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險企的補血畫像

險企的補血畫像

站在歲末年初回顧2019年,各家險企積極謀求穩健發展和良好業績的背後也離不開資本的支持。為緩解經營壓力、改善治理結構、優化償付能力、拓展業務範圍,2019年,險企“增資補血”可謂異常忙碌。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2019年共有39家險企多渠道“補血”。其中,直接增資總額約315億元,發債規模達642億元。不過,增資發債過程中,有險企順風順水,也有險企一波三折。

16家險企大手筆增資

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從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業協會”)官網發佈的增資信息來看,2019年共有31家險企發佈增資方案,其中增資金額在10億元及以上的險企有16家,數量上已超過2018年的11家。這16家險企中,包括建信人壽、招商仁和人壽等6家人身險公司,國任財險、泰康在線等6家財險公司,一家保險集團即中國人保集團,此外還有人保再保險等3家再保險公司。

從增資額度看,建信人壽一次性增資60億元,成為年度增資最高險企。其中,建信人壽6家股東中有5家參與此次增資擴股,建設銀行、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上海錦江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華旭投資有限公司分別出資30.6億元、11.94億元、11.61億元、2.94億元和2.91億元。不過,有接近建信人壽的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增資手續正在辦理中還未完成。

另外,泰康在線在2018年迎來10億元增資後,2019年又迎來20億元增資,目前新的增資已獲批。

不同於以往增資,隨著去年保險業一系列擴大開放政策的出臺,外資險企增資擴股熱情高漲。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2019年已有13家外資險企增資落地,合計增加註冊資本金73.51億元。其中包括壽險公司7家,如中銀三星人壽、中韓人壽等;再保險公司4家,如法國再保險北京分公司、漢諾威再保險上海分公司等;財險公司2家,即利寶保險、現代財險。

去年10月,瑞士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士再保險”)北京分公司在保險業協會發布公告稱,營運資金擬從3650萬美元增至1.865億美元,增資金額為1.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為10.49億元。

此外,利寶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寶保險”)在2018年進行三次增資後,2019年12月再發增資公告,公司註冊資本金擬從18.46億元變更為19.36億元。

發債熱情依舊高漲

而除了股東進行直接注資外,發行資本補充債券也成為險企“補血”的方式之一。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共有8家險企發佈資本補償債券共642億元,相比2018年9家險企發行資本補充債券金額共計715億元,2019年顯得略少,不過仍遠超2016、2017年險企295億元、349.5億元的發債金額。

對此,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2019年險企的發債規模與2018年接近,主要是隨著業務拓展的自然補充和增加。另有業內人士表示,2018年險企發債金額較高的原因之一還包括監管對險企資本核查的趨嚴。

具體來看,8家險企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額度分別為,中國人壽350億元、人保財險80億元、太平財險30億元、平安產險100億元、珠江人壽35億元、百年人壽20億元、泰康養老保險20億元、中華聯合人壽6億元。

其中,中國人壽拿下險企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最大一單,銀保監會於去年3月同意該公司依照有關規定,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10年期可贖回資本補充債券,發行規模不超過350億元。

對於發行該債券的用途,中國人壽在此前的公告中曾指出,將用於補充公司資本,以提高償付能力。而2018年時,中國人壽董事會還審議通過一項議案,擬在未來三年發行總額不超過800億元人民幣補充債務工具。

那麼相比增資,發行資本補充債券對險企來講有何優勢?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嘉寧表示,險企發行資本補充債券是為了增加保險公司的資本,進而保險公司提升抗風險能力和擴大業務規模的需要。和股東增資相比,資本補充債的融資成本更低,而且不會稀釋股東股權;同次級債相比,資本補充債可以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和交易,流動性更高,更受投資者的青睞。

部分險企一波三折

事實上,並非所有保險公司“補血”之路都一帆風順。

去年4月,中原農險在保險業協會官網發佈擬增資公告,擬在原11億股股份的基礎上,新增股份10.0898億股,增資後總股本為21.0898億股,本輪增資以每股1.1元的價格進行增資擴股。目前該增資方案已獲批。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該公司增資方案自2017年12月就已發佈,此後進行了多次調整。其中,2017年12月,中原農險發佈公告稱,擬在原11億股股份的基礎上,新增股份19億股,增資後總股本為30億股,參與股份認購的企業共有15家公司,其中6家為新增公司。2018年5月,新的增資方案中參與認購的公司變為14家,華夏國鼎(北京)商貿有限公司退出認購名單。而到了2019年,上述增資方案原有的14家公司中僅剩4家參與認購,新增股份也從19億股縮水至10.0898億股。

對於增資方案頻頻變更,有業內人士解釋稱,增資方案出現變動,從商業合作層面看較為正常,畢竟在資金未到賬的情況下,出現變動也是在許可範圍之內的。同時,面對市場經濟下行,保險公司以及股東企業也面臨較大壓力,加之監管對險企股東的審核趨嚴,也增加了增資方案的不確定性。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中法人壽依然靠借款度日。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中法人壽2019年已五次向大股東鴻商集團進行借款,累計借款金額為5400萬元。同時自2017年以來中法人壽已累計向大股東借款超2.4億元。而早在2017年8月,中法人壽也提交過增資方案,擬新增註冊資本約13億元,不過此後該方案遲遲未有下文。

此外,還有一些公司對增資也“蠢蠢欲動”,但並未發佈詳細的增資計劃。例如中煤保險於2019年11月在山西省產權交易中心掛牌增資擴股項目,擬引進2-3名投資者。不過,中煤保險在公告中並未寫出具體的募集資金金額,並表示視募集情況而定。

多因素倒逼險企“補血”

緣何險企需要進行“增資補血”?對此,某保險公司負責人表示,業績虧損需要增加運營費用、償付能力下滑需要補充資本、業務擴張需要資金支持等都是險企進行“增資補血”的常見原因。

如從年度“增資之最”的建信人壽的償付能力水平來看,在增資未到以及轉型價值業務之下,公司自2018年三季度以來連續四個季度出現下滑,截至2019年三季度,建信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已降至10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也下滑至124%。

“近兩年一些中小險企在轉型過程中逐漸削減或者停售中短存續期產品,而此前在2016年左右銷售高利率中短期產品進入退保給付高峰,由此為保險公司帶來現金流以及償付能力下滑壓力,雖然監管允許符合條件的險企可適度繼續經營中短期產品,不過為保證公司平穩發展,一些險企通過增資或發債補充資本金也成為一種必要手段。” 上述保險公司負責人也提醒稱。

俗話說,有多大本錢才能做多大生意。充足的資本也是保險公司下一步拓展經營活動的基礎。泰康在線表示,公司持續加大在科技和服務方面的投入。2019年上半年,泰康在線科技投入佔固定費用比例達到35%,同比增長40%;運營服務投入佔固定費用比例為11%,同比增長152%;車險固定費用投入佔公司整體固定費用比例32%,同比增長279%。

外資險企增資動作頻頻或與保險業擴大開放的利好政策相關。2019年初至今,我國先後推出多項政策,為外資險企進入中國帶來多項便利。瑞士再保險回覆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公司看好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並期望加大對各條業務線的投入。此次增資將鞏固公司在中國長期、穩定和持續發展,也彰顯了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此外,利寶保險也表示,此次增資計劃主要是為滿足公司業務發展需要,通過持續增資,進一步增強利寶保險的資本實力、償付能力、抗風險能力等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支持公司業務的發展。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