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欧、颜、柳、赵这四大楷书相比哪个最好且学的人最多呢?你如何评价?

小龍哥不是小情歌


楷书四大家的书法,各有优劣,就学习人数而言,我感觉欧体丶颜体学习者稍多,就难易程度而言,欧体、柳体入门较难,颜体、赵体入门相对容易,但想写好也不容易。



欧体严谨工整,平正峭劲,中宫紧密,结体险峻,尤其是《九成宫》,因是皇帝老儿亲自安排,更走法度森严,是欧体的登峰造极之作。但其弊端在于,学习不当,容易陷入呆板、呆滞之中。


颜体丰腴端庄,宽博大气,骨力遒劲,气慨凛然,《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是其代表作。颜体既能写小字,又能放大作榜书,深受世人喜爱。但其弊端在于,学颜不当,容易陷入臃肿之中。

柳体融欧颜之所长,舒展健劲,内敛外拓,遒媚劲挺,干净利落,与颜书的雄浑宽裕媲美,后世有“颜筋柳骨”之称。其弊端在于,学之不当,容易露骨。


赵体楷书直接取法魏晋,削繁就简,变古为今,用笔不故弄玄虚,笔路十分清晰,初学者易懂易学。但也正因为其简化了笔法,让后世学习者容易滑入“俗气”一路,清代“馆阁体”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学赵不当所致。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这四个人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他们的书法成就非常的高,尤其是在他们的楷书书法上。

就他们对于后世的书法贡献来看,在书法史上,颜真卿的成就显然是要高于赵孟頫、欧阳询和柳公权的。

这是因为颜真卿的书法风格非常的特殊,他和其他三位书法家的书法风格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他书法家基本上是王羲之风格的继承者,他们以笔画纤细,风格秀美,儒雅敦厚的书法见长,而颜真卿的书法,则之他们相反,他的书法风格就非常的浓厚阳刚,有一种壮阔的气势在其中。

在颜真卿还没有形成他的书法风格之前,他是学习帖学书法的,有资料记载,他对王羲之以及褚遂良的书法有过很深厚的研究,早期颜真卿的书法以《多宝塔碑》为代表。《多宝塔》还是有非常浓厚的学褚遂良的痕迹的。

在颜真之前,也从未有书法家进行过这样的书法风格创新,所以他的书法风格一旦成型之后,就在中国书法史上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这里面就存在着一个问题,为什么颜真卿能够,超越他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成为被中国书法史所铭记的创新者呢?

也就是说颜真卿的书法创新,是怎么发生的。

唐代文化是典型的多民族多元文化,他们的文化构成过程中,有很多外来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融合,所以唐代文化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样发展的局面。

比如唐代非常有名的瓷器是唐三彩,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从汉代起就有记载,但是中国的瓷器一直是单色瓷,以单一的色彩进行发展的,瓷器的颜色不是多种颜色的混合,而是以素色、单色为主要的瓷器造型。

但是,随着外来文化的融合交流,尤其是西域,阿拉伯等地区的波斯文化对于中国的瓷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它不仅表现在唐代唐三彩中关于瓷器的器物造型上,唐三彩塑造的艺术类型和表现事物与之前瓷器相比,都有了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出现了很多西域、阿拉伯等地区的民族元素。

当然,这与当时唐代和其他国家进行的丝绸之路的贸易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作为瓷器的产出国,为了迎合国外的市场,当然,要生产一些表现他们文化和适用于他们文化所使用的器物,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他也在改变和塑造的中原文化的类型,影响的中原瓷器的发展。

所以,唐代多元文化造就了唐三彩的繁盛。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唐代文化的多元融合和发展,颜真卿就是在这样的大唐文化的浸染下成长起来的,所以他的书法风格就不仅仅是吸收了帖学书法的精华,他的书法还有相当一部分碑学书法的风格和特色。

清代的冯武曾经在他的《书法正传》中,对于颜真卿的碑学书法风格有非常深刻的认识:

“魏晋而下,增减笔画以就字势,惟公(颜)真卿合篆籀之理,得分隶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书之至也。”

冯武的这段话其实是在论述魏晋以来,中国书法发展的一个基本的趋势,他认为,从魏晋以来,中国书法就在走一个下坡路,但是突然出现了颜真卿,让中国书法迎来了一个难得的高峰。

“增减笔画以就字势”,并不是说对于汉字的笔画做真正实际意义上的减少,或者是增加,而是说,他们对于魏晋以来形成的书法风格有这样或那样的改变。

不可否认的是,魏晋以来,中国书法确实是在一直发展演变的,虽然在艺术上,它可能会被一些人认为是有失于艺术水准,但是他的确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

宋代四大书法家米芾在《论草书帖》中说: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

而这句话的意思也是标榜晋人书法的高妙。但是在这里,不管米芾的观点如何,他在这里仅仅是限制在草书书法上,认为草书书法应该以晋人的书法为标杆,而且要学习晋人的人格,也就是晋人风骨,否则就会成为品格不高的书法作品。

清代的王铎则在宋人米芾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激进的观点,他认为:

书不宗晋,终入野道!

这些观点与清代冯武在评价颜真卿的时候,有很多相似之处。

所以“就字势”从程度上来说,是对往后书法发展的一个批评,并不是一个褒义词,而是一个贬义的判断。

接着冯武就道出了他对颜真卿书法的认识,他认为,颜真卿的书法:

合篆籀之理,得分隶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书之至也。

所谓的“篆籒”,其实就是在说碑学书法,而“分隶”是指帖学书法。冯武认为,颜真卿的书法,不仅具有帖学书法的严谨,而且他还有碑学书法的理趣。

据记载,天宝元年,颜真卿创作了《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

这些书法都是他早年间在探索自己书法风格的时候留下来的作品,具有非常浓厚的碑学书法特色。

所以,后世对于颜真卿的书法认识,也着重从这一点上来讲。

宋米芾认为“《争座位帖》有篆籒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多元、包容、开放的时代文化背景,以及颜真卿自身对于书法的不懈努力和探索,让他的书法风格有了迥异于其它人的面目和特色,他也成为了超越王羲之的书法人物,在中国书法史上成为著名的书法大家。

所以,以楷书的创新性以及它的艺术性来说,颜真卿的楷书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至于谈到这四位书法家书法学习顺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虑:

首先赵体字最好不要一开始就学。

虽然赵孟頫被誉为“集五百年书法之大成”,但我们知道,赵体无真楷,赵体的楷书通常带有比较浓厚的行书意味,介于行书和行楷之间。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难学,因为往往掌握不到赵体的精髓而逐渐流于俗气、媚气。

这不是说赵体不值得学,而是一个适不适合初学的问题。平心而论,对初学者来说,想要掌握好赵体字,在没有任何书法基础的前提下,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初学者学习楷书,最好从颜体、柳体、欧体开始。一般来说,从欧体、颜体入门的比较多,这是因为欧体法度严谨,而颜体字有特别有名。

清代大书法家傅山就曾几个说过,学书当学颜,这表明在一定程度上,颜真卿的书法是适合初学者学习的。

总之,在欧颜柳赵四大家中,颜真卿的书法创新型是最强的,因此他在书法史的地位也相当高。他书法的创新性来自于当时社会文化的浸染和他本人的努力。

学习颜体字是不错的选择。其他三体,可以考虑学习欧体或者柳体,赵体字要放在最后学习。


松风阁书法日讲


退休后就在老年大学任教,教国画和书法。书法我教基础欧楷。开始书法班学员有30人,可到寒假一开学,人一下子就增加了70人,这样教室就不够用了。没办法大学就把社区的会议室征用了。

几个区的十几个老年大学书法都是教欧楷,原来学颜的都改成了欧。所以,学欧楷的要占有90%。多数同学跟班走,有的已经学习了四年。这样就造成老年大学书画班报不上名的紧张状态。






紫兰有两把刷子


欧颜柳赵能名列楷书四大家,他们各具特色。欧险赵妍、颜筋柳骨是四大家迥然的区别。至于优劣,应该是见仁见智的事,同时和时代书风相关。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汲取汉隶、魏碑笔法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中宫收紧,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相对来说欧体法度森严,错位毫厘就会失去结构重心,过于追求重心又易失之于平正有余、险绝不足,这个特点也是明清时期被称为馆阁体的主要原因。主要碑帖为《九成宫》《化度寺》《虞恭公碑》等。

颜体其实在唐代并未被认可,而是到了宋代,为了统治阶级需要,借其勇武忠烈以引导民众、加强王权统治,才得到统治阶层的大力推崇。颜体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尤其是较多应用于匾额榜书。主要碑帖有《多宝塔》《元次山》《颜勤礼》等。

柳公权书法潇洒,清瘦,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虽用笔出自颜真卿,而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特别显得英气逼人。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的笔法,然后自成一家。其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柳公权在世就以书法名动当世,据传权贵、富足人家老人过生日,能求到柳书为至孝,否则就是不孝顺老人,可见其当时的影响。主要碑帖有《玄秘塔》《神策军》等。

赵孟頫楷书字形趋扁方,笔画圆秀,间架则方正。撇画,捺画,以及横比较舒展,字势横展。借用行书,有的字介于行楷之间,显得流美动人。赵孟頫以宋贵族入仕元王朝,是他最为诟病的地方。赵精于书画、诸体皆善,小楷也冠绝一时。他的楷书如基础薄弱,则易于流俗。

书者本人学书由柳入欧,就个人浅薄经验感觉欧体难度较大,但目前欧颜作为入门楷书学习者较多,柳赵次之。建议以兴趣为引导自己来选择字帖和书家,更有利于快速学进去、走出来。






三悟轩


欧、颜、柳、赵四大楷书独具特点,各有风格,都有成就,都是书者学习的范本;但哪个最好且学的人最多,本人认为学欧颜柳较多,这也是大家共识的,无争议的,其主要原因是唐代书家师从古法,书渐及至,达到了中国书法史上楷书的最高峰,而得已完善。

对书者来说,无论师古谁的碑帖没有所以然,自已喜欢的就好;从前我是学欧的,基本掌握了笔画、结构、气韵后,继续深入,进一步探求,开始学行书、草书和临其它书帖,(包括二田的也可作参考),虽说学书不精,但自感觉良好,这就是学书人的修身养性自娱自乐吧。

下面是我的二幅软笔、四幅硬笔书写敬请各位书友指教。








瀚墨無極


这四大书家都各有特色,个人主要学柳体,欧体也学过,因为喜欢。

你要是仅仅爱好,学哪个体都可以,但要是想写得比较好,建议柳体欧体入手,因为颜体赵体的骨力不如前两者,简单的讲就是比较软,不利于基本功的培养,没有骨力的字,就如同以前学武功没有蹲好马步,还想提高到什么境界都是不现实的。

至于评价这四大家的字,网上有百科,多少文人名士都说过,说多没有多大意义,欧体的楷书可以说是唐楷第一,方笔为主,颜体比较肥厚稳正,圆笔为主,柳体结合欧体的方颜体的圆,形成一种非常独特的字体,个人是非常喜欢,可以说唯一可以比肩欧体的唐楷,赵体不用说了,主要学王体,比较媚,学赵体还不如学王体。



紫玄修行


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我都接触过,这四体风格不同,要说哪个好学,那就是都不好学,哈哈。就我目前知道的而言,学习者数量是按欧赵颜柳这样的顺序。我最早接触书法便是二田的,写坏几支笔后就觉得这样写太废笔了,没几个月一支新笔就磨成斜的了,后来接触欧阳迅《九成宫》,写了一年吧,觉得这样写的字就跟印刷体一样,没啥艺术,哈哈,年少轻狂,现在不敢这么说。于是就去学了自觉艺术性更强的颜真卿之《勤礼碑》,坚持了一年,没得皮毛,觉得与自己性格不符,那是颇喜欢王羲之的《兰亭序》,然写不好,有人指出赵体是对二王笔法的继承,且所留墨迹颇多,可从其楷书入手,遂又习赵孟頫楷书,也是没坚持下去,后来接触柳体,一下就喜欢上了,他的笔画刚硬,结体挺拔,突然发现这才是我的所爱,集法度与艺术一体。你说哪个最好学,四体各有特点,主要还是自己的喜好,和能否坚持。


秃笔书生


学的人多的未必就是最好的,10以内的加减法有几亿小朋友在学习,但是并不代表它是最高深的数学,反而是最最初级的。

目前学欧楷的人比较多,主要是欧楷比较初级,容易写的工整,仅此而已。

唐朝书法评论家、宋朝书法四大家、明朝大书法家对欧楷评论都很差。

赵体楷书华贵、书卷气,但是结构太过精到,不够活泼。但是是非常好的学习翻本。
唐朝颜鲁公之后,历代有成就的大书法家基本都是学颜真卿,从颜真卿那里获得自成一家的基本功。唐朝的柳公权、宋朝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已经明朝的解晋、董其昌、
王铎,都是学的颜真卿。

柳公权的字也非常好,值得苦学,当代启功大师也学的柳公权。


字画娱乐圈


欧阳询、颜真卿的楷书在你例举的四家之中最好。肯定学的人也最多。不过欧楷颜楷是比较难学的,单学其字形比较容易,深入进去就难了。欧字难在静而活,颜字难在用笔上。

欧阳询写的九成宫爱书之士皆知好,好在楷字的六十四种笔划安排之妙后来者难望其项背,而且各种笔划长一分儿见长短一分儿见短,而且字非常的静美。

颜鲁公的楷书以博大伟岸视人,颜体楷书最妙之处是放大不走其形,楷书也只有颜体作到了这一点多么不容易啊。这是鲁公会用趯笔的笔法所决定的。

柳公权的楷书也很好但不如颜鲁公,柳以骨力胜其书,所以筋力少了也就不完美了。

学书之人最好以颜楷为基础写起,十年之后笔力练成可扛鼎啊。

一管之见方家一哂即正,谢谢!


无为大圣o


这要看你对欧颜柳赵,最适合其中那一体,就拿本人来做例子吧,和老师第一次见面,老师让我写一个最熟悉的楷书(用毛笔写)。老师一看我写的字,就让我学赵体。你适合那一体,老师最清楚。

学赵体的好处是,以后学习行书更容易上手。赵体有点接近行楷,而且赵孟頫一生中学王羲之的书法最多,风格也接近。顺便说一句,行书应该学王羲之。

您要想在楷书方面自成一家,假如您学欧体,把欧楷确定练精了,再学褚遂良,原因是,褚遂良是学欧阳询之后,博采众长自成一派的。学褚遂良可以起到,您形成自己风格的过度作用。

举一反三,总的来说欧颜柳赵,没有高低之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