的時候笑哈哈的說:痛就對了。出院的時候,去找醫生開口服藥帶回家,那個護士長說你看還有誰會給你開藥方,那個教授主任叫廖寧的有一天更是當著她的學生面直接說出:“你就是馬上死了也不理你”,當時我都懵了,然後她的學生大聲地重複了一遍“你就是馬上死了也不管你”。這個叫廖寧的教授主任還把我列入了她們醫院的黑名單(這是我後期發現的)真是讓人心寒。後來才知道醫院的調查問卷是為了給各科室評先進等級而做的,我就這樣跳進了這個大坑裡。整個住院期間每逢打針我就走到門外面很難過默默忍受著這種煎熬,心裡想著:好吧,讓你們報復吧,只要你們下得了手你們想怎樣就怎樣吧,期間還有個別醫生莫名其妙各種找茬怒吼。真是顛覆人性啊,給了滿意人家不滿意,一定要非常滿意,否則有你好看,感覺好無辜啊,明明說填這個表是為了改進不足之處,想想自己真幼稚,就這樣被坑死了。


眉飛色舞的旅途


這周,學區教研員來我校進行教學常規檢查。其中一個環節就是抽查學生的寫作業情況,到教室隨機抽查,看看老師是否全批全該了。我辦公室裡的一位老師就受到了點名批評。

批評的原因有二。

其一就是沒有全批全改,抽查的學生中有幾個作業本幾乎沒有批改過。

老師給出的解釋是:這些孩子根本不按時寫作業,每次交作業本都不交,盯著就寫一點,不盯著就不寫,所以他們的作業本批改的次數很少。

其二就是作業本上出現了很多的差號,這是不符合規定的,激勵性評語太少,“太棒了”“加油”等語言已經過時,要與時俱進,說些新穎的激勵性語言。

對於這個批評,老師沒有解釋,因為無話可說!

批改作業時,老師的差號會打擊孩子的自尊,使用畫圈。我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孩子們難道連一個面對自己做錯題的勇氣都沒有嗎?可想現在的孩子們為啥稍微遇到點事情,不如意,小挫折就選擇逃避,甚至走極端。我看就是這樣給寵壞的。

畫錯號也好,畫圈圈也好,那就是個符號,你賦予它什麼含義,它就是什麼含義。就像我們現在做題,以前把正確地答案用對號勾出來,那麼對號就代表著正確答案,現在說把正確答案圈出來,那麼圈出來就是正確答案。

我現在也是用畫圈的形式把錯誤的答案給學生指出來,學生看到就知道自己做錯了。其實圈圈和錯號在學生的眼裡有啥區別嗎?他們就在意自己這道題是否做對了,學生根本就沒有那麼玻璃心。也不知道這是誰發明出來的花樣,有什麼實際價值嗎?

再說說考試等級的事,這更是個笑話。

你畫的等級是按什麼劃分的,好像也是按分數吧,比如95分就是A+,你說這等級劃分是不是個笑話,把試卷看完了,給個等級。就算老師什麼也不給,孩子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分數嗎?難道孩子連自己直面自己分數的勇氣都沒有嘛!

還是一直這樣掩耳盜鈴呢?可惜你想一直這樣也沒有機會,中考會很快叫你重視分數。因為你距離人家分數線差一分,我們這裡是掏2萬,那時你咋不給個等級呢?中考就讓很多不重視分數的孩子被分流到職高和各種技校去學一技之長了。

到了高考發成績單的時候,全國的參加高考的學生及家長,焦急的等待著查分。那時你怎麼不分個等級出來,一分一檔,分分要命,分分就是不同的選擇,不同的人生。

為啥結果注重分數,過程卻拼命的想淡化分數,沒有過程,哪裡會有好的結果!

最後說說差生的稱呼問題。

開始時就叫差生,班裡的小孩子稱呼差生為“大菜包子”。差生還可以通過留級,轉化為好學生。後來不許留級,也不許叫差生,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叫學困生。要轉化學困生。可惜效果不大。老師費勁不小,也沒見轉化多少學困生。老師不是菩薩,可以渡化學困生。很多孩子依然學習很差。

現在稱呼又變了,叫天使。很多人說,學習差的孩子是天使,來報答家長的。我有個親戚開始就是這樣的觀點。他家孩子他就是快樂教育,願意學習就學習,不願意學,就玩耍,怎麼樣不是一輩子嗎?考上大學離得遠了,自己病了連個倒水的人都沒有。

孩子倒是天天很快樂,學習很差,後來就輟學了。現在20多歲,自己一事無成,要學歷沒學歷,要技術沒技術,還不能吃苦。所以年紀輕輕的天天在家歇著,講究吃喝玩樂,伸手向父母要錢,後悔的親戚不行。

人家同齡人考上大學的,都去自己闖世界了,因為她沒多少文化,都沒有勇氣出去,除了啃老,別無選擇。這樣的天使,你喜歡嗎?親戚後悔的不行,孩子可以不是個成功人士,但是孩子必須有養活自己的本事吧。

現在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你沒有知識,你說你可以幹嘛,你可以選擇的餘地太少了。很多工作,大學生都用不完,研究生都沒有優勢,人家要你個沒有學歷的人,一個連學都上不好的人,你覺得她能優秀到哪裡嗎?

其實在一個班裡,孩子的自卑不是因為你怎麼稱呼他,而是在於他的學習能力。如果他每天能夠解決自己學習上的問題,天天能夠學會,那麼這孩子即使考試考得分數不高,這孩子不會自卑。他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天天遇到難題,他會苦惱,再加上家長不斷的加壓,否定,那麼孩子就會慢慢地越來越自卑。

人一自卑,就會越來越否定自己,即使他會,他都沒有勇氣表達出來,這樣不自信,慢慢地只能越來越差。

為啥過去有的孩子留級,會發生變化。一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加上自己學過一遍,接受起來比以前就會好。再一個原因就是,換了老師,換了同學,換了環境,就是個新的開始,遇到自己會做的題,老師也表揚了他,他就重新給自己定位了,慢慢地變得自信,於是會越來越好。

把學困生叫“天使”,我看以後老師也不能叫老師了,叫“服務員”,學生也不叫學生,叫“上帝”好了。大家覺得這樣叫形象嗎?

一個連自己的學習成績都不能直面的學生,大家覺得這樣的孩子有前途嗎?到底是學生不能面對,還是家長不能面對呢!我覺得其實是家長,是大人們不能面對,太玻璃心吧。孩子們自己清楚自己的處境,想掩耳盜鈴的是家長們呀!不過很快這樣的家長就會被現實打醒,不信,你就拭目以待吧!

這是我的一點看法,大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歡迎留言討論。


淺淺的教育


有的時候我經常在想,我們的孩子究竟是先天就心裡脆弱,還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學校,我們周圍的環境,把他們有意無意的培養成了脆弱的樣子?

我記得我上初中時候的物理老師,他每次改卷子的時候對的地方,他都不打勾,然後錯的地方給你打一個大大的叉,那個大大的叉是如此的醒目,恨不得那個叉要叉到你臉上來,老師跟我們講得很明確,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就是要讓那個大大的叉,讓你覺得醒目,然後讓你警示你,這樣簡單的問題,你居然都會出錯,而當學生如果看到那個題目的大叉,看著不舒服的時候,自然會想著我,下次不要再這樣,我要盡我所能把這樣的問題給避免掉。

此叉可作為警示記!

我其實很認同我這位老師的做法,我現在有的時候給學生改卷子,我也會這樣,我願意把那個大大的叉給打得很大,打勾的地方,就是普通的不需要誇張的那樣,如果學生他意識到我的用心,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並且去改正之,這是多麼好的事情,大大的叉的目的是為了以後減少打叉,或者不再打叉。

而像題目所說的這樣,連叉都不給用,畫一個小小的圓圈,嗯,看起來真的很好,彷彿一整張卷子看上去都沒有什麼瑕疵,大家都喜氣洋洋的樣子。真實的情況呢?這是要糊弄誰呢?

學校改變做法,這樣給人感覺就是完全在培養孩子的玻璃心,當他讀書的時候,可以有學校和老師呵護他,不經半點風雨。可是當他有一天成人走上社會的時候,有誰來承認並且呵護他的玻璃心呢?有誰來成全他的玻璃心啊?社會總是那麼現實而又殘酷的,你的玻璃心到了那樣的環境裡面可能是不堪一擊的,而鍛鍊一個人的韌性,必須是從小開始,看到這樣的題目中所說的這種現象,我覺得想想也可怕,我們的教育究竟要教出什麼樣的孩子來?把我們的下一代都教成一個個充滿玻璃心的人麼?


蘇小妮


教育,從來不乏這種“掩耳盜鈴”的事情!現在的教育,越來越關注孩子的保護,但是過度保護,也是一種傷害。

前一段時間,我們小區有一個初中生跳樓了,這位初中生因為學習問題,和他媽媽鬧了矛盾,爬上樓頂,給他媽發了個短信,然後一躍跳下去。可憐,他的媽媽還以為和他開玩笑的,去小區找他,當時已經封鎖現場,她告訴警察,說和孩子鬧矛盾了,要上樓去找孩子。警察讓他看看躺著地上那個是不是,那位媽媽當場就崩潰了。

這樣的悲劇,不是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了,這是為什麼?

我們小時候,從來沒有人提出過要保護孩子有效的心靈,那個時候,做錯了不僅要打錯號,而且還要用紅筆打上大大的錯號,這還是好的,弄不好還會被老師訓一頓,打一頓,但是那個適合,從來沒有聽說哪個同學因為沒考好而出事了。

現在的情況是,越是學習好的,心理似乎越脆弱!同事的孩子的同學,上初中,一個小女孩,一直都是班裡前三名,這麼優秀的成績,按說應該值得家長和孩子高興的了吧,但是這個孩子,只要考不了第一名,就在家裡鬧情緒,不去上學,哪怕是考第三都不行,鬧著不去上學,直到發洩完情緒才算完,家長小心翼翼,在家都不敢大聲說話,這樣的教育,已經走人歧途。

老師批改錯題不準用錯號要畫圈;考試不準用分數用等級;差生不能說差生叫天使,這樣的過度保護,只能培養出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哪怕一點風吹雨打。

說這種做法是“掩耳盜鈴”,是因為一方面,教育部門不運行老師給學生打分數,只能用A、B、C、D這幾個等級,另一方面,家長又迫切要求知道孩子的成績,無奈之下,老師只能採取一直“自欺欺人”的做法:等級+分數,比如92分,老師就打上A-8,這樣的等級,意義何在?

有學生犯錯了,老師不敢批評,比如考試時,有學生作弊,學校領導不敢公開處分決定,甚至不敢處分,他們首先想到的是這個孩子離家出走了怎麼辦?這個孩子跳樓了怎麼辦?孩子犯了錯誤,老師還得小心翼翼地問孩子有沒有什麼問題?遇到了什麼困難了嗎?學生上課睡覺,老師不敢批評,不敢罰站,而是輕輕走到他旁邊,和顏悅色地問:“怎麼,身體不舒服嗎?昨晚沒睡好嗎?”,學生翻了翻眼皮,繼續睡覺,老師無奈,只好做罷。

這些事情,聽起來是不是很滑稽?但是,這些事情,確實就發生在你我身邊!教育,到底有沒有科學的理論?現在的中國,到底有沒有真正的教育家?我們的教育,是不是在被某些“偽專家”綁架這前行?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教育這問題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就像婚姻與愛情一樣。

我覺得,像我們這些家庭裡有七八個弟兄姐妹的家庭,無法理解現在的教育。當年我們是學校幾個年級在一起混合上課,一個老師,沒有留過家庭作業,家長除了讓我們幹活以外,除了期末考試問問成績,從沒有問過學習。期末中考成績差了挨頓揍,好了是應該的。

我們沒有那麼玻璃心,老師拿個教鞭,上課不好好聽講,教鞭敲腦袋是常事兒,打手掌算是獎勵了,罰站是家常便飯。

到了中學,夏天,中午帶一罐子粥在學校吃,不回家。老師要求在20釐米寬的長凳子上睡午覺,一不小心就會掉地上。沒人願意睡。我們就會和老師鬥智鬥勇。

平時,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就是貓和老鼠的關係。

當年輕女老師中午值班時,我們這些男孩子就跑到離學校不遠處的河裡洗澡,那是學校絕對禁止的。但我們才不管呢。大家脫光了屁股,集體下河玩兒水。玩兒的高興,都忘記了衣服都在河岸上。年輕女老師也不含糊,偷偷跟在我們後面藏在樹林裡,在我們玩兒的最爽時,把我們衣服偷走。當我們玩兒夠了上岸後,發現衣服全都不見了。傻眼了。

男老師送來衣服,回到學校,我們就會被罰站一大排,寫檢查那是必然的。捱罵更是不用說了。

現在想想非常搞笑,哪裡有什麼心理陰影?看到老師,還會談起小時候的頑皮。

我覺得今天的教育過分考慮孩子的嬌生慣養了,結果,培養了一群玻璃心,沒有挫折承受力,非常自我為中心的人。

我們那樣成長的人,後來也上大學,今天也為人爺爺為人奶了,也都挺好的。


循環經濟齊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是一名高中教師,教書快30年了。剛開始我對學生做錯的題打❌,但後來我改成了⭕️,不是因為有人要求我這樣。我這樣做有兩點考慮:1、打❌難看,有點傷學生的積極性;2、我打圓圈⭕是想提醒學生訂正,特別當我評講練習時,一定要認真聽,知道為什麼錯,最重要的是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手機用戶62490667811


我們把一生獻給了教育事業,從23歲大學畢業那年起,從早上6點半到晚上9點半(高中),現在孩子碰不得,就只有看著他們墮落……很是痛心。舉個例子吧!全國酒駕,不關15天,天天做宣傳有沒有用,有的人可以感動,有的人要坐牢都還要酒駕……為了保護家人與自己,我們只有觀望


搖滾萬歲4


上海的學校就是這樣做的呢!批改錯題用圈圈⭕代替叉❌,用ABCD等第制來代替具體分數。我孩子在上海讀小二,她學校的做法是:滿分或全對屬A⭐等,90-99分屬A等,76-89屬於B等,60-75屬於C等,60分以下均屬於D等。平常無論是課堂作業還是練習冊,還是考試,都一律用等第制來評價;批到錯題時一般就圈出來;至於差生要稱“天使”還沒聽過。

“⭕”的符號一般表示重點或需注意的地方,而“❌”的符號一般表示否定或錯誤。用圈⭕代替叉❌,在視覺上感覺不那麼刺目,圈出來有錯的地方,表示要注意一下,它不會像叉那樣給人一種否定的心理暗示,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減少心理上的打擊。我曾經問過孩子“你是喜歡老師圈出來你有錯誤的地方,還是喜歡在你出錯的題上打個叉?”孩子明確的告訴我“喜歡畫圈圈,不要大叉叉”。所以我覺得這種做法是一種進步,值得推廣使用。

至於用ABCD等第制代替具體分數的做法,這應該是借鑑了歐美髮達國家考核學生水平的評價方式。等第制在期末考核上不打分數,不排名,每學科都採用綜合評價方式,針對具體考核項目依次打等第,這樣做比較人性化,有利於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身心健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值得試用推廣。給大家參考下我孩子的期末考核等第評價表:

但是等第制也有缺點,因為有時候這種等第就是把依分數高低的精細化排名次轉變成ABCD幾個檔次的排名,雖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學生的分數概念,但學生依然很關注自己的分數等級。據說,這樣做的目的還在於能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過,我覺得等第制有時候還是有點自欺欺人的,因為我觀察了孩子的作業和試卷,發現老師雖然沒寫具體分數,但是扣多少分往往還是會寫在卷面上的,同學之間還是會比等第的,同等第的學生還是會比誰扣的分更少的,所以我覺得這種做法跟分數制想比,本質上並沒有太大改變,只不過換了個形式而已,讓分數沒有那麼明顯而已,所以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對於差生要稱“天使”,我覺得十分不妥,把不好的一類人取個美麗的名字,會讓人覺得是一種反諷。對於班級裡不同學習水平的孩子我覺得這麼叫更合適:成績最好的學生稱“大寶”,成績中上等稱“二寶”,成績中等稱“三寶”,成績中下等稱“四寶”,成績最差稱“小寶”😁,溫暖又可愛,大家覺得如何呢?


小清新的學習日記


教育有焦點,我們有觀點!很高興和你一起分享我的觀點。

先糾正一下,差生我們不是叫天使,而是稱後進生或者學困生。

我是小學數學老師,我來逐一對你的問題給你解答。



一,老師批改錯題不準用❌而是用⭕️,為何?

這是因為錯題用❌是對學生的冰冷否定,也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於低段孩子或者對於心理較敏感的孩子來說還容易導致其自卑心理,對自己認知偏差等等負面影響。

同時,家長在看孩子作業時❌多了也會引起心理的不舒服。

用⭕️同樣能達到顯眼的目的,而且更能讓學生與家長接受。

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對於孩子的錯題用的是三種符號,❓,⭕️,❌。當然,⭕️用的更多一些。



二,考試不準用分數用等級,為何?

先說一下我們區小學階段的等級劃分。

A指的是85及其以上的成績。

B指的是75分及其以上且不足85分的成績。

C指的是60分及其以上且不足75分的成績。

D指的是40分及其以上且不足60分的成績。

E指的是40分以下的成績。

從上面等級可以看出每一等級的成績差距是比較大的。

而初中階段是根據參考百分比來劃分的,有可能90分也得不到A,也有可能70分也是A。

這是因為這樣可以打破唯分數論的指責!同時也在引導教師更寬容的看待學生分數。

當然,任何一種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都有利有弊。個人認為,以等級來評價學生更科學,利大於弊。



三,差生不能說差生,而是美化委婉的說成學困生或後進生,為何?

這是更加尊重學生的人格,同時也是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差生,是對孩子的全面否定,而後進生或者學困生只是對孩子當前學習情況進行了否定。



總結語,對學生評價方式的改變是少數學生家長博弈勝利的結果,同時也是教育的一種進步。雖然現在的方式同樣存在問題,同樣有所詬病,但利大於弊,是教育進步的體現。

教書育人,靜待花開,每一個孩子都有其閃光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